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底,天津社科联热情邀请我编写一本关于科技文化的丛书,正好有一段空闲时间就答应了。也感谢这本小书,是它陪伴了我初到美国的那段难忘的适应阶段,人生地不熟,还有对家人的思念,是它转移了我的注意力,让我的心无旁骛,减轻了不少乡愁。初到纽约,没有什么资料可查,多亏了我的妻子,她耐心地帮我把一些材料发给我。还有我的很多同学和研究生,他们没少为我跑腿干活。发自内心地感谢大家!还有我的儿子,他还每天划一道记号,为爸爸数着离开中国的天数。让我感动!我要感谢我们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的推荐和支持。还要特别感谢李建珊教授,他热情地帮我写了序言,但后来由于丛书体例的统一问题,割爱了,在这里特别感谢李老师的支持!天津大学韩永进教授对书稿做了审读,并提出许多宝贵建议,在此表示感谢。说是一个后记,其实不如说是致谢。离开家,离开中国的这段日子,我更感到了真心、爱、亲情和友谊的价值和意义。感谢大家的帮助,感谢这段经历,感谢生活里的每一个人!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市社联”)党组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家祥先生,专职副主席、研究员张博颖,原副巡视员、秘书长陈根来等同志的直接指导和全力支持。他们在本书的写作内容、特点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张博颖副主席还对书的最后部分作了补充。市社联科普处处长华敏、副处长刘晖在编辑撰写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组织联络工作,市社联科普处副处长荣荣和杨鸿梁、王铭徽,市社联鑫联咨询服务中心宿希舜,天津师范大学赵瑞杰等同志也参与了书稿的编辑工作。在市社联领导和同志们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下,本书凸显了科普类图书知识性、可读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使内容更加贴近生活,从而增色不少。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还得到天津市科委、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天津古籍出版社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著者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