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不可能不犯错,在面对别人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采取宽恕的态度。对于自己的果实和困境要尽量忍受。
以为成功人士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在我看来,人生其实很简单,归根结底就是八个字,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许多事情就能豁然开朗!”
为何要严于律己?因为不严会放松自我约束,让小错误发展成大错误。待人为什么要宽?为的是给人自新的机会。这是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原则。核心是强调自悟,对事物的标准,要有一个超然的体悟,对是非的判断,要有一个尽可能客观公正的把握。
大将军徐达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徐达儿时与朱元璋一起放牛,长大后一起打仗。有勇有谋,深得朱元璋的喜爱。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人,却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律己甚严。
徐达经常跟士兵同甘共苦。遇到军粮不济,士兵填不饱肚子,他主动减少自己的饮食,分给部下;大军还没扎好营寨的时候,他从不提前进帐休息,一定会等到大家都安顿好了,他才放下心来;士卒受伤,他亲自端药治疗;如果有人牺牲,他会筹集棺木葬之。所以,明军将士对他无不既感激又尊敬。
在生活方面,他也无声色酒财之好。史书记载说:“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所疵,昭明乎日月。”朱元璋曾赐给他一块好地皮,但正好处于农民的水路必经之地。家臣看到有这个好处,于是用这块地皮谋取私利,向农民征收“过路费”。徐达知道这件事情后,马上将此地上缴官府。
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后,用严刑重刑,杀了包括功臣在内的十多万人,可是徐达却得善终。他病逝于南京之后,朱元璋为之辍朝,悲恸不已,追封他为中山王,并将他的画像陈列于功臣庙第一位,称之为“大明第一功臣”。
能逃过朱元璋“诛杀功臣”的屠刀,可见徐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世之道到了一定的地步。
在现实中,人们却把这句话颠倒了一下,变成了“严于待人,宽以律己”。对自己很宽松,什么都能做,做了坏事也从不感到羞愧,但对别人却要求极严,有一点错误就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一点小事对不起自己就喋喋不休、没完没了。
“以圣人望人,以常人自待”,就是说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却用常人的标准对待自己。这样的人,没有人会和他做朋友,做起事情来,也很难跟别人顺利地合作。因为他不懂得什么叫做“恕人”,只懂得用最苛刻的标准去要求别人,用最宽松的标准对待自己。这是一种严重自私自利的体现。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不仅体现一个人在处世为人修养上的收放功夫,同时也是高尚品德的最好说明。宽以待人,首先能做到无我而思;严于律己,最重要的是能克制自己的情绪。
对人心宽,自己先做到心里平淡而不多虑。平淡是真,真诚就会善待一切,就会做好每一件事情。拥有平静的心情,才会意气舒畅,做事情才会充满朝气和兴趣,才会有好的心情处理人际关系。心情好的人对任何人物都会抱以宽容之心,不仅对仁人君子心宽,对势利小人更有自己的宽容之法。
史书记载:唐太宗在攻打潞洲的时候,路过一个有五代同堂的人家,问他家的长辈“若何道而至此?”意思就是说你们家有什么办法能够五代人同住在一起?那家的长者对曰:“臣无他,唯能忍而。”太宗以为然。如此简单的回答,没有什么特殊的办法,只不过能忍让罢了。忍,就是宽恕他人,也是善待自己。
史书上又载:张公艺九世居,唐高宗有事泰山,临幸其家。问本末,书百“忍”字以对。天子流涕,遂赐缣帛。由此可见,身为天子的高宗李治也深知处家立身的不易,就更明白治国的艰辛了。
教育家谢觉哉曾有一首著名的诗篇:“行经万里身犹健,历尽千艰胆未寒。可有尘暇须拂拭,敞开心肺给人看。”康德也说过:“真诚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可见,宽以待人需要自己的真诚,真诚的力量是能感动一切的。
如果生活欺骗了自己,请不要怀疑真诚的魅力。人只要具有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的心理,就一定能用真诚之心去对待他人,一言一行也必定会表现出极大的宽容。
海涅告诉人们:“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古人也说过:“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生存必定要竞争,但生活需要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