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生七日之内,有便血者,由母食酒面炙爆过多,在胎受之,女子则热毒入心,小便尿血,男子则热毒入肺,大便便血,治法不可过投凉药,至于常人便血者,因脏气衰弱,风邪乃入,是以或积冷蓄热,或湿毒传于肠胃,冷热交攻,损伤血气,渗入肠中而便血也。亦有上焦心肺积热,流注大肠而便血者,故宜分或冷或热,或湿或风,或虚及新久之异以治之,不可纯用寒凉,及单行单止,凉则令血凝泣,行则流走不已,止则无可归经,即用凉药,必用辛味为佐,久不愈者,当用温剂,如黑姜归芍参术之类,使脾能统血,血有所归也。多兼酸涩之药者,是欲少敛之也;药多用酒炒者,是欲升举之也。收敛止塞之后,仍必和气血浓肠胃,使阴络无复伤之患耳。
槐花散
治肠胃有湿,胀满下血。
苍术 浓朴 陈皮 当归 枳壳(各一两) 槐花(二两) 甘草 乌梅(各五钱) 每用五钱水煎空心服。
聚金丸
治肠胃积热,或酒毒下血。
黄连(四两,酒炒一两,姜汁炒一两,灰火煨一两,生用一两) 黄芩 防风(各一两)为末,煮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泔浸,枳壳水下。
芍药黄连汤
治大便后下血,腹中痛,谓之热毒下血。
芍药 黄连 当归(各五钱) 淡桂(五分) 炙甘草(二钱) 大黄 每服一两,水煎服。如痛甚者,加木香、槟榔。
煎红丸
治脏腑虚寒,下血不止,而色痿黄,日久赢瘦。盖失血症乃火使之然。言虚则可,言寒则不可也。然久则火势已衰,脏腑虚寒兼备矣。丹溪云,下血久不愈者,后用温剂。
侧柏叶(炒黄) 鹿茸(火去毛,醋煮) 附子(泡去皮、脐) 川续断(酒浸) 阿胶(蛤粉炒) 黄 当归(去芦,酒浸,各一两) 白矾(枯,五钱) 为末,醋煮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一方治便血不论新久,神效。
用白矾细末,七八分,大人一钱五分,调入鸡子内煎熟,切作细块,空心白汤吞下。
方脉肠风脏毒合参
丹溪曰:肠风独在胃与大肠出。兼风者宜苍术、秦艽、芍药、香附之类。肠风者,邪气外入,随感随见,所以色清,脏毒者蕴积毒久而始见,所以色浊。治肠风以散风行湿,治脏毒以清热凉血,又要看其虚实新久,新者实者降之泻之,虚者久者升之补之。血之在身,有阴有阳,阳者顺气而行,循流脉中,调和五脏,洒陈六腑,谓之营血,阴者居于络脉,专守脏腑,滋养神气,濡润筋骨,若感内外之邪,而受伤,则或循经之阳血,至其伤处,为邪气所沮,漏泄经外,或居络之阴血,因留着之邪,溃裂而出,则皆渗入肠胃而泄矣。世俗率以肠风名之,不知风乃六淫之一耳。若肠胃受火热二淫,与寒燥湿怫郁其气,及饮食劳力,伤其阴络之血者,亦可谓之肠风乎?《针经》曰:阳络伤则血外溢而吐衄,阴络伤则血内溢而便溺,是也。不可纯用寒凉药,必加辛散为佐,久之不愈,宜理胃气,兼升举药,盖精气血气皆生于谷气,大便下血,多以胃药收功,徒用苦寒而不理脾胃,是绝气危生之下工也。
