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万·兹马伊
约万·兹马伊,生于1833年,卒于1904年,是19世纪塞尔维亚杰出的诗人和政论家,塞尔维亚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兹马伊的诗集有《玫瑰》、《五彩斑斓的歌》、《梦幻》等。诗歌多以歌颂人民反抗外族侵略和君主专横的斗争为内容。
克尔莱扎
克尔莱扎,1893年出身于萨格勒布一个资产阶级家庭。曾就读于匈牙利佩奇中等军事学校和布达佩斯鲁道维柴乌姆陆军大学。
他在中学时即开始参加革命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克尔莱扎在东线当兵时,与同一兵营的铁托相识。《火焰》、《文学共和国》、《今日》、《烙印》等杂志是他战后主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住在萨格勒布,曾被乌什塔沙反动政权逮捕入狱。1945年南斯拉夫解放后,他任《共和国》、《论坛》杂志编辑,南斯拉夫百科全书主编,辞典编辑所所长,南斯拉夫科学艺术院院士、副院长等职。
克尔莱扎于1914年开始创作。早期创作受到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影响,后来走向现实主义。剧本《加利齐亚》(1922)、《苦难》(1922)和《狼谷》(1923)描绘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和奥匈帝国对克罗地亚人民的压迫。
1926~1932年间克尔莱扎发表的剧作《格列姆巴伊老爷们》、《垂死挣扎》、《丽达》和其他散文作品,描述了格列姆巴伊家族的发家史,反映了克罗地亚资产阶级兴衰的过程。其中《格列姆巴伊老爷们》是两次大战之间南斯拉夫戏剧创作的高峰。
南斯拉夫优秀的长篇之一《菲利昔·拉丁诺维奇的归来》(1932)揭示了克罗地亚资产阶级的腐化堕落。《布利特沃的宴会》(1938~1939)讽刺和揭露了封建君主制度的腐朽黑暗。叙事诗《彼得里茨·克利姆普赫之歌》(1936),用卡伊卡夫方言写成,采用民歌体裁,反映16~17世纪克罗地亚农民遭受贵族地主和教会压迫的情况。诗中运用丰富的古语和古代传说,乡土气息十分浓郁。
1945年南斯拉夫解放后,克尔莱扎发表了幻想剧《阿雷特伊》(1959)并获得了南斯拉夫戏剧一等奖。此外,他还著有长篇小说《旗帜》等作品。
乔皮奇
乔皮奇,1915年生于波斯尼亚一个农民家庭。他在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系毕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参加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编辑游击队刊物。1945年解放后,他被选为南斯拉夫科学艺术院院士。
乔皮奇从3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文学活动。他的短篇小说集《格尔麦奇山下》(1938)、《战士与难民》(1939)、《山民》(1940)等幽默诙谐,描写了偏僻山村农民的悲惨境遇。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乔皮奇在解放区发表了诗集《祖国在烈火中诞生》(1944)和短篇小说集《游击队员的故事》(1945),歌颂了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南斯拉夫各族人民表现出来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精神。这些作品在游击队员中广为流传。
战后,乔皮奇相继发表了诗集《战士的春天》(1947)、《选》(1955)、《诱人的树林》(1962),短篇小说集《刺刀上的露水》(1946)、《严峻的学校》(1948)、《爱与死》(1953)、《尼科莱蒂纳·布尔萨奇的故事》(1956)和长篇小说《秘密火药》(1957)等。这些作品都是以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描绘了农民的觉醒,歌颂了党的领导。长篇小说《突破》(1952)取材于波斯尼亚人民反法西斯起义,塑造了各种鲜明的人物形象。
此外,乔皮奇还著有短篇小说集《苦蜜》(1959)、《葵花园》(1974),长篇小说《别发愁,青铜卫士》(1958)、《第八次进攻》(1964)、《比哈奇的勇士们》(1975)等。其中有的取材于反法西斯战争,有的描写战后生活。乔皮奇还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著有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作品,如《在蝴蝶和熊的国度里》、《少先队员的战歌》等。他的作品真实感人,具有浓郁的波斯尼亚乡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