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中的这最后一个皇帝,确实是王莽一手扶起来的。
王莽既得秉政以后,遂与太皇太后商议,派车骑将军王舜持节往迎中山王箕子为嗣。这箕子就是冯昭仪的孙子,前中山王刘兴的嗣子,哀帝的从弟,中山冤狱就是因他的肝阙症引发出来的。冯昭仪死后,箕子幸亏没有连坐,仍然袭封王封。王莽迎立这样一个久病缠身的九岁幼儿当皇帝,其心中打的什么算盘,也就可想而知了。
箕子被迎到未央宫后,由王莽召集百官,奉着太皇太后的诏命,拥他登基,改名为,是为平帝。
平帝年幼,不能亲政,就由太皇太后临朝,王莽居于首辅。大司徒孔光看到这种阵势,内怀忧惧,萌有退心,遂上书求乞骸骨。王莽因他处事圆滑,不会成为障碍,就改任他为帝太傅,兼给事中,掌领宿卫,供奉宫禁。所有朝政,全归王莽掌管,与孔光无涉。
这样一来,王莽上边有平帝在位,太后临朝,可替他遮风挡雨,身边有孔光敷衍,可替他分担怨谤。他想到权势虽隆,功德未著,必须采取一些办法来笼络人心。从前周成王时代,周公旦辅政,越裳氏重译来朝,曾进献白雉,在历史上传为佳话。王莽也想给自己脸上贴金,就暗地派人到益州地区,嘱令地方官买通塞外蛮夷,叫他假称越裳氏献入白雉。
元始元年(1)正月,塞外蛮人入都,说是越裳氏瞻仰天朝,特奉白雉上贡。王莽即奏报太皇太后,将白雉荐诸宗庙。群臣遂奏称王莽功德感化四夷,不让于周公旦。公旦辅周有功,故称周公,今大司马王莽安定汉朝,应该加称安汉公,增封食邑,太皇太后当即准议。王莽却上表说自己与孔光等四人共同迎立中山王,只请将孔光等四人叙功,自己不敢沐恩,并称疾不起。太皇太后遂封赏孔光等四人,封王莽为太傅,赐号安汉公,加封食邑二万八千户。王莽接受了官爵名号,但将食邑归还,赢得一片好评。
为了进一步收买人心,王莽又首倡平反东平冤狱,为东平王刘云伸冤,使其子刘开明袭爵为东平王,以奉刘云祭祀。再封宣帝孙辈三十六人为列侯。此外王侯无子有孙,或为同产兄弟子,皆得立为嗣,承袭官爵。皇族因罪被废,允许恢复属籍。官吏年老致仕,仍给旧俸三分之一,赡养终身。下至庶民鳏寡,都给以周恤。朝野上下,都说这是安汉公的恩慈,把那老太后和小皇帝都撇到脑后。王莽又讽示公卿,奏称太皇太后春秋已高,除封爵等大事上闻外,不要再亲省小事,太皇太后又准议。于是,朝中从此只知有安汉公,不知有汉天子了。
越年(2)二月,黄支国又献入犀牛。廷臣都说黄支国在南海中,离长安三万里,从来未曾朝贡。今日特献犀牛,正表明安汉公已经威德远服。他们正要上书献谀,偏又接到越郡奏报,说有黄龙出游江中。孔光等又欲举表称瑞,归德于王莽。大司农孙宝却表示异议说:“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彼此尚有龃龉。如今无论遇着何事,都众口一词,难道今人果然胜过了周、召二公么?”众人听了,莫不失色。承安侯甄邯口称奉旨,暂令罢议。其实犀牛入献,原是买嘱出来的,黄龙游江,未必真有此事。甄邯本与王莽同谋,一听异议心下先自虚了,所以罢议。但对孙宝自然怀恨在心,不久就寻衅将他免职。《汉书》卷七十七《孙宝传》。朝内正直的大臣,一看此情,知道若不同流合污,断难继续任职。大司空王崇、光禄大夫龚胜、大中大夫邴汉等,因不愿与群小联络,纷纷辞官归里。
会当盛夏大旱,飞蝗为灾。王莽再难将其称作祥瑞,便派吏查勘,准备赈济。又表请太皇太后,应该衣缯减膳,为万民表率。自己也戒杀除荤,连日茹素,而且愿意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付诸大司农,帮助饥民。满朝公卿见王莽如此慷慨,共有二百三十多人都自动捐田助宅,充作饥赈。饥者易为食,嗷嗷待哺的饥民,都感谢王莽的功德。已而天降甘霖,群臣联疏上陈,请太皇太后照常服食。又盛称安汉公修德禳灾,感动了上天,才使甘霖普降。