肠胃本无血,而有下血者,大肠之病也。大肠何以病下血,邪以感之也。盖阴络不伤,肠胃不虚,虽有外邪,亦不能患,惟醉饱房劳,坐卧风湿,恣啖生冷,以致湿热阴络受伤,外邪得以乘之。《经》云:阴络伤,则血内溢而便血;又云,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此言阴气内结,不得外行渗入肠间,乃寒湿生灾,而阴邪之胜也。外邪者何?风寒暑湿热是也。风喜伤肝,肝伤则不能藏血而下者,醉后饮冷,寒饮内伤,血为寒凝,渗入大肠而下者,内外伤湿,湿伤凝胃,随气下流而致者,膏粱人浓味酒色,藜藿人劳役过度,以致热积下焦而致者,然湿毒下血者,腹中不痛,热毒下血者,腹中多痛,更有内伤阳气不足,下焦之阴,无元阳以维之,而下血者,书所谓病人面无色,脉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是也。有脾虚阳气下陷,不能统血,以致血随气降而下者,盖阴必从阳,血必从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必赖补中升阳,以胃药收功,有以先便后血者为远血,由足阳明随经入胃,先血后便者为近血,由手阳明大肠随经下渗,有以心肺为远血而属阳,肝肾为近血而属阴,以论者名为肠风脏毒,实非外感之风,肿热之毒之谓,盖阳明之气不能上越,下陷大肠,肠胃之脉随气虚陷,陷久则湿热蕴毒,随气陷而先至,其腹不痛,血清而色鲜者名曰肠风、邪气外人,随感而见者也。谓之挟寒下血,后人因古方多用荆防升散,而窒之为风,实非风也。脏毒者肠风日久,气血俱虚,下陷日甚,大肠湿热蕴积,遂生窠穴,为积血之器,从便之前后而来,其腹痛则痛,血浊而色黯者名曰脏毒,内伤蕴积,久而始发者也。谓之挟热下血,虽有毒名,实菲毒也。肠风者风邪淫乎肠胃也。脏毒者湿邪淫乎肠胃也。若血射如线者虫痔也。肠风脏毒之血,自肠脏而来,五痔之血,自****蚀孔处出也。
凡下血身凉血寒者生,身热血温者死。
一方治积热便血。
苍术 陈皮(各一两五钱) 黄连 黄柏 条芩(各七钱五分) 连翘(五钱) 为末,生膏六两,合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
肠风黑散
治肠风下血,或在粪前后,并皆治之。
荆芥(二两) 乱发 槐花 槐角(各一两,烧) 甘草(炙) 皮(炒,各一两)枳壳(去白,三两,炒一两) 共将所烧药同入瓷瓶内,盐泥固济,烧存三分性,出火毒,同甘草枳壳捣罗为末,每服三钱,水煎,空心服。
一方治肠风下血。
干樗根白皮 人参(各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
又方用椿根白皮取北引者,去粗皮酒浸晒干,为末,枣肉丸桐子大,每酒服三五十丸。
槐角丸
治五种肠风下血,痔 脱肛下血并服。
槐角(炒,一两) 地榆 黄芩 防风(去芦) 当归(酒浸一宿,焙干,去芦)枳壳(去白,麸炒,各八两) 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黄连散
治肠风下血,疼痛不止。
黄连 鸡冠花 贯众 川大黄 乌梅(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 为末,每服二钱,温米饮调下,日三服。
丹溪治脏毒下血,车前草连根一握,生姜一小块,和新水捣烂去渣,取汁候血欲下时,腰间必觉重,即服此一盏,少顷渐觉冷下腹中,登厕便不见血矣。
一方治脏毒下血,用黄连四两,酒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晒干为末,以乌梅肉六两同捣为膏,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白汤下。
