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81800000007

第7章 让宝宝自己站稳

人的一生就像在攀登无数台阶的山峰,孩子如何面对和攀登这些人生的阶梯——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的牵着手上,有的抱着上,有的自己上。但是结果很明显,被家长牵着的孩子,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性,常常把父母当成拐棍而难以自立;被家长抱着上台阶、揽在襁褓里的孩子,会成为“被抱大的一代”,未经风雨,未见世面,更难立足于社会,更别说大有作为;只有那些在父母鼓励下,独立攀登的孩子,才能最终登上光辉的顶点。

在美国,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校园里捡垃圾,把草坪和人行道上的报纸、冷饮罐收集起来,向学校换取一些报酬。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难为情,反而为自己能挣钱而感到自豪。有的家庭经济很富裕,但在孩子八九岁时,父母便鼓励他们去打工挣零花钱,目的是培养孩子自力更生、勤俭节约的习惯。美国富豪洛克菲勒就是其中之一。洛克菲勒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靠给父亲做“雇工”挣零花钱,平时清晨他便到田里干农活,有时还帮着母亲挤牛奶。为此,他专门有一个用于记账的小本子,将自己的工作按每小时0.37美元记入账本,然后再与父亲结算。他做这件事做得很认真,因为他感到既神圣又趣味无穷。而洛克菲勒的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也都严格按照此原则教育孩子。洛克菲勒家族让孩子这样做当然不是因为吝于给孩子们零花钱,也不是父母有意苛待孩子,而是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并培养孩子艰苦自立的品格和勤劳节俭的美德。那小账本上记载的不仅仅是孩子打工的流水账,更是孩子接受考验和磨炼的经历!

家长不能总是把孩子关在自家的大门之内,像老母鸡那样时时刻刻都把孩子拢在自己的身边。那样,他们就永远学不会如何独立面对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应当打开家庭“城堡”的大门,把孩子放到社会生活中去,以社会为课堂,以社会生活为教材,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经受磨炼,增长才干,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育学家认为:爱孩子就要培养他独自面对一切的能力,千万不要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因此,父母们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不妨让孩子吃点苦、经历风雨,这样孩子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有用的人。

妈妈的困惑

雷雷是个活泼的男孩子,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他都很踊跃地参加。一个周末,雷雷的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郊游,当雷雷赶到学校时,他的老师却不让他参加这次活动,因为他忘了带父母签字的同意书。雷雷感到非常气愤,当他回到家时,就对妈妈说:“妈妈,你必须开车送我去参加郊游,不然我会迟到的。”可妈妈还有工作要做,于是只能叫雷雷自己去。这下雷雷可发火了,他暴跳如雷,一定要妈妈送他,怎么解释都不管用。最后,妈妈不得不推辞了跟客户的签约仪式,开车送他去郊游。

其实,妈妈最后妥协的做法,并不能够让雷雷真正得到收获,下一次,雷雷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只会向其他人寻求帮助。我们推荐另一种处理的方法,让我们将剧本改写一遍:

“妈妈,你必须开车送我去参加郊游,不然我会迟到的。”雷雷的语气很强硬,似乎不容商量。“雷雷,我知道你很想去,我也希望能够帮你,但让我开车送你去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有工作要做,而且要去参加郊游是你的事。”妈妈不急不慢地回答。

“那怎么办呢?”雷雷低着头小声说道。妈妈看了看儿子,说:“你可以乘公共汽车去呀。”雷雷摇了摇头:“不行,我根本不知道坐几路车,况且,你不怕我自己走丢吗?”“哦,如果你没办法自己坐公共汽车去,你的郊游可能就要泡汤了。”妈妈平静地说道。雷雷接着又发了几分钟牢骚,诉说他的不幸,然后就走出了房间。当他再次回来的时候,他兴奋地对妈妈说:“我打电话给老师了,老师告诉我应该坐几路车,现在我都知道了。”就这样,妈妈只是把他送到了公共汽车站。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雷雷在赶上郊游队伍之后该有多么高兴,因为他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而在这件事情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妈妈也是非常令人佩服的。在了解儿子的困难后,她本可以开车把儿子送到山区,但她没有这样做,而是坚持让儿子自己坐车去山区,锻炼了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我们常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解决。哪怕你完成得没有别人好,那也是你自己的劳动成果。这一次也许会做得不好,但下一次就会好一点,经过这样一次次的努力,最后才能做得完美。如果总是依赖别人,那么你的一生将始终与贫穷和低声下气为伴。孩子有了自己的能力和地位后,与家人和社会的沟通才会变得更容易,才更能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

