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
一个杰出的民权斗士,一个伟大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在60年代风起云涌的美国,在几万名观众面前,宣讲着他心目中“人们不以肤色,而是以品格来评价”的梦想国度。现在走在美国的街道上,可以看到各种肤色的人在一起相安无事,同吃同玩同劳动。不同肤色的人不会因肤色不同步划分三六九等,至少法律上规定大家是平等的了,至于骨子里的想法非一日之寒,自然一时半会儿也很难改变的。平等不意味着等同无差别。白人女子看到黄皮肤的女孩子在赤日炎炎下打着伞,都感到颇为差异。在众多美容产品中也没有美白这一项,乃是黄皮肤的专属,倒是有“美黑”产品,帮助在沙滩上将皮肉晒成古铜色,太白在他们看来倒是病态。黑人最方便,美白不太现实,美黑倒是现成的——不同肤色的人对于美丽有着不一样的认同。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这样自然而然。不少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华裔孩子又被称为ABC(American Born Chinese)。基于肤色的认同是他们的心头之痛。对他们而言,生于斯长于斯的美国才是他们的故乡,他们接受的是美国的教育,受美国文化的熏陶,思维方式也完全是西式的,说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大洋彼岸那个叫中国的遥远东方国度,只是个抽象的符号。“他朝相忘水烟中”。中文不会说几句,中国的文化、传统、历史典故是一概不知。虽然和那里的人有着同样的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但是他们认为自己是地地道道美国人,长着一颗“白心”。他们被称为香蕉人——黄皮其外,白瓤其内。演艺界的明星有不少这样的ABC,比如王力宏、陶喆、吴建豪、陈冠希、潘玮柏、萧亚轩、李玟、孔令奇、黄立行、许慧欣等。“香蕉原产亚洲南部之中国南方、印度喜马拉雅山山麓至西印度群岛等热带地方。今泛布世界热带、亚热带至温带地区广为栽培。”——中国医药学院中国药学研究所教授邱年永华人像香蕉一样,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惠泽世界各地。海外华人的第二代就是“香蕉人”。当我们看到一个华人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称之为中国人,由肤色、血脉划分的界限已经何其模糊,他们的国籍那一栏可能填的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他们一出生,父母为了让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少走些弯路,自然而然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长大后出人头地,在中上层有一席之地。华人家庭都非常的重视孩子的教育,不仅倾其所有送孩子去最好的学校,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尤其重视培养孩子的英语口语,父母辈英语较好的,在家的时候相互之间都用英文交流,因此这些孩子的英语说得同白人一样好,也许还要更好一些。
虽然也有的知识分子不愿意孩子完全忘本,课余的时候还会不失时机地以华夏文化熏陶之,但通常为时已晚。对于在国外出生长大的这批孩子,中文之于英语,就像方言之于普通话,他们当然更愿意讲英语,中文渐渐从他们的脑海中消失了,不会再有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怪异想法”。这种想法在他们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就定型了,即使父母亲让他们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他们只会表面应承,内心并不这么觉得。可是他们自觉得自己是美国人的时候,无论白人还是黑人却都不这么认为。在他们心目中,香蕉人就算英语说得再好,依然是外国人,被打上了中国人的烙印,不能成为真正亲密的朋友。而当他们感觉受到了伤害,想要和中国人沟通时,他们却成了中文盲,言谈举止在中国人看来都有些奇怪。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在外国人看来他们是中国人,在中国人看来,他们又是外国人。在世界各地的华裔孩子,大都面临着语言和文化的迷失问题。他们的朋友圈子多半只局限于香蕉人,他们渴望找到归宿,会满怀热情地学起中文来。大学里开设的中文班里,大多是香蕉人。孩子长到十八岁的时候,按照美国式的家庭,已经到了独立的时候,可以另立门户,家长也无权干涉了。