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244600000022

第22章 脉要精微论

本章主要阐述的是诊病时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其中着重介绍脉象的诊断方法,强调了脉诊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论述详实,为后世医家学习脉诊的必读篇章。

篇解

脉,原意是指脉诊而言,这里泛指诊法。要,要领、大要之意。精微,精湛微妙。本篇着重讨论了望、闻、问、切的四种方法结合诊察疾病的方法,其中以脉诊为重点,故篇名冠以“脉要”,加之论理精确入微,所以称为“脉要精微论”。

原文701

黄帝问曰:诊法1何如?岐伯对曰:诊法常以平旦2,阴气未动,阳气未散3,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4,故乃可诊有过之脉5.切脉动静6,而视精明7,察五色8,观五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注释

1.诊法:诊病的原则和方法,这里指诊脉。

2.平旦:太阳刚升出地平线之时,即清晨。

3.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阴气、阳气,指运行于阴经与阳经之气。平旦是气由阴出阳的交接时刻,此时人刚刚苏醒,尚未劳作,阴气未扰动,阳气未耗散,皆处于相对平静状态。

4.气血未乱:指体内气血未受到疾病以外因素的干扰,其盛衰状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来。

5.有过之脉:指有病变的脉象。过,过失、异常。

6.切脉动静:切脉,脉诊。动静,脉搏的变化。动,阳脉。静,阴脉。如浮数为阳;迟沉为阴。由脉的动静变化,察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情况,即《阴阳应象大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7.视精明:精明,指眼睛、眼神。眼神,是脏腑精气上注于目的表现。张介宾注:“视目之精明,诊神气也。”

8.察五色:色,指面部颜色,五色与五脏相配。脾脏色为黄;肝脏色为青;肺脏色为白;肾脏色为黑;心脏色为赤。

9.参伍:彼此相参互证之意。张介宾:“参伍之义,以三相较谓之参,以五相类谓之伍。盖彼此反观,异同互证,而必欲搜其隐微之谓。”

释义

黄帝问道:诊病的方法是怎样的呢?岐伯回答说:诊病通常是以清晨的时间为最好,这时候人还没有进行劳作,也没吃过东西,阴气没被扰动,阳气还没耗散,脉气匀静,气血没被扰乱,因而可以真实地诊察出是否有病。在诊察脉搏变化的同时,还应观察眼神,来推测神气的情况,诊察五脏相对应的五色地变化,以审脏腑的功能强弱及形体的盛衰,相互参合比较,以判断疾病的吉凶转归。

按语

本段经文指出了诊病时间以“平旦”为最佳。还强调诊病应该四诊合参。这是因为经过一夜的休息后,清晨病人没做剧烈的运动,没进饮食,气血平静,体内环境没受到其外界因素的影响,因而能如实地反映出脏腑经络气血的盛衰状况,此时诊病有利于对疾病的正确诊断。经文还强调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全面掌握病情及把握病势的意义。

现今意义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诊病的最佳时间是清晨,因为这时候机体除了疾病没有任何其他因素的干扰,内环境处于一个比较平和的最佳状态,能如实地反应出体内异常现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拘泥于在这个时间诊病是很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领会出经文的精神实质在于强调医生在为患者做检查时,尽量排除非疾病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以获得准确的病情资料。如患者来就诊时,可以让他稍适休息,以调整体内气血,使之趋于平和稳定后,再对其进行各方面的诊察,以做出正确的诊断。

原文702

夫脉1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2,短则气病3,数则烦心4,大则病进5,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6,代则气衰7,细则气少8,涩则心痛9,浑浑10革11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12其去如弦绝死。

注释

1.脉:指脉道,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因为气血在脉道中运行,所以说脉为血之府。李中梓注云:“营行脉中故为血府,然行是血者,是气为之司也。”因此,全身气血的盛衰情况,可以在脉象上表现出来。

