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164200000030

第30章 學術五文學(2)

與友人論易書

顧炎武

承示圖書象數卜筮卦變四考。為之歎服。僕嘗讀劉歆移太常博士書。所謂輔弱扶微。兼包大小之義。而譏時人之保殘守缺。雷同相從。以為師說。未嘗不三復於其言也。昔者漢之五經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邱京氏。尚書歐陽大小夏侯。詩齊魯韓毛。禮大小戴。春秋嚴顏。不專於一家之學。晉宋已下。乃有博學之士。會粹貫通。至唐時立九經於學官。孔達賈公彥為之正義。即今所云疏者是也。排斥眾說。以申一家之論。而通經之路狹矣。及有明洪武三年十七年之科舉條格。易主程朱傳義。書主蔡氏傳。詩主朱子集傳。俱兼用古注疏。春秋主左氏公羊穀梁胡氏張洽傳。禮記主古注疏。猶不限於一家。至永樂中纂輯大全。并本義於程傳。去春秋之張傳。及四經之古注疏。前人小注之文。稍異於大注者不錄。欲道術之歸於一。使博士弟子。無不以大全為業。而通經之路愈狹矣。注疏刻於萬歷中年。但頒行天下。藏之學官。未嘗立法以勸人之誦習也。試問百年以來。其能通十三經注疏者幾人哉。以一家之學。有限之書。人間之所共有者。而猶苦其難讀也。進而求之儒者之林。書之府乎。然聖人之道。不以是而中絕也。故曰。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昔之說易者無慮數十家。如僕之孤陋。而所見及寫錄唐宋人之書。亦有十數家。有明之人之書不與焉。然未見有過於程傳者。且夫易之為書。廣大悉備。一爻之中。具有天下古今之大。而注解之文。豈能該盡。若大著所謂此爻為天子。此爻為諸侯。此爻為相。此爻謂師。蓋本之崔憬解繫辭。二與四。三與五。同功異位之說。然此特識其大者而已。其實人人可用。故曰。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故夫子之傳易也。於見龍在田。而本之以學問寬仁之功。於鳴鶴在陰。而擬之以言行樞機之發。此爻辭之所未及。而夫子言之。然天下之理。實未有外於此者。素以為絢。禮後之意也。高山景行。好仁之情也。諸姑伯姊。尊親之序也。夫子之說詩。猶夫子之傳易也。後人之說易也。必以一人一事當之。此自傳注之例宜然。學者一隅而以三隅反可爾。且以九四或躍之爻論之。舜禹之登庸。伊尹之五就。周公之居攝。孔子之歷聘。皆可以當之。而湯武特其一義。又不可連此四五之爻。為一時之事。而謂有飛龍在天之君。必無湯武革命之臣也。將欲廣之。適以狹之。此業以來之通弊也。是故盡天下之書皆可以注易。而盡天下注易之書不能以盡易。此聖人所以立象以盡意。而夫子作大象。多於卦爻之辭之外。別起一義。以示學者。使之觸類而通。此即隅之說也。天下之變無窮。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者亦無窮。若但解其文義而已。韋編何待於三絕哉。子所雅言。詩書執禮。詩書執禮之文。無一而非易也。下而至於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秦漢以下史書。百代存亡之。有一不該於易者乎。故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愚嘗勸人以學易之方。必先之以詩書執禮。而易之為用。存乎其中。然後觀其象而玩其辭。則道不虛行。而聖人之意可識矣。不審高明以為然否。

與程秀才書

錢大昕

承以所著易源待正相示。僕於經義。素非專門。圖書術數之指。尤所不解。今讀足下書。所謂欽其寶莫能名其器者也。竊嘗思之。宣尼學易。但云可以無大過。其贊顏氏子曰。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聖賢學易。不過欲保此身。使無大過而已。小過雖聖人未敢自信為必無也。故曰震無咎者存乎悔。又曰無咎者善補過也。聖人唯自覺其有過而悔之。即己不覺而人告之。亦怵然為戒。即悔即改。此不遠復無祇悔之所以元吉也。若夫亢而有悔。迷而終凶。雖聖人亦末如之何也矣。古之聖賢求易于人事。故多憂患戒懼之詞。後之儒者求易于空虛。故多高深窈妙之論。聖人觀易。不過辭變象占四者。今舍象占而求卦畫。又舍卦畫而求畫前之易。欲以軼出文王孔子之外。自謂得千聖不傳之秘。由是自處至高。自信至深。謂己之必無過。且患人之言其過。辯論滋多。義理益昧。豈易之教固若是乎。此僕之所以不敢言易也。

