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伦留下的资料实在太多,且不说那些半年来源源不断自动涌入电脑里的中微子闪光数据,就说那些被格伦重点打印出来的资料,就足有数米之厚,分成七八叠,全部堆放在控制室里的一边,要想把这些资料大致看一遍,需要很多时间。
毕竟,这些资料涉及的内容都是相当专业的,所以实际上在查看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威尔逊,至于杨飘逸就只能打打下手,起个辅助的作用。
“我承认我刚才的假设是有点离谱,但是我现在再想,那似乎又是唯一的解释。”杨飘逸帮助爵士把那些打印出来的资料按日期归类,一边说道:“反正格伦想把那些中微子数据变成视频,是确凿无疑的事情。”
“看来你还是对假设失败这件事耿耿于怀!”威尔逊笑道:“中微子数据是变不成视频的,那台仍在运转的互联网电脑已经说明了这点。如果我没猜错,看,格伦在这些打印资料上用笔画出了一些地方,这些都是中微子撞击氘原子后,所释放的电子振幅,那些电子振幅只能代表能量强弱的差异,这与视频有何关联呢?”
“我记得你曾经说过,格伦打电话给你时,说那些闪光的次序还有数量相当诡异。”杨飘逸不服道:“我们都知道视频编码是怎么回事,一旦你设定了基本的参数,比如次序代表时间,数量代表形状,光电子的能量强弱代表色彩,那么通过正确的编码程序,是有可能制造出视频的。”
“问题是,那些数据全无规律可循,就算按照你那样进行参数设定,由于数据本身就不对应景象,所以得到的图像就像我们现在于视频窗口所见的那样,无非是一些杂乱无章的光斑罢了!”威尔逊皱眉看着手中的资料,那资料上打满了高低不一的波峰和波谷,他对杨飘逸的执拗开始感不到不耐烦,挥了挥手又道:“杨!你不要再纠缠下去了,我们可以不讨论黑洞会不会反射光线,也不讨论这些波值数据能否实现视频编码,我就说一点,5千年前的地球光线怎会变成中微子呢?光携带的信息又如何被中微子保存呢?解释不了这个问题,你的猜想就只能是妄想。”
杨飘逸叹了一口气,他根本无法回答!是的,“光”不可能无端端变成“中微子”,无论你怎么想,你都不可能在现实世界中找到佐证事例…不过…等一等!现实世界中的佐证?
“嗨!爵士!”杨飘逸大叫一声,把威尔逊差点震翻在了地上:“光当然可以变成中微子!你可是顶尖物理学家,当然应该知道,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人还有俄国人,就尝试过中微子通讯!”
威尔逊愕然,良久之后才回过神来:“是有这么回事,不过那事与眼前这事似乎不能相提并论……”
按照爵士的说法,中微子通讯这件事,实际上最早要追述到上世纪美苏冷战时期。那个时候美苏两国在各个领域都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尤其在水下核力量的较量当中,如何更好的实现对深海核潜艇的控制和通讯,一直是美苏两国关注的焦点。
限于当时科技的发展程度,实际上对遥远之处的通讯控制,最方便而有效的通信工具就是无线电波,无线电波的波长从几毫米到几十千米.按照波长或频率,无线电波可分为长波、中波、短波和微波四个波段。长波、中波可以在中、近距离内传递信息。短波依靠地球表面大气层中的电离层的反射,能够到达地球的任何地方,因而可以用它来进行全球通信,而微波则可以进行接力通信、卫星通信和散射通信.