2.气治:气血平和。

3.气病:气血不足。

4.数则烦心:数脉为有热的脉象。热则心烦不安。

5.大则病进:大脉为邪气方张,病势正在向前发展。

6.上盛则气高,下盛则气胀:上部脉盛,为邪壅于上,可见呼吸急促,喘满之症;下部脉盛,是邪滞于下,可见胀满之病。

7.代则气衰:代脉为脉来缓、弱,并且有规律的间歇,为元气衰弱所致。

8.细则气少:脉细代表正气衰少,主诸虚劳损。

9.涩则心痛:涩脉其脉象为涩、滞,主血少,气滞血瘀,会表现为心痛。

10.浑浑:脉来滚滚指象。

11.革:脉来急促

12.绵绵:脉细微欲绝。

释义

脉是血液汇聚的地方。长脉气血流畅和平,提示了机体气血平和,又叫气治;短脉是脉来短、小,反应出气血不足,又叫气病;数脉为有热的脉象,热则心烦不安;大脉为邪气来势较猛,反应了病势正在向前发展;上部脉盛,为邪气壅盛在人体上部,会有呼吸急促,喘咳胸满之症象;下部脉盛,是邪滞留在下部,可见下焦的胀满;代脉脉象为脉来缓、弱,并且有规律的间歇,反应出元气衰弱;细脉,脉象细小,反应出正气衰少,主诸虚劳损;涩脉脉象为涩、滞,主血少,气滞血瘀,会表现为心痛等症象。脉来大并且急速像泉水上涌的,表明病势正在进展,且预后较凶险;如果脉来隐约不现,微细无力,或像弓弦突然断裂,猝然消失的脉象,是气血已绝,生命体征消失的现象,多数情况下表明患者已经气绝身亡了。

按语

经文论述了脉诊的原理及运用要领。“脉者,壅遏营气,令无所避”,在《灵枢·决气》篇中就有对脉的论述。脉为气血藏聚流通之所,所以脉象可反映气血的盛衰变化。原文举例叙述长、短、数、大、上、下、代、细、涩、浑浑革至、绵绵其去等十余种脉象及其背后隐藏的的主病。提示在脉诊时要注意脉势,体会脉中气血运行的流利程度,这也是脉诊的诊断要点。

现今意义

《内经》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从脉象的变化中可以推测疾病的部位、性质等情况。此外,全身脏腑气血的情况都能反映在脉象上,通过脉象就可以诊察出其背后隐藏的脏腑气血功能运行状态。原文举例叙述了长、短、数、大、上、下、代、细、涩、浑浑革至、绵绵其去等十余种脉象。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还总结发挥出百余种脉象,用以指导临床实践。有些人根据诊脉可以推断出五脏六腑气血的“有余”或“不足”的理论,就武断地认为单凭脉诊就可以判断疾病,甚至能预测到疾病变化趋势,这也是好多人对中医认识的误区。切脉可以辅助病情的诊断,但决不能仅凭脉诊就可以代替一切诊断方法,临床还要结合望目观色,闻病人发出的异常声音,病人二便排泄情况等相合参,方能全面地掌握病情,把握疾病的预后。这才是《内经》中关于诊法的精神实质所在。

原文703

夫精明五色2者,气之华也1.赤欲如白裹朱3,不欲如赭4;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壁5之泽,不欲如蓝6;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7.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8.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注释

1.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精明见于目,五色现于面,这都是内脏的精气所表现出来的光华。提示了望神色的理论依据。精明,指眼目的神色。

2.五色:指面色。气,这里包括了血。

3.白裹朱:面色含蓄红润而不外露。为善色,疾病预后良好;以晦暗枯槁外露为恶色。

4.赭:代赭石,色赤而灰暗没有光泽。

5.苍壁:青色的玉石。

6.蓝:草,干后变靛青。

7.地苍:青黑色的田土。

8.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五脏真色暴露于外,这是真气外脱的现象,人的寿命也就不长了。

