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13200000001

第1章 批评的眼光、态度和风格(1)

一、如何具备批评眼光

一个人沉醉于某项事业是幸福的,如果这项事业具有寂寞的天性,而自己又能乐在其中,他的感受就不会是更加寂寞,反而有一种独享其中的秘密的快乐。从事文学批评的人就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批评带给人的既是一种文学知识、阅读经历、哲学智慧的快乐,同时也是艺术感悟、对话交流的愉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这样的体验,即使我已经从事批评近二十年,仍然没有把握说这样的话。

谈到批评,我首先想到两个名字:罗兰·巴特和苏珊·桑塔格。很奇怪,想到他们的情景,不是他们对作家和作品的精彩阐释,甚至也不是批评理论的精深探讨,而是另外一些看上去并不属于文学批评的东西。巴特坐在巴黎的一间屋子里望着埃菲尔铁塔,意识到埃菲尔铁塔之所以是巴黎的象征和灵魂,是因为从巴黎的任何一个方位和角落都可以看到它,身处巴黎,埃菲尔铁塔就成为视线里挥之不去的一部分。巴特那篇著名的《脱衣舞的幻灭》更让人读到了一个批评家无可替代的智慧,他能够发现脱衣舞之所以是一种艺术而非淫秽,是因为表演者的镇定表情、舞台灯光以及音乐为脱衣舞这种行为包装上了新的衣服,脱衣舞变成了情色期待慢慢消失的过程。他的名著《恋人絮语》既是一部对恋爱情景的全方位分析,本身又是一首优美动人的诗篇。只有在这样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批评家眼中的世界比之常人会增添多少韵味和色彩,做一个批评家是何等幸福。

苏珊·桑塔格是我新近正在阅读和佩服的批评家,同样地,我读了她的著作,印象最深的是她关于电影、舞蹈以及疾病的精彩论断,比如癌症病人和心脏病患者完全不同的社会承受和心理影响。比如她认为舞蹈家和运动员的区别在于,“在体育界,付出的努力是不被隐藏的;相反,表现自己的努力是竞技的一个组成部分。”“刻画运动员的紧张与压力”是体育欣赏的一部分,而在舞蹈家那里,这种“紧张与压力”必须要通过尽善尽美的表演来加以隐藏,即使是最出色的舞蹈家,也会“闷闷不乐地列举自己所犯的错误”,“构成舞蹈家的一部分组成要素就是这种对自身弱点进行无情批判的客观态度”苏珊·桑塔格:《重点所在》,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231页。

。这种超越文学的批评既不是一种发自文化优越感的津津乐道,也不是浮光掠影的泛泛描述,正相反,极具穿透力的发现眼光和充满细节的生动、准确描述,构成了杰出批评家最突出的智慧色彩。在这个意义上,巴特和桑塔格在我眼里是当代世界最具魅力的批评家。

有了这样的印象背景,回过头来看当代中国的批评,自然会有别样的评价。我从前一向不喜欢中国的文化批评家,或者说在文学批评与文化批评之间,我宁愿信任那些看上去视野不那么宽阔,执著于作家作品说话的人。那种在一篇短文里想把世相描述穷尽,以为可以指点江山的文化批评,总是让人心生疑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批评界是靠文化批评维持活力和存在价值的,一批曾经是文学批评家的学者,把笔锋转向了更大范围的文化批评,他们可以在一篇文章里把意识形态、市场风潮、文化时尚一一带过。文学,那些“纯”的和不“纯”的,真的和装腔作势的,发自灵魂的和脆弱浮泛的文学作品及现象,在文化批评家那里,都和其他文化现象一起相混杂,成为所谓文化批评的一部分。于是我们看到,从前的文学批评家变成了文化批评家,他们将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裁剪成碎片,用作文化批评里的论据,文学这个曾经的本业已经成为某种文化描述里的片断旁证和附属物。与此同时,一些从事人文研究的学者也将目光转向文化批评,他们的文章里也时常会有对文学现象的分析。文学批评的这种地位改变非常奇特,一方面,在人们惊呼文学失去全民轰动效应、文学批评失语的状态下,借助在文化批评里的碎片式挽留,文学依然保持着在公众视线里的存在;另一方面,一向在艺术里以“老大”自居的文学迅速褪去了光环,文化批评的喧嚣,让文学成为某种生硬理论和现象描述的轻微注释。于是我们看到,一段时期里,作家及其作品享受到的最高荣誉,是他们被文化批评家在或者讨论“人文精神”,或者张扬“后现代”时匆匆提及。

