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孔子倡导“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归根到底还是要以“仁爱”为本。企业如果保持“仁爱”的核心价值观,便可以取得强大的竞争优势,并能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为建设企业文化创造良好的基础和开端。
儒家文化观中的“仁爱观”
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其实是以“仁”为中心的体系。儒家对于“仁”有很多解释,其中“仁爱”思想是其核心。儒家“仁”的思想的核心是对人的关注,而对人的重视首要的就是对人有仁爱之心,通过“爱人”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最终达到一种“仁”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绝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在一个社会共同体中应该互爱互信,这对共同体的每个成员以及整个共同体都有好处。
仁爱是基于“仁”这种道德修养而产生的特殊的爱,其情感本质是仁,而仁同时也是儒家思想中所包含的个人素质和领导艺术的中心,其含义是非常丰富的,包括了个人修养、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乃至管理理念、具体政策等等。《孟子》第一篇《梁惠王上》开头即说明了仁的重要性:“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段话的意思是,梁惠王见到孟子,问他:“老先生,你不远千里来到我国,有什么对我国有利的高见吗?”孟子却回答:“大王何必要说利,只要说仁义就行了。”这里孟子所说的仁,指的就是仁的整体,而与仁爱这种个人素质所对应的仁,则是一个人所应具备的道德修养。
仁爱之爱是一种有别于亲爱和爱惜的感情,这种爱的产生并非由于血缘或喜爱,而是基于“仁”的道德修养,因此仁爱的外在表现与其他爱有所不同。孟子说过:“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存其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意思是,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其内心的所想不同。君子心中以仁和礼为原则,有仁这样的道德修养者就会关爱别人,有礼这样的行为规范者就会尊敬别人。关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由此可见,仁爱之爱包括关爱和尊重他人两个方面。
事实上,关爱和尊重他人一直为西方企业领导人所重视。摩托罗拉公司的总裁保罗·高尔文在听说企业员工或其家人生病时,总会向员工推荐医生并代为支付医疗账单;泰国本田汽车制造公司的社长市川永次身为日本人,但每天都在工厂准时播放泰国国歌,升泰国国旗,并与员工一起敬礼,以此表达对泰国员工的尊重。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孔子的仁爱思想虽然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但今天仍然可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仍然可以为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精神养料。
综上所述,“仁”就是儒家思想中的人生观,其真正含义是主张包容、关爱他人,关心、回报社会。“仁爱”是君子处世的原则,是一种优秀的品性,只有“爱人者”和“敬人者”,才能得到别人的回报。企业领导人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如果具备了仁爱的道德修养,在对待他人时能够体现仁者爱人的君子风度,把关爱与尊重、宽容与教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避免“亡于众”,得到他人的拥护和爱戴。
以“仁爱”贯穿企业管理
“仁爱观”作为儒家思想的一种理念,似乎是很抽象的东西,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之上的东西,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任何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决不能被束之高阁,必须贯彻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由此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才能真正落地。建设中国化的企业文化,尤其要避免只是把仁义道德作为装点门面的空架子。所谓“中国化”的“化”,就是要真正把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内化于心”,且“外化于行”。“仁爱观”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塑造出来的,“仁管”才是真正的“仁爱”。
首先,以“仁爱”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应该尊重员工,这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基本关系。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就认为,企业经营就是经营人,他曾说“制造松下产品前,先制造松下人”。而日本索尼公司的口号则是“要让管理工作去适应人,而不是让人去适应管理工作”。这些都体现了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企业对于员工的充分尊重。尊重爱护员工最起码的要求就是以员工为本,要把员工放在第一位,只有充分尊重员工,员工才能尊重企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机械化等代替了人的直接劳动,但这不意味着人要被技术化,人的价值和尊严更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实际上,“管理员工”的说法有一点对员工不尊重,这种管理的思维把员工等同于物来看待,这与中国文化格格不入。“仁爱观”要求企业在处理与员工的关系时更多地讲究德性,而不是发出制度化的命令,不管是孔子还是孟子,都倡导“为政以德”,德性的感化力量最强,强调德性其实是尊重员工的人性,“仁爱”型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人性化的。
其次,“仁爱”的企业应当充分考虑和满足员工的切身利益。作为一种雇佣关系,“仁爱”体现在为员工提供好的福利,为员工营造一种充满“爱”的工作环境。而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企业除了满足员工个人的利益,还应该考虑员工绝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有家庭、有人伦的关系存在,员工的利益一定是与其家庭的利益关联在一起的,因此企业有必要对员工的家庭有所体恤。据报道,山东一家企业从2010年起向全体员工的父母每月发数百元的“孝工资”,其一位负责人很好地概括了“孝工资”的意义:“孝工资‘是企业替员工表’孝心‘让员工工作得更’舒心‘让员工父母更’放心,也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里得到发扬光大,一举数得。”另外,孔子曾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这是“仁政”的要点,而企业在任用安排员工工作时应当节用人力,有所限度,要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把“仁管”真正落实。
再次,“仁爱”的企业文化能够发挥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种仁爱的企业文化一定能够对员工的才能加以珍惜,并能够让员工充分展现自己。员工在仁爱的企业文化中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单纯地把工作当做赚钱的手段。任何一个企业,若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取得发展,人才是最宝贵的,而只有营造一种仁爱的企业文化并实行仁爱的管理,从物质、精神等多方面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员工有一种参与企业管理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员工才能与企业融为一体。因此,“仁爱”的企业文化应当激发员工所蕴藏的巨大潜力,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持久的归属感,不单单把企业做作获取工资的场所,而是把企业看做自己不可失去的生活共同体,从而从根本上关心企业的发展。如果没有“仁爱”作为支撑,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很难得到员工的认同。
最后,企业作为一个社会成员,需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而“仁爱”的企业文化让企业在对外的关系中表现出一种大仁大爱。在对顾客的关系上,企业要赢得顾客的青睐,必须对顾客有一颗“仁爱”之心,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这样才能真正在竞争中取胜,达到孟子所说的“仁者无敌”。似乎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不能够心慈手软,“仁爱”的企业难免显得迂腐。其实,那些倒闭破产的企业多半都是由于缺少“仁爱”所致。一个企业想进入市场,但又缺乏“仁爱”之心,不讲奉献,只要索取,不讲义务,只要权力,到头来只能被市场驱逐。市场需要的是有仁爱之心的企业,而不是自私自利的企业。“仁爱”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总之,“以人为本”的中国化企业文化应当“以仁为本”或者“以仁爱为本”。以“仁爱”为核心一方面是“君子”型中国企业的特色,是塑造中国化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题中之意;另一方面,“仁爱”使得“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得以落实下去,对于企业处理对内和对外关系都大有裨益。企业在“仁爱观”的指引下能够获得强大的软实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