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功养生的原则
气功养生是指通过传统的气功方法进行自身行气锻炼,从而达到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延缓衰老的目的。通过调心、调息、调身使身心融为一体,营卫气血周流,百脉通畅,脏腑和调,从而达到强身保健目的的传统养生方法。在气功的三调之中,调心意在于控制意识、松弛身心;调息意在于均匀和缓、深长地呼吸;调身意在调整身体姿势,以轻松自然地运动肢体。
气功养生的运用并不只有中医一家,还有佛家、道家都有相关运用。但是,无论是哪一家所用,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它们都能起到平衡阴阳、补充气血、疏通经络的功效。传统的气功养生方法是通过自身行气的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抗病防老之目的,只要能长期坚持,就能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这种养生益寿的方法,称为气功养生。
中国气功历史悠久,流派多,内容丰富。自先秦到清代,有气功文献数千种。气功是中医的宝贵遗产之一。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和疲劳、疾病、衰老进行斗争的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创造出来的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摄生保健方法。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数千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起了重要的作用。
气功是着眼于“精、气、神”进行锻炼的一种健身术,其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方法来调整精、气、神的和谐统一。调心则意念专注,排除杂念,宁静以养神;调息则呼吸均匀和缓,气道畅通,柔和以养气;调身则经络气血周流,脏腑和调,故而做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通过系统的锻炼,可使“精、气、神”三者融为一体,以强化新陈代谢的活力,使精足、气充、神全,体魄健壮,生命自然会延长,从而推迟衰老。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在气功锻炼的过程中,调身以使全身的肌肉骨骼放松,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交感神经系统紧张性的下降,所以可以诱使情绪得到改善。
调心,意守以至于人静时对大脑皮层有调节作用,可使大脑皮层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亦能对外感性有害刺激产生保护作用。所以,炼功中出现的呼吸抑制、交感神经抑制和骨骼放松等,是生理上的“内稳定”,是人体内在运动最正常的时刻,可使大脑的活动有序化,则会大大提高及细胞的活动效率,使大脑的潜力得以发挥,更好地开发人的智慧。所以说,气功可以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益寿延年。
练功要点气功的门派较多,从功法上,大致可分为动、静两类。静功即在练功是要求形体不动,如坐功、卧功、站功等;所谓动功,即在练功时,形体做各种动作进行锻炼,即通常所说“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
无论是动功还是静功,在练功的基本要求上,大致上都是基本相同的。练习气功要循序渐进。在短期内学习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要领、方法是可能的,但是要想练得很好,就不是一时之间就能够做到的,这需要有一个过程。在练习过程中一般容易有两种偏向,一是急于求成,练得过多、过猛;一是松懈散漫,放任自流。所以,练功者必须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多下苦功,克服松懈情绪。同时,还要强调按客观规律办事,循序渐进,克服急于求成的想法。人体内部的变化是逐渐产生的,不可操之过急。只有持之以恒,才会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无论是用哪种方式锻炼气功,都能达到养生的作用。各种气功的锻炼方法所要遵循的原则都是相同的。准确掌握锻炼气功的原则,不仅有助于气功质量的提高,还能够消除锻炼者在练习气功中产生的一些不多余的顾虑。气功养生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六点:
——身心放松与心境安宁
在练习气功的时候,“松静自然”是气功的基本要求之一。身心放松也有内外之分,内部放松要求练习者应该消除呼吸、意念方面的紧张,而外部放松则是要求练习者身体四肢和肌肉都要处于放松的状态。此外,练习气功还对静有特殊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思想、意念等心境方面的宁静,即所谓的“外静不如身静、身静不如心静”。
——动功与静功相结合
从体力上来讲,能动的人应多练动功;体力差的人可以少练动功;但练习动功也应以不过度疲劳为度从病情上讲,病情重的人应以静功为主,适当结合动功;病情轻或正处于康复阶段的人,应适量增加动功。从心境土讲,不易人静者,应先练动功,再逐渐练习静功。从时间上来讲,清晨宜先静后动;晚上宜先动后静。
——练养兼顾
气功亦注重练功与合理休息、调养的兼顾,这对于体质差或重病、慢性病人来说极其重要。练与养的合理兼顾,能够更好地发挥两者之间的促进作用、正所谓:练而不养,神气耗伤;练养相兼,功进年延。
——意念和呼吸相配合
一方面,练功中不要过分通过主观作用调整呼吸,比如故意拉长呼吸等,应在情绪安宁、注意力集中的基础上逐渐调整呼吸。另一方面,也不要过分注重练功所出现的良好感觉,对于这些感觉应顺其自然,不要将注意力过分集中于此,以免影响练功的整体效果。
——姿势准确以及动作灵活
练功要求练习者必须姿势准确、动作规范,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练习之初,若不能掌握准确、规范的练功动作,一旦定型则很难改正。另外,在注怠动作规范的同时,要注意动作应不僵不硬、举止灵活,以免僵硬动作导致过度疲劳而难以使练功持续进行。
——循序渐进与持之以恒
循工序渐进要求练功者应遵循由初级至高级的渐进规律;持之以恒则要求练功者必须长期坚持不懈。练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功效更是通过练功时问的积累而逐渐显现的,因而只有在持之以恒的练习中才能收获最好的练功效果而循序渐进则是持之以恒的基础,山浅人深地练习才能坚定练习的信心,反之则会练练停停、一曝十寒。
经过研究表明,气功所具有的良胜作用非常显著,在心理效应、生理效应、生化和免疫等方面,以及物理效应方面都能够起到不同程度的有益作用。对于人体来讲,气功对人体所产生的件理作用和心理作用,对于人体健康的意义非常重大。气功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生理作用最为显著。同时,气功对于人体的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良性作用。调心是气功三调中最重要的一个操作内容,因而人气功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在气功的现代科学研究中亦,占有重要位置气功对于人体高级神经功能具有修复和调整的作用;同时,气功有利于智能的开发、感知能力的提高、植物神经功能的调整和神经介质代谢水平的改善。
在气功锻炼过程中,无沦是调心,还是外气治疗,都与现代心理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修练气功所追求的虚无境界,有助于人们淡泊、宁静之心的保持锻炼气功时平和、安详的心理状态,对于人体的身心健康亦有着良好的调节作川经过对气功锻炼者和未练习气功者运川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心理卫生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等多种量表所进行的对照心理测试结果表明,气功锻炼者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疑病、癔病、病态人格、神经衰弱等多项指标方面,都较未练习气功的对照组人群有明显差异。
气功锻炼不仅能对一人的产生理健康起到与显著的保健作用,且有助于锻炼者良好人格的形成。修习气功所追求的虚无境界,对于现见代追求物质、名利的人们来说,亦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提示,只有保于寺淡泊、宁静的心态,放弃对物质的过度追求,才能保持身心健康,才是养生的正道。
2.行气玉佩铭
《行气玉佩铭》是战国初期的关于练气功的作品,铭文言简意赅,寥寥数语,把练气功,运行真气的“第一回合”的全过程表达的清清楚楚。这表明当时的气功水平达到了相当的境界。《行气玉佩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理论文物资料,据考为战国后期的作品。