这就涉及到了我想谈的一个问题。文学批评家应当具有文化批评的眼光,但不必一定摆出文化批评家的姿态。一篇文章里罗列十桩事证明一个道理,不如深入彻底地用力把一件事情说清楚。批评家的职业习惯,准确地说是批评家内在的独特发现力,构成了他看待世界事物的方法和视角。当下中国文坛的批评,文化批评开始退潮,大量促生的文学现象,足以让批评家铆足了劲去追踪。对文学前景的悲哀感叹并没有完全成为事实。在文学期刊日渐寥落的同时,又时常看到文学图书创造市场奇迹,文学与影视联姻带来丰厚回报,文学通过网络扩大影响,文学评奖、文学研讨等活动借助媒体等社会力量让文学保留着被公众关注的可能。文学批评在事实上更大程度地回到了自身。活跃的批评家仍然是那些追踪文学现象、评介作家作品的人,无论他们谋生的环境是高校、科研院所,还是文学机构或者媒体。文化批评,已经成为某些专业学者的学科经验,它和或鲜活或浮躁或喧嚣或沉寂的文坛之间,慢慢疏松了关系,不再成为替代文学批评的强力声音。当然,就当下批评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批评之间,究竟如何比出个优劣高下,这个话题让不少人感兴趣。从理论上找出结论非常困难,但人们在做这种比较时,无非是想证明,和八十年代那种呼风唤雨的批评劲头相比,今天的批评在功能上是否有弱化的倾向?这种隐忧在经过九十年代的“人文精神”讨论和“后现代”鼓吹的淘洗之后,为更多的批评家担心。作为个人的批评家不像从前那么风光了,他们常常需要以一种整体出面的形式显示力量。这就是各类评奖、排行榜、研讨会、对话盛行一时的原因,也与媒体的作用密不可分。在学科划分越来越细、批评理论的学院化和文学潮流迅速分流的背景下,批评家保持一种良好的姿态,既能从学理上得分,又能在文坛上保持话语权力和公信力,已经变得很困难。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看法,我从内心期盼在未来我们这里能够出现罗兰·巴特和桑塔格这样的批评家,像他们那样,能够把批评家发现的眼光,哲学家深邃的智慧,艺术家独特的才情融为一体,从文学出发,又超越文学,把文化、政治和社会现象视作一部文学作品来有细节地解读。在当下中国,这样的期盼非常迫切。

二、怎样把持批评态度

如果上面的论述能够证明文学批评至少在文学领域里的强力存在,那么探讨一个批评家的批评态度就并非多余。尽管文学批评的评价境遇并不那么美妙,但它的确还不能说是生不逢时。当下文坛,批评日益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力量。在文学正在与市场结盟的今天,能否进入批评家的视野,成了作家作品能不能很快为读者接受并迅速获得其“利益”的重要因素。看一看文学批评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和影响吧。在作家作品研讨会上发言的是批评家,无论研讨会这种批评方式多么令人生疑,它已经是文学与媒体自然嫁接的直接途径,作家和作品的名字要进入媒体通道,研讨会的仪式可能是一个最好的由头;选编文学年选的“主编”们大多是批评家,各类体裁的“年选”往往是年头岁尾里最热闹的文学景观,而且版本之多,已令读者无所适从,眼花缭乱,选择和被选择以及主编“序言”里的评价,成了不可忽视的定位;参与评奖、主持“排行榜”的大多又是批评家,以各种名义设立并不断促生的文学评奖活动中,批评家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他们通常被认为是最熟悉作家与创作的人群。除此之外,批评家们正在加入到更多的文学筛选活动中,即使如长篇小说这样的创作,批评家们能做的也不仅仅是出版后的阅读与评论,他们常常以“丛书主编”的名义,集合相关的作家,搜寻相应的作品,直接参与到这些作品的生产与制作中来。

面对这样的景象,批评家的责任和诚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看来,当下批评无论在综述创作走向还是在推荐作家作品时,亟须处理几个可能造成批评家自我“硬伤”或引来读者“误读”的关系。这些问题并不那么大是大非,但每每会在批评实践中遭遇。

一是如何处理酷评名家与推荐新人的关系。批评家为了显示自己的批评见地,为了不掉入人云亦云的平庸陷阱,也因为他们长期追踪主流作家的创作轨迹,常常会对已在文坛成名的作家及其作品进行酷评。这种酷评有时甚至给人苛责和“妖魔化”的印象,近两年来,这种针对名家发出文学警示的批评时有所见。文学观点是一回事,批评态度是另一回事。批评家首先是一个读者,自然,他是一个特殊的读者,面对作家作品,特殊的读者拥有和作家对话的条件,我相信绝大多数作家,面对批评家对话的邀请,不会取完全的决绝态度。鲁迅先生说过大意如此的话:批评家或者说读者,和作家是食客和厨师的关系,如果食客对厨师做的菜品头论足,厨师却以“你来做一道试试”作为回应,那是厨师的不对。如果作家认为批评家因为写不了小说才从事批评,进而面对批评家的酷评发出“你来写一篇看看”的反击,那是作家的无知。现实情形里,这种情况还真的稀有。

