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茶、书画、弦乐,是老人家三大爱好;乐观、豁达、开朗,是老人家长寿的秘诀。
揭东炮台镇(现属空港经济区)南潮村有一位老人,名叫吴礼祥,今年95岁。老人稍微耳背,而身体骨骼仍然康健,还能踩着一辆三轮自行车上集市买菜。老人家性行乐观、开朗,闲时爱听潮曲、爱喝功夫茶,喜拉二胡;难能可贵的是,老人家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
吴礼祥老人称,他7岁入私塾读书,自小对绘画就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好。8岁时,他见到乡里一名叫吴延山的老人在画一幅山水画,便好奇地近前观看。老人见吴礼祥左瞧右望,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对他说:“小鬼头,你看什么?你看得懂么?”吴礼祥嘻嘻笑,说:“这幅画,好是好,就是有点美中不足。”老人惊讶对他说:“咦,哪里不足,你倒说说看。”吴礼祥用手一指,斗胆点出山水画中一处败笔,对老人说:“老叔,我认为这一处不应该这样画,不知对不对,请您原谅我乱讲。”吴延山老人大为赞叹,称“小小年纪,能有如此见识,真是难得”。自此,老人私下大加指点,每天一有空闲,便喊礼祥前来:“来,给老叔打底稿!”吴礼祥便按老人要求认认真真画好底稿,这对吴礼祥来说,就是“临摹写生”的第一步,也是学习的好机会。
14岁时,吴礼祥就辍学出来帮工,为家庭分担一份重任。白天劳动,晚上就在油灯下学素描。社会的实践为他贴近生活的画作打下了根蒂。在田头劳动的时候,他常常不忘对周围的一草一木、一牛一鹅进行细心的观察揣摩,远处的青山、空中的白云,都是他学习绘画的对象。
50年代初期,吴礼祥欣闻儿子就读的学校来了一位好老师,他备上一份薄礼,带上自己的一小部分画作,在儿子的引见下,来到学校访问这位老师。老师见了吴礼祥的画作,颇为钦佩,敞开心扉,以互相学习交流的态度,给吴礼祥指出画中微疵。俩人越谈越投机。一直聊到夜深了,发觉孩子早已伏在桌上睡去时,才依依道别。此后,在这名老师的引荐介绍下,吴礼祥又认识了几位画坛师友,大家一有空闲,就相聚一起互相交流切磋,这也使吴礼祥的画技得到神速进展。
据老人家回忆,有一次,老师看到他在田头给几个愣头小子画像时,打趣他说:“你不要画青年,很难画,就算画得再好,恐怕也有被人嫌来嫌去,还是画老头子好!”旁边的人问老师为何,老师笑称:“青年人如日中天,血气方刚,拳头硬嘛(其实是变化大)”。吴礼祥老人跟笔者说到这里,呵呵直笑。他口里所尊称的那位老师,就是著名画家、揭阳画院院长卓素铭令尊大人卓哲生(卓颠)先生。
清茶、书画、弦乐,是老人家三大爱好;乐观、豁达、开朗,是老人家长寿的秘诀。走进吴礼祥老人的小屋子,迎面入眼的是正中央挂着的那一幅出自他笔下的“精国报国(岳母刺字)”人物画,两侧是书法“乐观可长寿,书画能延年”。这,也是老人家的写照吧。人间正道是沧桑。老人已走过90多个春秋,但在他的记忆里,过去的一切历历在目,但老人家却笑称看惯云卷云舒,“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与老人家交谈的短短一个钟头里,老人乐观、健谈的风格感染着笔者。老人站着打开他珍藏的一大箱子人物画、山水画,一站就是二三十分钟,依然神采奕奕,一点都不显老。
老人的书法藏露兼顾,轻俊飘逸,洒脱豪迈,虽谈不上炉火纯青,但也已有返璞归真的意思。看吴礼祥老人的人物画,下笔如有神,像《李白醉酒》《苏武牧羊》《文公冻雪》等,寥寥几笔勾画出生动的古代人物,淡淡的着墨巧藏着人生的几许无奈、荒凉。尤其是笔下每一个人物的头发、白须,轻飘细腻,吴带当风;加之人物的眼神与衬托的旁体,呼之欲出,如痴如醉,可邀对弈。或许,透过每一幅画面的背后,读者可以体味得更深更远……书画名人蔡春鹤、蔡胡生、王映秋,揭东县炮台文化站原站长谢俊松等,都给过老人很高评价。对此,老人却不愿透露一二,在这位朴实、平凡、乐寿的老人眼里,见过太多的人世沧桑,心境十分平静。精进、禅定,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即一切,释然。
吴礼祥老人,小名吴映瑞。参加过“揭东迎春书画联展”“庆‘七一’首届书画摄影精品展”“揭东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6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书画摄影展”。潮汕文人有诗赞曰:“吴宗渤海树家声,礼让三贤续史新。祥地人文红日冉,余晖更爱照丹青。”正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生七十古来稀,比起彭祖还少年。
补记:2011年11月19日(农历辛卯年十月廿四日),96岁高龄的吴礼祥老人骑鹤西去。
人生真正的快乐,在于能对一个事业有所贡献,而自己认识到这是个伟大的事业。
——萧伯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