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一会儿象溪流,在心头轻轻流过,一会儿又成山洪狂泻,肆无忌惮地摧残着沿途的青竹、树木、房舍,甚至冲毁岩石,冲跨山岭,这心中的山洪,同样肆无忌惮地冲毁唐家奶奶本已不强的躯体,使唐家奶奶几是体无完肤,心力交瘁。
云哥一去不返,族长悬梁而尽,另一半瑰宝不见踪影,唐家西北分支仍是音讯全无……往西北已半年余,别说唐家分支的人,就连那个“牛头岭”“羚羊村”的边角也没摸到,这是半年来唯一见到的应该是唐家分支的东西,也是距唐家分支消息最近的讯息,但留此物的人呢?
唐家奶奶用右手轻轻地抚摸着二幅画作,左手拿起老花镜再次缓缓地贴近画上“结庐而居”的山间,缓缓移向一边的一个灯笼。
这肯定是以是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与蔡元定“结庐而居”挂灯笼互通情况的故事为蓝本而创作的一个小品!
这样精妙的意境,这样精致的笔韵,可见肯定是花了十分的心血的,按唐家先祖的话来说:一定是含有敬畏之心,用生命作传承的。
绍兴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蔡元定往崇安五夫拜朱熹为师时,朱熹已是著名理学家,可以说名动四海,当时,字为“季通”的蔡元定虽从小聪颖过人,博学强记,8岁能诗,但毕竟还默默无闻。但经朱熹考询后,当即认为蔡元定学识非凡,绝对不当在弟子之列而认其为学友,后有学生投拜者,朱熹都先让蔡元定考查考。
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朱熹于建阳云谷建成晦庵草堂,蔡元定也在西山建精舍,设“疑难堂”。两山相对,夜间悬灯相望,灯暗则示学习有疑难,次日就往来切磋研讨。这“悬灯”便是灯笼悬挂是也。
画作就是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二人这一段生活学习的轶事。
“人读易书难,季通读难书易”,左侧一排“通天彻底”的字记录了朱熹对蔡元定出自真心的称赞
“长虹倒景蘸清溪,掩映银蟾景绝奇。
题柱惜无人继志,览今思古强吟诗。”
从中往右题的是蔡元定麻沙八景诗的第七首《武陵桥月》,其它密密麻麻一片,几乎都是时人称颂朱熹与蔡元定这亦师亦友、肝胆相照的关系的,不知是意在赞颂宋之学风还是有点借古讽今的意味。
此画作必是老族长亲笔,定是林哥慕老族长为人而虔诚地带往西北的珍藏,必定是唐家西北分支的物件无疑!
唐家奶奶再一次在心中肯定!
但藏画之人呢?
山寨、三爷、豹爷根本不可能测到老身我有朝一日会到这里,早就准备了这画作作为诱饵,这对画作的珍藏程度及幕描临本多年求解的诚意,也确定了三爷、豹爷所说的是真实的,有人用命托付,不一定说是救人一命这样重的恩德,但托付之人与被托付之人也一定有过舍命的交情的。
这世事也许确有冥冥之灵或者说因果之说,也许唐家分支的音讯就靠这个了,为了瑰宝、为了唐家、为了云哥,为了广源族长、为了唐家先祖,就是把命丢了又如何?云哥可以舍命,族长可以舍命,珍藏老族长手迹的人可以舍命,老身这命又值几多?!只要不把瑰宝之事透露,老身又何怕之有!
“豹爷、豹爷,老身我悟出一点东西来了,麻烦您请三爷一起来一下行吗?”
一旦想通,唐家奶奶就毅然做出了决定。
“好,大娘您请等下,在下马上去请三爷过来”。
遵循三爷吩咐,一直守在门外的豹子一听说大娘对这二幅画图看过后出了一些东西,根本就没有进屋,在门外回答一声,立马赶去请三爷了。
听说这喜讯,三爷立即放下手头事务,随豹子赶到大娘休息处。
“大娘!”
“大娘!”
“三爷,豹爷,老身幸不辱命,终于悟出了一些东西,这二幅画的情况基本清楚了,通过这画,也推断出了一些带画人的身份。”
既然已经打定这些主意,一见到三爷,豹爷,大娘没有再说其它,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反正那个必须说清,老身就想凭这找到唐家西北分支,找到瑰宝呢。二位也不********想凭这了解情况,弄清楚那些些吗?正好,咱们也就各取所需了。二位爷也没有插话,认真虔诚地看着大娘,急切地想听大娘下文。
“这幅画,确实与老身本家有些关联”,唐家奶奶开口后清一清嗓子,略作停顿:“三爷请教域外高人所悉之况,应当为真。这幅画确实是画了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与其亦师亦友的学友蔡元定二人间的轶事……
在唐家奶奶娓娓细语中,朱熹与蔡元定故事之传;唐家境况极第十任族长极喜狂草,善为丹青,刻苦努力,一举成名之事;唐家分支如何远离江南,到西北立足之因,家中遇极端变故,自己远赴西北找寻唐家分支之为一一在三爷、豹爷面前展开,同时,洽到好处地叙述了为什么自己认定该画一定是唐家第十任族长所作的看法。
叙述有头有尾,完完整整,但说实在,有些东西,唐家奶奶是根据自己境况、自己目前最大的需要作了很大改变的,比如说唐家分支为何来到西北、比如说自己到西北找寻唐家分支的那个绝对不为人道的理由等等……说句最实在的,不愿也根本不可能将瑰宝透露出来的那些叙述,最起码有一半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是亲身经历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搞不清楚的。
唐家奶奶叙述完了,可三爷、豹子仍旧是一一声不吭,一言不发,完全被唐家奶奶的叙述给吸引了,给惊到了。
汉人怎么会有如此奇怪的想法,二人既然那么好,何不住一起共同学习,如此,这困难不随时可以解决?又怎会有如此舍命的传承,一幅小画,把那事画下来,就可舍命保护?
