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月的宝宝认知能力已经很强,宝宝开始有物体永存的概念,能找出在他眼前刚被隐藏的或部分被遮盖的玩具,并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尤其是对自己的“五官”能非常清晰地记住,因此,这时爸爸妈妈应着重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
宝宝指认五官训练
宝宝长到9个月大以后,已能够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并且对自己的五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等认识的很清楚,并且能够指出来,这说明宝宝的认知能力已攀上了一个新台阶,爸爸妈妈应多注意培养。
认识五官小游戏
在教宝宝认识五官的游戏时,妈妈可以将自己的脸贴近宝宝的脸,用手握住宝宝的手,将宝宝的手缓缓放在自己的脸上,让宝宝摸摸脸上的各个部位。摸到哪个器官,就轻轻地对宝宝说:“看看我的眼睛,摸摸我的眼睛,这是妈妈的眼睛。”
接下来,摸到哪个器官就仿照上面的说法,如“看看我的嘴巴,摸摸我的嘴巴,这是妈妈的嘴巴;接着,妈妈再对宝宝说:“听听我的声音,认认我是谁?我是你妈妈。”
然后,妈妈再拿着宝宝的手放在他自己的脸上,仿照刚才的说法,念出宝宝各部分的器官名称:“看看宝宝的眼睛,摸摸宝宝的眼睛,这是宝宝的眼睛;看看宝宝的鼻子,摸摸宝宝的鼻子,这是宝宝的鼻子……”
如此耐心地教导,使宝宝能逐步指出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口”等各个部位。以后当宝宝听到妈妈的“指令”后,便会指出相应部位。凡能指对一个部位,就应当给予赞扬和鼓励。
此外,让宝宝学认五官,爸爸妈妈还可以拿一个玩具娃娃问宝宝:“宝宝,娃娃的眼睛在哪儿?”开始时,可以拿着宝宝的手去指,待他学会就不再帮他了;也可以用镜子让宝宝学会指认五官,先让宝宝指着镜子里娃娃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再对照着学认自己的,最后逐渐地不用镜子教,宝宝就能指认自己的和爸爸妈妈或其他人的五官了。
小手、小脚在哪里
宝宝认识“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把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东西区别开来。通常,1岁之前的宝宝如果不培养训练,就往往没有意识到手指和身边玩具的区别。
因此,教宝宝认识身体部位不只是认识五官,认识手、脚是宝宝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开始。
这是最原始的自我意识,也是人生过程中形成自我意识的基础。
挠挠小手、小脚
首先,妈妈妈用手摇摆宝宝的小手、小脚,并且用手挠挠宝宝的手心和脚心,以引导宝宝去注意自己的手脚。
镜子里的小手、小脚
在镜子面前,让宝宝看看自己的小手、小脚,告诉他,这是宝宝的手,这是宝宝的脚。让宝宝做一些拍手、抬腿的动作,引导他观察镜中的映像。
宝宝手指歌
妈妈先打开宝宝的手掌,依次轻轻按下拇指、示指、中指……并要念儿歌:“大拇哥,二拇哥,三中娘,四小弟,五小妞妞爱看戏。”
教宝宝认识自己的手、脚,能引导宝宝注意自己的四肢,发展自我意识;通过念儿歌还可以给予宝宝语言刺激,能增加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认知训练大乐园
宝宝长到9个月大以后,认知能力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为了达到目的还能采取间接的方法,比如会绕过椅子去取椅子后面的玩具,还能了解物体的性质而加以应用,如把纸捏成团或用毛巾擦脸等。
认识三维
爸爸先找一个大玩具,玩具的高度要超过宝宝趴下后的高度,然后放在宝宝面前,告诉他玩具的名称,并让宝宝用手摸摸。
接下来,可以引导宝宝绕着玩具爬一圈,再让他用手摸摸,并告诉他玩具的名称。
最后,再把宝宝抱起来,让他从高处看到玩具,再把玩具的名称告诉他,让他摸摸玩具。
通过这个训练,可以引导宝宝认识三维世界,可以增加他的好奇心,培养宝宝的求知欲。
看图认物
妈妈可以给宝宝看各种物品及识图片卡、识字卡,卡片最好是单一的图,图像要清晰,色彩要鲜艳,主要教宝宝指认动物、人物、物品等。
开始,可用一个水果名配上同样一张水果图,使宝宝理解图代表物。在认识几张图之后,就可以用一张图配上一个识字卡,使宝宝进一步理解字可以代表图和物。由于汉字是一幅幅图像,所以多数宝宝能先认汉字,后认数字。
在初期,可以每次只认一图或一物,继续复习3~4天,待宝宝记住能从几张图中找出相应的图,再开始教第二幅。
找到小嘴,自己学吃
准备一些爆米花、饼干、盘子、杯子和勺子;再把饼干放在盘子里,鼓励宝宝自己用手拿饼干吃;也可以在碗里面盛上半碗爆米花,给宝宝一把勺子让他先拿着勺柄玩,然后慢慢教他持勺舀爆米花。此外,还要教宝宝用杯子喝水,先由妈妈扶着杯子过渡到与宝宝一起扶着杯子。
在培养宝宝开始学吃东西时,爸爸妈妈要有耐心,不要因为宝宝稚拙和添乱就坚持喂宝宝,剥夺他学习的好机会。此外,还应注意不要让宝宝拿掉在地上的饼干以及撒在桌上的爆米花吃;要训练宝宝用勺吃饭,在宝宝有一点点进步时,应多鼓励和表扬。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引导宝宝认识自己的嘴,还可以培养宝宝自我服务能力。