01 呵护不必关怀备至

生活中,很多父母总喜欢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呵护,把孩子的事情都包办下来,为孩子做好。这些父母似乎不知道,教育孩子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孩子自主独立的性格,让孩子能够适应未来的生活。因此,日常生活中应当教导他们学会独立地生活,而不要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

行为示例 7岁的小伦要去参加上小学前的夏令营,小伦非常兴奋,在家里又跳又叫,然而妈妈却很担心,她觉得这对小伦来说太难了!才7岁的孩子就要离开家,在外面和同学、老师共同生活5天,孩子吃饭不习惯怎么办?孩子走不动怎么办?孩子生病了怎么办?妈妈给小伦的班主任老师打了电话,再一次请她路上多照顾小伦,又给小伦准备了几套衣服,连帽子、手套都带上了,生怕晚上气温低冻坏了孩子。除此之外,她又在小伦的包里塞了一些高级营养品,叮嘱小伦不要饿着自己。在小伦临出门时,妈妈又告诉小伦要注意安全,要这样,要那样,一副没完没了的样子,弄得小伦都有些不耐烦了。小伦走后,妈妈还坐在沙发上念叨着:“一个小孩子怎么照顾自己呀!”结果两天后,不放心的妈妈开着车追到夏令营去了……

宝宝的想法 妈妈真的很烦人,带这么多东西真丢脸!我才刚上小学,这样给老师和同学留下的印象该有多差啊!

你的误区 小伦的妈妈是个慈爱的好妈妈,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她过多的保护、过分的呵护只会阻碍孩子的发展,让孩子无法自立自理。

解决办法 孩子终究要独立生活的,为了让孩子能顺利地适应他未来的生活,父母们必须放手,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去照顾自己,不要让他们永远生活在父母的呵护里。

训练孩子的独立性格,我们的父母可以教导孩子从一些简单的工作着手,例如早晨起床自己穿衣服、刷牙等等。这些不仅是日常生活的步骤,它更能训练孩子管理自己的行为,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

父母既要放手让孩子自己走出去,又要保证孩子能够安全出行。一方面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严格的训练,另一方面却不是3分钟热情能够解决的。比如,培养孩子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习惯,刚开始父母和孩子都会很热心地按计划实行,但是时间一久,一些父母就会又恢复原状了,这种对孩子缺乏长久性和一贯性的培养,反而会在孩子的性格中留下很多负面影响。

与父母过分的叮嘱和过分的呵护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是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具有独立性格、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经常到外面参加活动。即使是家庭富裕的孩子,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赚!”乡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干体力活,如:夏天替人修理草坪,秋天帮人扫落叶,冬天帮别人铲雪等。在富足的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有的十六七岁的女孩子,从初中一毕业就去别的人家当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在中国父母看来非常难以理解,但瑞士父母却认为大有好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孩子的劳动能力,让孩子寻求到独立的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一种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种语言地区的人家当佣人。其中也有相当多的人还要到英国学习英语,同样是边当佣人边学习语言。等他们熟练掌握了三门语言后,就去公司、银行或商店就职。长期依靠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

德国父母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不包办代替。法律甚至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擦皮鞋、打扫房间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而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格。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上学以后,许多学生都要在课余时间在外边参加劳动赚钱。大学生中勤工俭学的现象非常普遍,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女也不例外。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照顾老人、做家庭教师等挣得自己的学费。