唐初三禮漢書之學

趙翼

六朝人最重三禮之學。唐初猶然。張士衡從劉軌思授毛詩周禮。又從熊安生劉焯授禮記。皆精究大義。當時受其業者。推賈公彥。士衡傳公彥撰周禮義疏五十卷。儀禮義疏四十卷。公彥子大隱亦傳其業。又有李元植。從公彥授禮學。撰三禮音義行於世。公彥傳王恭精三禮。別為義證。甚精博。文懿文達。皆當世大儒。每講必舉先儒義而暢恭所說。孔穎達傳王元感嘗撰禮記繩愆。徐堅劉知幾等深嘆賞之。元感傳王方慶尤精三禮。學者有所咨質。必究其微。門人次為雜禮答問。方慶傳他如褚元量韋逌高仲舒唐休璟蘇安恒皆精三禮。見各本傳。今諸儒論著。見於新舊書者。如王方慶張齊賢論每月皆告朔之說。舊方慶傳新齊賢傳王元感三年之喪以二十七月。張柬之以二十五月。一本鄭康成說。一本王肅說也。舊柬之傳新元感傳史元燦議禘祫三年五年之別。韋縚傳朱子奢議七廟九廟之制。子奢傳韋萬石沈伯儀元萬頃盧履冰等議郊丘明堂之配。沈伯儀傳皆各有据依。不同勦說。其據以論列時政者。如盧履冰元行沖論父在為母三年服之非。彭景直論陵廟日祭之非。康子元駁許敬宗先燔柴而後祭之非。黎幹駁歸崇敬請以景皇帝配天地之非。唐紹蔣欽緒褚元量駁祝欽明皇后助祭郊天之非。陳貞符論隱章懷懿德節愍四太子廟。四時祭享之非。皆見各本傳。李風辨太微之神。不可為天。見蕭德言傳。韋述議堂姨舅不宜服。見韋縚傳。無不援引該博。證辨確切。可為千百世之準。其後元行沖。奉詔用魏徵類禮列於經。與諸儒作疏。成五十篇。將立之學官。為張說所阻。行沖又著論辨之。大歷中。尚有仲子陵袁彝韋彤韋以禮名其家學。此可見唐人之究心三禮。考古義以斷時政。務為有用之學。而非徒以炫博也。次則漢書之學亦唐初人所競尚。自隋時蕭該精漢書。嘗撰漢書音義。為當時所貴。該傳包愷亦精漢書。世之為漢書學者。以蕭包二家為宗。愷傳劉臻精於兩漢書。人稱為漢聖。臻傳又有張沖。撰漢書音義十二卷。于仲文撰漢書刊繁三十卷。是漢書之學。隋人已究心。及唐而益以考究為業。顏師古為太子承乾注漢書。解釋詳明。承乾表上之。太宗命編之秘閣。時人謂杜征南顏秘書。為左邱明班孟堅忠臣。其叔游秦先撰漢書疑。師古多取其義。此顏注漢書。至今奉為準的者也。師古傳房元齡以其文繁難省。又令敬播撮其要。成四十卷。當時漢書之學大行。又有劉伯莊撰漢書音義二十卷。秦景通與弟暐皆精漢書。號大秦君。小秦君。當時治漢書者。非其指授。以為無法。又有劉納言。亦以漢書名家。敬播傳姚思廉少受漢書學於其父察。思廉傳思廉之孫班。以察所撰漢書訓纂。多為後之注漢書者。隱其姓氏。攘為己說。班乃撰漢書紹訓四十卷。以發明其家學。姚傳又顧允撰漢書古今集二十卷。允傳李善撰漢書辨惑三十卷。善傳王方慶嘗就任希古受史記漢書。希古遷官。方慶仍隨之卒業。方慶傳他如郝處俊好讀漢書。能暗誦。處俊傳裴炎亦好左氏傳漢書。炎傳此又唐人之究心漢書。各承舊說。不敢以意為穿鑿者也。至梁昭明太子文選之學。亦自蕭該撰音義始。入唐。則曹憲撰文選音義。最為世所重。江淮間為選學者悉本之。又有許淹李善公孫羅相繼以文選教授。由是其學大行。淹羅各撰文選音義行世。善撰文選註解六十卷。表上之。賜絹一百二十匹。至今言文選者。以善本為定。杜甫詩。亦有熟精文選理之句。此則僅詞章之祖而未可與經史根柢之學並論者矣。

