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哲人告诉我们:“只要你的心灵不陷入盲目,你就知道所追求的目标可以达到。”
有一位章先生,他在考大学的时候觉得国际金融和贸易是个好专业,快毕业了才发现就因为是“香饽饽”才抢夺更厉害,就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学校名气大,包括章先生在内的很多同学都不满足于找到一份工作,而是想找一份“好”工作。大四上学期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章先生对于“好”的定义,就是最好能够进入世界500强的外企。但是希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比如章先生最向往的“联合利华管理培训生”计划,两年之后就能够成为职业经理人,但是它每年才招收那么几个精英分子,什么时候才会轮得上章先生?经过了一次又一次招聘的挫败,章先生感到自己其实也不如原本想的那么有本事,也许自己的目标是太高了一点?忙忙碌碌一个学期过去了,当初充满雄心壮志的同学们,有的去做了销售,有的得到了外贸公司的职位,有的在证券交易所留了下来,只有章先生还在不断地寻寻觅觅。章先生自己都不知道接下来该去哪里?是和大家一样找一份“普通”的工作定下来,还是索性丢开专业,另辟蹊径?
职场上如果期望值太高,容易让自己的心灵陷入盲目,就不能很好地审视职场外部世界。
人对自己的期望值的认识是能够深化,却难以穷尽的,因为有些人总以为影响实现期望值的主要原因就是要有一个理想的工作。
惠特曼说过,每个人都可以这样认为:“我辽阔广大,我包罗万象。”
惠特曼是想告诉每个人:“我不是一个零。”
有了恰当的期望值,你才可能不是一个零。你就可以尽可能努力表现自己,去实现自己所期望的。
有一位美国影星在接受奥斯卡金像奖时,当着公众的面说:
“这个奖我当之无愧,因为从小我就有这个期望。”
这位影星似乎不够谦逊吧?但是,人们却佩服她的直率、坦白,不虚伪。
既然她确实当之无愧,公众也都认为她当之无愧,为什么她不能这样说呢?因为她实现了自己的期望,奥斯卡金像奖达到了她的期望值。
爱因斯坦说:“由没有个人期望值和个人创造性的统一规格的人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的不幸社会。”这是说明:每个人在对求职期望值的考虑上,不可太高,有一个适合社会需求的“规格”参照,这个“规格”就是懂得适度。
有一位齐先生,他刚开始找工作时,潜意识中给自己设定了很多期望需要一一实现:要留在大城市,收入不要太低,要适合自己兴趣等。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地一路寻觅,到了3月底,齐先生发现身旁的同学,不论好坏手里都有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而自己则在挑挑拣拣中错过了许多机会。这时,齐先生得知市委组织部选调一批大学生到农村工作,要笔试。于是,齐先生连夜赶去参加第二天的考试,最后以高分入围。到农村和基层工作好像离齐先生的初衷很远,可是经过几个月找工作的奔波,当初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摒弃了一些无形的框框。过去齐先生总是想着自己应该干什么,拥有什么,而不去细想自己能干什么,付出什么,光有一些美好的远大理想,少了一些脚踏实地的精神。找工作的经历让齐先生成长了许多。齐先生决定到农村去,在自己工作的第一站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后来,齐先生被分配到一个边远的镇工作。镇里近十年都没有一个大学生来工作。现在来了个大学生,大家都有点兴奋、有点好奇,还带着点疑问:这个大学生能干什么呢?大家对齐先生的到来都持一种观望的态度。齐先生友好地和镇里的干部职工交往,虚心向他们学习,用心观察基层政府的运作情况。镇里的人都很热情淳朴,觉得齐先生不摆大学生的架子,都很乐意和齐先生交朋友。齐先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他们也都很真诚地指点、帮助齐先生。上级领导为了进一步培养这批选调生,要求镇里把他们安排到村里挂职锻炼。于是齐先生成了一名村长助理。在挂职的3个月时间里,齐先生和村民同吃同住,参与具体的村务管理,调解村民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等。这种面对面的接触让齐先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齐先生开始对基层工作充满了兴趣,更加坚定了当初到基层工作的选择。在单位的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时,齐先生成为了一名科级干部。身在基层,在很多方面会不如留在大城市,但这里的广阔发展空间让齐先生留恋。
作为一名求职者,最大的梦想不就是在社会上找到一个让自己发光发热的岗位吗?而要把梦想变为现实,关键靠自己对实现期望值的身体力行,让自己的期望不会束之高阁。
有一个故事说,某国王召见一位学者,告诉他:“我要让你出任首席法官。”
学者回答:“我难以胜任。”
“为什么?”
“因为我并不期望这个位置,所以我对你表示了自己难以胜任,”学者申述,“这话一出口,你就无论如何也不宜委派我担任法官了。因为如果我说的是真话,那么我确实无法胜任;如果我说的是假话,那么便是我心口不一,而心口不一的人根本不配当法官。”
20世纪最卓越的心理学家之一弗洛伊德说过,我们做任何事,都是起自两个动机:性的渴望和做伟大人物的欲望。而做伟大人物的欲望就是对事业的期望值。
不要以为期望值只是一个自由的想法而已,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像有的人在想:“我想象自己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所到之处,别人是如何赞美我、追求我。”这些人想了许许多多,就是从来不曾想过可能会遭到挫折,或是那些沉闷辛苦的工作,人也许想的更多的是有关荣耀的报偿,但下一步该是如何努力去赢得这份荣耀却很少考虑。
柯根·史密斯的一句话点明了人要如何拥有和实现自己的期望值:“人生有两项主要目标:第一,拥有你所向往的;第二,享受它们。只有最具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第二点。”
生活中,也许你熟悉每一种时尚品牌和汽车款式,你可能听过莫扎特的《魔笛》,看过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去过纽约的百老汇,也到过大英博物馆和梵蒂冈教堂。你生活的城市里,大多有自己的音乐厅、图书馆、美术馆、画廊,有自己的艺术节、音乐节、电影节……这些,更多的是刺激你尽快实现自己的职业期望。
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一次演讲时拿出许多五颜六色的皱纹纸带,分发给每一位听讲者,要求他们每人裁下一段30厘米的纸带。只能用目测,不能用量具测量。然后,又要求每一位听讲者裁150厘米和500厘米的纸带各一段。大家裁完后,企业家掏出卷尺,仔细地测量一条条纸带并公布结果:
3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不足5%;
15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上升为11%;
500厘米一组,平均误差高达19%,个别的相差100多厘米。
原来,目标越小、越集中,越容易接近;目标越大、越宽泛,越容易偏离。
其实,职业上的期望值,不是越高越好,就和这裁下一段30厘米的纸带一样,目标越小,越容易达到。
要提高职业期望值的成功概率,期望值低一点反而更有利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