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造就成功
四五年前,时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的李开复通过网络给中国学生写了他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他在信中告诉年轻人,成功来自于自信,有了自信才有成功和快乐。
新华社网曾经以《抛弃铁饭碗“下海”经商自信造就中国钛矿大王》为标题,报道过云南大互通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学良的故事。
熊学良出生在仁寿县宝飞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的贫寒,让他自小就产生了朦胧的自力更生意识。看着父辈们日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熊学良暗自发奋,一定要考上大学,成就一番事业。皇天不负有心人,十年寒窗苦读,熊学良以优异的成绩被云南理工大学录取。
1983年,大学毕业后,熊学良分回到四川彭县一个国有企业上班,正式跳出了“农门”,端上了铁饭碗。然而在工作四个月后,熊学良做出了当时让很多人吃惊的决定:辞去工作,只身前往昆明打工。尽管出身农村,但他身上有着常人所缺乏的坚强自信,尽管很多人不理解他的行为,他回答说,只有出去闯荡,才能干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后来,他开始承包小型的矿山进行开采。就在那几年中,国家的用钛量与日俱增,价格也大幅度上涨,熊学良抓住了这次难得的机遇,勇敢地投入到商海潮流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步步达到成功的彼岸。最终创办了一个拥有固定资产2.2亿,年产值近3.4亿的集团公司。
如果熊学良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抛开铁饭碗自己出去闯荡,那么至今他依然在稳定的工作岗位上,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
这就是一个普通人能够成为有钱人的真实原因。如果一个人缺乏自信,那么他会认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很难,自己永远无法达到别人的高度,从而缺乏前进的动力,做事情畏首畏尾。
同样,如果在你的眼中,为你而干活的人都是一些缺乏自信的人,那么你如何才能相信他们是最优秀的呢?如果你的客户都觉得你连自己都不相信,甚至连自己的产品都不信任,那么你的客户最终一定会弃你而去。也就是说,成功离你会越来越远。
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有一次到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大赛进行到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按照乐谱进行演奏。正在演奏过程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似乎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是演奏家们演奏错了,就让指挥乐队停下来,从头开始重新演奏一次,但是仍觉得不自然。
这时,在场的音乐界权威人士都郑重表示,说乐谱没问题,可能是他自己的错觉。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权威,他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但是,当这首曲谱演奏到第三次时,他开始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声叫停,并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他的喊声一落,评委们立即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正确的判断。
德国哲学家谢林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能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那么,他很快就会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让他首先在思想上觉得自己的重要,很快,在现实生活中他也会觉得自己很重要。”
“我们应该依靠自己,相信自己,这是独立个性的一种重要成分,”米歇尔·雷诺兹说道,“是它帮助那些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勇士夺得了桂冠。”
你会发现,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人物,都因为这个共同的特征而同属于一个家庭。
只有自信,才能够让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能力,它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而那些软弱无力、犹豫不决、凡事总是指望别人的人,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他们体会不到也永远不能体会到,自立者身上焕发出的那种荣光。
克服恐惧唤起自信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相信自己会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我们会认为那些成功人士总是会相信自己,连一刻也没有动摇过。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没有一个成功人士不曾有过恐惧和担心。其实,在正常情况下,大部分人都能够控制自己,也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但是,一旦事态紧急,大部分人就会自乱方寸,从而无法把持自己。而成功者在遭遇这种恐惧和担心时,他们能够克服这种情绪。因为他们知道如何战胜恐惧和担心,其首要的方法之一是唤起自身内在的自信和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很多成功的有钱人并不可能永远战胜恐惧,他们也并非一直拥有完全的自信,尤其是在面对变化无常的生意场时,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秘密就在于他们能够不断地建立起自信,知道怎样做才能恢复他们的自信。
有这样一个故事:
由于飞机晚点,一位专家匆匆忙忙走进演讲厅,刚刚下飞机的他要给全市企业骨干作一个重要的讲座。
专家将一个优盘插入电脑,准备打开电子演示稿。可是,等他双击之后,大屏幕上显示出一个红色的大叉,系统无法读取指定的设备。这时,台下开始有些轻微的骚动。
专家一边不慌不忙地拔出优盘,一边和大家说:“幸好我带来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请工作人员帮我把线接好。”没想到刚刚接上,因为负荷太大,电源自动跳闸,报告厅的灯全灭了。下面的那些企业骨干开始议论纷纷。
专家看到旁边有根网线,突然灵机一动说:“我很有准备的,打开我的邮箱就行。”可是连接网络一看,天哪!邮箱竟然打不开!大家又是一阵唏嘘。
专家笑笑说:“世事真是难以预料,我精心准备了3份讲话文稿都无法使用。不过,我还有第四种办法。”他像变魔术一样从包里拿出移动硬盘。随后讲座开始,主题是《人的自信与成功》。
专家打开演示稿,屏幕上赫然出现一行字:
我首先要讲述的内容是:人的自信来源于多重准备,当你这个准备无效时,你可以快速地找到第二种、第三种甚至更多的应对办法,你就能够成功!
这时台下掌声不断!
西方经典《圣经》中说:“上帝并没有给我们害怕的感觉,神只给我力量、爱和健全的心灵。”也就是说,恐惧或害怕并不是我们生来就有的,这些情绪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心生畏惧而已。
《扬子晚报》曾经在一篇《南京女老板谈创业》的报道中,讲到了南京塑料制品厂女厂长谢淑兰如何给员工树立自信,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
1990年初,谢淑兰从朋友处得知河海大学研制出一种可用于重点工程的塑料排水板,便主动登门寻求合作,当对方得知该厂是一个福利工厂,88名工人中有50多人是残疾人时,就一口回绝了她。
但谢淑兰并不灰心,她前后跑了十多次,对方十分感动,终于同意让他们厂试制。由于先期设备投资需要20多万元,加之不少残疾工人担心对方会变卦,便纷纷劝她三思而后行。
谢淑兰当时为争取这个项目已经受了一肚子的委屈,当听到一些工人劝她三思而后行的话后,她急了:“我们残疾人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还指望谁能相信我们?”一席话直说得大伙都惭愧地低下了头。
经过无数次试验,当谢淑兰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样品后,河海大学有关领导惊讶之余终于决定与他们合作。如今该产品已成功打进许多省市,还远销新加坡、非洲等国,年产值2000多万元。
成功的有钱人常常指出,“相信自己”是一个事前的准备,是有效的思维方式。当他们对自己的事业、生意或其他经济资源作出重大的决定而感到恐惧和担心时,他们就会采取这样的思维方式。
有钱人能够不断地建立起对自己的信任,因而才能在经济上获得一个接一个的成功。同时,随着不断的成功,自信也不断地跃上新的台阶。
所以,如果你希望有机会能够成功,成为有钱人中的一员,能够进行明智的投资、具有领导才能、找到有利可图的合适位置等等,“相信自己”是最为基本的因素。
零点乐队有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相信自己》,温习这首歌,我们会对成功再一次充满渴望,对自信会更多一层理解:
多少次挥汗如雨
伤痛曾填满记忆
只因为始终相信
去拼搏才能胜利
总是在鼓舞自己
要成功就得努力
热血在赛场沸腾
巨人在东方升起
相信自己
你将赢得胜利创造奇迹
相信自己
梦想在你手中这是你的天地
相信自己
你将超越极限超越自己
相信自己
当这一切过去你们将是第一
相信自己
你将超越极限超越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