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桥通九里塘,
布帆叶叶往来忙。
不知商船何处往,
晓行风雨晚行霜。
南京可谓“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的南京城,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自229年东吴孙权迁都南京以来,历史上先后有10个朝代在此建都,故有“十朝都会”之称。据书籍记载,南京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
“北跨中原,瓜连数省,五方辐辏,万国灌输……天下南北,商贾争赴,是著名的东南重镇”。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同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南京经济发展和商业的繁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首先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迁徙全国富户5300户至南京,使京城人口达到47.32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其中手工业匠户就达4.5万户,近20万人。洪武三十年(1397),他又从江南迁富户1.43万户入南京,这为京城商业活动提供了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与广大的消费市场。朱元璋还实行“三十而取一”等减免商税的措施来活跃市场,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一系列措施都刺激了南京的商业繁荣。
经过几十年的精心培育,因元末混乱而衰败不堪的南京社会经济逐渐得到了恢复,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相传仇英绘的《南都繁会图卷》真实地记录了明朝南京的商业繁华,图中牛行、猪行、羊行、棉布店、粮店、鞋帽店、铜锡店、药材店等商业店铺有100多家。
在此基础上,南京的苏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迎来了他们发展的黄金时期。
虽然在永乐十九年(1421),明成祖下令迁都北京,改南京为留都时,这里的经济曾一度萧条。但是到了明代中叶,各地商人携资涌入南京,再度促使南京的市场繁荣起来,并且客帮商人势力逐渐超过了南京本地苏商的势力,成为当时南京苏帮商人发展的新动向。那时南京城里最大的典当铺、绸缎铺及盐店等,都先后落到了客帮商人手中,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客帮商人在南京的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当时有史料载:
“金陵五方杂处,会馆之设甲于他省……新安在马府街,洞庭在徐家巷,崇明在江东门,其中尤以徽商(新安商人)势力最大。”
这些巨商大贾以南京为商业据点,在全国各地进行贩运贸易。
尤其到了清代,南京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它成为了两江总督衙门所在地,同时也成为清政府在江南财赋收入的供应基地。康熙、乾隆两代皇帝都曾六下江南,而每次都驻跸南京,可见其地位之重要。清代的南京城人口繁庶,因此粮食消耗量也很大,当年在聚宝门外长干桥上、下码头每日米船云集,樯桅如林。岸上就是有名的金陵米行大街,米店一个连着一个,绵延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