全文为:“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其大概意思为:练气功是改善、促进、增强真气在体内运行的状态,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各种特异功能也是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锻炼而产生的。练气功的入门方法很多,其中比较稳妥的方法之一,是从中宫入手。《行气玉佩铭》所载方法“行气”,开始意念集中于中焦——中脘部。中焦是气血生发之所,通过细而深长的呼吸运动,可以激发中焦的功能,如是气血的生发必然旺盛,中焦产生了热感,说明真气已温煦充沛于中焦,这就为练气功奠定了气血的基础。尔后,呼吸运动逐渐加深,热感也逐步下降,延伸到下焦。下焦是真气发生之所,不仅供给、调剂真气的运行,而且对真气有翕摄作用。
“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此段中,意念集中于丹田、气海处。该处是“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呼吸之门”。神定于此则精不摇而固,精固则化生真气使之日充,于是小腹部热感逐渐形成热气团,气团日益增大,内压亦日趋增长。气团增长到一定程度就自然沿任脉下行,冲开阴蹻库——会阴穴,而后退行督脉,撞开三关,上达于脑。如是则精化气,气化神,神位于上元脑海,主宰一身之生生化化。而人体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则“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存于下焦而为生身之本,这一规律顺之可以长生,逆之则中寿而死。
也有著名历史学家的释读大意为:行气时要深深吸气,体内蓄积的气体增多,然后引气下伸,稍停,意固气于下焦;然后缓缓呼出,如草木之萌芽,往上长,与下伸的经路相反而退出,退到绝顶;即缓缓呼气,直到腹中秽气全部吐出为止。这样,天机便朝上动,地机便朝下动。顺此行之则生,逆此行之则死。
无论是哪一种解释,其大意都相差不远。长年练习,可以强身健体。
3.调气法
气是生命之本,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有机体,气散则形体灭亡。气又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物质来维持,人体必需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包括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所以,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明代张介宾的《景岳全书·论调气》里记载着:“夫百病皆生于气,正以气之为用,无所不至,一有不调,则无所不病。”这说明气的调节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
调气就是指调整呼吸、练功时要求呼吸深长、缓慢、均匀,此又称气息或练气。在自然呼吸的前提下,鼻吸、鼻呼、或鼻吸、口呼,逐渐把呼吸练得柔和、细缓、均匀、深长。用鼻自然呼吸,比平常稍慢稍深一些,但快慢深浅要均匀平稳,还应将呼吸调整得细一些,以呼吸时听不出声音为度。总的要求是:匀、稳、细。
张景岳《类经》中,记载着一种蒋氏调气法,此法为闭气功法,经后人翻译大意如下:在封闭的室内,坐于床席之上,闭上眼睛。先练习闭气,然后以鼻吸气,渐渐使得腹中装满气,但不要呼出。闭住气,到忍不住的时候,再从口中细细吐出,不能一下子呼出。等气呼吸完之后,才像前面那样重复练习。开始可以慢慢练习,因为忍不住,所以憋气的时间会比较短,渐渐熟悉就慢慢忍得久了,如果能闭气越久,就会感觉脏腑胸腿之间到处都充满了气,身体会感非常舒适。到练习得非常熟练之后,闭气的时候,鼻中只能吸进一点点气,所闭的气,在身体上会像火在体内流动,滋润肺脏,感觉神在身外,其美好舒适的感觉不可言之。一气流通于身体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感觉非常舒服。待所闭的气漫漫消失,则恍然复归。这种方法需要经常练习,经常练习,最好一天内可以练习两次,久而久之,可耳目聪明、精神完固,体健身轻,百病都可以消除。
4.周天功
“周天”是借用古代天文学的一个名词。《礼记·月令》里记载:“凡二十八宿及诸星,皆循天右行,一日一夜为一周天。”古人把天体的运行类比成人体内气的运行,因此称之为周天功。周天功是道家内丹术的功法,是最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养生瑰宝。练习通周天,必须积聚一定的丹田内气,如果内气不足,不仅练不好,而且还对身体会有害。练习周天功时要注意调整姿势、呼吸和意念。周天功还分为小周天和大周天。
