登陆注册
33432100000002

第2章 价值、生活重建(2)

作为人的精神发展的需要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有公民民主权利的保障问题。这次救灾至少就涉及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这次抗灾的一个重要进步,就是知情权的扩大,透明度的增强,尽管在这方面,人们还是可以提出许多批评,但无论如何毕竟前进了一步,人们自然也就期待将非常态的知情权扩大为常态时期的知情权的充分保障。随着民间捐款的日益增多,捐款人如何监督捐款的使用的问题也提了出来。有关部门很快作出了相应的规定。这都可以视为一个历史的进步。

我想着重谈的是公民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管理的权利的问题。曾经有过一个说法,每个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管好自己的事,而把公共事物的管理放心地交给“公仆”去做。这就在实际上把公民置于公共领域之外,这是变相的对公民参与权的剥夺,同时造成了对人的生命发展空间的挤压。这些年许多人,也包括年轻人,变得越来越物质化与个人化,是和这样的公共空间,政治、精神空间的相对狭窄,只能局限于个人、物质空间的发展的状况是直接相联系的。在这个意义上,这些年不断成长的民间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的发展,正是对年青一代生命发展空间的一个扩展。尽管民间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的发展,已经得到国家的承认,有了法律的依据,但有的政府部门依然对民间组织心存疑虑,多有限制。正是在这次救灾中,这样的状况有了很大的突破。这都是救灾中最引人注目的新闻:地震发生数小时以后,一只由江苏某民营企业组织的,由120人和60台挖掘机等大型机械组成的民间抢险突击队,从江苏、安徽集结出发,48小时之内已经赶到绵阳参与救灾;曾经于今年春天赶赴湖南灾区,参加抗击冰雪灾害的13名唐山农民组织的“爱心志愿小分队”,也赶赴抗震第一线。在受灾地区更是出现了大批本地与外地的志愿者。许多平时依据不同兴趣形成的网络社群,也集结为网下的志愿者团队,参与到各地的救灾行动。《北京青年报》为此发表了专门的评论:《全民总动员见证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2008年5月21日),对救灾中所表现出的自觉的公民意识,有序有效的公民行动,给予了很高评价;很多志愿者也感到救灾是最好的公民教育的课堂。而这一次救灾,民间组织所显示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启示:“敬畏、尊重生命”的观念,应该包含“尊重和保障人的公民权利”的内容,我们所要建立的是这样的公民社会,在这里,“公民意识落实为公民的普遍自觉,公民的权利得到法律的保障”,“每一个公民都有充分的自由和有效的途径,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管理”。希望这次救灾能够成为构建公民社会的新的开端:我们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其五,这也是《北京青年报》的一篇文章:《灾难告诉我们,人与人是这样相互依存的》(作者:广西市民范大中,2008年5月17日)。在这次救灾中,许多受难者都谈到,是“一定会有人来救我”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了死亡。文章的作者却问道:这样的“别人会来救我”的信念的“理由”是什么?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分析:理由就在相信“你的生命与别人是有关的”,“灾难是平等的,不到它发生的那一刻,谁都不清楚谁是拯救者,谁是被拯救者。所以我们必须彼此守望、互为依存,这是个约定。你必须信守约定,以良知发誓让每一个遇难者得到救助,然后,当你某天遇到艰险时,才有理由在黑暗与恐惧中坚信别人一定会来救你”。作者说,“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相互依存的。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都是以这种默认的契约依存的”,这就是说,我们所说的“敬畏、关爱生命”的观念,它还包含着一个“生命相互依存”的“约定”。作者说:“或许,只有在汶川大地震这样的灾难面前,我们才有机会看清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相互关系。那就是,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群体之中,同一片天空之下,每一个人都同时是别人生命的一部分,你的伤就是别人的痛。在这个群体之中,任何一条生命的逝去,都会让所有活着的人悲痛,感到生命的减损”。——这大概是所有的人在这次救灾中的共同感受,由此形成了“生命共同体”的概念,其背后是一个普世价值观念:“每一个人的不幸都与我们有关,每一个地方的不公正都是对我们的羞辱,每次对别人苦难的冷漠都是我们为命运自挖的墓地”。