比较一下小伦妈妈“孩子太小,只能由我照顾”的教育方式,不知中国父母做何感想呢?父母们都应该明白,自己是无法照顾孩子一辈子的。

一个真正疼爱孩子的母亲应关注的是孩子将来是否能自己应付外面的世界。将一个在慈母庇护下,毫无自我生存能力的孩子推入未来的社会是最为残忍的事,也是爱孩子的母亲不忍看到的结局。在这样的抚养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外表人高马大,内心却是畏畏缩缩,缺乏勇气。这样做使他感到不安全,因为安全感是建立在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去对付处理问题的基础上的。我们这种自以为无私的行为,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权利,但这恰恰是孩子成长最珍贵的要素。

但凡孩子能独立完成的事就不要替他去做,就好像要让孩子学会走路,你得先放开手一样。当然,一旦决定放手了,就要坚持下去,不要看到孩子做不好事情就又去插手。

02 有求必应的哆啦A梦

一些父母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道理让孩子受委屈,怎么也不能比别的孩子差。在这种心态下,父母对孩子几乎是有求必应,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于是一些孩子拼命追求物质享受,吃的、穿的、用的都是最好的,同时对自己的东西又不珍惜。孩子一旦养成了大手大脚的坏习惯就很难改正,更重要的是,一个骄奢成习的孩子,其性格的坚韧程度及勇气也都会受到影响,试想一个衣食无忧的人,还哪有什么目标想去努力奋斗呢?

行为示例 乐乐的妈妈从小生活得很艰苦,所以自从有了乐乐,妈妈发誓要让乐乐的生活过得无忧无虑。妈妈尽力地满足着乐乐的所有愿望,好吃的零食、限量版的玩具、漂亮的名牌衣服、各式各样的日常生活用品,只要乐乐提出来,妈妈最后总是会满足她,乐乐就生长在这样从来没有被拒绝的世界里。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她非要坐一个小朋友的小凳子,还因为吃饭不合胃口而大发脾气,老师很生气,乐乐也觉得很委屈,回家后就叫嚣着再也不去幼儿园了。果真,以后乐乐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拖拖拉拉,有时还会突然生病,妈妈觉得她可能是利用生病的借口不去幼儿园,可是她真的会呕吐、拉肚子,好像也不是装出来的。

宝宝的想法 我不喜欢这个老师,她总是拒绝我的要求。妈妈就不会这样,还是妈妈比较爱我!我讨厌幼儿园,在那里我觉得很不舒服。

你的误区 你以为事事满足孩子的要求,宝宝们就会觉得快乐、幸福吗?目标是要靠努力去达到才最有价值,有些东西,让宝宝太过容易地得到,反而丧失了珍贵性。更重要的是,宝宝一旦养成了任何心愿都能无条件达到的习惯后,也就丧失了自己努力争取的意愿,他们只会坐等别人的给予,抗挫折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解决办法 在提供生活必需品的前提下,其他的东西应尽可能节俭。如果宝宝实在很喜欢什么,也可以让他通过自己的力量赢得:帮助做家务、在幼儿园里被表扬、讲了一个完整生动的故事等等,都可以作为被奖励的条件。让宝宝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去积极争取,这样不仅自我胜任感会提高,抗挫折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锻炼。

不能一味满足宝宝

教育学家告诫家长们:不要一味地满足孩子的每一个愿望和要求。只要是孩子看到的和喜爱的东西,当父母的就无条件地给孩子买,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父母们应当教育孩子不能只想到他自己,还应该想到别人,至少应当想到家庭中的成员。这一点看起来很简单,却常为许多父母所忽视。不少父母,总是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生怕孩子不高兴,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不但自己主动地让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还要求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也都让出应有的一份给孩子。这样的父母,往往没有想到孩子的要求是无止境的。你今天满足了他这个要求,他觉得有求必应,于是明天又提出新的要求。这样做无意中纵容了孩子,培养了孩子的利己主义思想。时间长了,不但养成了孩子不尊重别人和不尊敬长辈的坏习惯,而且,在达不到目的或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们还可能由失望转变为消沉,或者产生过激的行为。

培养节俭的美德

另外,当父母的以身作则,力行勤俭,也是提高宝宝精神动力的一个好办法。

撒切尔夫人11岁时,求父亲给自己买辆自行车骑着玩,父亲却拒绝了。他的商店生意很好,家里也很富裕,但他认为女儿还没上中学,不需要自行车代步,不是非花不可的钱,一分也不花。

父亲经常对女儿讲自己是如何勤俭节约的,他说起自己年轻时找到的第一个工作每周只能赚14个先令,其中12个先令交给房东,其余2个,他自己用1个,存起1个。

父亲在家里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但他对外人却很慷慨,他经常把食品与金钱送给穷人。他对女儿说:“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能否给人以实际帮助。不要像有些人那样,认为从床上爬起来到市场抗议一下,就是帮助了穷人。重要的是你用你微薄的收入干了些什么?”