如果继续像在中国一样摆出严父慈母的关怀架势,必然惹出一场风波。香蕉人自然而然地像其他美国青年那样,搬出去一个人住。可是孩子成为了“美国青年”,父母还是“中国父母”,期待的是儿女绕膝,天伦之乐,空巢之中,只剩下孤单的父母亲。他们于是开始怀念中国文化的好。带着孩子移民到国外的父母们,在如何培养自己的下一代上,还深感困惑。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细推敲的问题,如何让孩子们既能入乡随俗,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又保留着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公民”?自从李文和“间谍”案以来,不断有华裔科学家因瓜田李下之嫌被调查。
在这些接二连三的华人“间谍”案的背后,显示了香蕉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尴尬处境:是融入主流社会还是保持传统?是忠于中国还是忠于美国?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FBI越来越重视华裔间谍的重要性,但是始终质疑美籍华人忠诚度,包括华裔FBI。美国前联调局华裔探员吴丹妮受命调查华裔工程师王杰弗瑞“间谍”案,后来证明王是无辜的。吴丹妮却被拉作替罪羊,被控犯有“向被调查对象泄露机密”。经过7年的漫长诉讼,FBI为了保存颜面,仍然以一项轻罪处量刑以及1000美元罚款而告结束。“我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我对美国的忠诚和无辜,但他们根本不给我机会去解释我的清白。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不公平。”——吴丹妮吴丹妮是美国出生的第六代美籍华人,名副其实的香蕉人,对她来说,最痛苦的事就是,身为一名华人,却被利用去调查另一名华人,而这名华人还是自己可信赖的朋友,明明知道对方是无辜的。虽然结果是这样,但她不后悔。本来想为生养自己的这块土地贡献一点力量,但是可没想到好心不得好报,她觉得十分委屈,未来无论怎样,她都不愿意参与和政治有关的政府工作了。美籍华人比其他亚洲国家都要多,总数接近300万。但在美国人看来他们始终不是美国的一分子,不是“美国人”,只是“美国梦”的实现者。
●酸甜参半的柠檬
柠檬和香蕉的区别在于,柠檬的皮是黄色的,里面也是黄色的。做一只柠檬,酸甜混合,忧喜参半。华人在美国的地位有些微妙和尴尬,美国白人虽然歧视黑人,但都承认黑人就是美国人。而对于华人,无论是白人还是黑人都没有认同感。这其中有种族歧视的成分,但种族歧视所占的比重非常小,更多的是一种排斥心理。华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也存在着疑虑,一方面不愿意放弃数千年的文化沉淀,另一方面,又想积极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以避免自己频频成为被排斥、被歧视的牺牲品。百年来华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动静却不小,地位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唯一没变的就是始终被美国人当成“外国人”。辜鸿铭出生于马来西亚,自小生活在英格兰,学习英语和德语,从小背诵了莎士比亚名篇和歌德的《浮士德》,27岁之前,中国话都说不好,行为举止都具有典型的西方特征。他的同事和上级都评价他“为人荒谬绝伦”。可以说,辜鸿铭就是民国时期的第一个黄皮白心的“香蕉人”。但是他的义父颇为向往东方文明,歌德也非常热爱中国文化,所以辜鸿铭对于祖国文化向往已久,愿意“再一次变成一个中国人”,从香蕉变为柠檬。他先是在香港恶补了几年汉学知识,为两广总督张之洞所聘,“四部书、骚赋、诗文,无所不览”。辜鸿铭对西方了如指掌,但是一生都坚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路上前进,与国内思潮相悖,不但未得到政府的重用,也被国人视为异类,后来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海归”凄凉收场。前面提到的伊丽莎白·黄本人尽管自幼成长在星条旗下。但和其他ABC不同的是,在当教授的父亲的指导下,她接受了良好的中文教育,中文程度纯熟,一直保持着中国人的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和《红楼梦》、《西游记》等古典名著,并力求在传统和现代中寻求一种平衡。她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系列彰显中西合璧的艺术品——桌上是钢化玻璃装饰的富贵竹,墙上悬挂着铝合镜框装裱的中国水墨画。而这似乎都给人一种启示,将中国文化融入美国社会大背景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她一直致力于凝聚华人的力量,经常现身说法,在一些重要场合用她充满激情和魅力的讲演不失时机地为华人和其他少数族裔的权利辩护。