我要补充的是,这样的普世价值观念,也同时存在于中国的传统观念之中。正如一位作者所引述,孟子早就说过:“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这就是古语中所说的“人溺己溺,人饥己饥”。张载也说:“凡天下之疲癃残疾、茕独孤寡者,皆吾兄弟之颠连无告者也,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讲的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大仁即大勇”(胡晓明:《大地是病,大地是药》,2008年5月20日《文汇报》)。这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传统。这也是我多次谈到的,鲁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感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他说,一个真正的诗人是能够感受到天堂的欢乐和地狱的痛苦的。因此,鲁迅的生命有一个大境界,包含一种博爱精神,一种佛教所说的大慈悲情怀,既是独立的,又自由出入于物我之间,人我之间。这是一种大境界中的自由状态。

过去我在课堂里讲这些,同学们听起来总觉得有些隔膜,好像很难和自己联系起来;而现在,经历了这次大救灾,同学们大概就能领悟了。前不久,我和清华大学的同学,有一次对话。大家都觉得,这些天,自己的精神境界仿佛经历了一次蜕变。在此之前,眼睛里只有周围的那个小世界,考虑的只是个人的发展,前途,所感觉的范围非常狭窄,不免“咀嚼着身边的小小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鲁迅语)。就像大家自嘲中所说,沉湎于“小资情调”之中,自怜而自恋。这回地震,就一下子震出了一个“大世界”,突然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原来是和别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有无数的和自己一样年轻的生命需要自己去救助,自己的生命也只有在和更广大的生命相互依存中才获得意义。也就是说,当你眼里只有自己时,这世界很小很小;当你眼里有了别人,你自己的生命境界就很大很大了。——同学们应该珍惜这由数万人的生命换来的生命体验,将“生命相互依存”的观念化为自己的信念,并转化为更加自觉的义工、志愿者行动。所谓“义工”,就是将从事公益活动视为自己的义务;所谓“志愿者”就是以帮助别人为自己生命发展的内在需要,其内在的理念就是生命的相互依存,“人溺己溺,人饥己饥”,“救人即救己,助人即助己”。

其六,我们说生命视野、境界的扩大,也包括看到了中国之外的世界,而且也是那样充满了仁爱。如一位作者所说,我们突然发现,“这里的‘地’,已不只是中华大地,而是全球各地;‘人’也不只是中华儿女,而是包括了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全球民众”(顾顺中:《大难兴邦,震情唤醒公民意识》,载2008年5月17日《新民晚报》)。于是,有人想起了胡适六十年前留下的名言:“万国之上还有人类在”(徐迅雷:《地球可以颤抖,精神不可颤抖》,载2008年5月17日《新民晚报》)。日本参议院议长说得好:这次中国四川的震灾,可谓“全球之痛”(新华社5月20日电)。在这全球化的时代,各国家、各民族之间,既有差异,有利益的冲突;更有利益的相关,以及生命的相通。有朋友说得好,通过这次救灾,我们不仅要“感恩”中华儿女,更要“感恩世界”,人以仁爱之心对我,我更应以仁爱之心对人。

这里,我想讲一件今天回想起来让我们颇为尴尬的事情。——我本来有点犹豫,不知道在此刻谈这些是否合适;但我还是决定讲出来,因为经历了这次地震的洗礼,我们已经更加成熟,应该更能正视自己的问题。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今年龙卷风袭击美国时,中国的个别网民的反应。一位网民这样评论:“活该!苍天为什么不把更大的灾难降到美国呢?这种虚伪的自以为是的国家原该受到诅咒!”我尤其注意到一位四川成都网民的反应:“美国怎么只死22个呀,为什么不死22万呀”。我已经说过,这只是几个人,并不代表大多数中国网民和公民;但它所反映的人性的扭曲,却很值得警惕。这将自己不喜欢的国家视为敌人,“你死我活”的“斗争逻辑”,狭隘心态,这完全漠视他国人的生命,幸灾乐祸的杀戮情结,这样的心灵的毒化,是何以造成的:这不能不让人悚然而思。