这些教育,使撒切尔夫人形成了节俭的好习惯。节俭是一种美德,家长们都应该身体力行地教育孩子节俭,让孩子懂得不是要买什么就能买什么,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不能奢侈,只有这样,才是在为孩子做长远打算。因此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要教导孩子不要盲目地跟别人攀比。

拒绝不合理要求

一味溺爱孩子,事事顺孩子的心意,就会让孩子形成诸多不良性格,因此对孩子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就一定要拒绝,这样才会让孩子变得懂事起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经常会感叹:“我们小时候什么也没有,还不是每天高高兴兴;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有,却老是不满足。”确实,由于家长们习惯于过问孩子们的物质需要,过分给予孩子物质享受,使孩子的性格变得骄奢、自负、贪婪,到头来,想管都没办法管了。

其实,孩子的心灵本是一片白纸,他们的思想、行为和父母的思想、教养方式、行为准则息息相关。可是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小孩也是如此,甚至更为强烈。本来,孩子是没有自立能力的,他的需求很自然要靠家长来满足。可今天的孩子生活在现代社会,他们不仅从父母身上,也从电视上、大街上、网络中看到多姿多彩的繁华世界,他们的视野宽广了,他们的欲望也变得强烈了。而家长们对这些事的处理方法就是千方百计予以满足,惟恐落在他人之后。以有限的精力、财力、时间去满足孩子无休无止、花样翻新的欲望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对孩子的需求全部都予以满足首先就是错误的。过于迁就孩子,等于促使孩子养成随心所欲、唯我独尊的不良思想,势必导致他们日后迈入社会,在实际学习、工作、交往中碰得头破血流,诸事不顺。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一定要拒绝,对孩子非分的需求也不要迁就,即便对孩子正当的要求,有时基于家庭的经济条件,或者出于教育孩子的目的,也未必一定全部满足。但是,不要迁就孩子必须讲究方法。小孩虽小,可心里明白,自己所依靠、所依赖的就是父母,孩子的心灵是很脆弱的,轻易甚至粗暴地拒绝孩子的需求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受到伤害,产生不安全、无所适从的感觉。当你准备不迁就孩子的要求时,要把自己的理由坦率认真地告诉孩子,要相信孩子的认知能力,使孩子最大限度地理解自己的做法,要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感到家长不是通过干涉自己的自由来管自己,而是自己的要求过分,或者家里的确有困难。让孩子自幼明白道理与克己节制,心理有承受一定挫折的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有效的拒绝方式

什么样的拒绝方法都有效吗?当然不是,以下两种情况是最有害的。第一种,有些家长刚开始拒绝了孩子的要求,可是经不住孩子的纠缠,过一会儿又予以满足。这样出尔反尔,定会让孩子养成坏习惯,以为通过死缠硬磨的手段就可以达到目的,比不管更糟。第二种,也有些家长不注意相互之间的通气、默契,妈妈不迁就了,爸爸却迁就了;又或许父母达成一致意见,爷爷奶奶却悄悄地予以满足,当父母提出批评,老人又说对孩子不能太苛刻,背后又在孩子面前唠叨,这样很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理失衡,误以为父母不疼爱他。

因此,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是有必要的,但必须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家长在拒绝孩子的同时,答应他如果条件许可,一定会满足他的合理要求,但家长自己必须信守诺言,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过后就会遗忘。信守诺言,不仅会树立自己的威信,在孩子方面,也会感到父母管自己是真正关心爱护自己。还有,家长假若眼光敏锐,平时注意观察孩子,能出乎孩子的预料主动满足孩子心中渴望而又没有说出来的愿望,更会事半功倍,令父母与孩子间的感情融洽,并逐步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

