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很早开始,就有经济学家批判美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称之为虚假繁荣。认为这种繁荣犹如建立在流沙之上,难以持久,因此未来某日轰然崩塌,也实属意料之中。在英语中,虚假繁荣也叫“借来的繁荣”(borrowed prosperity)。“借”有两层意思,一是美国人从国外借钱支撑美国的繁荣,二是当代美国人向未来美国人借钱支撑当前的繁荣。因此,它至少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果外国人突然对美国人的还款能力产生怀疑并停止借贷,美国经济将受到多大冲击?二是如果当代美国人一味透支未来美国人的消费能力,美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到什么时候会戛然而止?
目前第一个问题已经为世界瞩目。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不断出台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政府财政赤字不断上扬。3月20日,美国国会预算局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本财年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将达创纪录的1.85万亿美元,而2010~2019财年政府的财政赤字总额则会高达9.3万亿美元。美国的还债能力已令多方质疑。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承认,如果赤字问题处理不慎,美国经济有可能“从危机转变为灾难”。
至于第二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引起广泛的重视,但是美国国内已有一批有识之士行动起来,成立了“彼得森基金会”。他们于美国四处奔走,希望能帮助普通美国人了解美国面临的危机。按照美国审计署的统计,截至2007年10月1日,美国政府长期债务达到52.7万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全世界GDP的总量),这意味着每个美国居民必须负担17.5万美元,每个职工41万美元,每个家庭45.5万美元。正如美国前总审计长大卫·沃克所言,美国“患上了财政癌症,如果不治疗,它将给国家带来灾难”。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说,治理不良的政府会惯用两剂万用药,第一剂是通货膨胀,第二剂是战争,两者都能带来短暂的繁荣,但从长期看都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在21世纪之初,美国接连发动两次海外战争,现在仍深陷战争的泥潭无法全身而退。而在美国经济因金融危机陷入全面衰退的今天,美国无视通货膨胀的灾难性后果,而开始疯狂印刷美元,向全球转嫁危机。最糟糕的是,美国的政客与学阀却颠倒黑白,竟然一味指责其他国家,而不思己过,抑或如同华尔街一样,已经失去了道德罗盘,失去了自我反省的能力。后危机时代美国唯一的出路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扭转消费模式、调整产业结构、重建金融业监管制度、正视自己应当承当的国际责任,并以更加谦恭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金融制度的改革。
谎言之五
“中国威胁论”:到底威胁了谁?2007年8月,英国《每日电讯报》刊发了一篇题为《中国威胁以抛售美元作为“核选项”》的文章,文章放大中国两位学者的个人言论称:中国可能会将1.33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作为“政治武器”应对来自美国国会的压力。这一“误读门”事件如同投下一枚震撼弹,顿时在北京和华盛顿引发轩然大波。时任美国总统布什为此强调,“如果中国指望以打压美元作为打交道的筹码,那我只能说他们有勇无谋,中国所受的伤害绝对比美国更大。”当然,北京方面的波澜更多是因为“友邦惊诧”。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滥用强势话语权的又一个典型例证。一个半世纪以来,西方不断以武力欺负中国,在政治、外交、经济等多方面时常威胁中国,中国偶尔怒目相向,或作些声音微弱的申辩,于是便有新一波的“中国威胁论”。对于历久不衰的“中国威胁论”,多年来中国要么是疲弱无力的回击,要么是闭目塞听的沉默,可是在西方看来沉默就等于默认,这便助长其肆无忌惮的喧嚣。如今,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中能数得上的“大块头”,“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也实属必然。“鲸鱼出水的时候,目标太大,而它对水面上的情况知之甚少,这时候最脆弱,很容易受到偷猎者的攻击”,智者之言当引以为鉴。
2007~2008年的世纪金融大危机削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实力,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脱颖而出,迅速进入国际政治与经济舞台的“中间地带”,举手投足都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2009年终,中国国家统计局根据最近全国经济普查,调升了2008年的经济统计数据,一时间有关“日中经济逆转”、中国成为第二经济大国的报道被西方媒体不断爆炒。“山雨欲来风满楼”,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紧对中国的贸易战、货币战与投资战,“中国威胁论”正以更大的声势与更险恶的行动令中国全力招架。
中国人一贯勤劳守拙、忍辱负重。正因如此,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为转移国内矛盾、公众视线,经常以中国为靶子,肆意加以歪曲、丑化和攻击,这已经成为美国政治生活的家常便饭,尤其是在美国大选期间,部分政客、媒体对中国的傲慢、偏见与无知体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