其七,当然,人性的扭曲之外,更有人性的美好。这次救灾所展示的人性的光辉,让我们所有的人为之感动而震撼,也是举世瞩目的。我们说人的生命之所以值得尊重,就因为它蕴涵着这样美好的人性。

但是,不能否认,人性中也有恶的方面。“人性善”还是“人性恶”,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争论,这里暂不讨论。我只说说自己的人性观。在我看来,人性是“善恶并举”的,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既有善的种子,也有恶的种子。问题是,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社会,对人性中的善和恶,采取什么态度:是“扬善抑恶”,还是“扬恶抑善”?应该说,这一次救灾,就是一次“扬善抑恶”的壮举:每个人的内在的所有的人性的善良、美好,都得到淋漓尽致的爆发,放大,而且相互影响,形成“人心向上,向善”的环境,气氛,人性恶的方面,就得到了极大的遏止。我以为这提供了人和社会的改造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问题是,我们如何将这样的“扬善抑恶”成为一种价值理念,变成更自觉的行动?我以为,应该有三个层面的努力。首先是,我们自己要努力“扬善抑恶”,自觉地发掘、发扬自己内心最美好的东西,中国传统讲“修身养性”,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扬善抑恶”。

还有在和他人相处中,能不能做到“扬善抑恶”。这里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自己要以最大的善意对待他人;二是在相处中要最大限度地释放对方的善意。这也是我经常说的,对方的弱点,毛病,以至恶的方面,心里要有数;但更看重他的优点,善处,以善相处。而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却常常相反。我最近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看得我心惊肉跳。他说,我们中国的社会里,有太多的违背人性的东西,我们却习惯于此,并且努力去适应它,从而形成一种“自我糟践”,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弄得非常阴暗,并且以敌意看周围的人,甚至以“恶意假设”彼此对待,人与人之间就失去了基本的信任,自己释放敌意,恶意,又彼此交换敌意,恶意,就极大地毒化了社会环境。这样,就弄得自己活得累,活得烦,活得不快活;同时也弄得周围的人都累,烦,不快活。我想,在座的同学对这样的“扬恶抑善”的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都会有自己的体验,它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人的生存常态了,以至我们的社会里充溢着怨毒之气,这是我们所说的民族精神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之感到心惊肉跳,就是为此。而这一次救灾正是一扫这样的怨毒之气,给我们提供了人与人关系的另一种方式,另一种可能性:以最大的善意对自己,不要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同时以“善意假设”看人,把自己的关爱和友善给予别人,又从别人那里收获关爱和友善。这样,热情友善地对人,成为日常生活,成为人与人相处的一般行为方式,至少我们可以活得轻松点,快活点。在我看来,这是并不难做到的,起码我们的义工组织,志愿者组织,就可以以“扬善抑恶”作为自己的基本理念,努力培育友善的气氛和环境,使我们在这个群体中生活得快活而有意义。

当然,还得有制度的保证。我说过,一个健全的社会,总是“扬善抑恶”的;一旦出现“扬恶抑善”,这个社会就出问题了。如何建立“扬善抑恶”的机制,应该是我们所说的“社会改革”的重要任务。

最后要说的是,我们还应该把我们这里讨论的“生命至上”的观念,变成一种治国理念。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问题是,实现现代化的目的是什么?很长时期,我们奉行的是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现代化路线。这固然是为了满足国家独立与富强的要求,自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其对于人民利益的忽视,以及“见物不见人”的弊病是明显的,其后果也是严重的。这些年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说,这是治国理念上的一个进步;通过这一次救灾,我们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认识,可以有一个深化,应该更明确地指出,“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健全发展”,这里的关键词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与“健全”,其内涵前已论述,不再重复。这次救灾,还有力地证明,只有实实在在地为每一个个体生命负责,为他们的生存,温饱和发展尽职,政府的权力才真正获得公信力和合法性。这都是需要另作专门讨论的,这里只能点到为止。

