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在经营自己的事业时,能够经常换位思考,将服务看作是一种投资,是产生财富的种子。
有这样一个在国外流行很广的故事:
有一位住在美国一家旅馆里的旅客急匆匆地从楼上赶下来,到了前台结账。这个时候,离他要乘的火车出发时间只剩下15分钟了。正在他要跨出旅馆大门的时候,突然想起来,由于时间匆忙,还有东西没来得及收拾,遗忘在房间里了。他对旅馆服务员说:“小伙子,帮我跑上去看一下,是不是我有一包东西忘在房间的桌上了?快点!”
服务员跑上去了。5分钟过去了,这位旅客在大厅焦急地走来走去,而且越来越着急。过了一会儿,服务员回来了,但是却两手空空。“是的,先生。”服务员回答那位旅客,“你的确忘了拿你丢在房间的包了,而且它也的确在房间的桌子上。”
这个故事没有告诉我们这位服务员后来遭遇到了什么样的投诉,但是可以想象,他一定会挨一顿臭骂,甚至可能在遭受投诉后卷铺盖回家。然而,最为可怜的是,他其实并没有做错什么,只不过是缺少了那么一点主动服务的精神。
今天的中国,每个人几乎都是消费者,各种各样的消费行为充满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从买衣服、住酒店、下馆子,到看演出、订车票等等,在衣食住行乃至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都离不开“买”和“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这些消费行为中的身份只有一个,那就是顾客。而对于正在阅读本书,并作为一个正在经商或者有此打算以积累财富的你而言,则具备着双重的身份:既是顾客,也是老板(即使暂时不是,也需要有老板的思维)。
比如你正在经营一家餐饮店,如果去其他饭店消费,那么你就是一名普通顾客。这个时候,大多数的经营者一定会在潜意识中进行身份转换,进而进行换位思考。比如,你走进一家很有特色的餐馆,但是餐馆的墙壁上到处都是快剥落的油漆,桌面上油污年深日久。作为顾客,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只怕胃口小了一半,食欲降了半截。可是,作为餐馆的老板,每天日理万机,却未必能够看到这些小事情。于是,你从自己的切身体验中,便会十分留意自己的店面设计,以及带给顾客的消费感受,更好地为他人为顾客服务。自己满意了,客流量就会增加,经营收入也会随之提升。
每一个成功的有钱人都懂得,无论是在生意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做人方面,要能够换位思考,有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尽量能够做多一点,做好一点,更加主动一点。
想赚钱和积累财富是每个人的本能愿望,可是很多人赚钱的方式并没有“与时俱进”,他们被眼前看得到的金钱所迷惑,而忘了这样的道理:你不付出汗水,财富是不会自动找上门来的。
唐代宗时,刘晏(著名财政专家,有大唐财相的美誉)在扬州设立造船场,每造一艘船,就付给船工工钱一千缗(一缗是一贯,即一千文铜钱,等于一两银子。唐代宗时期一两银子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两千块钱左右)。在当时,这是一个相当高的价钱。
有人提出实际开销不到所付工钱的一半,要求削减。刘晏回答说:“不,计划大事业不能计较小的花费。凡事必须考虑到长久的利益,现在管事的人很多,应当使他们的私人花费不太窘迫,这样公家的财物才不会受到损失。如果你和他们斤斤计较,岂能长久行事?”