批评家不应当温情脉脉,但他应当是一个善良的读者。不管是谁,首先要想想我们阅读文学的前提,如果小说本身是一种艺术的话,我们阅读的出发点和首要姿态应当是欣赏。批评家比普通读者更掌握文学史的链条,他可以把一个作家和一部作品放到这个链条上去掂量。但就欣赏本身而言,他并不一定具有最好的悟性和艺术感应。而且我们知道,职业阅读比之模糊的、随意的阅读,在艺术感悟上程度不同地受到阻滞。批评家因为职业的要求,必须去阅读那些他们并不一定自主选择,但又要有所掌握的作家作品。不过,阅读本身仍然应当是一个审美的过程。一个酷评家如果以专拣他人,特别是那些名家,而且又多是名家的长篇小说进行长篇大论式的酷评,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狗屎一堆,那我首先感到怀疑的是,如此受罪的阅读,你是怎么维持到终点的,不堪阅读的东西从头到尾读完还要上万言书,这样的阅读和写作还和文学有关吗?那不是跟翻拣“黑材料”差不多了么?对一个作家和一部小说在文场里或市场上走红或产生一定影响,有时还真的不是“炒作”、“媚俗”、“吹捧”等词可以一言以蔽之的。批评家完全变成作家的朋友,其实很不利于自己职业工作的独立性,但在想象中,批评家和作家进行的应当是一场“围炉夜话”式的对谈。坦直而又诚恳,相互信任而又能够直抒胸臆。这样的对话让人产生一种“精神取暖”的愉悦,也使文学以及批评成为一项有趣的职业。就此而言,我虽不喜过分温情的批评文字,但对一副检察官面孔,总在警告世人不要上当的所谓酷评,也同样保持着足够的警惕和怀疑。这种警惕和怀疑还因为,酷评家似乎更容易获得道义上的喝彩,陶醉于此,于批评无益,因为很多真正属于批评的问题被这种道义色彩所遮蔽。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名人谈亲情

    中国文化名人谈亲情

    本书是《中国文化名人书系》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散文作品集,其主要是对亲情的谈论。书中分别选入鲁迅、周作人、郭沫若、叶圣陶等120多位作家的多篇散文作品,如:《风筝》、《做了父亲》、《一个人在途上》、《屠敬山先生》、《望断天涯儿不归》、《白舅舅》、《心上的暗影》、《怎么爱人也不够》、《三姐夫沈二哥》、《长情默默》、《陌生的儿子》、《家累》等150篇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最华美的语言文字,从中读者可以了解到每位作家在亲情方面的创作风貌。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 新版家庭藏书-名家选集卷-李贽集

    新版家庭藏书-名家选集卷-李贽集

    李贽(1527—1602),中国明代后期思想家。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原姓林,名载贽,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中举后,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同“厚”)讳,取名贽。其家是世代巨商,至祖父辈家境渐衰。嘉靖三十五年任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三十九年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三年复任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五年任礼部司务,隆庆四年(1570年)任南京刑部员外郎,万历五年(1577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万历八年辞官归隐。他的著作,曾多次遭到禁止和焚毁,但仍继续流传于世。本书择其诗、文、小说之精者加以解评。
  • 天下晋江人

    天下晋江人

    本书收录的均为晋江市海外联谊会与《晋江经济报》联手开设的“天下晋江人”版的人物专访和文章,介绍了晋江的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发挥聪明才智、发扬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为家乡人民谋福利,为家乡建设尽心尽力的感人事迹。旨在更好地宣传和展现海内外晋江人昂扬向上的风采,展示“爱拼、善拼、敢赢”的晋江精神。
  • 作为学科的文学理论: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问题研究

    作为学科的文学理论: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问题研究

    该书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转型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学科反思这一学案为研究中心,梳理了文学理论学科反思的发生发展过程,对其所涉及的文学理论研究对象、思维方式、价值立场、身份认同、知识构型和未来走向等——系列问题进行了较为深人的讨论。作者认为,当代文学理论学科反思以文学理论自身为研究对象,此乃文学理论学科走向自觉的表征,有助于彰显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历史感。其所建构的反思性文学理论知识形态甚至代表了文学理论的一种发展方向。 只是无论如何,我们不可遗忘对“好文学理论”的追问。这一“追问”恐怕既是文学理论学科反思将要持续下去的一个理由, 又是“作为学科的文学理论”题中应有之义。
热门推荐
  • 斗罗大陆之圣龙本相