许多家庭的家长尤其是祖父母都有追着孩子喂饭的习惯。摄取足够的营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所以在进餐的问题上父母会同孩子发生很多争执。例如在家中,母亲精心地准备了晚餐,孩子却提出要吃另一种食物。这里面不仅是一个进餐的问题,也经常是孩子与父母进行的权利斗争。孩子很懂得父母对他的饮食的关心,因此相信有了操纵父母的砝码。事实证明他们在这一点上是很有眼光的,父母不忍心孩子挨饿缺乏营养,往往屈从于孩子的要求,或者另备食物,或者带着孩子去买他爱吃的食品。在这个问题上家长朋友们应该更理智一些,事实上孩子一顿不吃饭,对他的健康并无太大影响,如果一味满足他的要求,反而容易养成他偏食的习惯。有了这样的经验,孩子受到了鼓舞,认为可以用他的意愿来控制妈妈,甚至发脾气打妈妈几拳。妈妈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心血培养出一个自私自利、为社会所不能容忍的怪物的,这样做的结果不但牺牲了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也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隐患。

生活中常遇到的情况是孩子坚持要买新玩具,被母亲拒绝。孩子以哭闹相威胁,质问母亲为何刚才给自己买了新衣服,现在却不肯买玩具给他玩?母亲可能怒火冲天,当众大骂或给孩子一巴掌,结果孩子在回家路上大哭不止,做母亲的不但十分尴尬,甚至其他家人也会受到牵连。在这种情况下,不如先满足孩子的愿望,待回家再慢慢教导:“你看你的玩具已经多得没地方放了,你还要添置新的。阿姨家涛涛的一个小坦克玩好久了也没有换,有一件心爱的玩具才是最重要的,比你每天换新的要强。”这种低调处理会出乎孩子的意料之外,会令孩子道歉,他的脑海中可能会出现另一个他,叫父母以后不要再提无理要求。

如果父母对孩子无论什么事总是最终妥协、同意,允许其破坏规矩,就会显得自己很软弱、不坚决、没主见,孩子的行为也会表现出对父母的不尊重。每一次破坏规矩似乎都不无道理,但如果把这些都放在一起,父母就该好好考虑考虑了。孩子们有时候就是在父母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的。

真正爱孩子不是事事顺他们的意,而是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巧妙地拒绝他们的无理要求,这样才能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并且健康成长。

03 独立的小宝宝

其实,孩子们有一种天生的主动性,很小的时候就有干一些事情的欲望,可是生活中太多的父母却都放不开手,担心孩子做不好、会伤害自己,结果他们的不放心压制了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变得性格懒散,处处依赖父母。

父母们应该知道,孩子从一降生到这个世上起,就充满了强烈的参与欲望,希望能加入到这个社会中,同别人一样能够做许多事,这是孩子寻求自立的重要过程。这种欲望便是学习的动力,是一种可贵的探索精神。

我们应不断地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自主能力,应当在他们一出生时就开始这样做。生育一个孩子是十月怀胎的事,而培养一个孩子将会用一生的精力。我们相信自己的孩子会茁壮成长,我们应当用这种态度去解决和处理孩子成长时期的每一个问题。孩子需要鼓励,需要父母尽全力帮助他们发展和保持这种勇气。

行为示例 子乾和同龄的孩子一样,生活被父母料理得很好,所以什么事情都不会自己动手,衣服穿反,手也不会自己洗,到3岁了吃饭还要人喂,而且掉得满地都是。亲戚们都说妈妈太娇惯他了,可放手让他一个人做事,的确是不行的呀!