释义

精明见于目,五色现于面,这都是内脏的精气所表现出来的光华。赤色应该象帛裹朱砂一样,红润而不显露,不应该象砂石那样,色赤带紫,没有光泽;白色应该象鹅的羽毛,白而光泽,不应该象盐那样白而带灰暗色;青色应该青而明润如玉,不应该象蓝色那样青而带沉暗色;黄色应该象丝包着雄黄一样,黄而明润,不应该象黄土那样,枯暗无华;黑色应该象重漆之色,光彩而润,不应该象地苍那样,枯暗如尘。假如五脏真色暴露于外,这是真气外脱的现象,人的寿命也就不长了。目之精明是观察万物,分别黑白,审察长短,若长短不明,黑白不清,这是精气衰竭的现象。

按语

本段经文提示了望神色、察目的理论依据。精明,指眼目的神色。五色,指面色。气,这里包括了血。本文用精明五色为气之华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了眼神、面色是气血集中表现的地方,故通过神色的改变,可测知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从而预测疾病是好转还是恶化。由于颜面五色和目之精光神气皆为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因此望色、察目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及其病变。本节通过“五欲”“五不欲”之色的论述,提出望色的要点。针对望目,如果两目有神,视物清晰,辨色准确,为精气未衰;两目无神,视物大小相混,长短不分,黑白不辨,则为精气衰竭之征。

现今意义

望诊最重要的是望“神”,即望人的神气。《黄帝内经》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是生命活动的外在重要表现。《灵枢·天年》中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可见,神的盛衰是人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那么如何通过望诊来得知神气的盛衰呢?《灵枢·大惑论》说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就是说,眼睛的精华即神气,来源于五脏六腑的精气,有神无神可直接表示五脏六腑的精气运行状况,所以望神主要是对病人眼睛的观察。《黄帝内经》还具体地指出:肺的精气表现在眼白,肾的精气表现于瞳孔,肝的精气表现于眼黑,心的精气表现在内外眼角和血络,脾的精气与上下眼睑密切相关。所以通过眼睛中神的表现可以了解到相应的五脏神的情况。

望诊除了包括望神还包括望色,就是观察面部的颜色。对此,《黄帝内经》提出了“五色诊”。即面部的五种颜色对应五脏。《灵枢·五色》曰:“以五色命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即肝为青色,心为赤色,肺为白色,脾为黄色,肾为黑色。在病理情况下,五色又代表了不同性质的病变。《素问·举痛论》指出,“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而面色则更能反映内脏的生理和病理情况。经文中还指出大凡色诊,皆以润泽、含蓄为善色,疾病预后良好;以晦暗枯槁外露为恶色,疾病预后不良。这些论述对今天临床诊病仍然具有实践价值。

原文704

五藏者,中之守也1.中盛藏满2,气胜伤恐者3.声如从室中言4,是中气之湿5也。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6,此夺气7也。衣被不敛8,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仓廪不藏者,是门户不要10也。水泉不止11者,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注释

1.五脏者,中之守也:守,指五脏藏精、藏神的功能。全句意为五脏主藏精、藏神,藏而不泻,宜守而不宜失。得守则生,失守则死。本句原文强调了五脏藏精、气、神的重要性。又《新校正》按《甲乙经》《太素》:“守”作“府”。

2.中盛藏满:中,体内、内脏。盛,邪气壅盛。藏满,气机壅滞。即体内邪气壅盛,脏腑气机壅滞的脘腹痞闷胀满。

3.气胜伤恐者:意指脾脏功能失调而善伤于恐。气胜,指上句内脏之气胀满。恐为肾之志,取土克水之意。另一说衍文。

4.声如从室中言:湿阻中焦而致语声重浊不清。

5.中气之湿:中气,指脾胃。即脾胃中焦之气壅滞,水湿不运,湿邪内蕴。

6.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语声低微,气不接续,很长时间才能说下句,是气被耗所致(这是正气大衰的表现)。

