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奥运会成为奥运史上的里程碑,并非仅仅因为苏联人进入了奥林匹克世界。新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队参加该届奥运会的消息,同样给世界以震动。由于当时国际奥委会一些人的阻挠,中国一直到奥运会开幕前夕才接到正式邀请。中国派出了一支由篮球队、足球队和一名游泳运动员共40人组成的代表队,终于使新中国的国旗在奥运会上升起。但因抵达赫尔辛基较晚,仅游泳运动员吴传玉一人赶上了参加100米仰泳预赛。中国人来了!当时大约并没有人意识到,这支迟到的队伍将会成为日后奥运舞台上的劲旅,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东道主。
不仅是苏联人和中国人来了,联邦德国人也来了!奥林匹克大家庭以宽容的态度接纳了战败国联邦德国的运动员——运动员是无辜的,他们不应当受到国际政治的牵连。然而,联邦德国人在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过程中,却遇到许多政治上的麻烦。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被一分为二,两个德国先后成立了自己的奥委会。1949年9月成立的联邦德国奥委会,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认可;而由于政治的原因,民主德国奥委会没有得到认可,不能单独组团参加奥运会。当时的国际奥委会,力主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组成共同队参加奥运会,但民主德国领导人乌布利希坚决不同意,从而放弃了1952年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法国暂管的原德国萨尔州,也成立了自己的奥委会。法国方面一再与国际奥委会交涉,希望萨尔州作为单独的地区参加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同意了法国人的请求,允许萨尔州独立参赛。1956年,萨尔地区举行公民投票,按照多数公民的意见,该地区于1957年1月1日回归联邦德国。以此,萨尔地区重新回归到联邦德国奥委会的旗下。
战争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也改变了世界地理格局,这些变化使奥林匹克运动面临新的挑战:苏联人来了!中国人来了!一个昔日的德国出现了三个奥委会!国际奥委会主席、瑞典人埃德斯特朗领导奥林匹克运动度过了战争危机和战后的艰难岁月,然后光荣退位。继位的美国人布伦戴奇,将面对战后的全新格局。
布伦戴奇于1887年9月28日出生于美国的伊利诺斯州。1905年起,他开始了自己的体育生涯。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了伊利诺斯大学学习工程技术专业。其间,他夺得过美国中西部大学田径运动会冠军。1912年,他作为全能项目选手参加了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并在五项全能比赛中获第五名。1914年、1916年和1918年,他3次获得美国田径比赛全能冠军。退役之后,布伦戴奇担任过美国田协主席、手球协会主席,参与组织过泛美运动会,出任美国参加1932年和1936年奥运会代表团团长。1932年,他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52年7月16日,在埃德斯特朗引退之际,布伦戴奇以30票对17票的结果,在国际奥委会赫尔辛基全会上战胜了来自英国的埃克塞特,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埃克塞特当时是国际田联主席和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与布伦戴奇的专制性格不同,他显得更能够听取不同的意见。他的落选,使不少国际奥委会委员感到遗憾。
布伦戴奇是一个石匠的儿子,他依靠自己的奋斗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领导人。早年生活的艰辛,造就了他不畏困难,同时独断专行的性格。1955年,美国乔治·威廉姆斯大学法律系授予布伦戴奇名誉博士的称号。在仪式上,主持人对布伦戴奇进行了这样的介绍:“布伦戴奇先生是位工程师。作为建筑公司的负责人、技术发展组织的主席和数家大旅馆的所有者,他对芝加哥市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布伦戴奇有着极为复杂的性格。虽然在商海打拼多年,但他却并不擅长人情世故。他的思维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对奥林匹克理想和欧洲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极高的认同度。作为一个成长在业余体育时代的奥林匹克选手,布伦戴奇是业余体育精神的忠实捍卫者。他强烈反对职业化和商业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侵蚀,反对政治对体育的干预。然而,在“冷战”的年代里,他身不由己地卷入了政治旋涡。他长期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是令中国人难以释怀的遗憾。
理想主义者布伦戴奇还是一个艺术爱好者。他狂热地喜爱东方艺术,并收集了大量宝贵的东方艺术珍品,建立了一个小小的私人博物馆。1971年,当他决定离任后移居德国时,把自己所有的珍藏捐献给了国家。
随着埃德斯特郎的退位,奥林匹克运动进入了长达20年的布伦戴奇时代,而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征莫过于东西方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