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把对象看作一个整体,从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及其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结中考察对象。这种思维既不同于把对象看作是静止、孤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也有别于以既成的、确定的思维形式从静态角度认识对象的传统逻辑。
同样一本书读完,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观点。就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个人,有人在乎外貌,有人崇拜智慧,有人仰慕人格,有人景仰能力对于相同的事物也一样,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感慨。同样是晨露,同样是昙花,同样是流星,同样是烟花,在有些人眼里是短暂的永恒,是人生最绚丽的定点,是诗行最美丽的凝固,可是在有些人眼里便是美的太短暂的哀叹,便是美的还没有来得及触摸就消失的怅然;同样是雨,有人听出是歌的流动,有人听出是泪水的忧伤,同样是风,给有的人是落魄,给有的人是豪迈。同样是花落叶飘,有人描绘出动人的曼妙的舞姿,友人叹息出生命的凋零。怎么看待生活的色彩,就看我们心的眼睛是从那个面去看的,看的侧重点是什么。
从前有个国王看见一个躺在马路上的乞丐,这国王一时恻隐心起,问那乞丐:“你需要我的帮助吗?”那衣衫褴镂。蓬头垢面的乞丐望了望国王,说,需要,那就是请站到一边去,别挡住我的阳光。这个乞丐就是后来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一位旅行家开始了她的快乐而富有刺激的藏北之行,夜晚降临,寒风呼啸,她叩开了低矮小屋的门。这是一个贫穷农妇的家,屋子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清贫的景象不禁让旅行家想起了自己那遥远的条件优越、温暖而又舒适的家。她的眼里禁不住闪出同情和怜悯来,“可怜的人!但愿我能帮助你!”农妇听了,快乐的脸庞并没有改变,她心疼的这位旅行家,拉起她的手连声说:“可怜的!可怜的!一个女人要到处奔波,风霜雨雪的。”
这两个故事其实蕴涵的意思大同小异,国王以为乞丐可怜,于是想要同情帮助乞丐,可是乞丐出乎意料的说不要挡住阳光,一点没有觉得自己的形象卑微,一点没有觉得自己这个样子痛苦,不快乐,反倒是幸福的晒着太阳;女旅行家原本以为一贫如洗的农妇家是多么的可怜,可是农妇一点没有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什么不满意,觉得这么安稳的守着一个家,是种塌实,是种幸福,一点没有觉得自己贫寒。反倒在妇人眼里觉得可怜的人是那个在外奔波的旅人。可见世界上其实是没有可怜的人,因为不可能有一个世界通用的可怜的标准。关键在于我们怎么看待自己的生活。
侧重点不同,结果不一样,就像故事中的国王和乞丐,旅行家和农妇,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最后得出的回答不一样。不要用自己卑微的眼睛去同情自己认为低下的人,因为这个世界上其实人人灵魂平等,只有财富的悬殊,地位的高低,没有灵魂的高低,不要用惆怅的心情去看待世间万物,因为世间万物都有着它美丽永恒的一面。让我们用快乐乐观的心情去看待世间万物,当痛苦到来时,让我们把痛苦磨练成意志的保障,当失意席卷时,让我们把失意化为前进的动力,当成功到来时,让我们把成功作为遥远之路的起点。只要调整好心态,只要多角度的看问题,心胸也会宽广一些,也会豁达一些。
世上的事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不管他人与自己的意见是否相异,毕竟每个角度的意见都值得去采纳。有智慧的人,不会和不同角度的人争吵。
过去有一位老员外,特别喜欢牡丹花,庭内庭外都种满了牡丹。
老员外踩了几朵牡丹花,送给一位老翁,老翁很开心,随即将花插在花瓶里。隔天,邻居串门看到,激动地对老翁说:“你的牡丹花,每一朵都缺了几片花瓣,这不是富贵不全吗?”老翁听了邻居的话,也感觉不妥,就把花全部还给老员外。老翁一五一十地告诉老员外,关于富贵不全的事情。老员外忍不住笑着说:“牡丹花却了几片花瓣,这不是幸福无边吗!”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想要认识一个立体几何体,仅仅有正视图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由多个角度得到的视图组合才能准确说出这个几何体的形状。现实也是如此。事物总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仅有两面性、三面性,而是多面的,不规则的,而我们却常常过于主观地单从一两个角度去看待它,从而不了解它的真面目而犯了许多错误。所以,我们应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每当出现一个问题,总会受到很多观点的冲击,多个角度看问题就是一些观点碰撞的结果。
英国一家公司招聘员工时,出了这样一个考题: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你开着一辆只能载一位乘客的汽车,路过一个车站。那里有3个人在等车,一位是医生,一位是思慕的年青姑娘,一位是得急病的老妇人。老妇人如果不能及时送到医院,就会死去,但是,如果你去了医院,你将失去年青的姑娘(这里假设这是一个绝佳的、最后的机会),你该怎么做?
只有一辆车,只能带一位,老妇人病急,心上人仅剩的表白机会,情况错综复杂,事态危急紧张。在复杂的现象面前,如何看待问题?从哪个角度着手解决?这些看似简单,实质上是无不考验着一名员工的品质。
200个应聘者大多数抓耳挠腮,没有答案。最后,有一位应聘者提出了他的解决办法:让医生开车送老妇人去医院,自己留下来陪年青的姑娘!
有时,看的角度不同,会得到截然不同甚至看似矛盾的结果。但是,它们是可以统一的,那就是将它们放在一个更高更大的环境中。如开头的例子中,左视图和右视图可能全然不同,但如果将它们放在几何体这个整体中,它们又是和谐的。再如,中国有许多俗语似乎相互矛盾,其实不然。如当一个人遇难时,有“英雄不吃眼前亏”和“士可杀不可辱”之说,一个强调变通,一个强调坚持。何种正确呢?其实,从各自的角度讲,它们都有可取之处,但又有局限性。过分的变通会导致人格上的左右摇摆,而过分的坚持又会导致不必要的牺牲。所以就要学会审时夺势,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当然,这并不是墙头草的表现,因为从另一个角度看,有时改变是一种更高的坚持。
更现实一点说,换个角度常常会给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如当你遭受痛苦时,也许你会埋怨上天,感叹自己命运不济,从而更加痛苦。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想想你将从痛苦中得到的东西,那么你就会化悲愤为力量,从而更加奋进了。换个角度,并不是让你逃避,更不是让你自欺欺人,而是让你更懂生活。
我们不仅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还要学会抓住一个最适合你要求的,最能一针见血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就像做数学题,方法有许多,但如果你能从最能反映问题本质的角度入手,必能拨云见日,切中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