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411500000027

第27章 发明8(2)

吃喝玩乐向来不分家,这群以不安分著称的耶鲁学生在吃饱喝足之后捣弄出的玩意,顿时让人有了——飞一般的感觉——从铁饼到飞盘飞盘发明于2700年前。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大约公元2700年前,在希腊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铁饼即为比赛的项目之一。仔细比较,铁饼不就是飞盘的前身?不过,言归正传,飞盘是飞盘,绝对不能随便唤它铁饼。而飞盘这种玩具,可不是一夜之间发明出来的。

飞盘的英文本来拼做Frisbie,而且是用锡做成的。当初发明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丢着玩。它是专门烤派用的铁盘,上面雕刻着:“福瑞斯比派(FrisbiePies)”等字样。因为这道点心,是美国康乃迪克州布里姬港的“福瑞斯比面包店”独家制作的。

如果不是一群调皮捣蛋的耶鲁学生,福瑞斯比派的锡盘恐怕只是普普通通的容器罢了。当年,耶鲁学生经常到福瑞斯比店买派,吃完以后,他们拿起剩下的空锡盘,顽皮地向彼此身上掷去。当锡盘打中了对方时,他们会兴奋地大叫一声:

“福瑞斯比!”没想到,一场胡闹,竟然促成飞盘的诞生。

第一个制作塑胶飞盘的是瓦特·摩瑞森,他在加州开设一家公司,从1950年开始大量制作飞盘,至今已有16种款式问世。目前,全美境内制造飞盘的公司约有三十家左右。

飞盘运动如此盛行,因此有人组织飞盘迷俱乐部,举办飞盘大赛,以及飞盘世界联盟。他们甚至固定在每年9月举行一场国际飞盘节。

玩飞盘是有益身心的运动,非常有趣,而且玩起来相当容易,一点也不乏味。同时,飞盘的价格便宜,人人玩得起。最大的好处是,这种运动可以跟任何人玩,甚至和自家的狗也可以。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飞盘保持在空中的最长时间为16.72秒,那是1984年5月26日,由一个叫唐·肯恩的人创下的记录。

遥想当年,司马相如操琴遇文君,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千古佳话,都只为它能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乐器小传劳累了一天,听听音乐可以放松身体,缓解疲劳,这带来动听旋律的乐器,最初是随着人类的生存需要而产生的。为了生存,人类要生产劳动、抵御禽兽要互相联络、要祈祷上苍、欢庆胜利。在这些活动中有时他们会敲击身边的石头、木头,这些东西发出的声音,可视为最早的器乐之声。

传说希腊神话中的使神墨丘利,在尼罗河畔散步时,脚触到一物发出了美妙的声音,他拾起来一看,是一个龟壳内侧附有一条干枯的筋所发出的声响,他由此得到了启发,发明了弦乐器。

而相传中国5000年前黄帝时代,有一位名叫伶伦的人,在昆仑山采竹为笛,恰有凤凰在空中飞鸣,他便合其音而定律。

乐器的历史与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乐器由简单到复杂、由独奏到合奏,从打击乐器到管乐器到弦乐器到键盘乐器是世界各国乐器发展的总体趋势。

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至今保留着木鼓、铜鼓。在丰收的祭典或祈神治病时,在村落的中央广场,把木材挖空做成木鼓,大家以虔诚的心情一起敲打,以驱逐病魔。在美洲印第安部落也可看到同样的情景。非洲各种用于战斗的鼓也变成了乐器的咚咚声。

由于国家、民族、发展阶段的不同,对乐器的使用、制造上有明显的差异。

欧洲乐器从里拉、琉特、西藤、维奥尔、羽管键琴,到布祖基、加料钢琴、音响合成器也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

希腊人广泛使用的里尔琴、基萨拉琴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后来成为希腊的民族乐器。古典时期的游吟诗人用基萨拉自弹自唱。基萨拉有一个方形的共鸣箱,张着羊肠弦,弦数多至11根。演奏时一手握琴,使它直立靠在身上。它从伴奏乐器逐渐脱离声乐部分成为一件独奏乐器。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接受了基萨拉,使它在欧洲流传下去,吉他、齐特尔,也许还有西塔尔琴都是从基萨拉衍生而来的。

16世纪维奥尔和各种提琴族乐器概称为维奥林诺。17世纪指小提琴,即提琴家族的高音乐器。法国国王的弦乐队称为“国王提琴24把”。提琴族乐器宗谱复杂,中世纪就出现了,从3根弦发展到4根弦。先用于重奏,17世纪进入歌剧乐队,它的音色明亮,穿透力强,成为独领风骚的弦技性乐器。17世纪下半叶维奥尔琴被现代大、中、小提琴取而代之。当时意大利提琴制造业的三大家族阿玛蒂、瓜特瓦涅里、斯特拉底瓦里均出产了优质提琴,从而大大促进了提琴艺术创作水平和演奏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使小提琴为主的合奏艺术得到了重要的进步。到19、20世纪,最著名的作曲家纷纷创作高水平的小提琴协奏曲,著名者如贝多芬、门德尔松、舒曼、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