7.夺气:正气被劫夺、耗伤。

8.衣被不敛:衣冠不整(不敛盖衣被)。

9.仓廪不藏:仓廪,指肠胃。即指泄泻、大便失禁等。

10.门户不要:门户,指幽门、阑门、魄门等仓廪之门户。要,通约。门户不要,即指泄痢不禁,是由于脾藏失守所致。

11.水泉不止:水泉,指小便。即指遗尿、小便失禁等。膀胱主藏津液,与肾互为表里,肾主封藏,职司气化。膀胱对水液有贮藏和排泄的作用,与肾气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肾气衰弱,膀胱约束无力,则遗尿、小便失禁,故曰膀胱不藏。

释义

五脏主藏精舍神,在体内各有其职守。如果邪盛于腹中,就会引起脾脏功能失调,气胀满于腹内。土克水,就会引起肾脏的病变,恐为肾之志,就容易引起惊恐。讲话声音不清楚,重浊不清,就像在房间中说话一样,这是脾胃功能失职而有又挟有湿邪所引起的。语音低微而气不接续,说话时断时续,这是正气被耗竭所致。衣服不知敛盖,言语不知善恶,不辨亲疏远近的,这是神明错乱的现象。脾胃不能藏纳水谷精气而泄利不禁的,是中气失守,肛门不能约束的缘故。小便不禁的,是膀胱不能闭藏的缘故。若五脏功能正常,能够各司其职,尚有生存的可能;若五脏精气不能固藏,各自功能不能正常发挥,那么预后就不好。

按语

本段经文论述了闻诊和问诊的原理,即从语言和声音的异常来判断疾病的性质;从二便的异常来判断五脏六腑功能是否正常,并指出五脏功能保持正常的重要性。闻诊主要是听说话的声音判断疾病受邪脏腑。如“语声重浊不清”指讲话声音不清楚,重浊不清,就像在房间中说话一样,多为湿邪阻滞中焦,是脾胃功能失调的表现;语声低微、无力、不爱讲话是正气耗伤的表现,多为肺脏的功能失调;如果语言时断时续,半日一语则为正气大衰;如果发展到不知道敛盖衣被、言语错乱、不知远近亲疏,胡言乱语的地步就说明邪已扰动神志,导致心神错乱,为心失神的表现。问诊主要问病人二便是否有异常来判断五脏神气。如果症状表现为大便泻痢,肛门失于约束是脾胃功能失调,藏纳功能失职的表现;小便失禁、膀胱不藏是肾虚封藏不固,致使膀胱开合功能失常的表现。

现今意义

经文向我们阐述的方法,即从语言和声音的异常以及二便的异常来判断疾病的性质。也就是闻诊和问诊的内容。中医理论认为,内在脏腑的功能是否正常可以表现在外,如听到病人声音低微,伴有气短,一般是肺脏功能失常的表现,因为肺主一身之气;再如二便是反映内脏功能的主要征象,如果有大便干,小便黄,多为有实火侵犯内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体内有“火”,诸如此类。“有诸内必形诸于外”,就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一种体现。而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正是中医的两个主要指导思想,从古代到现代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治疗。

原文705

夫五藏者,身之强也1.头者精明2之府,头倾视深3,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4,背曲肩随5,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6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7,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8,骨将惫矣。得强则生,失强则死9.

注释

1.五藏者,身之强也:身,指形体。全句意为五脏是身形强健的基础。五脏精气旺盛,身体各部分得到滋养则健康强壮。

2.精明:精气神明。一说指目。

3.头倾视深:即头低垂不能举,目深陷而无光。是髓海不足,神气衰微的表现。

4.背者胸中之府:张志聪:“心肺居于胸中,而俞在肩背,故背为胸中之府。”

