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5月4日,巴黎奥运会隆重开幕!出席开幕式的法国总统、国际奥委会主席及各国皇室成员坐在带顶棚的贵宾席上观赏奥运盛况。法国总统杜马古宣布奥运会开幕之后,组委会主席克拉里伯爵致词。当乐队奏响法国国歌时,全体观众起立合唱。随着《马赛曲》的旋律,上百只和平鸽飞上蓝天。五环旗升起之后,各国旗手第一次围站成一个半圆。法国田径运动员安德雷代表全体参赛者宣读奥林匹克誓词。这届奥运会第一次为运动员建立了奥运村,既解决了过去四处投宿的问题,又给各国运动员创造了相互交流的环境。法国人对体育不再冷淡,观众总数达60多万人次,给组委会带来了550万法郎的收入。
本届奥运会上,最大的明星是芬兰的长跑巨星努尔米。这位神奇的芬兰人总共夺得5枚金牌,创下了用双脚写春秋的传奇。一位法国摄影记者拍下一个有趣的历史镜头:在一小时内连续夺得1500米和5000米金牌,连续创下两项奥运纪录的努尔米脱下跑鞋,坐在体育场内的草地上休息,照片标题是:《努尔米脱下了疲劳的鞋》。努尔米成了巴黎奥运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明星——他手中捏着秒表,迈动着两条细长的腿,如同上了弦的机器一般不停地向前运动。在安特卫普奥运会5000米比赛中,因没掌握好时间而输给法国选手吉勒摩的教训,使努尔米从此一上跑道便捏着跑表:他要掌握时间,控制比赛的节奏以击败所有对手!
另一位芬兰长跑选手里托拉,在巴黎奥运会上与努尔米一起奏起了“芬兰二重奏”。芬兰这个北欧小国不断地产生着令世界震惊的长跑精英,从科勒迈宁到努尔米,从里托拉到日后的维伦,使长跑与标枪一起成为芬兰的传统项目。
当然,最大的赢家依然是美国人。他们夺走了47枚金牌、27枚银牌和27枚铜牌,总数高达全部奖牌的30%。他们像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时那样,乘坐了一艘带跑道及其他训练设施的船,使运动员在长达两周的航程中能坚持训练。
在100米决赛中,一名叫阿普拉汉姆斯的英国选手战胜了4名美国选手。如果100米决赛不是在星期日举行,阿普拉汉姆斯未必能获得这枚金牌。当时成绩最优秀的短跑选手是英国剑桥大学神学院的学生埃里克·里德尔。这位来自苏格兰爱丁堡的神学专业学生笃信宗教,宁可放弃金牌也不在礼拜天比赛。后来,里德尔夺得了400米金牌和200米铜牌。毕业之后,他当上了传教士,在中国传教期间,被日本侵略军逮捕,最后死于战俘营。
本届奥运会上出现了一位游泳明星,他一举夺得100米、400米和4×200米自由泳的金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这位出生于欧洲的美国英俊小生,名叫威斯穆勒。回到美国之后,好莱坞的导演找上门来,请他担任影片《人猿泰山》的主角。从此,这颗水上明星又在电影界走红。
1924年7月27日,巴黎奥运会隆重闭幕。这届奥运会的成功,消除了1900年巴黎奥运会给世人留下的恶劣印象。作为辉煌的告别仪式,它为即将卸任的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男爵送行,以充分地表达法国人民对自己伟大儿子的自豪之情和奥林匹克世界对其卓越领导人的无限感激。
1925年春天,国际奥委会在景色壮美的欧洲名城布拉格举行全会。在这届全会上,担任了两年国际奥委会秘书长、29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顾拜旦男爵,在完成了复兴奥运会的伟业,实现了奥林匹克理想之后正式退位。经过全会选举,比利时的巴耶拉图伯爵继任国际奥委会主席。退位之后,61岁的顾拜旦曾试图重新回到教育领域,组建世界教育联合会和国际体育教育办公室。但两件事都没有成功。为了发展奥林匹克事业,实现奥林匹克理想,他已经心力耗竭,再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从事任何别的工作了。
生命的晚年,顾拜旦在瑞士洛桑度过。1937年9月2日,这位伟大的世界公民在日内瓦去世。根据生前的遗愿,他的心脏被安葬在希腊奥林匹亚古代奥运会遗址入口处的一个大理石墓中,遗体则安葬在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洛桑。1936年,柏林奥运会组委会创立了弘扬奥运传统的点火仪式及火炬接力仪式。顾拜旦去世后,在历届奥运会上,圣火在希腊奥林匹亚的古奥运体育场遗址点燃之后,持火炬的运动员都要首先绕顾拜旦的墓碑一圈,以表示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的无限崇敬。从那里,象征奥林匹克理想的奥运火炬被传向世界各地,最终到达奥运会的举办地点,在奥运开幕式上用于点燃火炬台的圣火。点火仪式和火炬接力受到了各国体育界的盛赞。从此,每届奥运会在希腊点燃圣火之后,火炬接力队伍都会绕顾拜旦的墓碑一周,向他表达无限的敬意,然后才踏上通往世界各地的路。
就这样,顾拜旦那赤诚的名字永远地载入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史册,他的心脏永远地跳动在奥运会计时器里;而他的精神,则化作了五个相连的奥林匹克圆环,永远地守卫着奥林匹克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