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知道励家从祖父杜励纳至励宗万祖孙三代为大清社稷忠心无二,特别是翰林院大学士励廷仪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如今不在了,他的儿子励宗万更是为官清廉。小时在翰林院侍读时就知道此人,人品耿直。今天奏上的折本必无虚言。乾隆爷看了看纪晓岚还在地上跪着忙说:“爱卿平身。”
纪晓岚站起来说:“谢万岁。”
“丢御粮之事关系重大,朕念你办事清廉,此案交于你督查办理,对一些为非作歹,欺骗朝廷,破坏大清纲纪的人,严惩不贷。”
纪晓岚听了磕头谢恩说:“臣遵旨。”说完纪晓岚刚要起身退下。正在朝堂前位的军机大臣和珅和中堂看到皇上为丢御粮之事非常恼火,又不敢在火头上替杨蛮子说情,又看到皇上把此案交给纪晓岚督办,心中暗想:杨蛮子这次闹大了,想压也压不住了,查寻起来还真难逃劫数。他用眼角扫了扫纪晓岚,心想:纪晓岚、励宗万,你们合起伙来参奏杨蛮子,这不如同参奏我吗。你们不叫我好死,我也不叫你们好活着。他想了想计上心头。他忙跪在殿前说:“吾皇万岁,奴才有本奏。”
乾隆看到是和珅忙说:“和爱卿平身。”
“谢万岁。”和珅站起身来说:“纪大人呈上励宗万的奏折,事情不实。听说励宗万和杨漕督在朝为官早就有隔阂。这一次皇上重用杨漕督押皇粮,励宗万感到生气。为了不叫杨漕督建功立业,暗中勾结一些反清帮派抢了皇粮,造成杨漕督失职之罪,励宗万奏折上说的那个小侠士就是天地会的人。”
和珅一番话说得满朝文武也有点半信半疑,各个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乾隆帝。
纪晓岚眼见和珅想把励宗万一本参倒,他心中合计一下,急忙跪在殿前说:“吾皇万岁!和中堂说励侍郞和天地会有关系,此事有点荒唐了。励侍郞在朝为官几十年,为大清国忠心无二,人人皆知。在他病期间,在静海怎能做出大逆不道之事,请皇上明查。”
乾隆觉得纪晓岚说得满有道理。他向纪晓岚点了点头说:“纪爱卿接着说。”
纪晓岚拿起大烟袋锅子点着烟抽了一口,接着又说:“励侍郞从小就陪伴皇上侍读,从来没离开过皇上身边,猛然又冒出励侍郞和盗贼有来往,此话从何说起?和中堂又怎么知道的,又是谁向和中堂说的呢?以臣断定此话来自杨漕督之口。因励宗万拦挡了杨漕督抢民粮之事,又写了奏折上报了朝廷,此人能坐以待毙吗?他为了掩盖罪状,捏造事实,把事情拨开,才穷凶极恶地乱扑乱咬。为了不叫丢皇粮的迷底露出来,对励侍郞下毒手,借皇上的刀杀之。”
乾隆爷听了纪晓岚说的句句在理,他用眼角扫了一下和珅说:“纪爱卿分析得不无道理,和爱卿你看此案怎么处理呢?”
和珅听了皇上提问,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如果再保杨蛮子会引火烧身,又怕审理下去杨蛮子吞皇粮之事牵扯到自己身上。他为了不叫事情张扬出去,想方把杨蛮子除去,急忙跪在殿前说:“皇上,纪大人说得很有道理。杨漕督领兵抢粮触犯了大清律条,又破坏了满汉关系,应当现场示众,振法于民,才能平定民心。”
乾隆爷听了和珅的一番话说:“和爱卿说的甚合朕意。朕派你和纪爱卿领御林军五百名,用木笼囚车把杨蛮子押解到静海集市,就地震法,安顿民心。”乾隆说完刚要退朝忽然被纪晓岚喊住。“皇上不可!皇粮之事没弄清,此案不能结,里面还牵连着励侍郞和一些主持公道的豪杰,请皇上查清再斩不迟。”
乾隆看出和珅与此案有关,因和珅是自己的宠臣,不想追究下去,想拿杨蛮子开刀,把事情压下算了,又看到纪晓岚抓住辫子不放,又怕百官不服,只可另行安排,他对和珅、纪晓岚说:“两位爱卿,因丢御粮之事关系重大,朕另有安排。”
灾荒年百姓遭祸殃乾隆爷静海探民情
再说乾隆爷退朝后,回到南书房坐立不安。心中总是想着丢御粮案,忙叫太监胡生把御林军总管福长安叫到南书房。
福长安来到南书房急忙跪下说:“吾皇万岁,臣前来觐见。”
乾隆爷忙说:“爱卿平身。”
福长安站起来,用马蹄袖掸了掸官服说:“谢万岁。”
“朕今天找你,想叫你陪同朕去静海查访一下民情。”
福长安听了忙说:“万岁,这次去静海需要多少人马?”
