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在培养孩子“自强心”的过程中,首先要以孩子的自我表现为前提,然后辅以鼓励性的语言,逐步增强孩子的自强心。
自强心是一种超越他人、超越自我的上进心态。它是孩子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当孩子的自强心被激发时,他就会拥有不满足现状、奋发向上、敢于竞争的勇气。自强心可以使孩子努力进取,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敢于成功。自强心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心态。
一般来说,孩子越自信,自强心越强,其成就动机也就越强烈。反之,越自卑,缺乏自强心,则其成就动机就越弱。对孩子来讲,培养成就动机主要是培养其自强心。
培养孩子的自强心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强心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本来就燃着争强好胜之火,他们都希望在与别的孩子竞争中得到奖赏,赢得尊敬。激将法就是要激励孩子的争强好胜之火,使之愈燃愈旺。例如,几位小朋友在一起学习写字,父母对孩子说:“你瞧,某某小朋友多聪明啊!学习写字又快又好,你能不能像他一样啊!”这样一说,孩子自然来了劲,决心争这口气,相互比起来,结果写的字整整齐齐,父母也很满意,孩子的争强好胜的心理得以被激励。
但是父母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注意恰当地使用激将法。如果被激的孩子自尊心不强,你用“激将法”激他,也很可能无动于衷。对这种自尊心不强的孩子不能使用激将法。有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尊心,但没有什么本事,天赋也平平,纵使你的激将法用得再巧妙,也难以调动他的积极性,就是把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有时反而适得其反。
为孩子树立优秀的榜样
父母应该为孩子树立自强的好榜样,给孩子一种不甘落后的感觉,父母勇于进取,既是孩子的榜样,也是对孩子的激励。
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本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小杂货商的女儿,可是她竟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的崛起引起了欧洲和世界各国的瞩目,被称为当今“世界第一女强人”。她的成功与她父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正如她当选首相时所说的:“我父亲的教诲是我信仰的基础,我在那个十分一般的家庭里学到的教诲,正是我赢得这次大选的武器,这次获胜归功于我的父亲。”她小时候,父亲就从不允许她说“我不会”或“太难了”之类的话。父亲经常鼓励她读有用的书,有时还带她去听演讲和音乐会,给她讲各种有用的知识。
从小父亲就教她不要迎合别人,常对她说:“千万不要人云亦云,你自己要有主见,而且还要设法让别人跟着你干。”父亲严厉、自强的性格对她影响很大。
小贴士
温馨提示
父母在培养孩子自强心时一定要把握一个度,不要让孩子过分地争强好胜。同时要注意不要滥用鼓励性语言,去对孩子进行“自强心”的培养。对于孩子优秀的表现,父母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但不要过分表扬,以免出现“自强心”的过度膨胀现象。当孩子时而表现出不尽如人意时,父母还随意表扬,不仅不能达到培养的目的,还可能让孩子原有的“自强心”被挫伤。
塑造孩子坚强的品质
坚强的品质是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品质坚强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能坚持刻苦钻研,在生活上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因此,要想孩子在长大后的事业上取得成功,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坚强品质。
强调坚强品质对孩子成长的必要性,并非小题大做。很多成功人士的具体事例都明确说明,当一个复杂问题出现的时候,需要人果断地作出决定。品质坚强者,遇到问题能沉住气,冷静分析妥善处理;而品质软弱者就不同了,他们往往思前想后,优柔寡断,以致把事情搞砸。
父母不要过分包庇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这是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手挖掘的。那些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在失败中的洗礼、锻造。
培养孩子建立自我心理防御机制
自我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自己的烦恼,减轻内心的不安,恢复自己稳定的情绪,维护心理平衡的一种防御机制。培养孩子自我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宣泄
心情烦躁,用理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时,可以改用语言宣泄。比如,可及时找老师、家长或好朋友,尽情倾诉一下自己的苦衷、愤怒和不平,以解脱或减轻自己的烦恼;还可以大声痛哭一场,把自己内心破坏性的能量都释放出来,再冷静地处理问题。但要注意场合、时间和尺度。
理智
在遇到挫折和心理冲突时,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理智地去分析挫折和心理冲突的性质、原因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态度和处理方法。
转移
