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解
题目中的“至”是极的意思;“真”指精微,精深;“要”,重要、切要、纲要。“至真要大论”的意思就是本篇所论述的理论都是极其精深而重要的。该篇主要讨论了五运六气及六气变化所致疾病的病机、证候、诊断、治疗等内容范围极其广泛,内容精深,篇幅较长,所以命名为“至真要大论”。
原文508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1风掉2眩3,皆4属5于肝。诸寒收引6,皆属于肾。诸气7郁8,皆属于肺。诸湿肿满9,皆属于脾。诸热瞀10瘛,皆属于火。诸痛痒11疮,皆属于心。诸厥12固13泄14,皆属于下15.诸痿16喘呕17,皆属于上18.诸禁19鼓20,如丧神守21,皆属于火。诸痉22项强23,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24,皆属于热。诸躁25狂越,皆属于火。诸暴26强直27,皆属于风。诸病有声28,鼓之如鼓29,皆属于热。诸病30肿,疼酸31惊骇32,皆属于火。诸转反戾33,水液34混浊35,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36,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37下迫38,皆属于热。故《大要39》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40,有者求之,无者求之41,盛者责之,虚者责之42,必先五胜43,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注释
1.诸:众之意。代表不定的多数。译为“多种”。
2.掉:指头或肢体动摇不定的病证。
3.眩:头晕目眩、视物旋转的病证。
4.皆:与“诸”上下相贯,译作“大都”“大多”。
5.属:归属。
6.收引:指身体蜷缩、筋脉拘急、关节屈伸不利的病证。
7.同贲,此指气逆喘急。
8.郁:拂郁,此指胸部胀闷。
9.肿满:即肌肤肿胀,腹部胀满。
10.瞀:昏糊。瘛:抽搐。
11.痒:疡也。痒疮,即疮疡,包括痈、疽、疖、疔、丹毒等,肿痛是其主要症状。
12.厥:手足逆冷或手足心发热的厥。
13.固:指二便固闭不通,即大便秘结与小便癃闭。
14.泄:指二便泻利不禁。
15.下:指位于下部的肝、肾、大肠、小肠、膀胱等脏腑。
16.痿:包括肺痿和手足痿废不用等各种痿证。
17.喘呕:即喘促、呕吐。
18.上:指下焦以上的中上二焦。
19.禁:同噤,口噤不开。
20.鼓:即鼓颔战,形容恶寒之甚。
21.如丧神守:犹如失去神明之主持,不能控制自身的动作。
22.痉:病名,症见筋脉拘急、身体强直、牙关紧闭等。
23.项强:是指颈项强直、转动不灵。
24.胀腹大:指腹部膨满胀大。
25.躁:手足躁扰、坐卧不宁。狂:神志狂乱。越,言行举止乖乱失常。
26.暴:猝然。
27.强直:筋脉拘挛,身体强直不能屈伸。
28.病有声:指因病发出声响的症状,此处指肠鸣。
29.鼓之如鼓:即腹胀敲之如鼓响。
30.通腐。腐肿,皮肉肿胀溃烂。
31.疼酸:酸,同,即痛之意。
32.惊骇:恐惧害怕,即惊恐不安的神志症状。
33.转反戾:指筋脉拘挛抽搐所致的身转侧、背反张、体屈曲的多种症状。
34.水液:指由体内排出的各种液体,如汗、尿、痰、涕、唾、涎及白带等。
35.混浊:指因热盛煎熬津液,致使尿液等液体排泄物黄赤浑浊。
36.澄澈清冷:形容水液清稀透明而寒凉。
37.暴注:指急剧的腹泻。
38.下迫;指下利窘迫,即里急后重。
39.大要:古代医经名。
40.各司其属:分别掌握各种病证的归属。即分别掌握各种证候与病机之间的内在联系。
41.有者求之,无者求之:求,探求、推求。即属病机十九条范畴之内的病证,要辨别其病证与病机属哪一条;不属十九条之内的病证,要推求其病机的最终归属。
42.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即疾病表现为实证的,应分析其邪气为什么盛;表现为虚证的,应探明正气为什么虚。即分析病证虚实的机理。
43.必先五胜:五胜,五运五行之气更胜的情况。意为必须掌握天之五运、人之五脏之间五行更胜的变化规律。
释义
诸多肢体抽搐、头晕目眩之风类病证,其病机多属于肝。诸多形寒肢冷、肢体蜷缩、筋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的寒类病证,其病机大多属于肾。多种气逆喘急、胸部胀闷的气机方面的病证,其病机大多属于肺。多种出现肌肤肿胀、腹部胀满等之湿类病证,其病机大多属于脾。多种肿痛疮疡的病证,其病机大多属于心。多种手足逆冷或手足心发热的厥证、二便固闭不通或泻利不禁的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下部的病变。多种痿证、喘促、呕吐的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中上二焦。多种出现神识昏糊、四肢抽搐等的热类病证,其病机大多属于火。多种口噤不开、鼓颔战而不能自控的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火。
按语
本段经文指出了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异常变化是发病的根源,详细的分析了常见的十九条致病因素的发病机理。按照原文,可以将这十九条病机做以下分类:
1.五脏病机
由于肝为风木之脏,其病变多化风。肝藏血,主身之筋膜,开窍于目,肝有病变则木失滋荣,伤及所合之筋、所主之目窍,症见肢体摇摆震颤、目眩头晕;肾为寒水之脏,主温煦蒸腾气化,若其功能虚衰,则失其温化之职,气血凝敛,筋脉失养,所以会表现为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因肺主气,司呼吸,故气之为病,首责于肺。肺病则宣降失常,气壅郁于胸或上逆,症见呼吸喘急、胸中窒闷、痞塞不通等。因脾为湿土之脏,主运化水湿,主四肢,应大腹,若脾失健运,水津失布,内聚中焦或泛溢肌肤,会见到脘腹胀满、四肢浮肿等症状。因为心为阳脏,在五行属火,主身之血脉,若心火亢盛,火热郁炽于血脉,就会出现火毒腐蚀局部肌肤,形成痈肿疮疡。