乾隆一笑说:“就是咱俩。”
福长安听了一愣,但心里说:“万岁,静海一带特别荒乱,最近又出现了盗贼抢皇粮之事,还没平息。您要想不带人马,如遇上盗贼劫持,我怎么和太后和文武百官交待。”
乾隆爷龙心大悦,对福长安说:“福爱卿不用担心,我们俩化装成做买卖的人,去静海集市收购粮食。”
福长安听了不敢再推辞,只可照办了。
第二天一早,他们化装成贩粮的老客,溜出京城,骑马赶奔静海。
灾荒的年月里,特别凄凉。静海集市上做买卖的人,路见人稀。因静海连年闹水灾,地里的庄稼一连几年没有收成。再加上前期杨蛮子带领的御粮军抢粮,闹得人心慌慌。家有存粮的大户谁也不敢再到集上贩卖来了。集市上贩卖的全是草籽、水稗、黄蓿等野生食物。
乾隆爷和福长安他们走进西城门,忽然看见静海街上出殡的一行接一行的走出西城门。君臣二人看完,牵着马来到大街上,看见街北菜摊前围着一伙人。乾隆爷好奇地挤进人群,突然看见几具尸体躺在地上。尸体旁有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身上插着草标跪在地上。乾隆爷不明其意,问当地的人们。这才知道这个小孩自卖其身,换点银两给爷爷、奶奶、父母安排后事。
乾隆爷和福长安来到死尸跟前,听人说,这几个尸体是静海开茶馆的老张家。因家里很穷,爷爷、奶奶长年有病,日子就更穷了。再加上遇上灾荒年,一家四口被活活饿死,只剩下一个十来岁的小孩。
乾隆爷看到这种悲惨的事儿,心里有点发酸。他把马匹交给福长安,来到小孩面前,问明情况,从腰里掏出五十两银子交给小孩说:“小兄弟,你拿这些银两给你一家人安排后事吧。”那小孩听了忙磕头说:“大爷,我安排完后事再跟您走行吗?”
乾隆爷听了差不点眼泪都掉下来,忙和那小孩说:“不要多想,这五十两银子是送给你的。”
那小孩听了磕头如鸡鹐碎米一样。乾隆爷把他扶起来说:“你家为何死这么多人哪?”
小孩只管哭,说不出话来。旁边出来一个老头说:“大爷,我们这一连三年闹水灾,几年内农田颗粒不收。前期这里还有外地的贩粮老客到这里做买卖,自从杨蛮子抢粮以后,再也没有外地的贩粮老客来了。从此以后,静海县饿死很多人。他爷爷、奶奶和爹娘为了不叫他饿着,把家中可以吃的东西都留给他吃,结果都饿死了。”
乾隆又接着问:“那杨蛮子为何上集抢粮?”
老头说:“大爷,你可别和别人说。听说这伙人惹不起,是朝廷的大官,是专门给皇上押粮食的。听人说他们这次押粮在路上卖了不少粮食。船队来到静海经过清查,漕船空了一半,回去无法交差,才领兵上集市上抢粮凑数。”
“杨蛮子抢粮当地县衙没出来拦挡吗?”
老头又说:“谁敢拦挡,县太爷出来被那个领头的大官吓得浑身颤抖,说要把县太爷带回京城治罪。”
“结果对那个县令怎么样了呢?”
“他们刚要捆县太爷,忽然人群中有一个身穿便装的老者出来拦挡住运粮军的那个大官,又喝退了官兵捉拿那个侠士。”
“后来又怎么样了?”
“后来那杨蛮子不知为何扔下那侠士退出集市,奔运河码头去了。”
乾隆爷访问完百姓后和福长安牵马又来到另一伙人群中,看见一个身穿破衣烂衫,手拿瓦罐的乞丐婆婆跪在地上乞讨着说:“各位大爷们,我家有八十岁双目失明的老婆婆,快要饿死了。请各位大爷赏给一口饭、一文钱,救一救我那双目失明的婆母吧!”那乞讨的婆婆说完又给在场的人们磕头,请人帮助。灾荒年人人腹内都受着饥饿,哪有人能舍出来一粒米,一文钱来。
乾隆爷看见婆婆给老婆母讨饭吃,心中很受感动,从腰里掏出十两银子来,给了老婆婆。那老婆婆感激地头碰地给乾隆爷磕头。
乾隆爷冲着那老婆婆说:“老人家,你这么大年纪出来为老婆母讨饭,你家就没别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