说实在,作为汉人所说的少数民族人,他们也会为信仰不惜搏命,但那是信仰啊!怎么会为了这二幅小画而搏斗、而舍命?
那些个问题想不清楚,暂时就不想吧。按大娘的说法,那年悬木坞拼死决斗,被救的人应该就是唐家在西北的分支,这可以理解,如不是与大娘一族的分支,怎么可能为了这二张小画而与想妄图抢劫这二张画的敌人周旋那么长的时间,那么远的距离?一旦发现难以脱身,不惜以命相搏,宁愿丢命要而保护这二幅小画!
也许,这也就是汉人的信仰吧!实在没办法说服自己,三爷、豹子也就这样“开导“自己了。
这边是弄清楚了,可那头呢,那些妄图抢夺这画,不惜从老远的地方将唐家分支赶压到悬木坞,甚至还死了不少人,这二幅画有哪么值钱?况且,这里边还有不少的外国人,他们又是谁?
他们一定也是汉人,那些画也应该是他们的传承!
三爷、豹爷似乎一下恍然大悟,那帮人既然也是汉人,既然也为了相同的传承,那么,他们难道是同一家族,都是为了那二幅小画?!
三爷、豹爷也被自己的想法给震到了。如果唐家分支的人知道有人会对他们的行为作如此的分析比照,不知道路会有如何精彩的想法了。
不想了,还是听大娘的吧。
二人东想西想,怎么也理不出个头绪,就眼巴巴地将眼光再次投向大娘。
“山寨救下来的那批人,基本可以说是唐家分支的人无疑,要不然,任何其它的人,决不可能对唐家第十任族长的小作品那么上心的”,唐家奶奶分析着,思考着,再次抑起头来说:“至于二位爷说的有外国人的那支武装,老身实在也想不出会是谁,请二位将当时的情况再说仔细一点可好?”
“好!”二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三爷、豹子将作了多次了解的当时情况相互补充着又作了详详细细的说明。为了有更加清楚地证明,感动三爷的安排下,豹子还找到了当时被妇女所救,又舍命护下画图的那位武士请到了现场,给大娘作了一次“实况转布”,特别强调了那帮人“宝贝留下,饶你们不死”的原话。
事情已经十分清楚了,唐家奶奶通过仔仔细细地分析,完全认定那一支舍命保护族长真迹的人,一定是唐家分支无疑,要不然,没有人会为二幅可以说啥也不是的小图去搏命。但那舍命的妇人究竟是谁、那另一支妄图抢夺二幅画图的人究竟是谁,唐家分支在山寨人的帮助下突围后又去了里,还是什么也不明白。
大娘本是对有些事情是要十二分地保密的,正好将山寨人把二幅画图当成了二帮人抢夺的宝贝这一误会当成了真实:“这二幅画,对于唐家分支来说,完全可以认定是宝贝,毕竟是自己第二任族长的亲笔,可另外那一支人马,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老身实在是难究其因”。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那任何不知道自己意图的人永远搞不明白,永远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目的,这才是最安全的,对于自己,对于瑰宝。
闹了几年,想了几年,查了几年,什么也没弄明白。正当所有事都似乎进入了“死局”,。想不到三爷在山岗偶然遇见大娘,听到那软软糯糯的南方普通话,突然将几件事串在了一起,对大娘寄于了无限的希望。几乎是什么困难都克服了,什么事都解决了,事情也完全按照三爷预先安排的在发展。画的事总算明白了,但人的事,却又陷入到了另一个僵局……
三爷根据大娘的想法,将大娘的认定对大爷了汇报,同时根据大娘的意图,山寨隆重地开了“忠义堂”,召集山寨兄弟专门开了大会商讨此事。期间,大多数人最终的想法,竟然是出奇的一致,与大娘自己的想法也完全吻合:悬木坞一仗,那支人马肯定会有一些损失,但根据山寨几天的搜索调查,从见到尸体的情况分析,受损也不会太大,大部分人绝对是突了出去。现在既然没有最要紧的人的线索,那就还得到大娘祖先交待的“牛头山”“羚羊村”去找寻分支,最起码可以打听到线索。如果找到人,所有事情均迎刃而解,如果没有人,既然祖先安排,最起码总应该能找到线索,有了线索,把所有的事串连起来,再作考虑或推断,唯此,才有可能弄清楚所有事物和人的来龙去脉,才能最终找到人!
对此提议,大娘表示十二分地赞同,同时决定马上向“牛头山”“羚羊村”进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