5.背曲肩随:随,下垂之意。即背屈曲不能直,肩下垂不能举。是脏气精微不能营于肩背,心肺失强的败坏之象。

6.惫:音义同败,衰竭之意。

7.偻附:指身体弯曲不能直立,需依附于他物而行。

8.振掉:振颤摇摆。

9.得强则生,失强则死:五脏精气旺盛,则身体强健,谓之“得强”,故生。若五脏精气衰败,则身形败坏,谓之“失强”则死。

释义

五脏精气的充足是身体强健之本。头为精明之府,若见到头部低垂,眼窝深陷,目光呆滞无神的,表明精神将要衰败。背为胸中之府,若见到背弯曲而肩下垂不能转侧摇动,是肾气将要衰败的表现。膝是筋汇聚的地方,所以膝为筋之府,若膝盖弯曲伸展不能自如,走路要弯腰还得需要支持物才行,这是筋的功能将要衰惫的表现。骨为髓之府,如果不能久立,走路摇摇晃晃,这是骨髓虚弱,骨的功能将要衰败的表现。若脏气能够恢复强健,则虽然得病预后也是好的;若脏气不能恢复,病情不能挽回了,人离死也就不远了。

按语

本段经文主要论述了通过观察形态的异常来推知内脏的病变,因为五脏内藏精气,外养形体,所以脏气功能正常,是形体强健的根本。文中还详细论述了望形态的异常来推测内脏的病变。如出现“头倾视深”,这就表明五脏精气即将衰败,因为头为精明之府;出现“背屈肩随”,这就提示了胸将坏矣,因为背为胸中之府,主要指心肺之气即将衰败;如有腰部“转摇不能”,就提示肾气将衰败,因为腰为肾之府;出现膝盖的“屈伸不能”,提示肾气将夺,筋将衰败矣,因为膝是筋之府;若出现“行则偻附不能久立行则振掉”,提示了肾气即将败绝,因为肾主骨,骨为髓之府。

现今意义

本段经文给我们讲述了通过观察人体的外部表现可以推测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否。中医认为,脏腑的功能是可以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就是“知外揣内”,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中医将人体分成五大系统,把内在统一为一个整体,这也是古人智慧经验的总结,对于指导临床有很大意义。

原文706

帝日:脉其四时动奈何?知病之所在奈何?知病之所变奈何?知病乍在内奈何?知病乍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岐伯曰:请言其与天运转大1也。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被秋之忿2,为冬之怒3,四变之动4,脉与之上下5.以春应中规6,夏应中矩6,秋应中衡6,冬应中权6.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徽上,阴气做下7;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徽下8.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9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10,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11,从阴阳始,始之有经12,从五行生,生之有度13,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14,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15.

注释

1.与天运转大:人体的阴阳升降与天运之环转相适应。

2.忿:秋天得劲急之气。

3.怒:冬天的寒杀之气。

4.四变之动:四变之动,指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交换。

5.上下:指脉象的浮沉变化。

6.规,矩,衡,权:古代的量具,引申为判断的准绳。

7.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徽上,阴气微下:冬至到立春的四十五天阳气渐长,阴气渐消。

8.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徽下:夏至到立秋的四十五天,阳气渐消,阴气渐长阴阳有时。