发明钢琴的荣誉归于一个叫克里斯托弗里的佛罗伦萨人,他于1709年发表了最早的钢琴图解和说明。克里斯托弗里的钢琴机械装置甚至还有一个擒纵器,在音锤打击钢琴的琴弦并使其振动后,擒纵器立即使其停止振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准备再次受击振动——而演奏者的手指却仍然按在键上。钢琴演奏者直接控制他演奏的音量,现在是用按键的轻重来控制音量。(演奏拨弦古钢琴的人不能改变音量,因为他是拨弄琴弦。)在德国,钢琴制造技术是一个叫西尔伯曼的风琴制造者所发展而成的。他认识巴赫,这位高龄的作曲家在访问菠茨坦的老弗雷德里克时就是弹的西尔伯曼的钢琴。在此后的数十年内,只有德国才制造钢琴。

约翰·施泰因是杰出的音乐家、优秀的钢琴和风琴制造者,莫扎特和贝多芬都使用和称赞他制造的乐器。他进一步改进了钢琴的机械装置。

1783年,布罗德伍德获得钢琴踏板的第一个专利。这使演奏者能用脚操纵机械装置——原来是用手或膝操纵,常因举起制音器,而琴弦的振动却一时不能停止,或不必要地阻止了琴弦的振动。

1821年,曾于1777年制造出第一架法国钢琴的巴黎人厄拉德,创造了具有双擒纵器的钢琴机械装置的固定形式。在钢琴的发展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是把琴弦斜向交叉着排列——琴弦的一种新的安排。1855年,斯坦韦使钢琴变成了现在的形式。

乐器作为人类娱乐的工具,它的声音又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必将伴随着人类的精神生活长存。

1791年12月一个下雨天,欧洲最负盛名的作曲家莫扎特下葬在维也纳圣马可坟场一个没有标志的贫民集体墓穴中。当时只有几位挚友在场,所以如今已无人知道他葬身之地。莫扎特死前三个月所作的最后一出歌剧《魔笛》在维也纳首演获得极大成功,可惜他活得不够长。英年早世,年仅35岁。

假如不是那个装有葡萄球菌的培养皿放在了窗户下,而窗户恰好开着;假如不是尽管实验失败了,仍旧习惯性地多看了那么一眼,也许二战的战场上又要多了许多的冤魂,而今天我们也少了这种——能吃掉细菌的细菌——弗莱明与青霉素的诞生1928年秋天的一个下午,伦敦赖特预防接种站。一位中年人匆匆走进了圣玛丽医院的实验室。他拿起一个试验皿,里面是他培养的葡萄球菌。当他凑近去看时,发现葡萄球菌里长满了蓝绿色的霉菌。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心想:又混进了细菌,只得重新培养葡萄球菌了,这可又要花费很多时间。

这位中年人就是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弗莱明1881年生于英国爱尔沙亚的一座农庄,他父亲是一个庄园主,爱好自然科学。14岁时,弗莱明遵从父命到伦敦去和他那当医生的兄弟住在一起。后来,弗莱明继承了一笔为数不多的遗产,得以在圣玛丽医院学医,并在赖特预防接种站找到了一份工作。

弗莱明一直希望找到一种有效的杀菌药物。还是在1921年的时候,他和助手艾利森发现了溶菌酶。溶菌酶是一种大量分布在动植物组织中能够溶解病菌的生物酶。当时,弗莱明和助手正在做一项生物培养抗菌试验。当弗莱明观察培养液时,培养液板恰好被一种十分稀少的生物孢子污染,这种偶然的现象一下子把弗莱明的注意力吸引到此前并不认识的具有溶菌作用的酶上。随即,弗莱明和艾利森转向酶的研究。他们研究了整整7年,本以为它能够成为一种重要的疫苗或有效的药物,然而,他们失败了。

事实上,失败获得的经验已为弗莱明打开了通往成功的大门。1928年9月,弗莱明等人终于静下心来,从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没想到,当他正在专心研究毒性很大的葡萄球菌时,这种现象又发生了。就在他准备重新开始时,习惯性地又多观察了一下,正是这一眼,导致了后来的伟大发现。

弗莱明发现在那些霉菌的周围,葡萄球菌消失了,变成了像露水一样透明的水滴,猛一看上去就像一个个空洞。他一下子醒悟到:显然,消灭葡萄球菌的,不是别的,正是这种霉菌。也许这时弗莱明脑子里已经有了溶菌酶的概念,特别是有了经历失败的宝贵经验,他决定将这些菌落进一步培养观察,并作进一步的研究。