脱肛大小总论合参
夫肺与大肠为表里,肛者大肠之门也。肺实则温,温则内气充而有所蓄,虚则寒,寒则内气馁而不能收,是以肠头出露矣。多得于大痢不止,里急后重,努力肛开,外风所吹而致者,或伏暑暴注,洞泻肠头不禁者,或禀赋怯弱,易于感冷,啼叫努气,大肠虚脱者,盖泻痢未有不因风暑湿热伤脾,脾虚则肺气既弱,大肠亦虚,土为金母,母虚不能生金,是以少被风冷,则肠头即为虚脱。治宜补脾温胃,使金受母之益而上升,次投固肠之剂,外用熏掺等方,若久出而坚者,先以温暖药汤烧软,渐渐纳入,若肠头作痒者,多因大肠湿热生虫而蚀****,上唇有疮,虫蚀其脏,下唇有疮,虫蚀其肛,久则齿根无色,舌上尽白,四肢倦怠,唾血如粟,心内懊 ,而为危症,初治宜服化丸,外用生艾,用楝根煎汤熏洗,至若蚀肛透内者不治。
****为大肠之使,大肠受热受寒,皆能脱肛。且大肠者传导之官,肾者作强之官,酒色过度,则肾虚而盗泄母气,肺因以虚,大肠气无所主,故令脱肛,小儿血气未壮,老人血气已衰,皆有此症。又按,丹溪所论,脱肛因气虚血虚者固多,亦有因气热血热者,宜兼脉候详察。气虚者补气,参 术草制升麻之类;血虚者四物汤;血热者凉血四物汤,加炒柏;气热者条芩升麻之类,并宜升提。
谷道痒痛,多因湿热生虫,欲成痔 ,宜以雄黄和艾烧烟熏之,或用桃叶一斛蒸之极热,纳小口瓶中,坐熏立死。
龙骨散
治小儿大肠虚,****脱出。
龙骨(二钱五分) 诃子(煨,去核) 没石子(二个) 赤石脂 罂粟壳(去盖,蒂、瓤醋炒,各二钱) 为极细末,米饭调化,食前服。
伏龙肝散
治小儿阴证脱肛。
伏龙肝(一两) 鳖头骨(五钱) 百药煎(二钱五分) 为细末,用紫苏煎浓,候温和,清油同调敷。又方,用五倍子为末,每用二钱,入白矾,水煎洗。又方,用木贼,烧灰存性,为末,搽****上按人即愈。
又方浮萍为末干贴。又方,用陈壁土泡汤,先熏后洗。
一方用槐花槐角等分,炒黄色,为末,用羊肉蘸药炙热食之,以酒送下,或以猪膘去皮,蘸药炙食亦可。
论痔(儿科)
痔者,****之傍,生疮肿痛者是也。亦有生疮有孔,恶水不干,而为漏者,皆由母食酒面爆炙,在胎受之,或因后天失调,心经蕴热,热传于肺,注于大肠而成者,宜内服凉血解毒之剂,外用熏洗可也。
方脉痔漏合参
痔漏其名有五、曰牡、曰牝、曰气、曰血、曰酒,又有肠风痔、脉痔、雌雄痔,皆五痔之别名也。初生俱在肛边,状如鼠乳,或结小核痒痛注闷,甚者身者恶寒,皆由房劳饮酒过度,久嗜甘肥不慎,醉饱以合,阴阳劳扰,血脉肠僻,渗漏冲注下部而成,治法始觉便服秦艽、槐角、连翘、土贝之类,外用熏洗以取内消,倘仍恣嗜欲,则腐溃脓血,逗留日久,傍穿窍穴,即变为漏,乃须补气血,慎调摄,方可以渐取功。
痔漏之源,受病者燥气也。为病者湿热也。由乎酒色过度,湿而生热,充于脏腑,溢于经络,坠于谷道。左右冲突为痔,虽见症于大肠,实阴虚而火实所致。《经》所谓开窍于二阴,久则溃而成漏,然痔轻而漏重,痔实而漏虚,治痔不过凉血清热,治漏初则凉血清热燥湿,久则涩窍杀虫,兼乎温散,或曰:痔漏,火是根源,何故而用温涩?殊不知痔止出血,始终是热,漏流脓水,始是湿热,终是湿寒,不用温药,何以去湿而散寒乎?非止痔漏,百病中多有始热而终寒者,即如泻泄呕吐,初则肠胃气实为热,久则肠胃气虚为寒。丹溪下血条云:下血久不愈者,后用温剂,正此义也。