在她被迫辞职之后,还在新泽西面向华人举办一个有关美国政府运作的社区活动,并且邀请到了不少社会名流参加。她似乎在向世人展示:她团结所有华人的努力和决心不会因为任何挫折而动摇。李文和案沸沸扬扬的时候,她也曾前往国会,在议员们面前宣讲华裔的人权问题,令听众动容。她希望将有更多的华人出现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并成功扮演一个角色,让美国社会能够听到华人的声音。“华裔必须努力参与主流社会,让主流社会把我们视为不可忽视的群体。华裔必须掌握所有可能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公共事务,只有这样才能拓宽华人的发展空间。”——伊丽莎白·黄第一位华人州长骆家辉以其近乎完美的政治表现和个人魅力成为华人“美国梦”的典范,柠檬的杰出代表。在他的任期期间,华盛顿州失业率跌至历史最低点,工人工资和公司利润屡创新高,但是在他最辉煌的时候以家庭最重要为由急流勇退。骆家辉致力推动中美友好,华盛顿州与四川省结为友好州省,致力于促进美国同亚洲各国的往来,支持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并希望海峡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2002年4月,骆家辉签署了一项法案,规定华盛顿州各级政府的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含种族歧视意味的Oriental,全部改用Asian代替。虽然他是美国人,但是骆家辉始终强调“我以我的中国血统为自豪,我以我的祖先自豪,为华裔为美国的贡献而自豪。”“我们华人移民为美国所作的贡献值得所有美国国民感恩,现在我们华人要在政治上有更多的参与……
我竞选州长,就是要使我们华裔能在21世纪发挥比在20世纪更广泛的影响。”——骆家辉华人一般都很爱国,热爱母国的文明,以拥有华夏血统为骄傲。欧阳靖唱着“有一天你们都要学中文”,王力宏唱着“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然选择在美国发展,也必须要爱这个国家,尤其要积极参与主流社会的活动,多参加政治活动。否则,不但对自己无益,也帮不了祖国。华人有才华,有能力,但是在与美国主流社会的关系上的沟通能力欠佳,要么孤立自己,与主流相隔离。华人遭遇到的职场玻璃天花板问题,也与这一点不无关系;要么就完全白化,全盘接受白人的思想,变成“白心”。有时,碰到一些华人比白人还要“白人”,他们学得最快的就是如何比白人更加变本加厉地欺压、歧视自己的同胞,有一次,一个华人在路上遭遇了一场小的交通事故,对方是一个白人妇女,气势咄咄逼人,而前来处理的恰巧也是一个华人,不过是土生土长的ABC,不分青红皂白,只听白人妇女的一面之词,说是那位华人的过失。所以现实生活中的香蕉人有的不如演艺圈那些ABC明星看上去那么可爱。华人社区向来不乏聪明勤奋的人才,但常常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一点在美国政坛也有所体现。大家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拆台,结果消耗了有限的资源和力量。美国人说华人是“经济上的翻身户、学术界的佼佼者、体坛上的弄潮儿、政治上的侏儒”,可见华人的声音在美国的政坛上是何等地微弱。有人说,上帝不让中国人团结,因为那样,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成功。反观犹太人、日本人、韩国人、印度人,这些族裔对自己的社区很有向心力。现在犹太人在美国的影响力不容小觑。犹太人是美国最富有的族裔,也是吝啬出名的。但是到大选的时候,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绝不小气,从而为犹太人争取了话语权。国会里面有些官员变得“比以色列人还以色列人”。美国的华人社团多如牛毛,但真正强大的并不多,能被主流社会所熟悉的更少。一旦有人取得了成就,某些人不但不予以鼎力支持,反而心里不平衡,暗中设置障碍。这样一来华人社区应有的力量就被削弱了,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将大家的力量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整体。
●做香蕉还是柠檬?
