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它不仅关系到孩子生活是否舒适,也关系到孩子有没有自信心。具备生活能力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会做,什么事情都难不住他,他的自信心就会很强。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事事不会做,处处有困难的孩子,不仅生活上会遭受许多磨难,还会逐步滋长自卑心理,以至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
如何教导孩子
树立正确的态度
想要孩子树立正确的态度,就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不是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而是为了养成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培养责任感、义务感、独立性、自信心等良好的品质。同时还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是孩子的义务。
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去干,并在孩子做的过程中,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督促孩子按时把事情做好,千万不能因为孩子“帮倒忙”而剥夺了孩子实践锻炼的机会。
调动孩子参加劳动的积极性
孩子年龄小,劳动目的性不强。家长可以通过游戏来提高孩子对劳动的兴趣。如孩子常把玩具乱扔,家长可以让孩子“把玩具送回家”,让孩子学会自己整理玩具。另外,劳动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复杂,以自我服务为主,时间也不能太长,过度疲劳,会影响劳动效果,甚至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适时表扬
当孩子认真地做完一件事时,要及时给予肯定,最好的方法是让全家人一起欣赏孩子的劳动成果,夸一声“真能干”,使孩子产生自豪感。千万不要用金钱或物质刺激的办法促使孩子做事。
持之以恒
对孩子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让他自己做,绝对不包办代替,全家人要统一要求,并持之以恒,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热爱劳动品德就会成为孩子自觉的行动。
父母该怎么做
要有耐心,不厌其烦
在教孩子自己穿鞋、系扣子的时候,家长要先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耐心观察,还要及时地鼓励,耐心地帮助。这比家长亲自替孩子穿鞋、系扣子自然要麻烦些,又费时间,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就是从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
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培养孩子独立吃喝方面,1岁时教孩子用小勺吃饭,到1岁半左右,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独立吃饭,还要教他用双手拿着茶杯喝水,饭后用餐巾擦嘴。到3岁左右,孩子就能顺利地干净利落地吃完一顿饭。
可以通过游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在教3岁左右的孩子自己洗脸时,可以采用游戏的口吻:“今天妈妈和你比赛,看看谁脸洗得又快又干净。”然后,给孩子一块毛巾,边示范,边讲解洗脸、洗手的顺序,这样孩子便会很有兴趣地学习洗脸的动作。
要做到要求一致,持之以恒
不能把幼儿园要求孩子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后由家长替孩子做,或者父母要求孩子做的,奶奶却来包办,这都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只有老师、家长协调一致,共同要求,反复强化,形成巩固的条件联系,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对孩子晓之以理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为了使家庭生活得更美好,使孩子生活得更舒适,父母除了每天上班以外,回到家还要做很多事情,父母是很辛苦的,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集体的一个成员,他应该为家庭做一些事情,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方法
游戏法
由于孩子的特点决定他对枯燥无味的情况兴趣,也不会坚持去做。我们利用游戏方法,使他产生兴趣。
比如孩子学吃饭,我们可以与他说:“把菜和饭搬个家,把它们从碗中搬到肚子里,看谁搬的快,饭菜不掉地上。”再如:孩子玩完玩具后,可以玩“把玩具送回家”的游戏。将玩具架上贴上各种玩具摆放的标记,请孩子将每种玩具送到相应的位置上。每次玩完都将玩具归位。
儿歌法
就是将生活中的技能为内容编成儿歌,一边说一边让孩子操作。比如穿裤子,可编成儿歌“两座山洞前边站,两列火车向里钻,呜的一声开过去,两个车头又见面。”
孩子不喜欢穿衣服时,我们说了有趣的儿歌,孩子很高兴的自己去穿,另外洗手刷牙、吃饭等都可以编个儿歌,这样孩子比较喜欢接受。
竞赛法
父母可以与孩子比赛,比一比谁做得好,做得快,如:比比看谁吃饭的碗干净不剩饭,谁床铺整理的好,谁的衣服穿的快等。这样可以激发孩子做事兴趣及要把事情做好的愿望,父母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鼓励赞扬。
谈话法
就是针对孩子的表现及实际自理中的问题,向孩子提问,引起他的思考,如怎样系衣扣就不会系错,怎么吃饭可以吃得快,或者怎么把手绢洗得干净,可以让孩子回答,父母再帮助他总结方法。还可以通过聊天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自己的事自己做的道理。
奖励法
这个方法一般适用于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理习惯,能够让孩子坚持经常去做。比如每天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父母可以根据孩子表现,如能主动自己穿衣服的可以给他插一面小红旗,坚持插到十面小红旗的时候,可以奖励一些小礼物。如:图书。画笔、手绢等,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认真做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