9.期:会合。

10.分之有期:判断脉有一定的尺度。

11.纪:纲领,要领。

12.经:法则。

13.度:法度。

14.得一之情:知道了天人统一的道理。

15.声合五音,色合五行,脉合阴阳:五声是和五音相应合的;五色是和五行相应合的;脉象是和阴阳相应合。

释义

黄帝问道:脉象是怎样应四时的变化而变动的呢?怎样从脉诊上知道病变的所在呢?怎样从脉诊上知道疾病的变化呢?怎样从脉诊上知道病忽然发生在内部呢?怎样从脉诊上知道病忽然发生在外部呢?请问这五个问题,可以讲给我听吗?岐伯说:让我讲一讲人体的阴阳升降与天体运行之间相适应的情况。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间的变化,阴阳四时与之相应。如春天的气候温暖,发展为夏天的气候暑热,秋天得劲急之气,发展为冬天的寒杀之气,这种四时气候的变化,人体的脉象也随着变化而升降浮沉。春脉如规之象;夏脉如矩之象;秋脉如称衡之象,冬脉如称权之象。四时阴阳的情况也是这样,冬至到立春的四十五天,阳气渐长,阴气渐消;夏至到立秋的四十五天,阴气微升,阳气微降。四时阴阳的升降是有一定的时间和规律的,人体脉象的变化,亦与之相应,脉象变化与四时阴阳不相适应,即为病态。根据脉象的异常变化就可以知道病属何脏,再根据脏气的盛衰和四时衰旺的时期,就可以判断出疾病和死亡的时间。四时阴阳变化之微妙,都是从辨别阴阳开始,结合人体十二经脉进行分析研究,而十二经脉应五行而有生存的希望;观测是否有生存希望的尺度,则是以四时阴阳为准则;遵循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谨慎的生活,则人体就能保持相对平衡,并与天地之阴阳相互统一;知道了天人统一的道理,就可以预决死生。所以五声是和五音相应合的;五色是和五行相应合的;脉象是和阴阳相应合的。

按语

经文论述脉象与天地间四时更替相适应的内容和意义。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产生了春、夏、秋、冬四时的更替变化,根据阴阳消长盛衰产生了春温、夏暑、秋凉、冬寒的气候变化。生理状态下“四变之动,脉与之上”变化,即脉象与四时阴阳消长变化是相应的,脉象表现是与四季变化相应的,如春脉如规之象;夏脉如矩之象;秋脉如称衡之象,冬脉如称权之象。也可以形容为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如果体内阴阳失衡,就会发生脉象与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不能相应而出现错乱,这样,通过错乱之脉而诊知发病的脏腑部位,并可根据五行生克规律进一步推测疾病的预后吉凶。

现今意义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人体脉象也随之有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变化。说明了人体脉象受自然界四时的影响,与四时阴阳变化相应的,这也是天人相应的体现。临床提示给我们辨病施治时要注意把握天人合一的规律,因时制宜。

原文707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1.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2;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3;冬日在骨,蛰虫周密4,君子居室。故日:知内者按而纪之5,知外者终而始之6,此六者持脉之大法。

注释

1.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虚静,清虚安静。保,通宝,重要。

2.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春天的脉应该浮而在外,好象鱼浮游于水波之中;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夏天的脉浮在体表,就象夏天万物生长的茂盛状态。

3.秋日下肤,蛰虫将去:秋天的脉处于皮肤之下,就象蛰虫将要伏藏。

4.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冬天的脉沉在骨,就象冬眠之虫闭藏不出。

5.知内者按而纪之:知道内脏的情况,可以从脉象上区别出来。

6.知外者终而始之:要知道外部经气的情况,可以经脉循行的经络上诊察而知其终始。

释义

诊脉是有一定方法和要求的,必须虚心静气,才能保证诊断的正确。春天的脉应该浮而在外,好象鱼浮游于水波之中;夏天的脉在肤,洪大而浮,泛泛然充满于指下,就象夏天万物生长的茂盛状态;秋天的脉处于皮肤之下,就象蛰虫将要伏藏;冬天的脉沉在骨,就象冬眠之虫闭藏不出,人们也都深居简出一样。因此说:内脏的情况,可以从脉象上区别出来;外部经气的情况也可以在经脉循行的经络上诊察而知其终始。春、夏、秋、冬、内、外这六个方面互参,乃是诊脉的大法。

按语

经文论述了诊脉的基本要求,强调诊脉时医者、患者及环境要安静,以排除非疾病因素的干扰,这与“诊法常以平旦”前后呼应。又指出诊脉要掌握四时的正常脉象特征,并根据季节变化及脉位的深浅,着力要有轻重之别;春天的脉应该浮而在外,好象鱼浮游于水波之中,所以着力要轻;冬季之脉如“蛰虫周密,君子居室”,脉位深,需重按至骨。最后讨论了诊脉以辨病位的问题,指出内脏在脉诊部位上各有所主,因而通过切脉可以确定其病变所在。经脉起至循行有其规律,通过在经脉的起止循行部位进行切按诊察,便可了解经脉所属脏腑的疾病。