小周天:比较简单地说,内气沿任脉督脉运行,称之为小周天。这是一种分阶段逐步打通任督脉的功法。这个功法的最大优点是每个阶段都有具体方法可循,一步有一步功,一步有一步理,好学易记。真气运行法共五步:
——呼气注意心窝部
入坐后,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心窝部。接着,用耳细听呼气,使不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要加任何意念。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
——意息相随丹田趋
第一步完成后,就可以意息相随,在呼气时延伸下沉的功夫,慢慢地自然向丹田推进。但不可用力过度,操之过急。真气到达小腹时,往往感觉小腹汩汩作响,肠蠕动增强,矢气增多。脾胃、大小肠、膀胱、肾等功能都能随之得到一定的改善,可以增进食欲,使大小便异常现象得以改善。
——调息凝神守丹田
呼吸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即“少火生气”。这一阶段是在丹田培养实力,需用时间较长。因为任脉通畅,心肾相交,真气旺盛,所以会心神安泰,睡眠安静。凡是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不健康的疾病都会有所好转。
——通督忽忘复勿助
在第三步的基础上丹田充实,小腹饱满,会阴跳动,后腰发热,命门处感觉真气活跃,即“肾间动气”。督脉通畅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形成任督循环,即所谓“小周天”。这时就能体会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感觉了。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月经不调、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症状都可以得到明显改善;甚至有的因经络不通而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一般人则表现为精力充沛,身体轻捷,判若两人。
——元神蓄力育生机
练习期间,浑身常有似电流窜动,皮肤发麻发痒,有似虫爬行,眉心鼻骨紧张,嘴唇麻紧,身体时热时凉,皮肤随呼吸而开合,吸则收,呼则放,有时轻浮飘渺,有时重如泰山,有时无限高大,有时极度缩小,有时身躯自发运动,这些感觉都是经络畅通、内呼吸旺盛、真气活跃的表现。坐到极静时,以上诸象消失,鼻息微微,若存若无,而内行的真气越加集中旺盛,灵动活泼,明朗愉悦,非常爽快。这种境界都是真气充足的表现。至此境界,原有的沉疗痼疾也可得到改善或痊愈,并能益寿延年。
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前三步主要是调整呼吸推运真气,使之集中于下丹田,叫“炼精化气”,为初级阶段;第四步是把下丹田积足的真气,冲通督脉逆运而上,直达脑海,恢复和增强大脑的功能,称为“炼气化神”,为中级阶段;第五步,功夫纯熟精炼,经络畅通无阻,练功中产生的各种触动现象也逐渐平静,入静更深,表现为清清静静,心如止水的样子,此阶段称为“炼神还虚”,属于真气运行的高级阶段。以上五步三阶段循序渐进,但又是互相联系不能分割的整体。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基础,后一步是前一步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哪一步,都以集中真气,贯通经络,实现真气运行为目的。经常练习可防病强身。
大周天:概括的说,内气沿十二正经、奇经八脉运行,称之为大周天。大周天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阶段的修练,是练气化神的过程。其目的是炼气化神。大周天形成后十二经脉俱通,五脏六腑之经气旺盛了,原有的体虚之疾患随之而愈。每日练功通达一次大周天,一般来说,可使人体不易生病。五脏六腑之精气旺盛了,则上主于脑的精气增加了,脑细胞的营养丰富了,脑细胞的代谢旺盛了,则大脑的记忆力增强了,甚至出现特异功能。大周天是真气循头身手足转一周,叫大周天,由于各种功法有差别,真气具体运转路线略有差异,但循头足一周是无疑的。
大周天内气运行的路线除任督二脉外,也在其他经脉上运行。摆好姿势,放松身体,入静。先呼气,舌舐下腭,气沉丹田,小腹随之鼓起,再将气下沉到会阴,分作两股沿大、小腿内侧,直下足心涌泉穴。再吸气,小腹随之收缩,舌舐上腭,以意领气,从足心出发,沿小、大腿外侧回到会阴部,然后提肛,将气沿督脉过三关,上达头顶,再顺两耳前侧分下,会合于舌尖。此时恰与呼气时的气息相接,如此自头顶的百会穴,至足底的涌泉穴,周而复始,循环运行。