宝宝的想法 妈妈从来没说过要我自己动手呀,她只会说:“你看你,什么都不会做。”如果她说:“乖宝宝,你自己试试,好吗?”我想我会试一试的。

你的误区 这里存在着一个先验观念的问题。父母总认为,自己指责孩子什么事做不好,或者在什么方面有不足,其实就是要求孩子在这方面加强努力。但孩子们是这样理解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孩子的思维发展能力还没有达到能猜出“弦外之音”的地步,父母若想让孩子做什么,怎么做,最好直接明白地告诉孩子,不要让孩子不明所以。比如,子乾的妈妈若想让子乾培养动手能力,完全可以安排一些任务让他做,“子乾,帮妈妈把垃圾倒掉好吗?妈妈觉得很累,如果你能帮妈妈就太好了!谢谢你!”“乖宝宝,今天自己试着穿衣服好不好呀?如果你还不太会穿的话,跟着妈妈的动作学,我想,我聪明的儿子一定可以穿得漂漂亮亮的。”这样的说话方式就是孩子可以理解的。如果只是埋怨“你瞧你怎么这么懒,什么事情都不会自己做。”或者“衣服都穿不好,你都这么大了,要自己学着穿衣服知道吗?”这样指令不明确的语言,在鼓励孩子产生积极行为时应尽量少用。

解决办法 有一天,妈妈发现3岁的子乾正试着把妈妈掉在地板上的长裙塞到整理箱里,于是她开心地把子乾抱了起来,并决定让子乾做自己的助手。“宝宝,地上有一张纸,帮妈妈捡起来放到垃圾桶里去。”“宝宝,妈妈现在很忙,你自己学习把玩具整理好,好不好?”子乾当作游戏一样地乱收了一通,可这是个好的开始,以后他不再特别拒绝干活了。

子乾上完小学后,妈妈分配给子乾的任务就多了许多,也不再是简单的工作了。“子乾,你是我们家的男子汉,去超市买两桶油吧!”子乾中学毕业后,到北京上大学去了,妈妈在电话里问他:“有什么不习惯的地方吗?妈妈可以帮你做什么呢?”子乾在电话中回答:“除了想妈妈之外,没什么不习惯的,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妈妈知道自己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很好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内心真是无比幸福。

我们常常会听到父母说孩子独立能力太差。比如“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就……”言外之意,孩子不仅不如当年的父母,长到这么大还是一个什么都不会,处处需要父母照顾的孩子!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缺乏这样的一些孩子。有的孩子上了高中,甚至考入了大学,仍然缺乏应有的独立能力,报纸甚至报道过一个大学生因为无法独立生活而退学的事。同样的孩子,为什么有的孩子行为果敢,独立生活能力很强,而有的孩子则遇事犹豫不决呢?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关。

教育学家指出,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随着孩子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发展以及能力的增强,开始出现独立意识的萌芽,孩子非常希望自己尝试和参与成人的活动,这时候家长就应该引导孩子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在日常小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己独立处理事情的自信心,这样在以后遇到更大的挑战的时候,才不至于不知所措。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教给孩子一些容易完成的任务,通过劳动使其懂得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逐渐形成义务感、责任心,并且在独立完成家长交给的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有一位妈妈,在带3岁女儿乘车的时候,一定要把买票的钱交给女儿,让女儿帮她买票。这位妈妈的做法相当不错,买票只是很简单的事,但却会提高自己做事的信心,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当然,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既需要父母的慈爱之心,也缺少不了严格的独立生活能力训练。对孩子的培养要从小做起,当然一开始不能对孩子要求太高,但生活的自理能力确是非要独立不可的,这是为孩子制定成长目标的重要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长打算、短安排。孩子被送到幼儿园,半托或全托,孩子可能会哭闹不休、倍感委屈,无论怎样,父母都要忍下来,目的就是让孩子接受锻炼。其次,父母要加强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训练。一两岁的孩子,就可以让他自己吃饭,自己收拾玩具、图书;到三四岁时,要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穿衣、系鞋带等;孩子上学后,父母要教给孩子如何安排时间,教孩子怎样上闹钟,怎样准备早餐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等。另外,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从事一些为家庭和班集体服务的劳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训练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的过程,要多鼓励孩子,绝不要因为出了点问题而中断训练。家长应积极支持孩子自己动手做事的愿望,不要怕孩子干得慢、效果差,也不要因为怕麻烦而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为了达到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目的,应该让孩子经受一定的挫折考验。总之,孩子的独立能力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和训练。