可巧王昭君长女来归,留住宫中一年有余。那些宵小之徒又归德于王莽,说安汉公威德使外人悦服,竟然遣女入侍。太皇太后也误以为王莽功德真能及远。昭君长女归国时,平帝见她语言举动半华半夷,觉得有些稀奇,就不住地打量。王莽又得着机会,转告太皇太后,说到平帝虽仅一十二岁,但情窦已开,应该为之择婚。许多朝臣遂伏阙上书,请立安汉公女为皇后。紧接着,又有许多吏民附和,奏称安汉公功德巍巍,当今立后,非安汉公女莫属。王莽开始还假意推辞,后来见太皇太后已经决意,又请求派官看验,并卜定吉凶。长府宗正尚书令等看验后复命,都说女容窈窕,允宜正位中宫。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庙,兼及卜筮,太卜又奏称卜得吉兆,乃是金水旺相,父母得位,定主康强逢吉。于是遵照先代聘后故事,计黄金二万斤,钱二万万缗。王莽请另选十一名媵女,自己只受聘礼钱四千万,从中又腾出三千三百万,分给媵女各家。太皇太后又增钱二千三百万,王莽又腾出一千万,散给九族。皇后已经聘定,遂由太史择定了婚期。
对王莽的作为,群臣一齐献媚,他的长子王宇却颇感担心。当时有的朝臣也在私下议论,认为平帝入嗣大统,生母卫姬也应加封。王莽为了塞住众口,就遣少傅甄丰持策到中山,封卫姬为中山王后,其弟卫宝、卫宏赐爵关内侯。但仍然留居中山,不得来京。扶风功曹申屠刚直言对策,认为这种做法有伤慈孝,应该迎入中山太后,使居别宫,使平帝得以按时朝见,乐叙天伦。并应召入平帝祖母冯氏、生母卫氏两族,选入执戟,亲奉侍卫,“以免另生他患”。这最后数语,正打中王莽的要害,于是王莽斥责他违背大义,将他放归田里,其他人再不敢多言。一天晚上,王莽的门吏闻到一股血腥气,发现大门上洒有鲜血,又见一人仓皇逃遁,便告知王莽,王莽当即派人查勘。原来,是其子王宇对当时朝内形势看得不清,对其父的政治能量估计不足,还恐怕将来平帝长大,对此必然怀怨,必将危及家族。他便与师傅吴章和妻兄吕宽私下商议,趁夜晚将猪羊狗血洒在父亲的大门上。父亲迷信鬼神,看了后不能不有所惊觉,便好趁机进言,以使他有所收敛,不想却被门吏发现。王莽大怒,当即将王宇押入狱中,随即逼他自杀。妻子吕焉一同连坐,因怀孕在身,才令缓刑。吴章被磔死市曹。一班宵小都称颂王莽据周公之位,行管、蔡之诛,不以亲亲害尊尊。王莽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将卫氏宗族诛灭殆尽,只留下平帝生母卫后一人。
元始四年(4)春二月,平帝大婚。太保王舜邀集吏民八千余人,申请加封安汉公王莽。有司复议,将王莽所让还的新野诸田,作为赏赐。采集伊尹、周公称号,命王莽为宰衡,位居上公。赐王莽母亲太夫人号为功显君,其子王安为褒新侯,王临为赏都侯,加皇后聘金三千七百万。王莽开始不愿受赏,只愿接受母亲的功显君称号,后来接受聘金又取出千万,赂遗太皇太后,下至宫娥彩女,无不沾润。妇人女子得了好处,都交口称赞王莽为天下第一好人。
王莽又请太皇太后四时出巡,存问孤寡。老妇人寂处深宫,正感无聊,能趁机出游,也是乐事。于是,就与皇后和列侯夫人,带着钱帛牛酒,到处察问孤儿寡妇,量为赐给。一班穷民,都高呼万岁。太皇太后的辇迹所至,大都是长安城外的山水名胜之地,有山水可悦目,有鸟兽可娱情,心情自然高兴。王莽又打听到太皇太后有一弄儿,病居外舍,便亲往探视。太皇太后对此尤为感怀。心想古来孝子侍奉父母,也不过如此,何况王莽只是一个侄子,真难能可贵了!