现今意义

经文给我们讲解了诊脉的具体要求。首先诊脉时要求医生和患者都要保持清虚宁静的状态,这极为重要。这是因为诊脉时医生只有保持清虚安静的心态,排除杂念,全神贯注,才能辨别出复杂的脉象;对患者而言,保持清虚安静的心境,避免外界刺激对机体的干扰,气血的运行状态才能真实反应于脉象上。医生就可以对疾病作出如实判断。

另外,根据不同的季节,医生还应该掌握脉位的深浅也会随季节发生变化,切脉的着力也要轻重有别。正因为这种天人相应的对应关系,四时的正常脉象特征也会表现为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特征,也就是春季的脉象如果偏像于紧绷的琴弦属于正常的;夏季脉象略有热象,类似于洪水来潮也属正常范围;秋季脉象摸上去有羽毛漂浮的感觉;冬天的正常脉象表现如石沉海底,不易体察。所以这些看似不属于正常的脉象是人体与天地四时变化相适应的结果,做为医生应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避免误治。

同类推荐
  • 喝对茶酒治百病

    喝对茶酒治百病

    自古以来,就有“茶为万病之药”,“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用茶饮、药酒保健养生、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几千年实践所获得的宝贵财富。时至今日,生活在压力中的现代人,更加需要茶酒来帮助自己防治疾病、远离亚健康,女性朋友更是将茶酒运用到美容塑型中来。本书搜集了古今大量茶、酒防治疾病的资料,筛选出茶饮、药酒方剂百余则,按类编排成册,范围涉及茶酒养生治病常识、体质养生、四季养生、亚健康调养、美容塑型、常见病治疗等方面。编者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向读者传授着简便易行的养生、治病方法。可以说,获得本书就相当于拥有了最专业可靠的家庭医生!
  • 女人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女人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我们改变不了外部的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根据我们身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不变应万变,按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去选择该吃的食物,去选择有利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科学的生活方式,才能健康地生存下来。如何做到保护自己,不让自己被疾病缠绕,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看看吧。
  • 健康饮食小百科

    健康饮食小百科

    本书内容丰富,从饮食保健到营养分析,从烹饪方法到健康饮品,从食物宜忌到食物搭配等生活细节上关注健康、了解健康。20种地方风味食品的制作及其营养分析,280组图片为您介绍如何科学的挑选食材,让您在健康饮食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日常生活必要的信息。
  • 将保健进行到底

    将保健进行到底

    健康就掩藏在生活的细节之中,每个懂得保健的人,都会懂得维持自己的好心情,以心神来促进养生,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好方法。但是,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什么呢?不要着急,下面小编就会跟你一起去发掘,那些我们可以轻松达成的,对身体有所注意的小事情,包括吃糖果、吃你喜欢的巧克力哦。
  • 宝宝吃好,妈妈放心:0~6岁宝宝健康食谱

    宝宝吃好,妈妈放心:0~6岁宝宝健康食谱

    本书介绍了大量的食谱,能给家长们合理的、现实可行的帮助,确保为宝宝们提供营养合理、健康美味的饮食。
热门推荐
  • 万世宝藏之王之财宝

    万世宝藏之王之财宝

    张天振为了就自己的妻子,踏上了盗墓之途。一次偶然他听到古巴比伦有能救活自己妻子的东西,可是这一走就是15年,回来后物是人非,妻子早已死去,而自己也变成了风月灵!
  • 沙盒游戏之主

    沙盒游戏之主

    灵气复苏,地球将出现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宅在家的准高三生李葛却在书中学来一个神秘仪式,被吸入神秘空间。没想到,这个空间里竟然能玩沙盒游戏!迷茫时有任务提醒,遇事不决先存档,死了还能重新加载,他玩过的游戏还会在现实世界重演。为什么都是地球ol一命求生,他却总能领先一步!有人不解得大喊。没办法啦!李葛邪魅一笑,沙盒游戏里走出来的男主,就是这么无敌的啦!
  • 虚盲