    斗罗大陆之圣龙本相

    斗罗大陆,自编的,希望大家喜欢。本书原创。
  • 回到九七

    回到九七

    如果让你重生一次,你还会沿着原来的轨迹行走吗?还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爱情去追求所谓的事业吗?还会为了事业在失去亲人后才后悔吗?我没有答案,我只把自己要走的路告诉你
  • 异空穿梭者

    异空穿梭者

    一个科技空前绝后的今天,一种新型神秘力量的崛起最后是谁的背叛,让他走上一段完美的人生,最后是谁的触动,让心中再一次产然信念,抛弃过去,将世界狠狠踩在脚底,我就是巅峰,回头望去,淡然一笑闭眼三秒,预知未来,时间空间任我穿梭,改变历史,缔造未来我就是神,新世界唯一的神求收藏,推荐,点击,感谢朋友支支持!
  •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玉景九天金霄威神王祝太元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哲爷夫人太低调

    哲爷夫人太低调

    【扒马甲+爽文+无虐+无逻辑+男强女强】某天京城太子爷身边多了一个女生。女生容貌倾城,脾气暴躁,还很淡漠。众人多方打听才知道女生名叫顾卿楠,是一个从小城市出来,空有美貌,无所事事的垫底零分。众人嗤笑,就这么一个垃圾玩意也敢独占太子妃的名号?也不看自己配不配!……听说顾卿楠不学无术,分数常年垫底。被吊打的一众京大学子/研究人员:滚!大佬只是懒得动笔而已!听说顾卿楠打架狠戾,经常把别人揍得生活不能自理,还屡教不改!国际刑侦队/专案组:滚!大佬只是帮我们捉拿犯人而已!听说顾卿楠只会打游戏,无所事事。黑客联盟:滚!敢说我们鼻祖教父,你等着全网络通缉吧!!某职业战队:滚!大佬这里有两亿的合同你看下如何?国际钢琴组:滚!大佬这里有一场三亿的钢琴演奏,您看看如何?众人都说顾卿楠是一无是处的废物,是一个见人就打的社会混混。当马甲一个个的掉,众人只想自戳双目:这他妈怕不是个巨佬吧?!
  • 古宅画情

    古宅画情

    连娜娜,四幅画,乔家古宅;你连公交车都没坐过?没有,以后你陪我坐就好了。我们...是不是很久之前就认识?也许吧,在黄泉路上,三生石旁,奈何桥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系统逼我造假糖

    系统逼我造假糖

    【1v1千万夫妇巨甜无狗血作者玻璃心,不接受任何反驳!】本书又名《造糖,宿主是认真的》《系统逼我做红娘》女主苏苏苏男主萌萌萌女主:千遇男主:万遥身为一个造糖系统,真善美总发愁,曾经它为宿主消极怠工而发愁,后来它为宿主造糖硬核而发愁,再后来它为宿主跟位面福娃造糖比任务对象还甜而发愁,它太难了(?д?;?)【小剧场】系统:宿主!你又开挂!千遇:你讲不讲道理?我自带的技能还不能用啊!系统:你,你不是人!千遇:你刚知道?那你反射弧可够长的。系统:宿主!那是官方cp,不能拆!千遇:不是说让世界变甜吗?他们不甜还不准我拆了造新糖了?系统卒。【我家宿主不好好当红娘,总想拆cp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千遇:所以……你就给我找了个cp?呵。系统:那是意外啊呜呜呜万遥:妈蛋,小爷是自愿的么?我也是被按头的!千遇:有意见?万遥:没有没有,一宝你就是我的命,我爱惨你了(谄媚笑)千遇:哼高考后开更
  • 我们,我们(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我们,我们(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入围作品所属组别:小说组1997年,除了香港回归,还有一件事,就是三个女孩童年结束,青春期正式开始。她们三个一个是从小的校花表姐林颂芙,一个是懦弱胆小的陈小肯,一个憨厚真实的“我”李芳芳。港台流行歌曲和电影伴随着她们成长早恋高考进入社会,然而当她们真正踏入社会、真实接触香港的时候,那些昔日的伴随仅仅成为了童年的慰藉和青春的回忆,甚至是一种没有个性的一代人的情结。人生最大的魅力就是,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不会知道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这三个80后女孩的人生其实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