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案简介
小劲是三年级第一学期从寄宿的私立学校转入公立学校的学生。她的现任班主任和课任老师都反映这孩子的学习习惯不良,语文、数学成绩在班上都是倒数,平时作业常常拖拉,上课时也从不举手发言,即使偶尔被老师提问到,站起来也是沉默不语。由于学习成绩差,又经常拖欠作业,还常常向老师撒谎,小劲免不了常挨老师批评,甚至被挖苦,在班上也没有地位,常遭到同学的数落和排挤,没有好朋友,课间也极少与同学一起玩,言行显得有些木讷。
小劲家里经济条件好,父亲长期在外做生意,平时较少回家,偶尔在家时也总是习惯于看电视,这时小劲就会在边上陪着看。父亲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但父女关系好,小劲比较听从父亲的教导。母亲从事会计工作,最近又忙于准备资格考试,教育上缺乏耐心,方式也比较粗暴。因为常接到班主任老师的投诉而女儿又屡教不改,感到无能为力,决定放弃对小劲的管教,任其自生自灭。
在对小劲的各项心理测试中,《AAT》测试结果表明这孩子学习积极性较低;《FAT》测试结果表明她的学习毅力不足;《EPQ》测试结果显示小劲性格较内向,行为处事异于社会规范。
(二)心理辅导老师的分析与措施
小劲是班主任转介给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心理老师在向班主任充分了解情况后作出了如下的分析:
1.小劲是这学期转学来的,原就读的又是全寄宿学校,生活、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容易出现适应障碍。
2.由于小劲在学习上不能适应新校的要求,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滞后,导致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紧张,情绪压抑,孤独,自卑而无助,由于处处受挫而破罐破摔。
3.要帮助小劲改变现状,必须家校联手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她找回自尊,找回自信,找到做“好孩子的感觉”。
鉴于以上的分析,心理老师与小劲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共同召开了研讨会,最终达成共识,决定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尽可能挖掘小劲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予以肯定和表扬。同时,班主任在班上也极力倡导同学间的真爱互助的人际氛围,并组织班上两位热心、活泼的女同学主动在课间找小劲玩。在此基础上,心理老师约访了小劲的母亲,两人就小劲的教养问题以及现状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在交谈中,小劲的妈妈找出了自己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决定要想方设法与学校老师一起帮助孩子重建自信大厦。以下重点谈谈小劲母亲采取的一些对策。
(三)家长的应对策略
1.让孩子相信现在的“我”并不是真实的“我”,是可以改变的。自从与学校心理老师谈完话之后,小劲的妈妈注意提醒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样动辄数落小劲,只是认为那正是孩子需要帮助的地方,对孩子的缺点与不足给予了更多的宽容与理解。由于母亲的宽容与理解,小劲与母亲的关系也日渐好转起来。在一次周末,小劲的妈妈精心设计了一场户外活动,小劲玩得非常开心,话也多起来了。于是妈妈不失时机地鼓励她谈谈自己转学以来的一些感受,鼓励她都说出来。然后又引导她体验现在的快乐心情和回忆过去的一些快乐、成功的情景(因为过去小劲一直是个快乐、喜欢说话、点子很多的孩子),让孩子在这种自觉的比较中发现:现在的她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只是由于换了个新的学习环境,遇到了一些困难而造成的,这种现状是暂时的。“只要努力,是可以改变的!”妈妈这样对女儿说,那一刻,母女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那一刻,小劲心里陡然升起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她决定要改变自己,她要像过去一样做个快乐、有信心的人!而妈妈心里也汹涌澎湃,过去只知道一味地向孩子提出各种要求,却很少给予孩子实质性的帮助,也从没有关注过孩子的内心感受。作为母亲,尽管过去自己觉得劳心又劳力,却收效甚微,原因何在?真正值得自己好好想想。
2.现身说教,指导制定具体的学习策略。由于小劲经常拖欠作业,妈妈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每天晚上花些时间督促检查孩子的作业。一次小劲遇到一道数学题不会做找妈妈问,妈妈没有责骂她笨或不听课,而是给她耐心讲解直至小劲明白。后来,妈妈给她说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些相似经历:学习不好——备受挫折——发愤努力——获得成功。小劲非常惊讶妈妈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并因此而更加坚定了信心!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胜利一定会到来!
3.主动与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包括课堂情况、作业情况、同学关系等,并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反馈给老师。
据老师反映,小劲现在的情绪有明显好转,各科作业已不拖欠,有的作业甚至还得了较高的分数,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起来了。
4.说服爸爸到学校与心理老师谈话。小劲的妈妈意识到自己不易与丈夫在教育孩子时达成共识,于是就说服丈夫到学校与心理老师谈话。在和谐的交谈氛围中,心理老师将小劲的各方面情况向其爸爸作了介绍,并建议他应向孩子施加积极的影响,利用已有的良好亲子关系,帮助女儿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劲的爸爸接受了建议,决定在假期对其明显存在的学科知识缺陷进行补习,同时针对孩子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弱等问题,有意识地安排她学习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现在,小劲在学业、交友、人际等方面都有了长足进步,她已完全适应了转学后的生活,一切都开始走上了正轨。
(四)相关思考
类似转学、更换班主任或重要人物的改变等,常常会引发孩子的适应问题。家长和教师应善于预料孩子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铺设各种有利条件以辅助其渡过难关,如主动创设宽松融洽的班级人际氛围,密切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等,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尤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对于那些已出现适应问题的孩子,家长与教师切不可“落井投石”,不分青红皂白给予批评、惩罚,那只会令孩子越来越自我封闭,离我们远去。而应予以充分的爱和关注,设法调动孩子内在的力量,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
本案例中小劲母亲的几点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1.创设机会,与孩子亲密感情。孩子因为学业不良,家长往往在无意中给予过多的责罚,这往往会令孩子产生“爸爸妈妈不爱(不喜欢)我了”或“我不值得你们爱”这样的念头。这是一种危险的念头,常常会令孩子与父母尽管朝夕相处,却心离得很远。孩子因为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而产生焦虑、恐怖、自暴自弃的情绪和念头,家长更无从施加积极的影响。
家长应通过自己对孩子的关注让孩子相信:无论什么时候,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嘲笑你,我们永远都是你的依靠!让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向家长寻求帮助和支持。
有道是“亲其师,不令而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孩子对自己的父母敬佩、喜爱时,他们常常会自觉效仿父母的言行,听从父母的劝导。
2.利用现身说教影响孩子。故事永远比空洞的大道理更容易攫取孩子的心。更何况是父母的真实故事呢!有的家长忌讳将自己的经历告诉孩子,其实家长的奋斗史对孩子来说不亚于一剂强心剂。
3.主动依靠学校老师。老师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总是正确的,但要相信教师的用意总是好的。家长应主动与老师沟通,争取达成共识和谅解,并尽力使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4.设法令家庭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在家庭中,夫妻两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大相径庭的不乏其人。这无形中人为地为孩子的顺利成长制造了阻力,以致孩子常常出现无所适从或趋弊就利的现象。
本案例中小劲的妈妈能够在夫妻双方出现教育上的矛盾无法达成一致时借助于外在的力量(学校心理辅导老师)而最终迎刃而解,这无疑是明智之举。
5.帮助孩子找到可以成为好孩子的感觉。每个孩子都渴望做好孩子。让孩子感到自己能够成为好孩子,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能够让孩子追求上进和成功。像小劲这样的孩子,转学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压抑和挫折,这时会感到做好孩子是件可望不可即的事情,她的妈妈让她回忆曾经的快乐、成功时刻,她的老师不断地鼓励和肯定,都有助于她走出心灵的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