希望孩子在自主活动中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父母应当狠下心来,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只有富于自立性格的孩子才能成长为可自己寻找幸福的人。

04 阳光总在风雨后[训练]

训练目标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宝宝习惯服从指令的行为,让亲子沟通更具有效性。

训练分析 本游戏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以及对自己和他人情感的理解力。这个游戏的节奏比较慢,孩子有时间思考、回忆和亲身感受。

训练方法 木偶戏

两个人一组,一个人做木偶,另一个做玩木偶的人,木偶松松垮垮地坐在地上,身子向前倾倒。玩木偶的人给木偶塑造一个形象,把他的手臂、腿、头、嘴巴、手指、手等都摆一个姿势,玩木偶的人要注意,为木偶塑造的形象不能太难。

热身运动之后,玩木偶的人要给木偶塑造难一些的动作或表情了。比如洗衣服、扫地、高兴、生气等等,木偶一定要配合,保持塑造好的姿势。形象塑造好了,玩木偶的人可以对木偶说:“好了,你说说,我塑造的姿势表现的是什么动作?表达了什么情感?”玩木偶的人在塑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进行解释,或者为木偶讲述相应的故事,如“有一个小朋友第一次可以不用救生圈游泳,他很高兴,所以做出了胜利的姿势!”

接着,两个人可以互换角色。新的玩木偶的人可以让木偶表演生气的样子,因为小伙伴把颜料倒在他心爱的书上了。两个人可以不断地变化角色,可以让孩子主动选择愿意当什么角色,当然,还是要轮流做木偶和玩木偶的人。注意别忘了同时塑造面部表情。

当孩子熟悉了游戏的玩法后,可以扩展该游戏的难度。例如可以一起出演一出微型戏剧。“我们演一出戏剧,地点是一家玩具店,一个孩子是玩玩具的人。他走进这家店,打开灯,拧紧玩具背后的发条,所有的玩具都动了起来。一旦发条松了,玩具就停止不动或者倒在地上。”故事的情境可以随便编写,利用家里的音响制造效果会更吸引宝宝。

讨论:

1.作为木偶,你有什么感受?

2.你能不能长时间保持塑造好的姿势?

3.玩木偶的人有没有好好对待你?

4.作为玩木偶的人,你有什么感受?

5.木偶有没有很好地配合你?

6.哪些感情比较难表现呢?

7.你喜欢当玩木偶的人还是喜欢当木偶?

同类推荐
  • 改变孩子一生的七堂课

    改变孩子一生的七堂课

    《改变孩子一生的七堂课》一书共分七个部分,分别从孩子的学习、习惯、兴趣等方面人手,将孩子与父母之问的矛盾与隔阂进行了——化解。文中结合了大量的案例,既有探因,也有建议,希望能给家长带来一些启示,促成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中健康成长!
  • 阳光宝宝系列·樱桃班

    阳光宝宝系列·樱桃班

    本书介绍了宝宝在6~9个月应锻炼爬的动作。爬行是宝宝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极好的全身运动,能锻炼肌力,为站立和行走作准备,还能促进宝宝手、眼、脚的协调运动,促进小脑的平衡。
  • 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给孩子真正的幸福

    本书从儿童教育的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结论,剖析了儿童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孩子性格发展影响较大的问题,探讨了家长在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过程中应具备的教育理念,旨在如何形成家长适当的教育观念,如何为儿童创设的家庭环境,如何培养儿童所需的性格,帮助家长朋友们培养出平和而又理性、聪明而又智慧、善良而又独立、坚韧而又灵活、自信而又合群、明辨是非而又富有创造力的孩子。
  • 好父母你该如何爱孩子

    好父母你该如何爱孩子

    普天下的父母最无私的时候就是爱孩子的时候。全天下的父母都一样。但是当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呢?是否思考过:这些究竟是孩子的需要,还是父母的需要?宠爱和溺爱仅有一线之隔,除了物质,我们还有其他方法爱孩子吗?“圈养”还是“放养”,究竟哪一种教育方式更加完善呢?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孩子的爱,如何给,给多少,都是应该细致讨论的问题。本书向父母说说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错误的爱,该怎样去爱孩子,该怎样让孩子去爱别人。我们都知道,能够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从来都不是什么技术性的工作技巧和生存技能,只有好的性格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才是好的命运的基石。
  • 2岁育儿方案

