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为智
多数父母都会将大部分感情投入在孩子身上。但很多时候,父母们的管教方法却会带来不利后果。
某天,郑州市长途客运中心站一位司机发现一女孩抱着一个布娃娃歪靠在公车座位上,脸色苍白、口吐白沫。司机立即拨打了120,随后被送往医院。经检查,这位女孩是服用了一些安眠药才致如此,由于服用的安眠药剂量较小,所以很快被抢救过来。据了解,这个女孩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某校初三学生。她说,由于父母对自己照顾太多,觉得活得太累了。于是,自己服药后就胡乱地坐了车,没想到来了郑州。
5岁的明明,每次外出时都要大哭大闹,非要妈妈陪不可。在幼儿园,做手工也总是缩手缩脚,生怕做错。后来,明明被送到了感统门诊。接受治疗时,训练师让他进行手工操作训练,他每做一次都要抬头看看妈妈在不在,还经常借口要喝水、要上厕所,跑出去粘在妈妈身边。明明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从他父母的描述中了解到,平时父母会专门守在明明身边,孩子一有什么不合大人意的,就着急地纠正“不对!不对!这个应该这样。”类似明明的情况,他们大多是也是因为父母关注过多造成的。
“管得太多,管得太死,关注过度。”是当前父母普遍存在着一种教育方式。根据台湾《天下》杂志调查,台湾15~24岁的青少年中,虽有65%认为24岁前就应该独立,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高达35%认为自己在25后才能真正独立。台湾的青少年和全球趋势相同,都有“延缓长大”的困境。而不够独立的原因,67%青少年认为是“自我要求不足”,也有23%认为是“父母管太多、不愿放手”。
多数父母都会将大部分感情投入在孩子身上。但很多时候,父母们的管教方法却会带来不利后果,据最新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有下列7种行为,那么很有可能是父母“管太多”的信号:
1.总是关心孩子的饮食
父母不要在饭桌上变成“控制狂”,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很多父母过度关心孩子吃什么,如果孩子确实食欲不振、日渐消瘦,我们应该去咨询医生。但如果不是,我们就不必担心孩子该吃什么了。
2.与孩子的穿着“较劲”
父母不要过于苛求孩子穿什么,即使有时我们认为这样穿很难看。作为父母,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而不要总是从自己的观点来看事情。
3.老是给孩子打电话
父母没有必要干涉孩子白天在学校的一言一行。这种不好的习惯尤其会干扰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
4.要孩子汇报当天情况
除非你怀疑他们出了严重问题,否则没有必要让孩子向你汇报当天的详细情况。这样只会使孩子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时间长了,也会使孩子感到厌烦。
5.总是在游戏时间干扰孩子
孩子们在游戏、玩耍时,刚出现一点冲突,父母便马上干涉,这是一种过分管制的迹象。这样做,可能会使孩子无法学会独立处理矛盾。所以,在安全的前提下,最好让孩子自己应付。如果必须介入,父母最好充当仲裁人的角色,而不是为孩子们提出解决方法。
6.给孩子的家庭作业提供过多帮助
父母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家庭作业,处处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不是个好办法。父母如果给孩子的家庭作业提供过多帮助,会让孩子们丧失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7.与孩子的老师争论成绩单
分数是孩子和老师之间的事情,父母不要试图充当老师的角色。当孩子拿着不理想的成绩单回家时,父母的介入会使孩子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自己每次都要得到理想分数。也会使孩子永远没有自己的主见。
心灵自助汤
父母管孩子过多易致其肥胖。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曾发表一份报告指出,父母对孩子控制过严,要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各种要求,一旦孩子违反要求,会严厉地惩罚孩子。这种孩子很容易在6岁时便开始发胖,这可能是孩子为减轻压力而过量饮食所导致的结果。研究还发现,父母对孩子太溺爱,没有原则,孩子也会有体重方面的问题,但远不及那些对孩子控制过严的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体重问题严重。
第三章 精神“感冒”不容忽视:关注孩子的性格塑造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一个人的性格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不良的培养方式会给孩子性格塑造带来不良影响。“3岁看大,7岁看老。”等到孩子的性格已经形成之后,再后悔就来不及了。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生的幸福,每一位父母都应该重视和关注孩子的性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