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告诉不少职场上打拼的年轻人说:“创业准备应该是每个人一生必有的旅途准备,不能绕过它,即使你有了一份不错的差事,而且要早做打算。”
有一位赵先生,他从中学时代起,就非常爱读犹太人的创业故事,希望将来也能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他上大学选择了工商管理专业,经常读些著名国际公司领导人的传记,并将他们与犹太人企业家做一番比较。尽管分析起来头头是道,但毕竟没见过真正的企业是怎样运作的,所以决定毕业后要到一家出色的大企业工作,接受“创业精神”的熏陶。应聘的时候压力很大,父母希望他从政,要他考公务员、进国家部委,可赵先生还是想学学犹太人企业家们的“绝活”。在被一家大企业录用工作一年后,他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时时创业”的企业文化:不是躺在现有的成绩上,而是时时给自己增加危机感。
创业的准备行动,是新世纪职场上的一种新挑战,这是一种更为深刻的不可回避的挑战,比直面的双方挑战更富有职场意义和人生意义。
“每个人都有所畏惧,但是有准备的人把他们的畏惧扔在一边而勇往直前,也许有时通往死亡,但总是通向胜利。”这是在离开校门时准备自己创业的比尔·盖茨的誓言。他认为职场上的创业准备比寻找就业公司的机会更具挑战性。
在这里,心理准备的重要性自然可见。
美国有许多大公司对所属雇员的就职行为都有极严的“规格”,所谓规格自然不是指着装或仪表,而是对雇员的职业行为要求。
比如有的公司提出雇员从上班第一天起就要做好六个准备:
(1)接受本公司改变行业的准备;
(2)做好本公司破产或倒闭的准备;
(3)接受公司紧缩的准备;
(4)要有知识更新的准备;
(5)接受淘汰出局的准备;
(6)要有自愿创业的准备。
这些准则不是一个“规定”是否严格的问题,而是在严格“规定”的执行中,雇员只要保持应有的心理准备,再严格的“规定”也会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