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名人
中国古代的养生家为中华养生学说与文化的形成、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鉴于各位长寿者在养生中悟出的心得,我们将其中的一部分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孔子
孔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深最广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生活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在医学极不发达、生产力相当落后,的时期,他活了73岁,“人逾七十古来稀”,可谓长寿了。孔子的养生长寿之道内容颇为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克己、修身的“养生三戒”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是指年轻时,要在性生活上不能贪欲;血气方刚时,要防止打架斗殴;老年,身心不可过度劳累,要戒“贪得”。这“三戒”不论对青年、壮年、老年都要求不能放纵。这是留给后世的宝贵养生铭。
2.乐观豁达,心胸开阔
孔子的二十字“养生经”: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是孔子一生健身的科学总结。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和有仁德的八,既喜欢幽静,又喜欢山水,喜欢活动又乐观处世一定能长寿的。
3.食勿过饱,讲究卫生
食居慎节,知足不贪,食勿过饱,不乱饮食,是孔子一生自我管束的饮食养生的“金科玉律”,告诉我们饮食要讲究,要做到新鲜、卫生。
4.以德润身
孔子认为只有讲道德的人才能心宽体胖,得以高寿。孔子说的疾病死、服刑死、战争死的人都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讲礼义的人,绝不会贪得无厌,举止不端;一个讲理性的人,绝不会纵欲行凶,图财害命;一个讲道德的人,绝不会以弱侮强,操戈斗殴,乱杀无辜二可见,加强道德修养,可“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使人健康长寿试想,社会上那些不讲文明,不讲道德之辈,他们财迷心窍,为非作歹,惶惶不可终日,他们会神安意定,健康长寿吗?更不用说那些亡命之徒,不知何时就绳之以法,一命呜呼。
——乾隆
曾有史料统计:在我国二十五史中的230多个皇帝中,长寿的前三名是女皇帝武则天享年82岁,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活了86岁,而清朝的乾隆则寿高89岁,堪称我国古代皇帝中的长寿之首,被世人称为“古稀”天子。
乾隆擅长养生,对养生之道颇有研究,悟出了养生卜六个字秘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乾隆皇帝还认为必须生活规律,爱好广泛等等。
所谓“吐纳肺腑”,即天刚亮起床,不睡懒觉,早餐前多做深呼吸运动,并持之以恒。
所谓“活动筋骨”,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乾隆自幼善骑,马术甚精。在避暑山庄皇家射箭比赛中,多次大显身手。当皇帝后,更以射骑为乐,直到他八十高龄时,还行围狩猎。骑马射箭,活动量大,这对深居清宫的皇帝来说,无疑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
所谓“四勿”,即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所谓“适时进补”,就是要饮食有规律。乾隆起居饮食很有规律。他一年四季,大约都在6点多起床,洗漱后用早餐,膳后处理政务,完了与大臣议事,午后游览。晚饭后,看书习字,作文赋诗,尔后就餐。饮食多以新鲜蔬菜为主,肉类、鲜味少而食之,并且从不过饱。
——陆游
南宋大诗人陆游,享年八十五岁,其养生方法是注重睡眠。他晚间读书,一般以晚十点左右为限度。睡眠是消除生理疲劳和精神疲劳的最好方法。经常熬夜,必然头昏脑涨,不仅妨碍记忆和思维能力,久之还会影响人的寿命。
——苏轼
北宋文学家苏轼推崇静坐养生法。静坐法要求坐姿端正,两目微闭,全身放松呼吸,宁神静志,意守丹田。每次静坐时间可在十五分钟至半小时。
苏轼说过,“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祖国地域辽阔,山河秀丽,古人早有“春日踏青远足,秋日登高望远”之说。投身自然,探奇揽胜,陶醉于江河湖泊之中,会今人心旷神怡,闷郁会自然消失。
——高濂
看书、写作之余,栽花种草、饲乌养鱼,能陶冶情趣,协调生活节奏。明代诗人、戏曲家高濂曾著《燕闲清赏笺》把鉴赏清玩作为文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照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养生方法与经验,相信会为我们重视养生的朋友带来更多的方便,让健康永远伴随我们左右。让大众都可以实现长寿的愿望。
2.当代名人
如果把古人的生活比做是茉莉花的淡雅,那么当代人的生活就可以用玫瑰花的艳丽来形容,当代人与古人的生活水准无法相提并论,但就其养生观点来说却是英雄所见略同。
——毛泽东
毛泽东的养生观为:“动为纲,抑喜怒,少量酒,多吃素。”用他老人家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靠吃饭,二靠锻炼”。具体来说,毛泽东的养方法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饮食