宽容地对待异己的生命

下面,我想把我们的视野由救灾扩展到今年上半年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2008年将注定在共和国的历史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现在,只能就前五个月的发展,作一个初步的讨论。

就我今天的演讲的主题——“当今的中国”问题和“时代精神”与“中国青年”而言,如前所说,救灾所展示的“当今中国”问题,是中国基本实现小康以后,往哪里去,由此提出的价值重建和制度重建的问题。而在我看来,在此之前发生的围绕火炬传递所发生的事件,则是展示了当今中国问题的另一面:日益强大的中国,如何和西方世界相处?西方世界和中国,有着不同的信仰,有另一种价值,制度,而且在某种程度上,都对我们心怀疑惧,存在误解,甚至会发生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这样的和我们存在巨大差异的群体,中国,以及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如何对待?这是一个过去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我们必须认真面对。

同类推荐
  • 大智大勇的探险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大智大勇的探险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大智大勇的探险家(1)》本书分为玄奘、达·伽马、斯坦利等部分。
  • 上海滩大亨黄金荣

    上海滩大亨黄金荣

    黄金荣,自幼就喜欢与地痞流氓交往,后来,考入上海法租界老北门麦兰巡捕房当探员。他用“贼喊捉贼”的办法提高了自己在租界的威信,后升至督察长。他走私鸦片、开设赌台,牟取巨额利润。他还涉足娱乐业,进入金融界、工商界,在上海滩叱咤风云。解放后,势力渐弱的黄金荣留在了上海。1951年5月20日,他发表《自白书》,表示要“洗清个人历史上的污点,重新做人”,最后,老死家中,他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千回百转、坏事做绝,却能怡养天年,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
  • 明月为君侣:蒋光慈的情感历程

    明月为君侣:蒋光慈的情感历程

    本书主要叙述了蒋光慈与不同成长背景、性格特色迥异的三位女性的感情纠葛。蒋光慈一生以宽厚仁爱的胸怀成全包容女性,然而最终还是因革命的爱情而染疾于女性,最后在事业、情感、生活的多重窘迫中,贫病交加,凄惨早逝。
  • 敢为天下先——邓旭初传

    敢为天下先——邓旭初传

    邓旭初同志早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战火洗礼。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高校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在南京参与领导筹建华东航空学院(现西北工业大学前身),1954年春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历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1977年至1986年,邓旭初在担任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期间,率先试行高校管理改革,定岗、定编,建立岗位责任制,鼓励人才流动,进行自费工资改革,不拘一格选用人才,这些举措,推动了全国高校的内部管理改革,得到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
  • 瞿秋白传

    瞿秋白传

    想为大家辟出一条光明的路,却因为多余的话一度被误为多余的人。五四风云人物书系《瞿秋白传》,36年悲剧人生说历史误会,从容就义是书生,74载烟云过尽见个人性情,细节还原真秋白。
热门推荐
  • 如梦令之宅门嫡女

    如梦令之宅门嫡女

    她一朝厌生,魂归旧古。再生一世,她是新贵深宅的嫡女,过的是童年无忧,伴的是青梅竹马。一纸家书,她是低嫁联姻的棋子,办的是十里红妆,断的是两小无猜。十二岁,她嫁进沈家,身为嫡妻却空守独宅,所谓良人,前程不测生死未卜。十四岁,迟了的洞房花烛,陌生的丈夫,成双的妾室幼子,泼了天的富贵让她如坐针毡。平步青云的竹马,暗波汹涌的内宅,恶意作对的妾仆……她的生活看似平静实则步步惊心。两世再生,她看透浮华,想要的不过是举案齐眉、白首相携。且看她小小宅门嫡女,如何安身立命守住幸福!
  • 离阳