既取悦了太皇太后,王莽又想着笼络天下士人,特创意设立明堂辟雍灵台,踵行周制。并筑学舍万间,招罗天下俊秀,齐集长安。一面立乐经,增加博士员,考校士人优劣。
客观地说,在当时汉家刘氏的血统中,确实没有治国平天下的人物,也确实没有才能超过王莽的。太皇太后只是支撑门面,平帝少不更事,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因而,王莽的这些辅政措施,才使人心为之一振。群臣又奏言昔日周公摄政七年,制度乃定,今日安汉公辅政四年,大功毕成,应请升宰衡位置,在诸侯王上。太师孔光死后,继任马宫又暗中嘱咐吏民陆续上书请加赏安汉公。一时书奏杂陈,仅仅一月,上书人数就达四十八万七千余名。太皇太后见朝野上下颂扬王莽,遂御殿亲行九锡封典,即一锡衣服,二锡车马,三锡弓矢,四锡斧钺,五锡鬯,六锡命圭,七锡朱户,八锡纳陛,九锡虎贲,为古今特别厚赏。王莽这回再未推辞,当即上殿拜受。改造祖庙时,便统用朱户纳陛,仿佛宫殿规模。
始元五年(5)夏季,王莽又发掘了丁傅两后的坟墓。傅太后与元帝合葬渭陵,据说掘墓时土石崩颓,压毙数百人。丁姬合葬共皇园,掘墓时情景更为奇妙,先见火光射出,烟焰高达四五丈,继而又有数千只燕子,口中衔泥投棺。王莽恐众人非议,令就二后墓上遍种荆棘,以彰其恶,以垂戒后人。事见《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传》中傅、丁传文。
这时,平帝年已十四,听说王莽掘迁二后坟墓,心里感到很不平。再加上王莽杀尽舅家,只剩下生母卫后一人,还不许相见。眼见他行事如此刻毒,心里更觉难忍。所以每次与王莽见面时,平帝脸上常常露出愠怒之色,背地里免不了口出怨言。被王莽安插在他身边的耳目闻知,当即报告上去。王莽大吃一惊,心想他小小年纪,就如此恨我,将来长成,还怎么控制?还不如先发制人!况且汉室江山,已在掌握之中,取来易如反掌。所顾虑的唯有一女,但将来也不难改嫁。主意已定,他就在这年的腊日,在进献的腊酒中下了毒。平帝当然没有提防,端起就喝。一杯下肚,当夜便即发作,肚子疼痛,在床上辗转反侧。第二天,便从宫中传出消息,说是平帝病势加重,医治无效。王莽心中暗喜,又怕被人瞧破,便假意入宫探视,愁眉下也挤出了几滴眼泪。及至退出,又嘱令词臣制成一篇祝文,愿意以身代替平帝,立即到泰转告祷告。再将祝文藏在金之中,嘱语群臣,不得多言。群臣以为金藏策,是行周公故事。周公曾因为武王有病,愿意代死,今安汉公如此,真不愧是周公再生!殊不知,正是这位再生的“周公”,断送了平帝的一条小命。
平帝腹痛几日,终于告崩。名义上在位五年,享年一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