法国总统希拉克是个标准的中国文化迷,每天晚上都会看几页关于中国历史的书,尤其喜欢中国的青铜器。在他的办公室里,摆着中国的一尊观音像,因为“每次看到这尊安详的像,自己的心就会宁静下来”。随着中国的强大,中国的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经过长时间得采风,用真正的中国原生态,成功地打动了美国观众,引起轰动,连续在美国演了200场。外国人对中国文化很好奇,“中国制造”的艺术家在美国成功的不少。一旦他们接触到,就会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震撼。但是相比国外对于中国文化的热衷,国人自己却越来越将传统的东西予以抛弃。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陷入了误区,本末倒置地要求从小学好英语就行了,中文“能说就行”。这样英语自然变成了母语,许多移民家庭的小孩确实变成了中文“能说”但是不会写,宝贵的传统中华文化在他们身上丢失殆尽。这样教出来的孩子,想不变成香蕉都难。甚至国内有些教育机构打出来的广告就是“本土培养香蕉人”云云。上海有所小学,要求幼儿园的孩子入学的时候就要学过剑桥三级英语。与之相对的,全世界3000多万外国人学习汉语,2500所大学开设有中文课程。旅居国外的欧洲人从来都不愿意湮没自己本民族的文明,但是他们同时也能够顺利地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多位著名的欧洲学者,虽然在美国科学院担任重要位置,但是他们坚持不放弃自己的国籍。一对居住在美国的法国夫妇坚持教他们的儿子学习法语,向他讲述法国灿烂的文化、伟大的历史,让他以拥有高贵的高卢血统而自豪。像这样获得成功的欧洲移民还有很多,他们的孩子从小就掌握几门语言,并行不悖,在两种文化中拿捏得当。好莱坞影星柯林·法莱尔是爱尔兰后裔,在美国实现了他的辉煌,不止一次在公共场合表示对爱尔兰共和军独立的支持。要是有人当着他的面开爱尔兰人的玩笑,他会当场翻脸。中国人聪明勤奋,这得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走到哪里都不会没饭吃。在美国有无数的流浪者,他们衣衫褴褛,无家可归。
但是其中从来没有看到过中国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唯有掌握了本民族的文化,才能更好地接受西方文化,这是所有华人的根。就像《小王子》里面所说的,人没有根,就会活得很辛苦。一个连自己本民族文化都不了解、不热爱的人,别人怎么会看重你、尊敬你呢。数学大师丘成桐、医学界的何大一、物理学的崔琦都是在美国创业的著名华人科学家。华人学者的地位,在美国的学术界中处于不断上升中,但是他们都是美国国籍。这是因为要想在美国学术界取得成功,尤其是想要参与一些有政府背景的项目,没有美国国籍是不行的。虽然难以取舍,但也无可奈何,但是他们内心还是有很深的中国情结,对“中国身份”有强烈的认同感,言谈举止之间不时还会说起“我们中国人……”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让他们始终还是重视血脉、家庭和亲情。取得了成就、获了奖后,他们最希望能够让祖国的人们知道。这些华人科学家对于这个“中国身份”感觉既微妙又困惑,唯有在记者报道的时候,才会清楚地区分“旅美华人”与“美籍华人”。有一位移民美国的女士,回国探亲时,对国内的环境百般挑剔:公路设计不合理,交通拥堵;小区绿化不足,草坪、树木无人管理;卫生条件差,垃圾没有分类回收,走在街上随处可见狗粪,人们随地吐痰和乱丢垃圾;公共场合很少有人自觉排队,挤作一团,既不安全又不礼貌……还将美国的情况与中国做对比,列出了种种可行性的改进方案。有人听不下去了,美国这么好,你这么看不起中国,还回来干什么?
这位女士正色道,我怎么会看不起自己的祖国,我只是个普通人,没法做什么大的贡献,只能将在美国观察到的先进东西带回来,让中国在细节方面也能更加好,我不是黄皮白心的香蕉,而是一颗柠檬,皮是黄色的,心也永远是黄色的……空中网创始人、总裁杨宁10岁就移民美国,接受的一直是标准的美式教育。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个十足的香蕉人,但是他从小喜欢读古书,传统的文化他不想丢也丢不下,最困难、最低迷的时候会读一些儒家的书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主张中庸之道,还有韩非子法家之道。他的管理理念大多从古籍中悟出来的,也看新的东西,但是总体认为就像治病救人一样“中医治本,西医治表”。作为一个华人,如果有了华夏的深厚文化底蕴作后盾,有了对自己血统的认可和自豪,他的内心深处的自卑就会一扫而空,自信满满地迎接每一个挑战,在人生的道路上永无止境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