小贴士
妈妈抱宝宝外出散步的时候,可以一边玩一边不断地对宝宝说:“看,好大的一棵树啊!”“看,这边来了一只小狗!”等等,要尽可能让宝宝多认识一些事物。
宝宝大运动智力开发
9个月大的宝宝运动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加强训练可使宝宝尽快学会站立与走路。
宝宝能力特点
宝宝长到9个月的时候,在扶立时背、髋、腿均能伸直,搀扶着能站立片刻,能抓住栏杆从坐位站起,也能从坐立主动地躺下变为卧位,而不再被动地倒下。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这时的宝宝不需扶持即可自己坐稳,并能较熟练爬行,这时正是独自站立到行走的主要阶段,爸爸妈妈应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扶站训练
在宝宝坐稳、会爬后,就开始向直立发展,这时爸爸妈妈可以扶着宝宝腋下让他练习站立,或让他扶着小车栏杆、沙发及床栏杆等站立,同时可以用玩具或小食品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延长其站立时间。如果在以上练习完成较好的基础上,也可让宝宝不扶物独站片刻。此外,也可在宝宝坐的地方放一张椅子,椅子上放一个玩具,妈妈逗引宝宝去拿玩具,鼓励宝宝先爬到椅子旁边,再扶着椅子站起来。
其实,大人是宝宝扶站的最好“拐棍”,必要时可站在宝宝旁边,让宝宝抓住你的手站起来。通过扶站练习,可以锻炼宝宝腿部或腰部的肌肉力量,为以后独站、行走打下基础。
让宝宝初练习迈步
宝宝总有一天是要自己走路的,早锻炼就能早一天行走。
在宝宝初学迈步时,可以让他先学推坐行车。开始宝宝可能后蹲后退,这时爸爸妈妈可帮助扶车,向前推移,使宝宝双脚向前移步前进;将宝宝放在活动栏内,爸爸妈妈沿着活动栏,手持鲜艳带响的玩具放在栏内,让宝宝扶栏移走几步。
此外,也可以在宝宝活动栏内,放些能吸引宝宝的玩具,让宝宝自己扶栏蹲下去拾玩具或在栏内下蹲后爬行去取它,以练习宝宝两脚移动迈步和下蹲。
继续爬行锻炼
经过一个多月爬行的训练,使宝宝逐步由原先手、膝爬行发展到手、足爬行,爬行的动作也由不熟练、不协调转变为比较熟练和协调。
这时,爸爸妈妈可用一些宝宝喜欢的玩具逗引,让宝宝兴高采烈地一会儿向前爬,一会儿向后爬,一会儿向左爬,一会儿向右爬,一会儿快速地爬,一会儿又转着弯爬。越爬越高兴,爬的花样也越来越多。
爬行是宝宝智能发育的重要行为模式之一,通过锻炼提高爬行的熟练程度,扩大认识范围,促进心理发展。
精细动作智能训练
宝宝到9个月时,精细动作能力已相灵巧。能用拇指、示指夹小球或线头,能主动地放下或扔掉手中的物体,而不是被动地松手。
宝宝能力特点
宝宝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遵循了从混浊到分化,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发展规律,基本形成了从本能的抓握—有意识的满把抓握—拇示指以及拇食中指的协调抓握—抓放可逆—双手协调。
9个月时,宝宝的小手越来越灵活,拇、示指能捏起小丸;能将积木拿起投入到水杯中;并且能成功地用拇指和示指抓起小丸。
手眼协调能力也有很大变化,能联合行动,无论看到什么都喜欢伸手去拿,能将小物体放在大盒子里去,再倒出来,并反复地放进倒出。宝宝在摆弄物体过程中,逐步提高了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如大小、长短、轻重等。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训练有意识拿放物体
在宝宝开始拿玩具时,可能会扔掉或撒手,但并不是有意识地放下,妈妈可在宝宝拿起玩具(如积木)时用语言指导他放下,或给某人或放在某处,比如“把积木放到盒子里”“把球给爸爸”,训练宝宝有意识地拿放。每次成功后妈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激发宝宝自己动手的兴趣和信心。
训练拇、示指对捏能力
宝宝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过程,手的动作灵活了,逐渐学会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来捏取东西,特别是示指的能力有很好的发展。
与此同时,9个月正是发展拇、示指对捏重要动作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积极进行训练。
首先,应让宝宝练习捏取小的物品,如小糖豆、大米花等,从拇指、示指扒取发展到用拇指和示指相对捏起,每日可反复训练数次。
训练小指活动
妈妈可以将宝宝抱起,在桌上的盘子内放几粒小糖丸,如珠子糖、小豆子、大米花、葡萄干或其他小型颗粒,让宝宝注视,然后再用手去摆弄、捏取。
爸爸妈妈要训练宝宝的小手的捏取能力,以培养手指手腕的灵活性、准确性和手眼协调。
对敲、摇动能力训练
妈妈可相继给宝宝两块积木或两种性质的小型玩具,鼓励宝宝两手对敲玩具,或用一只手中的玩具去击打另一只手中的玩具。也可给宝宝一只拨浪鼓或铃鼓,鼓励宝宝主动摇摆,随之发出悦耳的声音。
这个训练能培养手的灵活性,开发手的功能。
手、眼协调训练
妈妈可以在宝宝面前放一个盒子,将一块小积木放在宝宝手中,妈妈可以先示范,将积木投入盒内,然后再鼓励宝宝将积木从盒内取出来。可以连续练习几次。
这个训练可以培养宝宝手的准确性和手、眼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