在刘晏的坚持下,船的质量很好,漕运非常兴旺。一百年后,即懿宗咸通年间,主管人员按实际费用给付工钱,结果所造的船越来越脆薄易碎,漕运也随之衰败了。
我们暂且撇开人性的缺点,起码从刘晏的行为看来,他应该是一个对人性洞察入微的人,他懂得做事要换位思考,知道做事情绝不可以把毛巾里的水挤干,而应该留有充分的余地,使从事具体工作的人有可观的收益,这样才能保证下属不会因私欲未能得到满足而损害事业。但有些人做事情总是追求绝对,总是将下属的获利空间压缩殆尽。俗话说:“谁也搞不了赶工佬的鬼。”事实也是这样,如果你不从对方角度出发,换个角度想一想,而硬要把毛巾里的水完全挤干,让下属、朋友或合作伙伴一丁点好处都捞不到,就会使对方认为合作变得了无趣味,最终危及事业的成功。
香港首富李嘉诚在这方面也是极有经验的。他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他的赚钱秘诀是“我应该拿十块钱。我可以拿十一块钱,但我只拿九块钱”。李嘉诚的经验和刘晏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有一位商人欲收购一家店铺,在店主报价后,他又额外追加了20%给店主,于是双方很快便签下了合同。商人手下认为这样做吃亏了,但他却认为:“现在这里的店铺很俏,如果我们不加一点钱给店主,以后行情起来后,从店主的角度来看,就算我们不提,他也一定会要求加价。而且,如果我们不加价,他还有可能会卖给别人。即使能够谈成,也会费很多口舌。”没过多久,这个店铺价格果然直线上升,许多店主因此要求买方加价,甚至有闹到法庭上去打官司的。而这位商人这时候赚的钱早就超过多付的钱了。
所以,一些人之所以得不到自己理想中的财富,是因为他们大多都会犯一个大的错误,就是仅仅为了钱而去做一些事情,真正的有钱人都懂得,换位思考和服务他人才是获取财富的种子。从个人角度来看,人人都希望获得良好的服务,因此,经营者换位思考的结果便是将服务放在首位。长此以往,成功和金钱便会不请自到。
有一家咖啡店不久前招聘了一个新服务生。这个服务生不仅年轻能干,而且还聪明机巧、口才过人,刚来到店里不久,便受到了不少好评。可一个星期之后,大家却发现了一些问题。原来,这个服务生虽然口才、沟通能力都不错,虽然他也非常努力,但是工作效率还是比其他员工要低得多。他受到的顾客的投诉渐渐多了起来,客人们抱怨这个服务生上咖啡的速度实在是太慢,而且手忙脚乱的他还时不时犯点小错误,偶尔还会失手打翻咖啡,溅到顾客身上。
尽管咖啡店的老板对这个年轻人指出过这些问题,他自己也尽力去改变服务质量,但却收效甚微。万般无奈之下,咖啡店的老板只能将服务生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将他解雇。
老板和他谈完了解雇的事情后,服务生刚要告辞,老板忽然叫住了他,“虽然你不适合我们这里的工作,但我认为有一个职位可能更适合你。”老板告诉这个年轻人,他更适合做推销一类的工作。正在服务生考虑的时候,老板拿出了一封早已写好的推荐信,并且告诉他有一家经营复印机的公司正在招聘推销人员,而这家公司的经理是咖啡店老板的朋友,所以他专门将这个年轻人推荐到那家公司去参加面试。
年轻人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明白老板为什么对一个被辞退的员工这么好。对方似乎看出了他的心事,微笑着站起身向他走了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我也是从贫困中打拼出来的,所以我经常会换位思考,从你的角度来看,我非常理解你这其中的苦涩。虽然你不适合这儿,但我希望可以帮助你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位置。”
后来,年轻人果然如同咖啡店老板所预料的一样,顺利地成为了一名推销员。而且他在这个能够发挥自己天性的岗位上做得如鱼得水,工作得越来越顺手。这天下午,他刚刚跑完业务回到公司,却吃惊地发现咖啡店老板正坐在沙发上向他微笑。
再次见面之后,咖啡店老板笑着告诉年轻人,自己不放心他的情况,今天有了一点时间,所以特意来看看他。当知道年轻人在这里干得一切都好时,咖啡店的老板显得很满意,随后便告辞了。
看着咖啡店老板渐渐远去的背影,年轻人猛然感觉心里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敲了一下似的,鼻子一酸,连忙别过脸去,偷偷拭去了眼角的泪水。咖啡店老板身上的那种替别人着想和换位思考的人情味儿让他感慨良久。
这个故事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父亲经常谈起的。比尔·盖茨的父亲和那个咖啡店老板是老乡和好朋友,虽然老盖茨比咖啡店老板年长很多,但每次谈起这个咖啡店的老板时都感慨不已,非常佩服。
除了帮助那个年轻人之外,这个名叫霍华德·舒尔茨的咖啡店老板还做了很多本来并不需要他做的事情:比如每到情人节那天,他就会默默地给公司里所有的单身女同事订一束玫瑰,以免对方在情人节遇到没有玫瑰的尴尬;如果有属下生病住院了,他肯定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给对方以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帮助;在他店里的员工,拥有着各种各样的福利,体贴周到得让人惊叹。
所以,舒尔茨的员工便以更多更好的工作回报他。因为得到了内部和外部许多的帮助,再加上自己过人的天分,舒尔茨在短短几十年里就将一家小咖啡店打造成了让全世界惊叹的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
规矩必须遵守,原则必须坚持。但一个浑身上下散发着人情味的人,一个处处都会换位思考,甚至能够为属下服务的人,必然会得到更广泛的尊重和支持,事业也将更旺盛更持久。
正如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亨利·福特所说:“欲显示你的价值,非把你服务的精神加倍,供给世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