如果挫折太大,心理冲突太强,一时难以排解,可以采用转移大脑兴奋中心的方法。扔下这些不去理睬,转移去做自己最喜欢的、最有可能成功的事,以此来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或者脱离现有环境,进入新环境,来达到缓和情绪的目的。
升华
遇到挫折或打击时,不悲观失望,不气馁,把它变成动力。遇到困难,不但不灰心丧气,反而把它看成是前进的力量,不干出成绩来誓不罢休。
让孩子受到小伙伴的积极影响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小伙伴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父母可以让性格软弱的孩子经常和胆大勇敢的小朋友在一起,多跟一些平时胆大敢做事情的小伙伴玩,日久天长,他会自觉的将小伙伴的言行举止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慢慢地,孩子就会变得勇敢、坚强起来。
提高孩子的自制力
俄国著名文学家高尔基说过:“哪怕对自己一点小的克制,都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克制,是一种实力的折射,是自信的结果。也是自强的必备心态。可见,培养孩子的自制力非常重要。父母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游戏增强孩子的自制力。
小贴士
温馨提示
父母不要在众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处,到处对别人说自己的孩子胆小怕事,这样做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反而会刺激、强化孩子的弱点,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胆小怕事的人。聪明的父母应该懂得发现和放大孩子一些细小的勇敢行为,在别人面前夸奖孩子的进步,这样,孩子坚强性格的养成,才会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别把孩子当弱者
在生活中,父母常常会低估孩子的能力,什么事情都不肯放手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之下变成温室的花朵。想要培养孩子自强的性格就不要把孩子看做弱者,而是应该在心里认为孩子是强者,因为孩子的人生需要他们自己去经历。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将大女儿带到战争的前线来救护伤员,让女儿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意志。
1918年,居里夫人又让两个女儿留在正遭到德军炮击的巴黎,并告诉孩子,在轰炸的时候不要躲到地窖里去发抖。这种把孩子当成强者的态度,让居里夫人的孩子们成了性格坚强的人。
相信孩子并不胆小和懦弱
当父母发现孩子懦弱和胆小的时候,就要多给孩子一些机会和时间,让孩子独立地面对一些困难和挑战,让孩子在困难中逐渐认识自己强大的力量,从而成为一个自强的人。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拥有自强的意识,没有把孩子看做是一个人格独立的人,只是把孩子看做是自身的一部分。其实,很多父母都轻视了孩子的能力,很多孩子常常能够表现出具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自强精神,甚至令成人震惊。
让孩子更加坚强的好方法
让孩子多读好书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见,书籍给予人们的力量是巨大而长久的。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养成喜欢读书的习惯,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这样让孩子通过书籍找到自己的直接榜样,这是锻炼孩子坚强意志的捷径。
让孩子学会自己生活
父母想要孩子成为强者,就要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晚上独立上厕所,自己到牛奶站取牛奶等。这对培养孩子坚强、勇敢的品质很有益处。
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
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制造一些小困难,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
吃苦:父母不妨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野营活动,让孩子吃点苦头。
饥饿:父母可以适当让孩子尝一下饥饿的滋味,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偏食。
批评:孩子做了不应做的事情,就要接受批评、惩罚,有时还要严厉一些。
惩罚:对于孩子犯的较大的错误,父母要给予适度地惩罚。
忽视:父母在生活中不要处处把孩子作为重心,有时候可以适当忽视孩子,让孩子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帮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保持正确的心态。
小贴士
温馨提示
父母应该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提高孩子面对苦难和挫折的能力。不要过分溺爱孩子,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自强的性格。
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强心
孩子有好强心,凡事都喜欢争第一,喜欢追求完美,做父母的应该为孩子高兴,这说明孩子有进取心。但是父母在高兴之余,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孩子的好强心是否用对了地方,如果用到了不恰当的地方该怎么办?
