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一定要抛开自私,不能心中只有一个自己,应该从别人那里求得有益的帮助,开启自己的心智。作为对社会的回报,我们应该帮助别人,这是公平的规则。更何况,很多时候,帮助别人也是帮助我们自己。
见难不帮,等于害己。既受惠于人当然也努力惠及于人,且从不求回报。人的一生中,肯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很多时候恰恰是为自己铺路。在我们的人生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多为难的事。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路上,为别人解难就是为自己俳优呢?
第一个故事: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受人尊敬的上尉忽然发现一架敌机向阵地俯冲下来。按照常理,发现敌机俯冲时要毫不犹豫地卧倒。可上尉并没有立刻卧倒,因为他发现在离他四五米远的地方还站着一个年轻的小战士。他顾不上多想,一个鱼跃飞身将小战士紧紧地压在了身下。此时一声巨响,飞溅起来的泥土纷纷落在他们的身上。过后,上尉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抬头一看,顿时惊呆了:刚才自己所处的那个位置被炸了两个大坑。。。。。
第二个故事:古时候,有两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出远门,但是他们要去的却是同一个城市,他们各自带着一只行李箱。在客栈里他们认识了,于是两人以兄弟相称,结伴而行。一路上,重重的行李箱将这两个人都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只好左手累了换右手,右手累了换左手。忽然,年少的那位停了下来,在路面买了一根扁担,将两个人的行李箱一前一后挂在扁担上。他挑两个箱子上路,身体平衡了,反倒觉得轻松了许多。
这两个故事一个发生在现代,一个发生在古代,但它们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故事中的小战士和那位年轻人是幸运的,但更加幸运的是故事中的上尉和年长的大哥,因为他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与此相反的是有些人在别人有难时,采取的是冷眼旁观的态度,结果也害了自己。
有一则寓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不堪重负的驴请求身无一物的马驮点东西。马拒绝倒:“你凭啥让我帮你背东西呢?”不久,驴累死了,主人便将驴身上的货物全加到马的背上,马后悔莫及。
生活中我们多帮助别人,不也就帮自己找到了幸福、快乐的感觉,岂不利大于弊?又试着想一想,现在有多少人需要帮助,但又有多少人没有得到帮助?其实,帮助别人很简单,在校园里,一些举手之劳就能帮到别人;我们可以多参加公益活动,为创新县城做贡献……帮助别人就像一棵树,绿化了环境,也为自己送来了一片绿荫。帮助别人就像一江春水,让地球运转下去,也为自己解了燃煤之渴。施比受更有福,只有我为人人,人人就会为我,帮人就是帮自己,即便是默默的付出,也终会得到更多。
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将援手伸出去,那么当你遇到困难时,一定会有无数只援手伸过来。艾伦戴教授说:“太在乎自己的人,尽管并不觉得自己孤单或无聊,但可能和别人的接触并不好。转移注意力到别人身上,去注意、接触、倾听和了解,当你注意别人时,对他们就更有吸引力,也会引来更多热情。”你付出的只是一点理解与大度,得到的可能是更广阔的世界!
一位小伙子带来了一批玉米良种,种出来的玉米产量比往年翻了一番,村民问小伙子买这批玉米良种,可小伙子不肯。第二年,小伙子把他家所有的田都种上这批玉米良种,可谁知不但没有丰收,而且比过去普通玉米种子的产量还要底,小伙子百思不得其解。原来,这良种玉米受了附近普通花粉所致,假如大家都种上了良种玉米,就不会出现这种结果。
做人一定要抛开自私,不能心中只有一个自己,应该从别人那里求得有益的帮助,开启自己的心智。作为对社会的回报,我们应该帮助别人,这是公平的规则。“投之以木瓜,报之以桃李”。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偶然的事情将会决定你的未来命运,但前提是你必须助人和受助。
一天李先生开车赶着去会见重要客户,路上看到一对年老夫妇的汽车爆胎了。李先生因为赶时间不想管,但又觉得必须管,于是停下车帮他们换轮胎。
李先生把轮胎换好了,那对年老夫妇想付李先生一笔钱表示感谢,李先生婉拒了老人家并且祝他们一路好运。
李先生继续上路。当赶到约会地点,却发现客户比李先生来得还晚——因为他竟然就是路遇的那位老先生,他很爽快地就和李先生签了协议。
对于李先生来说,这不是运气,而是定律。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但有时正是一些不图回报的施恩行为却可以为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慈善家做善事,有时连受恩对象都不知道是谁,他们是不需要别人感恩。一个人应该知恩图报,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报恩是受恩者一种自觉行为。人们反感的是施恩索报,给了他人一点恩惠,就天天惦记着他人什么时候感自己的恩。要是他人不感自己的恩,就恨死对方。这会令人们怀疑施恩者是别有用心。如果施恩的人有强烈的目的,那么,这种“恩”,就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本来很好的事情,被“索取”给破坏了。
做人之道并非秘不可解,就拿“助人亦助己”来说,我们都看到了这样的事实:每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都曾经得到别人的许多帮助。
柏年在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刚开业时,连一台复印机都买不起。移民潮一浪接一浪地涌进美国时,他接了许多移民的案子,常常深更半夜被唤到移民局的拘留所领人,还不时地在黑白两道间周旋。他开一辆掉了漆的宏达车,在小镇间奔波,兢兢业业地做职业律师。终于媳妇熬成了婆,电话线换成了四条,扩大了办公室,又雇用了专职秘书、办案人员,气派地开起了奔驰,处处受到礼遇。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将资产投资股票,几乎尽亏。岁末年初,移民法又再次修改,职业移民名额消减,顿时门庭冷落。几乎只在一夜之间,他从辉煌的天堂走到倒闭的地狱门口。
一天,他收到了一封信,是一家公司总裁写的:愿意将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他,并聘他为公司和其他两家公司的终身法人代理。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找上门去,总裁是个40开外的波兰裔中年人。“还记得我吗?”总裁问。
他摇了摇头。总裁微微一笑,从硕大的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5块钱汇票,上面夹的名片印着柏年律师的地址、电话。他实在想不起还有这样一桩事情。
“10年前,”总裁开口了,“我在移民局排队办工卡,排到我时,移民局已经快关门了。当时,我不知道工卡的申请费用涨了5美元,移民局不收个人支票,我又没有多余的现金,如果我那天拿不到工卡,雇主就会另雇他人了。这时,是你从身后递了5美元上来,我要你留下地址,好把钱还给你,你就给了我张名片。”
他也渐渐回忆起来了,但是仍将信将疑地问:“后来呢?”
“后来我就在这家公司工作,很快我就发明了两个专利。我到公司上班后的第一天就想把这张汇票寄出,但是一直没有。我单枪匹马来到美国闯天下,经历了许多冷遇和磨难。这5块钱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所以,我不能随随便便就寄出这张汇票。”
这个故事似乎有点离奇,但是世上所有的离奇都带有偶然性,只要这种偶然性再次发生,就会成为人生的重大转机。试想一下,如果故事中的柏年不去用5美元去助人,他怎么可能会受到总裁那么大的恩惠呢?尽管他起初不是有意的,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种无意的助人行为,带来的是受助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