    2岁育儿方案

    幼儿2岁是最关键的阶段,这期间的生长变化非常迅速,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这期间有关幼儿的整个生活都特别需要注意,往往异常多又不好处理,疾病多又不好用药,幼儿说不出来,这就需要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时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为此,我们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按照幼儿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关发育、喂养、护理、培养、健康、检查就医、预防接种和用药医疗等方面必须遵循的规律和注意的问题编写而成。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非常易学、易懂和易用,是广大年轻父母用以指导培养2岁孩子的科普读物。
热门推荐
  • 天云之剑

    天云之剑

    既然灵家是因天云宗而亡,那便散功不入宗,武道漫漫,不在一时……
  • 幽默的仙上仙

    幽默的仙上仙

    地球上,身世迷离的施远突然穿越,来到与盘古宇宙惊人类似的修仙宇宙,陷入到了一个亘古绝世大局之中。在看不见的巨大阴影推动下,施远逆流渡劫变强,来让自己不那么迷茫无知地死去;更只为踏上那没有人达到过的巅峰之境——仙上仙,从而跳出天地棋盘,成就“唯一”超脱之路……欢迎大家进入我的书友群——群号码:122478309
  • 相思入骨情怯怯

    相思入骨情怯怯

    我追着你,你不必知道,也不必停留。苏子衿暗恋了陆泽六年,没有人知道,只有一本本日记本记载了入骨相思。我这一辈子最遗憾的事,就是没有对你一见钟情。我这一辈子最庆幸的事,就是幸好对你日久生情。——陆泽
  • 我的镜中人

    我的镜中人

    习惯了关注别人,忘记了自己,何必看看镜中的自己,曾经的梦想,挺好曾经的那个姑娘,那本书,那一顿揍那一群狗,那一个人
  • 英雄联盟:冠军之箭

    英雄联盟:冠军之箭

    一觉醒来重生于熟悉而又陌生的平行世界。有熟悉的老爸,有陌生的后妈,还有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漂亮妹妹开直播。有熟悉的英雄联盟,有更完善的职体系,还有前世打职业时很难想象的女选手。**ps1:认为游戏文主角世界里就只有游戏的读者就别看了,要是你看了后对游戏没兴趣了咋办?ps2:普通书友群302085764,订阅粉丝群52159748(进群需验证全订粉丝值)
  • 明神逐仙途

    明神逐仙途

    【修仙爽文】散修明奚浅,因机缘抢夺殒身太虚秘境,没想到还有再逐仙途的机会重来一次,居然变成有资源,有背景的修二代这一次,她一定护住自己的性命,护住身边的人,成就自己的仙道 —— 【推荐作者君新书,年代文《穿到年代全家都是极品》依旧是轻松爽文,喜欢的支持哈】
  • 一人之下小剑仙

    一人之下小剑仙

    王也:“我会风后奇门!”张楚岚:“我会阿威十八……呸,我会炁体源流!”张灵玉:“咳咳,通天箓了解下!”诸葛青:“神机百炼我差点就学了!”某人傲然而立,剑指一挥,只见一柄宝剑自行出鞘悬于身侧:“呵呵,打过我再……唉?”某人见事情要遭,有点慌:“等一下!有本事一个一个来啊……哎呦!”某人被圈踢的有些羞恼,鼻青脸肿的某人看着不远处趴地上的宝剑,就和此时委屈的自己一样。“呜呜呜~剑来!”
  • 我不是侏儒

    我不是侏儒

    身为女神后裔的爱德华老被人叫做侏儒,总有一天,爱德华会告诉所有人,他不是侏儒。
  • 云顶枪神

    云顶枪神

    “喂,这里是林浩,你的账号我已经帮你打上云游了,我给你送来,发个地址给我。”“是收到,地址我会发的,价格是多少?”
  • 今生来世缘

    今生来世缘

    今生的爱走远,来世的痛提前。我的出生,终究是一场悲剧,就像是这句歌词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