    离阳

    这是真的,记得去年暑假时,我接受了神霄真王的传承,后来我把张一东送到了异世界学习魔法斗气,把廖敏敏送到明朝武当山习武修道并且把神霄的传承留给了他,然后阳杰什么也没有了,大家现在都修行有成了,我也什么都没有,哎,有点后悔。.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尽罪孽

    无尽罪孽

    我不知该用什么抗拒这世界的黑暗……位面崩溃,位面入侵,谁会是最后的生存者?人性,在最后的关头面对着巨大的考验。这世界的真谛竟然会是如此的黑暗?!人格分裂,神的抛弃,谁来拯救这个罪孽的世界。如果,没有人来的话,那么我就来拯救这个世界的罪孽!!!一次创新的写法,一个让你眼前一亮的位面体系。
  • 婉约散文集

    婉约散文集

    吴宝震男笔名吴雨辰号豫苑雨辰河南新乡市,腾讯文学、新浪读书、榕树下、红袖添香、签约作家,诗人。开封市作家协会会员,为弘扬华夏传统文化,把古老的诗词与现代散文搭建了一座融合的桥梁。婉约的写作风格得到散文家协会的赞赏,作品纳入《诗文杯全国文学邀请赛获奖作品集》、一等奖作品纳入《第三届诗文杯全国创作邀请大赛获奖作品集》、《诗文杯同题文学大赛获奖作品集》、作品纳入《当代文化精英作品选》、作品纳入《当代文苑点睛丛书第2辑》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性文学大赛特等奖、一等奖数十次。作品200多篇。代表作:《古老的宋都开封》、《梦里花落》、《隔世离空的红颜》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幻想神域2020

    幻想神域2020

    神话时代,泰坦为与众神争夺“不朽”的力量,发动了战争,最后泰坦们战败,被众神驱逐到黑暗的迷惘森林深处。几千年后,泰坦们竟意外的获得“不朽”的力量,众神在强大的泰坦面前束手无策。最后,他们决定用自己的长眠交换“不朽”的力量,同时他们开启了数百个时空之门,连接了历史与未来,向不同时代流动着英雄血液的勇士发出了召唤。于是,新的神话战争就要开始了,英雄们拿起武器,整装出发,穿过那时空之门,前往神话时代,创造属于自己的不朽传说吧。哪天有兴趣了再继续
  • 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传

    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传

    三毛,一个传奇而洒脱的女子,她将流浪的灵魂安放在撒哈拉的黄沙上。她的文字平实简单却富含着饱满的感情。她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华人世界红极一时的台湾著名女作家。她踏遍万水千山,寻找梦中的“橄榄树”,带给读者一个流浪远方的梦;在她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中,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真情博爱的世界。而她的一生又是一个精彩绝艳的传奇。三毛的作品具有传奇性,三毛的一生也具有传奇性。她的人与她的书,以不可抗拒的魔力吸引众多人。她的浪迹天涯,她扑朔迷离的婚恋,她令人扼腕叹息地离开人世的方式等等,无不牵动读者的心。本书用温柔的文字、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三毛的一生娓娓道来。
  • 狐妖呆呆

    狐妖呆呆

    “我既倾倒了这么多人,可有倾倒你?”“狐狸不都是阴险狡诈的吗,为什么会有你这么蠢笨的狐妖!喂,小笨狐,你看,我有九只头颅,你有九条尾巴,我这么聪明正好弥补你的蠢笨,我们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呆萌的小白欢脱文。
  • 倾世:不是人间富贵花

    倾世:不是人间富贵花

    她的生活本该平凡,安安稳稳地渡过一生,日后能寻个好郎君嫁了,岂不是幸福的紧。奈何天意弄人,向她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是的,玩笑。那一年,那一日,那一抹血色残阳……年仅五岁,却又家破人亡的她,又该何去何存?该从了这无情的宿命么?不,绝不!终有一天,她要堂堂正正的告诉所有人,她的名字,叫做寒凝霜。她,不是人家富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