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来知识百分功,
成事还需运气通。
万千成本谈何易,
男儿求利银业中。
陈光甫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府丹徒县一个普通商人家庭。他家祖上几代人都是在镇江经营钱庄的商人。
在他12岁那年,生意失败的父亲陈仲衡只好带着陈光甫到“九省通衢”的大商埠即现在的汉口谋生,在一家外国人开办的祥源报关行当了一名小职员,而陈光甫也在这里做了一名小学徒。这段生活使他深刻理解底层人民生活的痛苦,为日后他的“服务社会”思想奠定了基础。对他期望很高的父亲,专门请了一个从比利时来的人教陈光甫学习英语,所以他当了七年学徒就学了七年英语。
长大以后,凭借自己优秀的英语水平,他找到了一份在汉阳兵工厂当英语翻译的差事。由于工作关系他经常会出席一些很高层的社交场合,机缘巧合下结识了在汉口的日本正金银行买办景维行。景维行很看好这个聪明勤奋的年轻人,不久便把他招为自己的女婿。这门亲事使陈光甫跻身于上流社会,也改变了他后来的人生轨迹。
1909年陈光甫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了,同年回国。1911年辛亥革命后,曾任江苏省银行监督。1914年转任中国银行顾问。1915年6月3日在宁波路8号的一幢二层小楼上上海第一家私人商业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称上海银行)正式开业。陈光甫任总经理,这个银行的总资只有7万元,职员仅7人。虽然这个银行规模很小,但是它的发展速度却极为惊人。到1930年其资本已经达到500万元,1946年达到1000万元。从而一跃成为著名的“南三行”之一。
在强手如林的上海滩,这家小银行是靠什么立于不败之地的呢?重要的秘诀是在于陈光甫提出了服务社会的理念。他认为:“私人企业之目的不仅为盈利,而兼有其理想,即为服务社会。服务顾客的目的在于以服务换取报酬。”为了真正体现“服务社会”这一经营宗旨,陈光甫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一元开户”的小额储蓄业务。这项业务刚开始时,上海银行里许多员工也不理解。“一元开户”业务手续繁琐效益小,影响其他业务的拓展。有一次,有个人为了嘲弄这家小银行,故意拿了100块银元来,要求开列100个户头,陈光甫丝毫不以为耻,热情耐心地给他办理了100个户头。使这个人心服口服,回去后到处宣扬上海银行的服务态度。这一无理取闹的“恶搞”反而为上海银行做了极好的口碑广告。“一元开户”的做法,将闲散的广大市民阶层中的资金全都吸引了过来,大大扩大了存户来源。一元起存在金融界是个创举,陈光甫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陈光甫始终以“服务社会,顾客至上”为宗旨的指导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一直保持着兴旺发达的态势,并一跃成为沪上屈指可数的大银行之一。
随着上海银行业务的迅猛发展,逐步在全国大中城市与江南商品经济发达的小城镇设立上海银行的分支机构。“一元开户”成为其他银行甚至连官办银行都受理的小业务。
银行创办之初,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我国的民族工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但大都缺少资金。陈光甫把辅助工商作为行训之一,对新兴的工商企业大量放款。他提倡对物信用也即只看企业是否有实力,只看经营是否规范。从1931年到1936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对工商企业的放款每年都超过30%,集中于纱厂、面粉厂等新兴产业。
除了上海银行外,陈光甫最引以自豪的便是创办于1923年的中国旅行社。中国的现代旅游业,一开始完全控制在外国人的手里。陈光甫有感于中国旅游业为外国公司垄断的耻辱,毅然决定筹办旅行社。1923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时在云南的陈光甫立即电告上海总行,要他们速与筹办此会的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黄炎培先生接洽,与会代表在沪的一切车旅食宿事宜,由上海银行代为办妥。这是上海银行开发旅游业的首次尝试。
第一次的成功促使陈光甫在这年8月设立了上海银行旅行部,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人筹办的旅行机构。1924年,上海银行开始发行旅行支票,受到了广大旅客的欢迎。到1927年,随着旅行部业务的迅速扩大,旅行部从上海银行独立出来,实行独立核算,并正式定名为中国旅行社。旅行社创立之初,陈光甫为其制定了经营方针:一发扬国光;二服务行旅;三阐扬名胜;四改进食宿;五致力货运;六推进文化。1931年后,中国旅行社连续数年盈利,在旅游业务中独占鳌头。陈光甫是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开拓者。
陈光甫的成功归功于他那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经营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讲信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主张企业应“以诚取信、信用为本”。二是重视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陈光甫经常向行员灌输“银行是我,我是银行”的思想,使企业员工增加了凝聚力与向心力,劳资关系处于融洽状态。三是陈光甫还善于用人,求贤若渴。他的用人标准是:既要有熟练的业务能力,也要有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更要有服务社会、报效社会的精神。以人才求发展,正是上海银行取得惊人业绩、数十年长盛不衰的关键。四是陈光甫还十分重视对员工的业务教育与职业培训。从建行的第二年起,他坚持从利润中拨出一定经费,用于行员的业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