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西方一直肆意诋毁中国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逐步融入国际分工,广泛参与国际经济交往,国际社会主要是西方国家防范“黄色间谍”的报道越来越多,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戒防日益严重,有时甚至到神经过敏的地步。早在1996年,CIA就将中国和法国、以色列、俄罗斯、伊朗和古巴等6国列为“美国境内从事非法工业间谍行为最猖獗的国家”。1999年4月美国国会抛出《考克斯报告》几乎就是一本“中国间谍大全”,洋洋洒洒近900页,罗列、编造一系列似是而非的材料,把“华人刻画为都是不可信任的”。《考克斯报告》称,中国“对于信息和技术的欲望似乎是贪得无厌的,而且从事这项工作干劲十足”。
2003年,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米勒在国会听政时作如此评述,“未来十年内,中国将成为给美国制造最大间谍威胁的国家。”美国反间谍研究中心把中国列为在美进行商业间谍最频繁的国家,FBI估计有3000多家在美国的中国公司“以做生意为幌子”偷窃军事、商业和技术情报。2005年,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举行多次听证会,以中国公司海外上市为中心,将会要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在美国和国际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
2007年10月份《时代》周刊撰文称“中国的间谍活动是美国技术面临的最大威胁。”2007年8月26日出版的《明镜》周刊,抢在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之前刊登了封面文章《黄色间谍》,详细“介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黑客”对德国总理府、外交部、经济部和科研部电脑系统的全面攻击,并称大批中国侨胞和留学生正作为“黄色间谍”在暗地活动。与此同时,其他西方国家关于“中国间谍”的报道也频频见诸报端。
其实,工业间谍缘起西方,随着工业革命的兴盛而日趋泛滥,英国早先就落后于欧洲大陆的“低地国家”(如布鲁日、根特与伊泊尔等),由此英国便发起对荷兰等国贸易保护以及窃取先进技术的间谍行为。著名的《鲁滨逊漂流记》作者丹尼尔·迪福是一个传奇式人物,他不仅是小说家,还是商人、税务员、政治评论家,此外还是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政府间谍。如今在知识产权、工业间谍等问题上叫嚣最厉害的德国与美国,曾经很长一段时期(百年间),是国际工业间谍最活跃的国家,为获得当时先进国家英国的先进技术,往往采取偷窃英国的工业设备、吸引甚至诱捕英国的技术工人。如今被大肆宣扬的专利权,在美国一直到1836年才出现,而且只保护本国专利,对于国外的专利则肆意侵犯,到20世纪60年代才真正广为实行。
西方的推己及人 西方依照“我原来如此,你也应是这样”的逻辑推理,后进的中国必然垂涎西方先进的技术,然后也是按照他们一贯所采取的“偷窃”的方式,来不正当获取想要得到的东西。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虽然长期处于农耕社会,但是自有文字记载的夏商开始,商品经济就有一定的规模,商业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始终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历史上著名商帮无不以“诚信笃实,童叟无欺”为经营之本。这与西方文明所遵循的“丛林法则”,商场竞争突出“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形成鲜明对照。
在世界历史上,在西方工业文明尚未开启之前,中国科技、文化、生产等诸多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因此总体上也一直是技术输出国,但是并无专利与知识产权的樊篱,火药、印刷、造纸、司南等传到了西方,为西方的现代文明做出贡献。直到近代,随着东西方交流的不断增多,中国也逐渐从西方那里学会了保守商业机密。但是,茶叶、丝绸、瓷器等传统优势产品的生产与制作工艺还是被西方窃取。
鸦片战争后,中国主权日益沦丧,作为经济主权象征的海关由英国人掌管长达55年(1863~1908年),列强在华设立难以数计的租界与“特区”,肆意进行各类间谍活动,日本间谍就绘就了城市到巷、农村到村的中国地图。近年来,一些西方网络信息公司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与中国廉价人力以及政府监管漏洞,对中国各类不名建筑与设施进行了细致勘测与勘察。一个大跨国科技公司中国区总裁甚至要挟过中国政府,对我们而言,中国很透明,没有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