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表现
我们知道,小儿的身体抵抗力较低,容易受结核菌的感染,并极易扩散,引起较严重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等,对孩子的生命和健康危害极大。早期确定诊断,及时给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或消灭后遗症,使患儿早日康复的措施之一,因此我们应该了解结核病常见的一些症状。
结核病是一个慢性传染性疾病,一般来说,早期症状比较轻,而且没有特异性,往往会被忽视。不过,细心观察还是可以被发现的。结核菌进入人体后,由于所产生的毒素的影响,可以引起全身性症状。
1.主要表现为发热、盗汗、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消瘦等。关于结核病的发热,重病症人在发病初期会出现不规则高热,1~2周后逐渐转为低热。一般结核病人的发热多为午后低热,体温多在38℃以下,一天当中体温波动比较大,常在1度以上。盗汗常和发热同时存在。
2.所谓盗汗,指在半夜或清晨醒来前出汗,出汗部位多在头部、胸部或腋下。患儿还会出现精神不振,倦怠,不活泼、爱哭闹,性情反常,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及消瘦等。
3.有些患儿会反复出现疱疹性结膜炎,在出现全身症状的同时,还会出现病变所在部位受损的症状,比如头痛,咳嗽,腹痛,腹泻等。
产生原因
结核病的病原菌在病人的痰中发现,形如杆状,故称结核杆菌。属于分枝杆菌,又称结核分支杆菌。
1.呼吸道传染。是主要的传染途径,健康儿吸入带菌的飞沫或尘埃后可引起感染,产生肺部原发病灶。
2.消化道传染。多因饮用未消毒的污染牛型结核杆菌的牛奶,或污染人型结核杆菌的其他食物而得病。多产生咽部或肠道原发病灶。
3.其他传染。经皮肤传染极少见。先天性结核病传染途径为经胎盘或吸入羊水感染,多见于出生后不久发生粟粒性结核病。母亲产前多患有全身性结核,主要为粟粒性结核病,或生殖器结核。
并发症
可能会引起咯血、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继发肺部感染。
易发人群
结核病的易感者主要为小儿,小儿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成人患者,尤其是家庭内传染很严重,接触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小儿的结核病感染率、发病率与患病率都较一般小儿明显。
应对方法
在确定治疗原则和选择疗法之前,应确定肺结核病的类型,和现阶段病灶进展及活动情况,并检查肺以外身体其他部位有无活动性结核病的存在。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查。小儿结核病程中宜避免并发各种传染病,尤其以防治麻疹和百日咳为最重要。
儿童结核病的治疗有下列主要方法:
1.全身疗法在全身疗法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小儿身体抗病的能力,使特效的抗结核药物更好地发挥抗菌作用。首先应注意合理的营养和休息,选用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其中以维生素A、维生素C为主。患儿应居住在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室内。严重的结核病型有发热等中毒症状,及高度衰弱者应卧床休息。病情较轻者,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室内活动。
2.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到目前为止,现在较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12种,其中属抗生素者6种即链霉素、卡那霉素、卷须霉素、紫霉素、环丝氨酸及利福平,前4种为注射用;属化学制剂6种即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1314-TH和1321-TH、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及氨硫脲。
3.激素疗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减轻中毒症状,降低过敏反应,减轻炎症和抑制结缔组织增殖。因此及早应用激素治疗可促使发热使温度下降,食欲增加,渗出吸收。但对结核病变并无特效作用。
专家提醒
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可累及全身脏器。小儿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排菌的成人,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为主,主要由肺结核病人随地吐痰,或者结核性淋巴结炎、骨髓炎的病人乱丢擦拭脓液的棉花和纱布,细菌随灰尘被小儿吸入肺内;或与开放性结核病人接触,通过咳嗽、将带有结核菌的飞沫传给小儿。
此外,也可经消化道传染,如喝消毒不好的牛奶、吸吮手指等,结核病的发生和传播与生活水平、卫生条件、营养善等因素有关。
家庭护理
1.小儿结核近年来由于BCG的普及,现在发病率已经相当低。但是却有低龄化的倾向。近年来感染者很多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幼儿。出生3个月后可以接受疫苗注射,最好在出生3~6个月内给婴幼儿注射疫苗。
2.如果出现了以上症状,又找不出其他病因,而且又与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的情况,尤其是没有接种过卡介苗的孩子,必须立即到医院去做相应的检查,以便早日做出诊断,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