在生活中,很多好强的孩子,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喜欢和谁比在公交车上先抢到座位,比谁不听老师的话……孩子出现的种种问题,在于孩子年幼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出现了追求错位的问题。此时父母要及时进行正确地引导,让孩子提高辨别能力,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
引导孩子明确是非观念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比赛赢了是光荣的,但输了并不是可耻的,只要努力了,从中已经学到了知识,体会了一次非同寻常的锻炼,就是最棒的。
父母要把正确的是非观念灌输给孩子,引导和启发孩子去思考和明白事情的对与错、好与坏、美与丑,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应该做的就努力去做,不应该做的坚决不做,而不是看他人的脸色行事。
怎样引导输不起的孩子
孩子输不起的心态,实际上是孩子对待失败和挫折的一种错误的解决方法,一旦自己输了,就可能出现逃避困难或者大发脾气,大哭大闹等。这时父母要针对孩子的情况,进行正确地引导。
不要迁就孩子
面对“输不起”的孩子,父母绝对不能迁就。不妨就让他输几次,事后任由他发泄,不去理睬,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哭闹很没有意义。而且,当孩子以后再提出类似诸如“下棋”的要求时,父母要立刻拒绝,并直言告诉他,我不喜欢和你玩,因为你怕输。从而让孩子知道他输后不好的情绪会影响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他会成为没有朋友、没有快乐的人,从而改正毛病。
理解孩子受挫的心理
当孩子失败的时候,会出现受挫的心理,父母要进行适度的安慰,首先告诉孩子,妈妈理解你的感受。等到孩子情绪稳定以后,再给其分析失败的原因,告诉他遵守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再次投入游戏。
抓住时机,进行引导
父母可以找一段专门的时间陪孩子玩,开始先让他赢几次,孩子开心了以后,父母趁机赢一局,然后告诉他:“比赛是不可能总赢的,赢是要靠实力的。在家里玩儿,可以有人让着你,如果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儿呢?游戏就有赢有输,谁都不会让着你一辈子的。如果总让别人让着你,就算赢了,也不光彩,别人也会看不起你的。”
小贴士
温馨提示
处在孩子时期的孩子个性心理发展特点,常常导致孩子出现好强、任性的现象。当孩子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父母不要斥责孩子,更不能在众人面前打骂、斥责孩子,这是因为好强的孩子往往自尊心特别强。
让孩子从吃苦走向自强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城市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几乎与吃苦无缘。但是在人生中,如果没有吃苦的精神,很难做到自强,更不要说成功了。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们常说,艰苦环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让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强,学会为成功努力奋斗。
家长不要怕孩子吃苦
很多家长都很害怕孩子吃苦,为了不让孩子吃苦,家长吃多大的苦都是心甘情愿的。其实这种心态是剥夺了孩子进行吃苦锻炼的机会。
没有经过吃苦锻炼的孩子永远不会懂得生活的艰辛。孩子缺乏吃苦的锻炼,就相当于将来失去了一种生存必备的能力。
家长的这种做法,表面上是疼爱孩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因此,父母对于让孩子吃苦这件事,首先要端正态度,注重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
让孩子学会吃苦
很多父母都为自己孩子害怕吃苦而苦恼不已,其实,想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精神的方法很多,关键是父母要在生活中,留意一些让孩子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
父母和孩子一起吃苦
孩子吃苦锻炼的机会比较少,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比如,晨跑、打球、爬山、游泳等,既可以增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也可以让孩子得到充分的锻炼。
让吃苦成为一种稳定的品质
父母要让吃苦耐劳变成孩子一种稳定的道德品质,在生活中,要抓住点滴细节,不在任何一件小事上让步。让孩子把吃苦精神看做是自己身上的优点,还可以配合一些通俗浅显的故事,让孩子得到非常生动的认识。
设置一些吃苦小的情景
在生活中,父母可以多为孩子设置一些小的障碍,让孩子去面对和解决。父母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扫地、摆放玩具、擦桌子等,可以设置一些精神奖励,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实,比如,农村生活体验、卖报纸、夏令营等,培养孩子吃苦的精神。
小贴士
温馨提示
让孩子学吃苦的时候,父母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想要孩子多吃苦,首先是家长不怕苦,还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这样孩子才能具有吃苦精神,在生活中养成自强的性格。
给太好强的孩子“降温”
从孩子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过于好强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很多孩子不管是做什么事情,总是希望自己能做的最好,获得别人的认可。
孩子过于好强经常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一些孩子面对失败和挫折,就会采取回避、逃避的态度。另一种就是一些性格急躁的孩子,一旦他们在游戏或者比赛中输了,就会大发脾气,哭闹以示宣泄。虽然好强是孩子正常的心理,但如果孩子得失心过重,对于每一次比赛的输赢都耿耿于怀,这会影响到孩子和别人相处的能力。
了解原因,讲清道理
对于部分孩子出现过分好强、自信,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固执地坚持自己意见的时候。父母首先要理解孩子心理的变化,要有意识的接受孩子合理的要求和探索的行为。
很多孩子对于父母的要求不愿意接受,从而造成了僵局,这时,父母就要耐心的了解孩子不愿意接受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原因可能来自很多方面,比如,虽然父母提的要求非常合理,但因为不合时宜,孩子缺乏情绪上的准备;孩子对父母的要求不理解,父母引导的不清晰;孩子对于父母的要求没有兴趣或者以前曾经有过不愉快的经历。这时父母应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孩子进行教育。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不要过于深奥和抽象,要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允许孩子反驳和争辩。
提高孩子挫折时的承受力
父母在生活中,不要时刻为孩子排除在正常环境中可能遭遇到的困难。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父母不要马上插手,不妨给孩子留一些自己的空间,让孩子在失败中学会思考。孩子克服困难的动机和能力,在于孩子经历挫折后积累的经验,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成就感,培养孩子自强的性格。