练习周天功的姿势有盘坐、自然坐、站、卧等,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任意选择,一般多采用坐姿。要求身体尽量保持端正,身体放松,以利于任督二脉的脉气运转。可先采用自然呼吸,待熟练后再采用逆呼吸、撮闭呼吸等。总之要使呼吸自然柔和,细匀深长,然后一呼一吸与气在经脉中的运行密切配合。注意使吸气之终,气到百会;呼气之末,气归于丹田,如此反复周流循环。初学者以意守丹田为主。如果杂念太多不能入静,可采用数息、调息、守内外景等来帮助入静。熟练后也可意守命门或会阴。真气发动,沿任督二脉运行,此时的意念活动就是行周天。待周天纯熟后意念仍守丹田。
无论是大周天还是小周天都一样,经常练习对身体很多功能都一定的治疗作用,还可以增进食欲,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对于精神恍惚、食欲不振等症状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使人可以精力充沛,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5.抱朴子睡功
抱朴子睡功功法出葛洪的《抱朴子》,葛洪认为,气功导引之术,行住坐卧皆可行之,因此总结出侧卧、屈卧、俯卧和仰卧四种睡功,特别适合于年老体弱者。不间断练习,可以使身体各方面的不良状况得到改善,有益身体健康。
——侧卧功
因为它的睡姿很像鹿,所以古代养生学家又称其为“鹿眠”。坚持锻炼侧卧功,可舒缓腹背疼痛,使气血运行通畅,便于气通督脉。向左或右侧卧于床,如向左侧卧,则半屈左臂,将左手放在枕上,伸左腿,蜷右腿;如向右侧卧,则半屈右臂,将右手放在枕上,伸右腿,蜷左腿。左、右侧卧,两种姿势均可,但以右侧卧位为佳。
——屈卧功
屈卧功的睡姿似鹤蜷体抱翅藏头,古代养生学家又称其为“鹤眠”。坚持锻炼便于运通任脉,可使丹田温暖,下元充固。练习时,两腿蜷屈,两手抱膝,屈卧于床。并可配合缩腹,即一吸气,小腹同时内缩;一呼气,再放松小腹。
——俯卧功
因其调息、俯卧,类似龟眠,古代养生学家又称其为“龟息”。坚持锻炼可使督脉气血充盛,运行通畅。练功时俯卧于床。慢慢做缩颈、仰颈各3次,然后静听鼻息,呼吸要求细长均匀。
——仰卧功
因其张臂伸足,古代养生学家又称其为“龙眠”。坚持锻炼可使四肢舒畅伸展,呼吸畅快,便于任脉及脏腑气血运行。仰卧于床。张臂伸足,安详舒展,除却杂念,恬淡自然,精神内敛,身心放松。
抱朴子睡功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功法,坚持不断的练习,可以使身心愉悦,促进身体各功能的正常运转,使身体素质达到更好的状态。
6.陈希夷功法
陈希夷,名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是安徽亳州人,宋朝初期著名道家隐士。他根据一年二十四节气的气运及其与人体经脉的相对应的关系,自创了一套“二十四气坐功导治病”功法,以此可以养生治病。陈希夷功法分为坐功和睡功,这里我们主要了解一下坐功。
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按季节练功,深合“天人合一”之理。且治疗什么疾病,所列详明。可供读者参考并选择采用。因此,在明、清两代,很是流行。以下便是陈希夷功功法的功效:
——立春正月节坐功
功效:可消除颈、肩背及上肢疼痛,治疗风气积滞,肌肉劳损等。
——雨水正月中坐功
功效:可消除三焦经络留滞邪毒,咽喉肿痛,呕吐,耳聋,目锐眦痛,多汗,面颊痛等。
——惊蛰二月节坐功
功效:可治疗腰脊脾胃蕴积邪毒,目黄口干、齿鼻出血、喉痹音哑、头风、目暗羞明、鼻塞、遍身疙瘩等。
——春分二月中坐功
功效:可治疗胸臆肩背经络虚劳邪毒,齿痛颈肿,寒栗热肿,耳聋耳鸣,耳后肩臑、肘臂外背痛,皮肤肿胀瘙痒等。
——清明三月节坐功
功效:可治疗腰肾肠胃虚邪积滞,耳前热,苦寒,耳聋,咽痛,颈项、肩、臂疼痛,腰软等。
——谷雨三月中坐功
功效:可治疗脾胃痞块、瘀血,目黄,鼻衄,面肿,肘臂疼痛,掌中热等。
——立夏四月节坐功
功效:可治疗风湿留滞经络肿痛,臂肘挛急,腋肿,手心热,喜笑不休等。
——小满四月中坐功
功效:可治疗肺腑蕴滞邪毒,胸胁支满,心悸怔忡,面赤鼻赤,目黄,心烦痛,掌中热等。
——芒种五月节坐功
功效:可治疗腰肾蕴积虚劳,咽干,胃痛,目黄面赤,胁痛,消渴,善笑、善惊、善忘,咳,吐,身热股痛、头项痛,心悲等。
——夏至五月中坐功
功效:可治疗风湿积滞,四肢腰背疼痛,身体困重等。
——小暑六月节坐功
功效:可治疗腰腿风湿,肺胀喘咳,咽干,缺盆中痛,少腹胀痛,半身不遂,健忘,脱肛,身体重,手腕无力,喜怒无常等。
——大暑六月中坐功
功效:可治疗头项胸背风毒,咳嗽气喘,胸闷心烦,手臂痛,掌中热,脐上或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尿多,皮肤疼痛麻木,悲愁欲哭,恶寒发热。