“这种微菌居然能够把毒性很大的葡萄球菌吃掉!”他试着稀释,10倍、100倍,葡萄球菌仍然被吃掉了。

同类推荐
  • 你一定想知道,海洋世界卷

    你一定想知道,海洋世界卷

    阅读科学知识对提高学习兴趣、优化知识结构会产生积极而有益的作用,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活泼的天性,抑制智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在保护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扩大青少年学生的知识面,以便充分调动起他们探索求知的勇气和信心。
  • 外星人未解之谜

    外星人未解之谜

    在浩淼广阔的宇宙中,地球就像沙粒般渺小。自古以来,人们就发出了寻找宇宙生命的呼唤。外星球有没有真正的类似于人的生命存在,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这个谜题本身包含了很多的推测和猜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上仍然有一些无法用人类掌握的知识解释的事情,人们有时只能把它归结于外界“神秘力量”的操控和干预。自从1541年,哥白尼发表“日心说”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浩瀚的宇宙不只地球一个存在,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的一颗小行星而已,这让人们开始把眼光从地球上移开,投向了广阔的银河系。
  • 探究式科普丛书-生命的杀手:病毒

    探究式科普丛书-生命的杀手:病毒

    本书从各个不同层面详细地介绍了病毒这种神秘的微生物,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科普知识平台,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们更全面地了解生物界里神秘的病毒。
  • 气象缩影

    气象缩影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地下深处的秘密(中)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地下深处的秘密(中)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共有五册,分别是《拨开宇宙的迷雾——天文大发现》《精彩地球——地理大发现》《自然世界的奇迹——考古大发现》《地下深处的秘密——考古大发现》《神奇分界线——北纬30度的秘密》。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和心血,甚至生命。每一次震惊世界的发现,都给人类带来无价的物质或精神果实,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自然或历史的本来面目。
热门推荐
  • 绝望小镇

    绝望小镇

    欲望终将迎来灾难,命运的归宿是毁灭,它们愚蠢的挖下一个埋葬自己的巨大坟墓。沉睡的被唤醒了,醒来的注定要长眠。于是,魔醒了,黑暗开始再次笼罩天空。
  • 神灵的游戏一一冒险开始了

    神灵的游戏一一冒险开始了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物质无法被创造,也无法被毁灭。那么,一个人死了,他的意识和存在理应不会消失,而是去往另外一个地方。一一传说中神的居住之地:“神域”。
  • 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

    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清风相伴何处为家

    清风相伴何处为家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前世吗?“青儿,此本君赐佩,今日是我婚之日,持此佩则莫敢欺君矣”“夫君,此若先人之佩兮,于汝甚重,你定要将此佩赐于我?”“玉佩何青儿重,此则为之青儿佩之位,终是君之人也,青儿可赖债哉”桃花酿,举一觞,暂忘凡世愁事长;忘川水,饮一捧,永弃前生回忆殇。
  • 浅浅解语花自开

    浅浅解语花自开

    我是木浅浅,经营着解语花店。潮起潮落,冬去春来,见过了太多的离合悲欢,也有幸福相守。人来人往,独我守着这方小店,听着人们心里的故事。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际争霸之末日浩劫

    星际争霸之末日浩劫

    还记得以前通宵打星际吗?还记得三大族,虫族,人族,神族吗?星空闪耀,无线光辉,迎接着林艺这个默默无闻的宅男,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生命,我能在末世活下去吗?我们渴望救赎,我们希望沉沦,我们冷漠无情,我们疯狂热血,我们强悍如神,我们卑微如蚁……
  • 重生之毒医女帝

    重生之毒医女帝

    上官驰登基之日,一把匕首刺入她的心脏,一尸两命。在她耳边说着“朕怎么可能喜欢你这样诡计多端的女子,朕的皇后就该是碧儿那样温婉贤淑的。”上官驰那张狰狞脸便是云殃对这世界最后的印象。一朝醒来,云殃回到自己十岁这年。云殃势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拜师奇遇,一手毒术出神入化。偶遇神医美男,从此二人联手斗国师,斗渣男,各种斗。片段一:“云儿,你的毒药对我没用的。”美男一笑倾国倾城。“呸呸呸,谁是云儿啊。我是男的,男的!”“哦?既是如此不若跟为兄一同沐浴吧。”“唉,有话好好说,别动手动脚的。”片段二:“你,你说什么?”上官驰口吐鲜血,惊恐的瞪大了双眼。“下地府再好好想吧。”云殃双目赤红,如同修罗一般。
  • 做个心智成熟的人:人生可以不走弯路

    做个心智成熟的人:人生可以不走弯路

    一个人有怎样的心智就会怎样待人处世,就会有怎样的人生。让自己的心智成熟起来,我们便能迎来不一样的人生。心智成熟的人,不仅拥有出色的自控力、承受力、应变力,而且更懂得社会的生存规则,能够正确地看人看己看事,能够理性地趋利避害,待人有原则,做事有方法,总是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心智成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