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正确金钱观的孩子,能明白金钱的含义,花钱量力而行,懂得勤俭节约,不攀比不浪费,不用金钱的多少衡量自己和别人。
不互相攀比,铺张浪费
现在的孩子多半都是独生子女,个个争强好胜,有虚荣心,他们常常比成绩、比零花钱、比衣服等。这样互相攀比的结果就是很多孩子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经济能力,超前超标花钱购物。这种攀比心理,如果家长不及时教育和控制的话,就会渐渐养成不良的金钱观。
因此,家长首先要自己学会正确对待金钱,不拜金、不攀比、不浪费,也不要用很多的零花钱向孩子表示自己的爱。家长需要先了解孩子的消费需要,据此给孩子合适的零花钱。
不将富裕当成光荣
常见一些家庭富裕的孩子,自以为很有面子,会得到同伴的羡慕和拥护,因此,常常在其他同伴面前炫耀家里的财富和贵重物品,常常大手笔的花钱玩耍,以此赢得尊重。而一些家庭并不富裕的孩子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有些就变得很自卑,觉得自己没有面子,对父母也心生抱怨。
有些家长喜欢和孩子一起讨论谁家钱多,有时候还会讨论到孩子伙伴的身上,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父母会和孩子一起表现出不屑的态度,有时会和孩子一起贬损一番,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但不管你出于哪种心理或目的,为了给你的孩子一份单纯和健康,请不要和你的孩子一起谈论别人的富有或贫穷,不要为财富大加赞赏,也不要对贫穷肆意贬损,至少保持沉默吧。父母要让孩子明白,金钱不是评判他人的唯一标准。
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拜金主义向来都有,但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这种风气越来越浓烈,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深入人们的心底,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的这种思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的金钱观念。比如,有些孩子家庭条件比较好,如果家长自身爱炫名牌子,爱攀比,就会无形当中给孩子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
在孩子的金钱观方面,家长的影响是首要的。孩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最初主要是来源于家长。很多家长本身就铺张浪费、喜欢炫耀、爱慕虚荣,孩子无形中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形成了一种错误的金钱观念。
不要对孩子过分迁就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受到过分关爱,家长唯恐孩子在同伴面前没面子,无论怎样的家庭状况,也要让孩子吃好穿好,不能落后于其他孩子。
节俭不等于吝啬
节俭当然是美德,但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太节俭也可能会太小气,由此父母也要关注孩子的另外一面,让孩子也不能太在乎钱或者过分省钱。
邻居小朋友都有零花钱了,康康也想要,父母也觉得应该给他些,可是怎么给呢?给多少呢?所以妈妈对康康说:“家里卖废品的钱给你当零花钱,好吗?条件是收废品的阿姨你负责叫,废品你负责卖。”康康很高兴的答应了。
卖一大堆报纸、纸板、瓶子等,才能换来二三十元钱,一个月顶多卖两趟,因为废品有限。每次拿到钱后,康康都会认真数一遍,再和以前攒的钱放在一起再数一遍,然后把钱放进父母给他的一个旧钱包里,把钱包放进一个小钱盒里,再把钱盒放进小书桌的一个抽屉里。
这样得来的钱他能舍得乱花吗?事实证明不会。很多家长都抱怨自己的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甚至买些不该买的东西,康康到目前为止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和担忧。
但康康爱惜钱的程度超出了父母的想象。有一次,康康跟邻居三个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别的小朋友都买了点东西,他什么也没买,来去打出租车的钱也不是他付的。
回来后小朋友都在康康家玩,康康的妈妈便闲聊似的问他们花钱的情况,了解后就跟康康讲,不乱花钱买东西是对的,但出去打的应该主动付钱。今天既然人家付了,索性四个小伙伴共同分担实行AA制,否则不出钱的等于占了人家便宜,那是不应该的。他很愉快地接受了妈妈的建议,把他该分担的费用付给了其他小朋友,他还让另外没有付的士费的小朋友也这样做,大家都很高兴。
小贴士
温馨提示
所谓“智慧家长”并不是家长自己有多么聪明、多么能干,而是善于为孩子引导,捕捉孩子身心的变化,尤其要关注孩子如何做人、怎样处事,要及时和孩子共同探寻正确看待事物、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