2.上下病机
肺位于上焦,为心之华盖,主宣降,向全身敷布精血津液,《素问·痿论》说“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若肺热叶焦,津不四布,诸脏失其濡养,故发为痿证。上焦起于胃上口,胃主降浊,胃失和降,其气上逆则呕;肺失清肃,其气上逆则喘。由于肾、膀胱、大肠皆位于下焦,肾主前后二阴,司二便,所以肾的盛衰之变,或影响膀胱气化,或影响大肠传导,因此可见二便不通或二便泻利不禁的病证。
3.六气病机
火的病机,火为热之极,火盛则身热;心藏神,火热扰心,蒙蔽心窍,则神识昏糊;火灼阴血,筋脉失养,可见肢体抽搐。由于火热郁闭,不得外达,阳盛格阴,故出现口噤、战等寒盛症状,而病人不能自控,即真热假寒证。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本句意思是多种急促上逆的病证,如急性呕吐、呃逆、吐血、喘促等都是由火邪导致的;另外火性炎上,扰动气机,可引起脏腑气机向上冲逆,如胃热气逆则呕哕等。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即多种躁动不安、神志狂乱的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火。因为心主神属火,火性属阳主动,火盛扰神,神志错乱,则狂言骂詈、殴人毁物、行为失常;火盛于四肢,则烦躁不宁,甚至逾垣上屋。诸病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即多种痈肿、疼痛酸楚、惊骇不宁的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火邪所致。由于火热壅滞于血脉,血热肉腐,令患处红肿溃烂、疼痛或酸楚;火热内迫脏腑,扰神则惊骇不宁。
4.热的病机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即多种腹部膨满胀大的病证,其病机大都属于热。这是由于外感热邪传里,壅结肠胃,致气机升降失常,热结腑实,可见腹部胀满膨隆、疼痛拒按、大便难下等。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多种肠鸣有声、腹部胀满、叩之如鼓的病证,其病机大都由于热邪所致。此由无形之热邪积聚而壅滞胃肠,气机不利,传化迟滞,多见于饮食过饱,或肥甘厚味没有节制,中脘传化迟滞,肠胃积滞生热。腐气产生,充满肠胃则脘腹胀满,其症肠鸣有声、腹胀中空叩之如鼓。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多种筋脉拘挛抽搐所致的肢体拘挛,甚至角弓反张,排出水液混浊的病证,其病机大都是热邪所致。这是由于热灼筋脉或热伤津血,筋脉失养,即出现筋脉拘挛、扭转、身躯曲而不直,甚至角弓反张等症。热盛煎熬津液,则涕、唾、痰、尿、带下等排泄物色黄赤浑浊。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多种呕吐酸水、急剧腹泻、里急后重的病证,其病机大都是热邪所致。胆热犯胃,或食积化热,胃失和降而上逆,则见呕吐酸腐或吞酸。热走肠间,传化失常,则腹泻;热性阳动,故其特点多表现为暴泻如注,势如喷射;热邪纠和湿浊,热急湿缓,则肛门灼热窘迫、欲便而不爽、里急后重、粪便秽臭。
5.风的病机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多种发病急骤,突然出现筋脉拘挛、身体强直不能屈伸的病证,其病机大多是风邪所致。这是因为风邪内袭,伤肝及筋,故多见颈项、躯干、四肢关节等部位出现拘急抽搐、强直不柔之症。风邪善行而数变,急暴突然为其致病特点。
6.寒的病机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多种排出液体清稀透明而寒凉的病证,其病机大多是寒邪所致。寒邪伤阳,阳虚失于温化,故液体分泌物或排泄物,呈现澄澈清冷特点。如痰涎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薄、带下清冷、脓液稀薄无臭等。
7.湿的病机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多种筋脉拘急、身体强直、牙关紧闭、颈项强直等病证,其病机大都是湿邪所导致的。这是因为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机,气阻则津液不布,筋脉失却濡养,故可致筋脉拘急而见项强不舒、屈颈困难甚至身体强直、角弓反张等症。
现今意义
祖国医学有关疾病机理的内容论述颇多,但是较为突出并能示人以规矩的当首推本篇的病机十九条。本篇将六气及脏腑常见的错综复杂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精炼地概括为十九句话,使我们能够一目了然的掌握这些常见病因的致病规律,后世称之为病机十九条。有些疾病虽然病状表现不同,但机理相同。如“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等;又比如某些病症状相似但病机不同,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等。这正是传统医学中审因论治,治病求本的辨证思想的体现。这十九条病机虽不能涵盖全部的病机内容,但它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却远远超过了它的内容本身。如针对古典医籍中提到的经方,在现今运用这些经方治疗疾病的时,根据本篇启示就可以将基本应用原则归纳为“有是证,用是方”“抓主证,用经文”等等,即如果一种症状其表象后隐藏的病理机制如果是相同的,这时虽然得的病不同,但都可以用相同的经方作为主方来辨证治疗;另外,如果都是同一疾病,但是表现在不同患者身上,其症候会有或大或小的差异,这时候我们就要透过病症抓住主要的病机,来溯本求源,针对主证治疗。诸如此类,在临证中透过现象判断其根本发病机制,便是对病机十九条的拓展应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