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浮躁。
人们在做事的时候往往心浮气躁、缺乏耐心,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要明白欲速不达的道理。不管做什么工作,不管学习什么,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其间需要我们不断付出努力。想要到达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
“诗仙”李白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还在他5岁的时候,就开始背诵前人有名的文章了。由于李白总是把功课做得很好,老师非常喜欢他,经常在小朋友们面前夸奖他。可是,李白当时也是一个贪玩的小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身上难免有一些缺点。
一天课堂上,李白走神了,一双大眼睛盯着窗外,陷入他自己编织的幻想的世界里。老师看见李白愣愣的模样,知道他没有认真听课,就停下课来,很生气地说:“李白,你站起来重复一遍我刚才讲的话。”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脸上泛了红。走在放学的路上,李白还在生自己的气。
忽然,他在一条清澈的小溪边,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铁棒。老婆婆磨得很认真很卖力,大滴的汗珠从老婆婆的额头上滚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着继续磨那根大铁棒了。李白看见老婆婆这么辛苦地磨铁棒,觉得非常好奇。
于是他跑上前去,来到老婆婆的身旁,很有礼貌地问到:“婆婆,请问您磨这根大铁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继续专心地磨着她的铁棒,头也不回地说:“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细细的绣花针。”
李白瞪大了眼睛,嘟着嘴说:“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老婆婆转头看了看李白,见他一脸不相信的样子,这才停下手中的活儿,慈祥地对李白说:“孩子,功到自然成,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啊!”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个深奥的道理,使劲地点了点头。
这件事给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后来凡是读书碰到困难,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功到自然成,铁棒磨成针”的教导,便抖擞精神,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奋力拼搏,为他以后在诗歌创作上的造诣奠定了的基础。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我们按照预期的设想做出种种努力后,要耐心等待事情的进展,不必人为地做出违反事物内在规律的事情,这样反而更有利于事情成功。
功到自然成,不必心浮气躁。行动中最重要的就是踏实,没有任何理由让自己浮躁。一个容易浮躁的人不会得到任何好的结果,因为他不能把自己的行动坚持到底,只会在内心的斗争中消耗自己的热情。浮躁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躺在摇椅上,我们知道自己在动,实际上只是在原地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