手阳明大肠庚金也。清燥主收,司行律液,以从足阳明胃土之化,旺则生化万物,人或醉饱入房,酒热留着,忍精不泄,流注篡间,前阴之气,归于大肠,木乘火势,而侮燥金,火就燥,则大便闭而痔作矣。受气者燥气也。为病者胃湿也。故东垣曰:肠头成块者湿也。作大痛者风也。大便燥结者兼受火热也。是湿热风燥,四气合邪,法当泻火,润燥疏风,和血止痛,是其治也。
漏疮须先服补药生气血,用参、术、 、芎、归为主,大剂服之,随以附子末唾和作饼如钱浓,以艾灸之,漏大炷大,漏小炷小,灸令微热,不可使痛,干则易饼再灸,直至则止,来日又灸,直至肉平为效。亦有用附片灸,仍用前补剂,作膏贴之尤妙。痔漏初起须用芩莲之类,以凉大肠,枳壳以宽大肠,涩窍用赤白石脂、枯矾、黄丹、脑子之类。
加味槐角丸
治痔漏通用,及治肠风下血。
槐角 生 归身 黄 (各二两) 川芎 阿胶 白芷(各五钱) 黄连 条芩 枳壳秦艽 防风 连翘 地榆 升麻(各一两) 为末,蜜丸或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渐加至七八十丸百丸,空心温酒,或米汤下。
此方槐角、生地,生血凉血为君;当归、川芎、黄 、阿胶,补虚为臣;以诸药为佐使,黄连泻心火,条芩凉大肠,枳壳宽大肠,秦艽去大肠风,防风为血症上使,连翘为血症中使,地榆为血症下使,而连翘又有散经络中火邪,地榆又能凉血,升麻升散火邪,又与白芷引诸药入太阳经络,治痔漏经络中之病也。
钧肠丸
治久漏虚漏,****肿痛生疮,时有脓血,及肠风下血,虚寒久不愈者。
栝蒌(二枚,烧存性) 皮(二个,烧存性) 鸡冠花(微妙,五两) 绿矾(枯,一两) 白矾(枯,二两) 胡桃仁(取仁,十五两,不去油,罐内烧存性) 白附子 天南星(生用) 枳壳(去穣,敖炒) 半夏 诃子(煨,各二两) 附子(去皮、脐,生用,一两) 为末,醋糊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临卧温酒下。
一方敷痔漏。
用田螺一个,挑开靥,入片脑一分,过一宿,取螺内水搽疮,先用冬瓜穣煎汤洗净搽之。
一方治痔疮痔漏初起,人壮便秘血分壅热者。
生地(四两,水洗) 防风 当归 九制 大黄 槐豆(炒) 苍术(米泔浸、炒)赤芍 地龙(各二两) 片芩(一两五钱) 金银花 枳壳(麸炒) 秦艽(各一两) 为末,蜜丸,空心白汤送下三钱。
一方治痔,用白鸡胆二三枚取汁,熊胆二分半,片脑半分,共研一处,藏瓷盒内,勿使出气,用时以手指搽立效。
神茧散
治诸痔神效。用蚕茧纳入男子指甲,以满为度,外用童发缠裹,烧灰存性,蜜调敷之。
鲫鱼散
治痔疮久不愈、用鲫鱼一个,破去肠尽,入白矾令满,瓦上烧存性,为末,鸡毛卷药敷之立效。
痔疮虫 作痒,用槐白皮浓煎汁浸之,冷再换,再浸良久,欲大盒饭有虫出。
猪甲散
治诸痔用猪悬蹄甲为末,空心米汤调下二钱。
熏洗方
槐花 荆芥 枳壳 艾叶 水煎,入白矾,先熏后洗。
又方木鳖子七个取仁研,白矾二钱,水煎,熏洗二三次。
一方治痔疮有头,用芫花根,洗净,木臼捣,以少水绞汁,于银铜器内,慢火煎成膏,将丝线于膏内度过,系痔疮头,系时微痛,候心躁痔落时,以纸捻蘸膏于窍内,永除其根。
治翻花痔方
用荆芥、防风、朴硝煎汤洗之,次用木鳖子、郁金研末,入龙脑些少,水调敷,或用熊胆和匀贴之尤妙。
痔疮灸法
用大蒜一片,头垢捻成饼子,先安头垢饼于痔上,外安蒜,艾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