曾子章句序

魏源

夫子歿。斯文未墜于地。則惟曾氏以至誠紹其宗。授子思孟子為萬世極。漢藝文志。曾子十八篇。隋唐志及北宋御覽咸有之。汔南宋而亡。今惟存大戴禮者十篇。各冠以曾子。與小戴曾子問皆夫子語者固殊。洙泗大義微言。武城畢生踐履。於是在。凡孟子彼富我仁彼爵我義之文。董仲舒尊聞行知高明光大之義。皆見其中。而小戴祭義。則全取大孝篇文。事父母篇。坐尸立齋之云。則小戴刪取大戴明證也。子思樂正子門人述之。齊魯秦漢儒者。罔不誦法稱道之。挈小學大學樞要。宜旦夕奉師保臨父母者也。奈何小戴去取不偷。而鄭康成氏。又不注大戴禮。既以此不列于經。又不獲與大學中庸同表章後世。徒相沿緯書行在孝經語。以為真夫子授曾氏書。曾氏書顧若明若滅斷簡中。千載莫過問焉。曾子得聖道宗。孝盡性。誠立孝。敬存誠。萬倫萬理。一反躬自省出之初罔一言內乎深微外乎閎侈。惟為[己](已)為人進退義利際。諄諄提撕而辟咡之。百世下如見其心焉。暨天圓篇。原聖人制禮作樂之由。以明人性之最貴。日用則神化也。庸德則大經也。不越戶庭。明天察地。體用費隱。貫於一。不遺不禦也。少習孤經。懿好攸在。茫茫絕緒。問津不聞。而互諸。塞而榛諸。微言未窺。大義誰揭。不揣狂簡。綱之紀之。仰鑽既竭。告語如聞。而其軼時時見他說者。亦網羅而部彙之。為五篇於其後。嗚呼。曾氏之以書傳。非曾氏意也。曾子固以身教而不以言教者也。其志蓋將以夏道之忠。捄周文之敝也。姬公制作之精意。漻然以清沕然以肫者。唯曾氏為得之。儒行缺。世教漓。視人生之初。幾若茹毛飲血之不可復見于世。嘗試與之陳尼嶧之遺文。稽龜麟之舊冊。則亦歷歷然若矇誦之熟諸口也。皋比之習于耳也。忽忽乎若來若去之無戚于懷也。逃空谷者聞足音而起。厭稻粱者易以黍稷而或樂。則茲編之晚顯于世也。其亦將天之有意于世乎。其亦末學之有幸於迷途乎。智小任重。言僭行窳。是以戰戰兢兢。若履薄冰云爾。

左傳濟變錄自序

謝文洊

處國家之事。惟變為難。得失成敗。恒在幾微呼吸之間。使闇者當之。惘惘然莫得其方。神亂氣沮。一再躊躇。而大事已去。智不足也。智於天而未嘗不得之於學。恃天者每有奇中之能。然事遂功成。往往以不善居而敗。知於始而闇於終。有足悲者。惟得之於學。以勇則沉。以養則邃。遇事不震不徐。而適投其機。功成之後。又恬然若未嘗有事者。雖有猜主相而不假以隙。此之謂大智。夫學明理於經。而習事於史。史於學居十之六。而閱歷煉又居其四。事變無窮。莫可究詰。然能舉古人之成案。精思而力辨之。置身當日。如親受其任。而激撓衝突於其間。如是者久之則閱歷煉已兼具於讀史之中。矧身世所遭得之於動忍增益。其力又有大焉者乎。以此知得於學者全。而得於天者半。身任天下者。烏可無智。欲智者又烏可無學也。洊生也闇。幸而天下事未嘗及身。年已望六。可免覆餗之恥。賤貧多暇。授徒左傳。見其時名卿大夫。濟君國之險艱。識深力堅。誠有不可及者。因每國取數事評註。得二十八篇。又[余](佘)友魏裕齋有杜預癖。深謀至計。一一摘抉出之。發從來讀左者所未發。輯左傳經世一書。予多取之。夫以余之闇。又老且賤。安能與一時英少。抵掌談天下事。惟是取古人陳。神而明之。以補天所不足。雖不徵之實事。庶幾心目開朗。俾不至於闇終。則厚幸矣。乃若明體識用之學。非全力不足以幾。自共學以至於立。立而至於權。不容凌節而施。亦不容畫地而限。夫學至於立。則窮不失己。達不離道。似亦可以自畢。然使時勢安常。則以立者居之有餘。一有變故。非權曷濟。故學不至於能權。則才不足以御變。天下事既以身入其中。能保其有常而無變耶。至於立之未臻。而急於用權。則將以義為利。詭御思獲。此又豈識聖人之所謂權者耶。春秋時諸名卿大夫之權。未必一一不謬於聖人。惟是學之有道。則變化在我。雖以小人之智毒如烏菫。亦未嘗不可泡而製之。以神吾生人之權。得是意而推之。將博觀全史。以盡古今之變。區區守一左氏。猶恐不足以濟吾闇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的灵异实录

