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时间观念
时间具体为声响与动物,更容易理解,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自觉做个好孩子
准备一个闹钟,在孩子做事情之前预先将时间设定好,告诉孩子,闹钟一响,孩子就该干什么了,如喝奶、听故事、画画等孩子喜欢的事情。当闹钟发出声响,孩子可能会做出反应:“哇,时间到了,我该喝奶了”或“闹钟响了,我要听故事”等。如果闹钟响了孩子做不出反应,父母可提醒孩子。也可以选用图像化的挂钟,如以十二生肖代表数字的钟,用它来提醒孩子,如“当短针走到‘老虎’的时候,你就要把饭吃完”。这个时候的孩子思维还停留在具体形象化阶段,将抽象的大人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在故事中看到打架的孩子受批评、骂人的孩子受到孤立、浪费食品是错误的、浪费用品也是浪费资源,同样也是错误的,好孩子要同别人和平相处、爱护和帮助别人、懂得节约,把省下来的东西分给别人。常常想到别人的困难,对自己要求得严格一些,自觉做个好孩子。
孩子自觉做个好孩子,会自己定出标准如不打架、不骂人、不浪费东西、帮助别人等。
坚持把自己的事做完
孩子早上自己穿衣服,晚上自己脱衣服依次放好,以备明天早上穿得快,如果需要更换,晚上就找出来放好,就不至于第二天早上光着身子找衣服而着凉。由于早上大家都很忙,孩子自己主动穿衣服赶快梳洗,上幼儿园不会迟到,可以赶上吃早饭,妈妈上班也不会迟到,大家都感到心情舒畅。
孩子的书包也要自己收拾,记住教师说过明天要带去的东西,刚回到家先找出来放进书包里以免忘记。然后再把不用的东西拿走放上要用的东西,省得到了半路才想起来要回家拿就会耽误时间了。
妈妈做好饭了,孩子在拼一幅拼图,做到一半只好停下来,用一张报纸盖上,饭后收拾好后孩子又再赶快自己把图拼上,坚持自己做的事,一定自己做完不要半途而废,养成坚持的习惯,培养做事的能力。
收拾书包
妈妈先列出一个课程表,按着课程表把课本排列好,例如第一节是语文,就把语文的课本排在最前面,再按课程表的次序依次排英语、音乐、图画等。如果哪一节课有作业,把作业本排在相应课本旁边,还有需要用的字典以及有关参考书籍也放在该课本旁边。书包的旁边有插笔盒和放杯子的地方。还有一个空处可以放一件雨衣或者一件毛背心。装好对应的物品每次上完一节课,把用过的课本放在后面,最前面的就是当前要用的课本,这样书包就会整齐,不必为了找一种课本翻来翻去。等到上完了所有的课回家时,书本的排列就同早晨一样,回家做作业时,从第一课做起,有规律地有顺序地把作业全部做完,再开始整理明天的书包。养成每天整理书包的习惯不会忘记带书、带作业本、带老师要求带的东西。学会自己收拾书包,准备上课用的东西。
整理书架
让孩子有自己的书架,指导他把上课用的书籍和作业本放在一排,把自己喜欢看的课外书排在另一排。把重要的参考书如字典、地图、成语词典、儿歌及歌集、琴谱、孩子文学、《十万个为什么》、《孩子百科全书》等排列在一起;画画用的彩笔、色碟、墨盒、墨砚、毛笔等放在一起;书架上述要有未用过的本子、白纸、吸水纸、画画纸等备用的东西,也应有保留的纪念物如孩子的画册或出生时的手印、脚印及其他有纪念意义的东西。要教导孩子自己爱护不可损坏。孩子自己也可以收藏一些宝贝,如好看的树叶标本、石头子等,可以放在盒子里排列好放在书架下面。大人还要帮助孩子设计安放的地方,让孩子自己整理。
生活能力即自我照顾能力。包括进食、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还有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的个体活动。生活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或处于不同的健康状况下,生活能力也会发生变化。影响个体自理活动和能力的因素除了年龄、发展状态和健康状况以外,还受家庭和社会的文化、信仰、习俗、生活方式等影响。所以,想要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