    虚盲

    他缓缓抬步,走向了这座大厦的制高点。寒冬的冷风穿过他的衣服直击身心,他闭上眼狠狠吸了口气,冰冷的空气被他攥在鼻中又呼地放走。突然,他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猛地张开眼往下望去。凌晨两点的城市早已沉睡,只有路灯孤冷地伫立在路旁,一段段橙色的光芒从灯芯处涌出,照亮了一块路面。此时,白天的繁华早已被夜色淹没,只留下了无边的寂静。他的牙齿有些发颤,步子,在这一刻显得格外沉重。
  • 鬼谷疯人院

    鬼谷疯人院

    一名苦逼的写手,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上门女婿。满怀期待的要去帮助自己的便宜老丈人经营医院,却没想到老丈人口中的医院,居然是一家疯人院。而他则成为了这家疯人院里唯一的员工……“吾儿王腾有大帝之姿……”“王成坤你特么有完没完了!”“无人,可居于我之上。”“白河愁!你又想被电击了?”“我是炸天帮……”“炸炸炸,我让你炸!吃洒家一记十万伏特……”联动作品《鬼谷孤儿院》
  • 暮暮与君好

    暮暮与君好

    面冷心热女主暮妡窈身中须臾血咒,却不知这须臾血咒来自前世爱人的报复,让其爱如须臾般短暂。为探寻家族蜉蝣心法真谛和上古至宝夜璀,与未来夫君和师弟共同前往极北险境,少年们冒险过程中迅速成长,女主也找到心之所向。但夜璀背后却牵出一桩桩残酷的往事和人心的阴暗残忍,所爱之人也不是心中所想的简单温煦。命运无常和须臾血咒能否用女主一己之力打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皇传

    异皇传

    鸿蒙大陆,大晋圣庭帝位下,西宫太后吕雉,手牵凌尘一步步登上帝座台阶,东宫太后武媚娘,看着坐在帝位上的凌尘,含笑点头。
  • 都市之仙途归来

    都市之仙途归来

    一个五十岁的大叔,因意外穿越时空至天岳大陆,以绝顶天赋被天岳大陆第一宗门,天行宗收入门下,修行三百年便突破至渡劫九重天,在其欲突破上万年都无人突破的仙境时,遭到天道的制裁,危机时刻自爆肉身,冲入虚无裂缝,从此了无音讯。然而当大叔再次睁眼之时,却回到了地球,重生到一名十六岁的少年身上,且看少年如何搅动风云,称霸天下。
  • 贵妃有点惨

    贵妃有点惨

    自古红颜多薄命,盛宠贵妃最先死。不知帝心如何归,宫阙深深埋香魂。简洁概括:贵妃这份职业在后宫可是越来越难当了。李莺莺怀揣一腔浓情蜜意自南阳边疆远嫁京都。却未料到物是人非事事休。几年不见,昔日持剑捧书的少年郎已成大猪蹄子,后宫佳丽三千人,每人他都放心上。饶你多少浓情蜜意,怕也经不过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意气殆尽,情意褪散,留下的唯有失望。李莺莺擦干泪水,奋而悔悟想要逃离这风云诡谲的深宫阙中。可终究,棋差一步困囿终生,驾鹤西去再难归。
  • 失踪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失踪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本书是《世界未解之谜精编》系列之一,该系列精心收集了众多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世界未解之谜,内容涉及宇宙、生物、地理、飞碟、人体、恐龙、宝藏、百慕大、历史、金字塔、文化等多个领域,书中令人耳目一新和不可思议的未解之谜,给予了人类新的思索。人类究竟创造了多少奇迹,又留下了多少谜团,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我们深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未知一定会变为已知。让无数探寻声化做利刃,刺破一桩桩人类千年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