简朴。毛泽东饮食从不奢华,每餐都是四菜一汤,两个荤菜,两个小菜,一个汤。菜和汤都是常见的大众化的普通的食物。主食主要是大米饭,有时还配上一些杂粮。饭后有时还吃一个烤红薯或煮玉米。虽然吃的食物很简单,但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却很科学。
吃得杂。毛泽东一生进食都讲究一个“杂”字,还特别喜欢吃那些上不了台面的老百姓爱吃的东西。
讲究食补。毛泽东喜欢粗茶淡饭,重视在日常饮食中合理地摄取营养。他曾多次说到他的“进补”理论:“补品能少吃就少吃,当然,最好不吃。战胜疾病,保持健康,主要还得靠自己身体的力量。”
经常喝茶。饮茶是毛泽东的一大嗜好。很多回忆录都提到毛泽东有吃茶叶这一习惯。茶叶所含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近400种,茶碱、黄酮类、鞣质挥发油是其中的主要成分,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也很丰富,它们都有抗癌,抗衰老作用。饮茶只能吸收茶叶中的水溶性成分,而不溶于水的成分都被丢弃了,饮完茶再把茶叶吃下,可谓物尽其用,研究表明,喝茶对癌症有预防作用,茶叶中的黄嘌呤生物碱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疗效。可以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起到消除疲劳、提神醒脑的作用。吸烟可以诱发多种癌症,毛泽东一生嗜烟,很可能是吃茶抵消了尼古丁的致癌性。因为茶叶中的多元酚可与尼古丁形成不溶物而排出体外。
2.运动
毛泽东一生都和运动健身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公务繁忙的和平时期,他都会挤时间从事健身运动。他能因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适当的健身方式,散步、爬山、游泳、跳舞、梳头、远途旅行等。
——叶圣陶
著名作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圣陶一生谦逊宽厚,其“事事不过度、处处有节制”的品格早已著称于世,真诚谦虚的精神令人敬仰,终年94岁,关于叶老的养生之道主要总结为以下三点:心胸开阔、淡泊名利、适当饮酒。
叶老一生结识的同仁、友人又多又杂,但不论对谁,他都能坦诚相待,不伤和气,自已心中不留任何芥蒂,肚量极大。
叶老踏踏实实作学问,不作表面文章。他淡泊名利,竞是个别人产生误会,认为他对政治冷淡,对这些闲言碎语他从不计较,一笑了之。
酒为百药之长,适当喝点酒有益养生,但必须适量。叶老晚年每餐喝一杯黄酒以软化血管,舒经活血。叶老一生很少刻意去进行体育活动,但他喜欢散步,也喜欢郊游。这也是他获得高寿的一个原因。
——赵朴初
我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毕生乐善好施,生性豪放豁达,以普济群生为乐,他奉献的一生兑现了“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做对得起中华民族的事,做对得起自己人格的事”的诺言,终年94岁。他在92岁时作《宽心谣》一首,被各大报刊转载刊登: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喜欢,女也喜欢;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每一句无不显示了要想达到长寿的境界,只有豁达的心胸,开朗的性格,乐观的生活态度,才会使自己的心态永远年轻。
——宋美龄
诞生于1897年3月的宋美龄女士,终于在106岁的年轮上安眠了,这位世界有影响的蒋介石遗孀于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家中逝世。
对于一位世界级名人来说,能跨进106岁,宋美龄女士已夺取了世界名人高寿之最的桂冠,宋美龄百病缠身遍身是伤,却能活到106岁,是不是有什么长寿秘诀?探讨她的长寿之道,对于进入老年社会的中华民族,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宋美龄在台湾生活期间,从国民党元老张群那里学到了很多的养生哲学。在张群赠送的修心养性书籍中,宋美龄对孙思邈的《千金翼方》最感兴趣,书中写道: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是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她还将这种领悟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如果想长寿,就必须要‘心静’”。
以上就是这些当代的长寿者长寿的秘诀,更大程度的说明了保持心情舒畅、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饮食有节,生活规律才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所谓“大德者必有大寿,胸怀宽广人长寿”。
——泰戈尔
泰戈尔系印度近代著名的文学家与社会活动家,生于1861年,殁于1941年,享年80高龄。
泰戈尔的长寿之道最精华之处,在于他从印度的佛教中领悟到了寻求内心平静的崇高境界,在哀乐与悲喜的情感冲击中,能运用超人的平衡能力,使精神状态经常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