    我的灵异实录

    我是穷吊一个,裸辞在家,一分钱也没有。好友猴子给了我一百块让我去买刮刮乐,结果中了几千块大奖!没想到第二天钱里面竟然有一张变成了冥币!从此,我的生活彻底变了样!我的天……我快要吓尿了!这尼玛谁跟我开玩笑的呢吧?
  • 强宠,弟弟饶了我

    强宠,弟弟饶了我

    他是周家的天之骄子,她是跟着二婚妈妈入驻此地的虚名大小姐。他是她眼中霸道骄横,嚣张跋扈的恶魔弟弟。她是他眼中是不算温柔,不算惊艳,年龄一大把的欧巴桑。不管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他都始终不承认她是他的姐姐。并且坚定她一定会是他的女人!
  • 恋恋如卿

    恋恋如卿

    他心甘情愿被她算计,任由她夺走了顾太太的位置纵容她作天作地没底线,肆无忌惮的欺负他的前任直到她触怒了他,他将她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顾太太*“先生,太太从楼先生家里衣衫不整的出来,被媒体拍到了。”顾先生冷哼一声,并未作答晚间回到家,她被顾先生拖进了房,好几个小时没有出来“我们说好的,是形婚。”她揉着腰,不满道“男人的鬼话,你也信,你是有多蠢。”顾先生嗤笑了一声*她借刀杀人,把所有人都推进了万丈深渊“孩子有错吗?”他扼着她,眦目欲裂昔日他宠入骨子的女人,为了别人弄没了他的孩子他们从此,两不相欠大名鼎鼎的顾太太自此消失在了顾先生的世界里杳无音信——我好想见你一面,我可以站的很远……
  • 网游之魔王降世

    网游之魔王降世

    第二世界开启,魔王再次降临!(传统网游文!)
  • 爱上大总裁:腹黑富少追妻难

    爱上大总裁:腹黑富少追妻难

    我的天!谁说嫁给总裁就一定会从此过上上流生活每天只是买买买的?看我不打死他!她嫁的总裁简直是个流氓有木有!不信你看——片段一:“宝宝,你长大后嫁给我好不好……”“不要,你是个爱哭鬼,人家才不要嫁给爱哭鬼呢!”“你敢不嫁?哼,我就拿蟑螂放在你的书名里!”“呜呜呜……人家嫁还不行吗……”那时候宝宝还少好么!
  • 真假很重要吗

    真假很重要吗

    你真的认识我吗?是阴谋还是什么?我已经不在意了,你又何必在意呢?你信我吗?还是不行吗?是我的错,对不起啊,我错了?再见离开是最好的结果,不是吗?
  • 另类主神之穿越情缘

    另类主神之穿越情缘

    因为主神的一时疏忽,主神六面骰被盗,丢失六面骰的主神受到惩罚,和在小说、二次元、电影的几个人断绝了联系并失去大部分神力,再也无权进入小说、二次元、电影。只有重新重造六面骰才能弥补之前所犯的过错。可重造主神六面骰的东西在六个不同的世界。主神便托付于男女二人去这六个时空寻找这六种东西。此文轻松,不喜勿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速天颜

    极速天颜

    她,赛车界女皇,极速中展现她的风华;队友亦是爱人的背叛,使她葬身车祸;重生后的她,轻功绝世,亦追求极速。一袭男装,青龙遮面;一曲清箫,长剑在手;一匹白马,逍遥天下。赛车女皇一袭男装逍遥仗剑行天下天才王爷半生布衣深情执手永相随
  • 八中奇闻录

    八中奇闻录

    只是心血来潮的一次玩闹,却引发了一系列灵异事件。。。而且,在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什么惊天大秘密,乃至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也在向你缓缓打开。。。引鬼体质的擅长作死逗比男,阳气旺盛的武术学徒,再加上爱吐槽的半吊子小道士,不一样的火花迸放,不一样的基情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