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诚坦率地交流:心理治疗的过程要求治疗者和求助者双方共同努力。在心理医生指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有望使问题得到解决。心理现象是非常复杂的,总是要涉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事情可能涉及到隐私,使您有意回避并认为这并不会影响诊断。但是这可能正是医生分析诊断时需要的参考资料,因此对心理医生应当坦诚相见。
(2)不盲从,不抵触:关键是能够把治疗师所讲的道理转化成自己的认识。这个内化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求助者反复琢磨,反复比较,做到“口服心服”,改变态度,并化为有效地行动。如果没有这个内化过程,只是笼统地按医生所说的去做,那么治疗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很难做到彻底转变。有效的心理治疗,应该是有建设性和发展性的。正像俗话所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这过程中治疗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作用在于“领”和“修行”,要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能盲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活法,并认为那样做是对的,或者不得不那样做。因而,试图改变一个人多年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确实是不容易的。对这一点,治疗师与求助者双方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产生抵触情绪。
(3)主动地进行自我心理解剖和自我分析:以失眠为例,大部分求助者进行过自我分析,但是由于分析的态度不同,采取的方法又有很大的差别,其结果当然会有天壤之别。所以我们强调的是多在医生帮助下进行这种自我分析。心理医生毕竟从事心理治疗这一专业,他具备的心理学知识和以往经验的积淀,有助于您分析自己的症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主动地而不是敷衍地进行自我分析,找出自己在以前所存在的问题中应负哪些责任,并分析何种解决方法最有效,这是保证心理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一项有效措施。这种自我分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应在整个心理治疗过程之中,不断地主动地进行自我分析,才能使治疗向前进行。
(4)把握治疗进程,及时进行小结:系统的心理治疗涉及个人的人格发展、生活经历、个人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许多方面,治疗效果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累积过程。因此需要求助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完成各阶段的治疗任务;除了进行自我分析、反思、领悟之外,也要学会做好治疗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小结,便于前后对照。建立一种健康的习惯不但要求时间,有时也要求忍受某些不愉快的事实。向自己的不良习惯作斗争。例如为了戒酒,有时会使用厌恶刺激,在喝酒时使用一种催吐药,导致频繁呕吐,造成痛苦体验使人不再想喝酒了。如果缺乏坚决执行治疗的勇气和毅力,就很难完成治疗。对饮酒导致的失眠就可以用这类心理治疗,但如果没有求助者的积极主动配合,就很难获得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