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 网络财务系统的测试
从理论上讲,一个网络财务系统经过系统调查、分析、设计、编程几个阶段后就可以投入运行。这种理论上的结论,建立在软件开发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准确无误的基础上,而实践表明,软件开发的每一个阶段都可能存在误差。因此,需要通过系统测试来发现软件功能和性能与用户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通过系统测试来发现错误并修改之。
6.3.1.1 系统测试的内容
系统测试的内容包括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性能测试的目的就是要检查系统所达到的处理精度、速度、灵活性、可靠性、安全保密性、合法性等,是否能满足软件需求说明书中所提出的要求。功能测试则是检查系统是否具备足以完成所有会计信息处理任务的功能模块,并与软件需求说明书中功能定义相一致。功能和性能测试应由使用者、系统设计和编程人员共同参加,以便于得出一致的测试结论。
6.3.1.2 系统测试的步骤
(1)模块测试模块是系统结构的基本元素,它完成整个系统相对独立的一个子功能,这一功能可能被分成几个程序去实现。程序员应保证所编写的每个程序正确无误,而模块的测试是在验证了程序正确性的基础上,对由程序组装而成的模块的质量进行检验。即测试这些程序一起运行是否满足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2)组装测试模块测试通过后,就应该测试所有模块装配在一起时其整体性能和功能如何。测试各模块是否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预定的整体功能。组装测试的重点是测试模块之间的连接是否成功。因此,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决定了组装测试的复杂程度。如果两个模块之间有较高的耦合度,则一个模块的错误就容易扩散到另一个模块,组装测试的难度就大些。
组装测试必须有系统设计和编程人员参加,以便迅速找出模块之间不能协调运行的原因,并及时加以改正。
网络财务系统的组装测试通常采用“自顶向下”的测试方法。即先测试上层模块与下层模块之间的连接;再测试同一层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情况。待同一层所有模块的测试结束之后,再测试该层模块中每一模块的连接,直至达到最底层的模块。
6.3.1.3 系统测试的方法
通常采用的系统测试方法主要是黑箱测试法。它避开系统或程序内部的命令组成,把系统或某个程序看成在一定输入/输出功能的盒子,用一系列测试资料作为输入,通过验证是否能产生正确的输出来测试系统的正确性。测试过程中,程序和命令对测试者是不透明的,所以称为黑箱测试法。由于不需要关心程序的各种命令或命令组成,这种方法广泛用于各种系统的测试工作。黑箱测试法能否直接查出错误,取决于选用的测试用例。好的测试用例应该能发现较多的错误。一般来说,至少要用一个月的会计资料作为测试用资料,来测试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6.3.1.4 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用于反映系统测试的全过程和测试结果。对网络财务系统来说,重点应描述功能测试的结果,每一功能作为一个条目在测试报告中加以刻画,描述的内容包括软件应具有的功能和性能、已具有的功能和性能、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的措施。在测试报告的最后,应对系统是否已达到了既定的要求,是否可以取代手工财务系统做出评价。
6.3.1.5 用户操作手册
当一个网络财务系统测试完毕,确认可以交付使用者试运行或正式启用时,就需为使用者编写一份系统使用说明书,即用户手册。一份完整的用户手册应包括如下内容。
(1)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特点的描述;
(2)系统运行的支撑环境;
(3)系统安装和初始化方法;
(4)数据输入方法和输入格式的描述;
(5)数据处理次序描述;
(6)资料输出内容、时间、方式和格式描述;
(7)查询方式方法描述;
(8)资料备份、恢复及出错处理描述。
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用户手册不应描述软件的技术细节,以免产生舞弊行为。
6.3.1.6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编写项目开发总结报告,是系统开发工作结束的标志。总结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1)系统开发任务的完成情况,即说明是否达到了原定的开发目标,实现了预定的系统功能和性能,哪些方面超过了预定要求,哪些方面未达到预定目标及其原因。
(2)系统软件的特色与创新,即本网络财务系统软件与其他财务管理系统软件相比,有哪些特色或有哪些先进之处。
(3)系统开发的工作量估算,即给出整个系统的程序量、程序行数,分析开发人员的开发效率。
(4)本次系统开发中所使用的关键技术、开发方法和开发工具。
(5)本软件继续开发的方向,诸如是否可以进一步升级,可否进一步实现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料共享,可否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更深层次的资料加工。
(6)本次系统开发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6.3.2 网络财务系统的使用