游戏中平衡输赢心态
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输了也有奖励的游戏,给礼物的前提是说出输的原因。通过这种办法,平衡孩子输不起的心理。
对于过于好强的孩子,父母更要注意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避免孩子将好强转为嫉妒。帮助孩子发现其他小朋友的优点和长处,明白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小贴士
温馨提示
父母应该协助孩子体验成功,培养自强的性格。不过失败在生活中又是不可避免,应该让孩子把失败看做是另外一种情感体验。当孩子情绪非常低落的时候,父母要进行积极的鼓励,帮助孩子重拾自信,正确地面对挫折和失败。
让孩子学会勇于承担责任
自强的人,必须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而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真正的做到自强。因此,父母想要培养孩子自强的性格,就要让孩子学会勇于承担责任。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就要让孩子明白: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不管事情结果是好还是坏,都应该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不能把责任推卸给别人。这样,当孩子做事成功的时候,就会有成就感;在失败的时候,也可以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态,能够经受住挫折的考验。父母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为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懂得,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开始,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孩子的成长不只是包括身体和智力方面,还有性格、人品等方面。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正确的引导,父母要有意识的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对工作、家庭以及生活上的点滴小事,都要持有一种负责的态度。这会对孩子负责的性格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孩子学会关心别人
关心别人是责任感的具体表现。教孩子学会关心别人,首先要让孩子从关心父母开始,比如,妈妈感冒了,就让孩子帮着端饭倒水等。平时也要教孩子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擦桌子、扫地、洗碗等。然后再逐步教孩子关心身边的人。
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负责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不要只顾批评。而是要注意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应该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有什么补救方法能把错误的影响降到最小等。
对孩子提适当的要求
父母在生活中可以对孩子提一些合理的要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看完的图书要自己收起来,书包要自己整理,收拾自己玩过的玩具,老师提出要求带的物品要自己记住,到了幼儿园要养成独立写作业的好习惯。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生活和学习的事情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应该对这些事情负责,也有能力可以做好。
小贴士
温馨提示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让孩子逐步的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些道理,这样孩子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有所作为,幸福快乐地生活。
让孩子战胜困难学会自强
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苦难,而人们对待苦难的态度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素质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水平。
让孩子养成自强的性格
为了让孩子养成自强的性格,父母应该在孩子孩子时期就注重培养孩子这方面的意识,教孩子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让孩子在父母或者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克服苦难。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给孩子多创造一些独立处事的机会,只要孩子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完成,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如果孩子表现得比较好,就要对孩子进行适当地鼓励和表扬,这样孩子就会表现得更好。
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
前几天,儿子睡觉时跟我说:“妈妈,你明天别给我穿圆领毛衣了,我不会脱,你还是给我穿带拉链的衣服吧”。这令我很惭愧和心痛,惭愧的是自己太宠爱儿子,可是,儿子由于害怕失败和困难不愿意上学,我该怎么办呢?批评他吧,看到他委屈的表情,我又不忍心。跟他讲道理,他都明白,就是每天磨磨蹭蹭不想上学。孩子的爸爸责怪我太宠爱孩子,让我不要给孩子好脸色,让他觉得还是学校好。可是我觉得,他说的不完全正确,家是孩子永远的港湾,我不能让他觉得家里没有温暖,我想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快快乐乐地成长。
针对以上的案例,这位家长首先应该教会孩子怎样穿衣服,可以从穿单衣开始学起,先帮孩子解开纽扣,再让孩子把手臂伸直,教孩子怎样拉袖子,脱出手臂。然后让孩子自己试脱,当孩子脱衣不成功时,要鼓励孩子别放弃,让孩子学会自己克服困难。
教孩子学会面对困难
当孩子遇到困难,想要逃避的时候,父母应和孩子一起分担。父母要看到自己教育方法上的问题,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也不要单纯地指责孩子,而是给孩子比较具体地指导。
改变教养方法
父母不要过高地认为孩子自己能克服所有困难,这种想法会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知所措。因为孩子的年龄较小,能力和知识都比较有限,孩子需要父母地支持、鼓励和具体地指导。
小贴士
温馨提示
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轻易地伸出援助之手,这会养成孩子依赖的心理,不利于锻炼孩子独立地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孩子日后养成自强的性格也有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