显然,虽然短波传送的距离很远,可是却无法作用于水下通讯,所以实际上对核潜艇的控制,最安全稳妥的办法就是使用“长波”。只可惜,长波虽然穿透能力强,但作用距离和范围却实在太小,要想实现全球控制,就必须在很多地方建很多的长波台。
然而,美苏两国固然强大,但要到处建长波台,也不是随心所欲的事!就比如中国,中国的长波台就只能建在中国大陆上,实际上潜艇通讯的范围还是很有限的。所以美苏虽然够霸道,可直到今日,其核潜艇的长波通讯范围也远未能覆盖全球,大多数潜艇一旦实施水下深潜,就变成了与世隔绝的“孤舟”,水下通信还是只能依靠声波来进行,接收水下声波的声呐。
在这种大背景下,伟大的科学家契伦科夫,率先提出了中微子通讯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把需要用来通讯的信息进行适当的调制,用中微子携带这些信息来进行传送,其好处是中微子具有无与伦比的穿透能力,完全可以无视大气电离层和其他诸如太阳黑子、海洋深度的干扰,确保信息传送的准确性和距离。
上世纪80年年,美国华盛顿大学首先开展了中微子传送实验,他们成功实现了中微子束与纯净水的相互作用,并将纯净水中的蓝色闪光放大,把光信号转为电信号,并进行人工分析,应该说,它们证实了契伦科夫的理论预见,只要把视音频信号加载到中微子束上面,中微子通讯是有可能的。
“只不过,从1987年到现在,这方面的试验再无寸进!”威尔逊这样说:“最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如何调制信息,而是在于如何形成中微子束!这方面你们中国倒还是颇有建树,因为自华盛顿大学试验开始,全世界各个研究机构形成中微子束的办法,就只有一个:采用粒子加速器,把质子加速到几千亿电子伏特的高能量水平,然后轰击金属靶,产生中微子束!但是上帝可以证明,这样的方式不适合作用在潜艇上,因为我们实在无法想像,把天大的粒子加速器放到潜艇上会是怎样一副光景。美国人倒是尝试过用核潜艇接收中微子束,但仅限于接收,若想在潜艇上实现发射,那是绝无可能的,至少到现在还不行。”
“你刚才说中国在这方面颇有建树。”杨飘逸饶有兴致的问道:“那又是怎么一回事?”
“中国人别的不行,不过在激光科技上还是令人佩服的!”威尔逊摇了摇头道:“也不知是哪位中国科学家先想出来,用大功率的激光轰击金属靶,也是可以在靶背面产生粒子流,然后用磁场和电场把带电的其他粒子过滤掉,剩下的就是纯净的不带电的中微子束了。”
“光是有可能转变成中微子的!”杨飘逸指着威尔逊大声叫了起来:“难道你刚才说的不是这个意思么?中微子是可以作为视频信息载体的!”
“好的!”威尔逊举起了双手,一副投降的模样:“我承认在许多种条件的作用下,光可以变成中微子,但是你原来那个设想依旧是失败的妄想!地球上5千年前的光线,可不是激光!不但不是激光,甚至其还会大幅度的散射,就算放上一块天大的金属靶,那光线也变不出中微子!更别提宇宙里可没那么大的金属靶子,等那发散得不知多少光年的光线打上去!好了,杨!不要再纠缠了!我们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无聊的猜测上呢?”
“我同意爵士的说法。”唐雄就在这个时候冒了出来,他刚才去了格伦的卧室好一会,此时出来带着得意洋洋的表情:“别瞎猜!一切要讲证据。我可有两个大发现。第一,这里除了格伦和那个守卫,肯定还有其他人来过。第二,我找到了一本格伦的日记,就放在床边上。”
还有其他人来过?杨飘逸大感愕然,不过经验可以告诉他,素来小心谨慎的唐雄,断然不会空口无凭。
原来,卧室本在控制室的一侧,有一个门连接,唐雄进去后自是发挥了神探本色,四处查探了一番,结果他发现,格伦所用的枕头上,竟然有几根银色的头发。
“格伦的头发可是金色的,咱们在俄赛里斯墓里见过。”唐雄道:“这银色头发定是其他人的。”
“难道那头发不能是那名逃跑的守卫的么?你怎么就能断定那银色头发另有其人。”杨飘逸瞪着唐雄:“我现在知道你为什么会被警队开除了,只因为你……”
“只因为我逻辑混乱妄下结论!”唐雄郁闷无比,自己帮杨飘逸说出了后面的话,然后才嘲弄道:“我有个计划,等我退休那天,一定写一本我被警队开除的原因大全,作者里一定署上你的名字!那名逃跑的守卫一开始就在打电话,遇到情况后立即逃离,我认为他甚至没有进入卧室里,所以这里一定还来过第三个人。”
“至于那本日记。”唐雄笑道:“那日记是格伦下到矿井之后才开始写的,每日一篇,不过最后三日的内容显然被人撕走了。我猜,既然银头发那人曾经躺在格伦的床上,就大有可能是那人看了日记后,撕下了最后三页。”
“事情真是蹊跷。”杨飘逸狐疑般四处看了看:“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呢?”
“是很蹊跷。”威尔逊忽然说道:“有好几段数据被删除了,打印出来的资料里也没有!若是我没看错,那些被删除的数据就应该是在格伦离开前三天开始的。”
“我说过了,瞎猜无益,不如我们看看格伦究竟在日记里写了些什么吧。”唐雄这样说:“反正我不太看得懂,不!你别在鄙视我的英文,因为这本日记越到后面就越潦草,显然格伦本人的情绪,经历了一个从清晰到混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