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史上,一国往往因为经济政策不当而导致资产泡沫,而资产泡沫最后引致金融危机的事件屡见不鲜。资产泡沫最容易在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生成,盘点当代经济,最典型的应是日本资产泡沫与金融危机。1985年,日本土地资产总值是176万亿日元,到1989年达到521万亿日元,四年上升近两倍。东京地价上涨尤为严重,1990年其商业区地价是1985年的2.7倍,住宅区地价是1985年的2.3倍。在地价飙涨的同时,股市价格也急剧上升。日经225股价指数在1985年为13083点,到1989年已上升至38916点,四年上升同样近两倍。“日本奇迹”泡沫巨大,最终幻灭的后果也严重而持久。20年后,日经平均指数还在1万点徘徊,是当年高峰的1/4,日本六个最大城市的平均住宅地价也只是20年前的1/3.
1997~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资产泡沫也扮演了重要角色。20世纪90年代后,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房地产价格在最高和最低时的比率达到了3倍和2倍,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房地产最高和最低价格的比率分别为1.25倍和1.32倍,相对较小,但这两个国家房地产的空置率远高于马来西亚,分别达到了15%和10%,在1997年以后不动产供给过剩的现象更加严重。空置率居高不下是房地产泡沫形成的一个显著标志,因为投资者购买房产并非使用,而是套利。
当今世界,凡是以房地产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繁荣的国家,最后近乎都未能逃过资产泡沫膨胀与金融危机的命运,似乎必然要遭受“摩天楼魔咒”。通常在一国经济上扬过程中,该国政治家或企业家一般豪情万丈,纷纷通过兴建摩天大厦来“宣扬国威”。远至有1908年纽约胜家大厦、1931年帝国大厦及1974年芝加哥的威利斯大厦;近的有1997年落成的吉隆坡双子塔、2004年启用的台北101以及于2009年10月封顶迪拜塔。这些摩天大厦建成之日,通常差不多也就是泡沫经济破灭、金融危机爆发之时。有经济学家做了苦心研究,发觉“摩天楼魔咒”的灵验程度还不低。舞会有曲终人散之时,色彩斑斓的泡沫也有最终爆破的一天,真所谓“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一个个试图要刺破青天的摩天楼由此往往成为见证轻狂岁月的标志。
就世界经济史来看,资产泡沫越大,爆破时破坏力也就越大。对于资产泡沫的产生,经济学家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其结果不外乎是流动性摧出来的,政治家吹出来的,金融家忽悠出来的,还有投资者跟出来的。一个超级资产泡沫的诞生通常都是伴随着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正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产生过多流动性(就是易得的钱,是活钱,是投机资金,是游资),累起泡沫的土壤,播下泡沫的种子。金融资本总是不断争取自己的最大自由,最好不受任何约束与监管,而监管缺失的金融投机则成为资产泡沫酵母。如此,金融投机在低成本资金、高财务杠杆、高债务的基础上,迅速做大一个个资产泡沫。迪拜就是用1元钱玩弄超过10元钱的游戏,财务杠杆超过10倍。迪拜酋长穆罕默德曾经给子民写了一封公开信,狂热地声称“梦想没有极限”,“只要我盖了机场,就会有人来;只要我盖了饭店,就会有人住”。当然,在这个对知识崇拜的时代,经济泡沫的不断膨胀少不了经济学家的帮腔,他们不断撰文认为,资产泡沫有利于激发“财富效应”,如楼价与股价上涨有助于消费者增加开支,股价上升有助企业融资与再投资,如此有利于经济增长。
耶鲁大学著名金融学教授罗伯特·希勒则提供另类有趣而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很多金融危机并不是由技术因素或政府政策造成的,而是所谓“故事”触发的。“故事”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好的“故事”催生“理性繁荣”,坏的“故事”催生“非理性萧条”。1929年“大萧条”的“故事”让几代美国人刻骨铭心,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顿时让美国人想起了“大萧条”,这个悲惨“故事”摧毁了他们的信心,导致经济“非理性萧条”。希勒于2000年出版了《非理性繁荣》一书,认为投资者并非人人都是理性和精明的,正是他们的非理性和从众行为催生了投机性泡沫,最终让股市进入了一种“非理性繁荣”的状态,而“非理性繁荣”的结局就是“非理性萧条”。
迄今,围绕资产泡沫形成原因,经济理论工作者发明了一系列理论,诸如理性投机泡沫理论、非理性泡沫理论、基于信息论和博弈论的泡沫理论、非线性泡沫理论等等,由此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然而资产泡沫非但没有解决而且还越来越严重,这也是为解决一个泡沫而诞生了一个更大的泡沫。其实,正是那些自以为是的经济学家搞乱了人心,搞乱社会,搞乱了世界。设想,世界少些经济学家,也许才会走向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