——立秋七月节坐功
功效:补虚益损,可祛腰肾积气,治疗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面色无华,足外热,头痛,颌痛,目锐眦痛,缺盆肿痛,腋下肿,汗出振寒。
——处暑七月中坐功
功效:可治疗风湿留滞,肩背痛,胸痛,脊背痛,胁肋腿膝痛,少气咳嗽,喘喝上气,胸背脊膂积滞。
——白露八月节坐功
功效:可治疗风气留滞腰背经络,洒洒振寒,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惊,狂,疟,汗出,鼻衄,口喎唇胗,颈肿,喉痹,不能言,面黑,呕吐等。
——秋分八月中坐功
功效:可治疗风湿积滞,腹大水肿,膝膑肿痛,股胫外侧痛,遗尿失气,腹胀,消谷善饥,胃寒喘满等。
——寒露九月节坐功
功效:可治疗风寒湿邪侵犯胁腋经络,动冲头痛,项背腰脊疼痛,痔,疟,狂,头痛,目黄流泪,鼻衄,霍乱等。
——霜降九月中坐功
功效:可治风湿痹邪侵犯腰腿,髋不能曲,颈、背、腰、腿、臀疼痛,肌肉痿缩,便脓血,久痔脱肛,小便不利等。
——立冬十月节坐功
功效:可治胸胁积滞,虚劳邪毒,腰痛,咽干,面色无华,胸满呕逆,头痛,颊肿,目赤肿痛,胁下痛引少腹,四肢肿胀,眩冒,目痛等。
——小雪十月中坐功
功效:可治腕肘风湿热毒,女子小腹肿,男子颓疝,遗尿,癃闭,睾丸肿,转筋,阴缩,洞泄,喘咳,善恐,五淋等。
——大雪十一月节坐功
功效:可治足膝风湿毒气,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心烦,心痛,黄疸,肠癖,阴部潮湿,饥不欲食,面色黧黑,易惊恐等。
——冬至十一月中坐功
功效:可治手足经络寒湿,脊股内后廉痛,足痿厥,嗜卧,足下热,脐痛,胁下痛,胸满,腹痛,腹大,颈肿,咳嗽,腰冷,冻疮,下痢,四肢不收等。
——小寒十二月节坐功
功效:可治营卫气蕴,食入则吐,胃脘痛,腹胀,哕,疟,身重,心烦,泄泻,二便不通,黄疸,心下急痛,倦怠嗜卧等。
——大寒十二月中坐功
功效:可治经络蕴积邪气,舌根强痛,体痛不能转侧动摇,膝股内肿,腹胀肠鸣,泄泻,足胻肿,九窍不通等。
7.苏东坡养生诀
苏东坡即苏轼,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代著名的文学家。一生聪明,才华横溢,因人太聪明,好仗义执言,不善逢迎,偏又喜爱舞文弄墨,所以常得罪权贵。自四十二岁以后经历了人生最大的挫折,贬官而致逮捕、流放,四起四落,坎坷一生。但他始终热爱生活,对人生抱着积极态度,写诗词四千余首,被称为“乐天才子”他善于处逆境与对待挫折,终年六十四岁。在古代属于长寿者,尽管一生坎坷,但他依然那么长寿,可见他有他的养生之道。
苏东坡一生历经磨难,晚年总结了他一生的经验教训是:“人皆望子学聪明我因聪明误一生。”其行为清浊太分,是非太明,在革新与守旧两派的角逐中,均受其害,屡遭贬谪。但尽管身处逆境,他依然情绪乐观,其养生法为“和安”二字。据他与沈括合著的《苏沈良方》记载,这是他请教于一位姓吴的老人给他传授的养生要诀。其意为:一个人处在任何环境,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要保持心境的安适随和、头脑冷静、才能适应客观外界环境的突然变化,经受得住社会生活事件与打击,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以求得身体健康。因为“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所以他身体健康,晚年快乐,游历山川,写下了不朽的诗文。
他所创的苏东坡养生诀,是一种闭气服气法,兼以按摩。此功法简便易行,因此对后世特别是文人产生了广泛影响。具体如下:
1.每夜子时以后,披衣起,或只在床上拥被而坐亦可,面东若南,盘足,叩齿36通。
2.握固,即以拇指握第三或第四指,握拇指两手拄腰腹间。闭息,须先闭息以去虑,扫灭座相,使心澄湛,诸念不起,自觉出入息调匀,即闭定口鼻。
3.内观五脏:肺白,肝青,脾黄,心赤,肾黑。可先以五脏图挂壁上,使心中熟识五脏六腑之形状。次想心为炎火,光明洞彻,入下丹田中,待腹满气极,即徐徐出气。惟出入均调,即以舌接唇齿内外,漱炼津液,未得咽,复如前法,闭息内观,纳心丹田,调息漱津,皆依前法。如此者三,津液满口,即低头咽下,以气送入丹田,须用意精猛,令津与气谷谷然有声,径入丹田。又依前法为之,凡九闭息,三咽津而止。
4.以左右手热摩两脚心,及脐下腰脊间,使其热透,须徐徐摩之,使微汗出亦无妨。然后以两手摩熨眼、面、耳、项,皆使其热极,再按捉鼻梁左右5、7下,梳头百余梳而卧,熟睡至天亮。
苏东坡享年六十四,虽然在现在不算长寿,但是那个年代,已经算是非常长寿的了。他一生历经种种磨难,但因为他积极的心态和生活方式,却使得他享受到了人生的乐趣。他的乐观、早睡、散步、晚食的四条八字养生法,完全适用于我国当代的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