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睡得最香最醉。如果不是早晨有淅淅沥沥的雨点声,加上偶尔的几声鸟啾,你一定会沉睡在梦里不知身是客,也会赖在床上不愿起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一曲《定风波》,道出了作者在贬黄州途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的处世精神和开阔胸襟,表达了其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忧患所扰的高深学养及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宠辱不惊的胸怀。这大概也正是竹子真实的写照了吧。
清早,被一阵鸟鸣声叫醒了,睁开眼,发觉窗外下了雨……感觉是如此的奇妙,早晨的山竹林里,处处是清纯、新鲜的空气。伸了伸腰,决定在雨后的早上,游游华清竹林。
粤东名乡揭东锡场镇华清村的竹林,远近闻名。周五下午,我就开车来到了这里,能在周末到此走走,倒也是轻闲放松,更难得的是,因条件许可,夜里就在竹林下的屋子里过夜了。虽然有些冷,但是换了新环境。在万籁俱寂的村间山竹林里,夜是神奇、安详、宁静的,没有都市的繁华与车马的喧哗,人的心绪变长远了,眼界似乎也开阔了,宁静而致远,淡泊以明志,心定、神驰,整个人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周围是竹丛环抱,双眼是翠绿竹枝,鼻子是淡淡的竹味清香味……这一夜,睡得最香最醉。如果不是早晨有淅淅沥沥的雨点声,加上偶尔的几声鸟啾,你一定会沉睡梦里不知身是客,也会赖在床上不愿起来。
选择了一处较易走的小路,绕过几丘菜田地,走过三五个鱼池,经过水厂边,直接就上到了大竹林子里。雨后的路有些泥泞难走,但打笋的农夫还是早早地上了山。见到几位老伯,手拿笋撬,对准笋根两三下挫去,一块块又白又粗、又靓又大的竹笋“浮”出了土面。虽然山中仍有些寒意,但却被收获的喜悦赶得远远的了。
竹林间静悄悄的,空气十分清新。漫步竹林中,不禁令人遐思万千。竹子不仅质地坚硬,用途广泛,浑身全是农家宝,更让人钦佩敬叹的是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在当地,竹子总是象征着正义、吉祥、和平。置身于山林竹野,心头总会涌起一股暖意。在潮汕地区,竹子最能体现它自身的价值之时,莫过于逢年过节:像正月里,村头高高搭起的彩棚,挂着灯笼的喜庆门、迎客台,演戏用的戏棚,游神赛会的彩旗;五月节划龙舟用的撑船竿,插满溪河两边的标旗,树在江中作标记的带有青翠竹叶的竹榜;八月中秋之夜燃放烟火的搭棚……处处都有竹子的影子。在人们的生活中,几乎随处都可见到竹的影子:竹椅、竹篮、竹竿、竹筐……就连小孩子赶牛赶鹅钓鱼用的小竹枝、挑水挑物用的扁担、晾衣用的工具,农民围篱用的竹竿,渔民打鱼用的竹排、竹栅,甚至教师用的教鞭、大人打小孩的物件,全部来自竹子。竹叶竹芯竹茹皆可入药,竹笋本身也是一块宝,可做汤炒菜做笋果,可酿笋酸晒笋脯馈赠亲友,是潮汕著名的土特产之一。
漫步在竹丛中,吸着清新、甘甜的空气,呼吸舒畅,心情惬意,真想放声高歌,振臂高呼。偶有小鸟掠过,“吱——”竹叶微微一颤,一滴雨珠掉下,融入土里,倏地不见。竹还是那样青翠欲滴,竹林叠叠,竹叶簇簇,一片连接着一片,一直相连向远方蔓延,如一张绿色的巨大绸缎抛盖在山野上。在竹丛上,一根根新芽探出头来,熟悉而嫩小的笋芽,样子娇羞可爱,如小鸟般好奇地瞅着我们,竹叶落在地上,踩上去软软的,沙沙地响,使人恍惚来到了绿野仙林。
游完竹林,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在主人的邀请下,来到池旁大树下,喝功夫茶,吃点心。当然,别忘了午餐那一顿竹笋炒果条加上一锅美味的鲜竹笋炖汤,真可谓大饱口福了。竹林竹子,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精神层面都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和感叹,唯有怀着虔诚恭敬的心,才能更好地品读出竹的骨髓品质。
人们需要快乐,就像需要衣服一样。
——玛格瑞特·科利尔·格雷厄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