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天到底来不来?”“看心情。”
“为什么工作没做完?”“昨天没心情。”
我们常常依心情好坏来做事情:今天心情不好,我就不去上班了,休息逛街去;今天心情好,早起做个运动吧,至于明天,那就看明天的心情如何。
世界客观存在,但心情会影响我们看世界的颜色。如果按心情的好坏去做事情的话,会无意中扩大或缩小事情的原貌,扭曲事实。这样做事情的结果,就与我们的期望大有偏差,到最后受伤害的还是自己。
“激情杀人”这个词,现在无人不知。而真正的“激情杀人”是说在冲动状态下,人丧失了正常的理智,自我控制的能力大大削弱,不能思考和评价自己行为的后果,因而酿成悲剧。被糟糕的情绪控制,就像被魔鬼附身。
法官判了杀人犯死刑后,问杀人犯还有什么话要对家人说。杀人犯却愤愤地用混蛋、伪君子,裁决不公正等言辞痛骂法官。法官气得顾不上自己的尊严和面子,非常粗鲁地数落了囚犯。没想到,囚犯却平静地对法官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你面对别人的责骂就如此失态,而卑微的我因为别人调戏我老婆,一时冲动,杀死了对方,结果赔上了性命。总有一天,你也会像我一样,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付出更大的代价!”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依心情做事情,这样用于从事建设性工作的精力自然就会减少,如同电脑被病毒感染以后CPU的系统资源大量被占用,正常程序自然就会运行缓慢和容易死机。
好心情和坏心情只是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一个借口。当面临一项困难复杂的事情时,人就会不自觉地逃避,而逃避的借口往往是心情不好,于是坚持等自己心情好了再开始做事情。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我们被平时的小事情不停打扰着,反而没有时间做大事、做重要的事情。
我曾经打电话给一家影城,告诉他们我要订四张周末的《哈利·波特》电影票。儿子和女儿已说过很多次,想要我们陪他们去看喜欢的电影,但在这之前我总觉得自己很忙,往往都是要他们等——等到天气好的时候,等我心情好的时候。结果,一拖再拖,那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时间总是还没有到来。而我忽然意识到,孩子马上会到不再需要我陪着看电影的年龄。“等我心情好了就去”这样的借口只会带来遗憾,遗憾自己错过了陪孩子们看电影聊电影的乐趣。
遇见坏心情就去等待好心情这件事情是完全不靠谱的。好多的事情都是在我们的等待中丧失了好的时机,在等待中延误事情本来好的结果。而且,如果好心情久久不能到来,也不可能一直等下去。逃避没有任何意义,有些事情你必须要做。
摆脱坏心情,需要打破逃避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心情不好时,你很容易找到借口助长或加强低落的情绪。因为你想证实自己心情不好是有理由的,因此要想找办法证明它,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时候,做点相反的事情,会有效打破这种习惯性逃避。比如,你可以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微笑,给自己鼓劲。或者,你要在心里想象这件事能吸引你的地方,或者会带来的乐趣,以便增强你的好奇心和兴趣。
如果时间允许,换一种环境,做些快乐的事情,体会不同的感觉,就能轻易地把低落的情绪抛到脑后。比如,去看场有趣的电影,到风景区旅游,去公园散散步,或者去吃自己喜欢的东西。
当然,情绪积压也不好,我们也需要发发牢骚,诉诉苦,嘀咕嘀咕。心情不好时,给自己4分钟的时间倾吐自己的烦恼,而时间一到,你就告诉自己不要再发脾气了。这样,把坏情绪倒掉,一会儿你就能轻松起来。
事情做与不做,怎么做,不能让心情的好坏做主。保持情绪的稳定,有时需要你作为旁观者去看。不要等遗憾、悲剧造成之后,才感叹一切都是冲动犯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