6.3.2.1 网络财务系统投入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用好网络财务系统,并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是开发网络财务系统的最终目的。要将已开发的网络财务系统投入到实际运行之中,还需完成许多耐心细致的准备工作。
(1)会计业务的规范化会计业务规范化的具体内容很多,主要内容如下。
1)凭证的规范化凭证的规范化包括凭证编号方式、凭证摘要和凭证内容的填制格式。
不同网络财务系统所采用的凭证编号方式可能各不相同:从是否分类编号看,有的软件系统要求按凭证的种类分别编号,即现金凭证一套编号、银行凭证一套编号、转账凭证一套编号;有的软件凭证编号不体现凭证类别,不管什么种类的凭证,统一采用一套编号。从是否按月编号看,有的软件要求凭证编号体现凭证所属的月份;而有的软件要求凭证全年连续编号。从是否手工编号看,有的软件由手工先编号,写在凭证上,然后再输入计算机;而有的软件则是由计算机自动编号。所谓凭证编号方式的规范化就是严格按着软件所要求的编号方式进行会计凭证的编号。
凭证摘要的规范化是指凭证摘要应尽量简明扼要,不能超过软件规定的摘要总长度;有些软件只允许在一张凭证上有一个摘要,这样,一张会计凭证只能反映一项单一的经济业务,制证时不能将不同经济业务用一张凭证来处理。有些会计软件对摘要采用词组输入法,使用此类软件,应首先对常用摘要进行分类整理,并编定其代码或助记码,建立摘要词典或摘要库。有些软件对摘要的语法结构还有些规则约束,制证时应按这些书写规则填写凭证摘要。
凭证填制内容规范化,就是在填制凭证时内容要完整,科目名称及编号、数量、结算方式、结算凭证号、币种、汇率、外币额、往来单位及编号等都要填写清楚。
2)会计科目体系的规范化任何网络财务系统对会计科目的设置都有一定要求,国家会计规范对各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也有一些规定。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其会计科目的设计既要符合国家会计规范的规定,又要满足网络财务系统的要求,同时还应满足财务信息利用的需要。具体内容如下。
①满足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需要即各会计科目所反映的内容要覆盖全部会计业务,所有经济业务都能在所设的科目中得到反映。
②满足填列会计报表的需要一个先进的网络财务系统,其报表资料应能从各账户中自动生成,报表上的各个项目应与会计科目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一个报表项目可以直接对应于一个或多个完整的科目(总账科目或明细科目),但不应出现一个报表项目依据一个科目的部分内容来填列的情况,也就是说,一个不能再分解的最底层明细科目不能对应于多个报表项目。
③满足会计信息深加工的需要在手工核算方式下,由于受到工作量的限制,会计科目不能分得很细,对会计信息难以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利用;而在电算化方式下,原则上说会计科目需要多细,便应设到多细。如“管理费用”科目,二级科目可按各费用要素分类设置,三级科目可按费用要素明细项目设置,四级科目按科室(即费用的责任者)设置。这样,不仅可完成常规的核算任务,且可更详细地分解管理费用的组成结构,便于对管理费用的分析解剖,并同时进行责任核算。
④符合会计软件的要求即按会计软件对科目设置的特殊要求设置科目体系。例如,有些软件只允许会计科目分到三级,这时就要设法在所有三级科目中容纳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有些软件则允许会计科目分到四级,这时就要设法在所有四级科目中容纳企业的全部经济业务;有些软件还允许科目分到五级或更细,在设计科目体系时既要充分利用软件所提供的有利条件,又要考虑软件对科目设置的限制。
⑤符合国家会计规范的要求我国会计法规对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一级科目编号和名称等都有统一的规定,并不允许各单位自行修改,因此各单位在设置会计科目时一定要注意符合有关会计法规的规定。
⑥满足会计科目扩充的需要会计科目的扩充有两种可能,一是横向扩充,即平行增加科目,如当初某科目只设置三个下级科目,将来可能需要设置四个下级科目;二是纵向扩充,即在当初设置科目时,由于核算深度要求不高,某些科目只设到二级,随着核算深度要求的提高,需要把该二级科目分开,增设几个三级科目,也就是对该科目原先的核算内容进行分账核算。对于上述横向扩充,一般软件基本都能适应。但对于纵向扩充,一般不能依靠软件本身的功能来解决,而是要靠预设明细科目的办法来弥补。
⑦满足账簿输出的要求任何企业的会计科目都具有层次性,一级科目之下分设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之下分设三级科目……少则分到三、四级,多则分到七、八级。会计科目的这种逐级分解的层次关系,必然会形成逐级分栏的多栏账簿体系。但如果栏目过多,就会导致账页过宽,无法打印输出。所以,在设置科目体系时,如果希望某科目按其下级科目分栏形成多栏式账页打印输出,就应尽量避免在该科目之下设置过多的明细科目。
3)账账核对账账相符是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但往往有些单位在总账与总账、总账与明细账、总账与日记账之间经常出现不符的现象。会计部门有关财产物资的账簿记录与财产保管部门的相关记录不相符的现象更为普遍。对此必须首先进行清理,务使账账相符,使网络财务系统在最初投入运行时就具有正确可靠的资料基础。
4)会计核算的程序化、规范化程序化是指会计核算工作的组织形式要科学,核算工作流程要合理。在网络财务系统投入运行后,各项会计核算工作都由计算机来完成,手工方式下各岗位的工作都要在计算机上完成,客观上要求各项会计核算工作必须程序化、规范化。
5)成本核算方法的规范化网络财务系统开发的难度之所以比较大,是因为不同企业单位的具体情况都有很大差异,而各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成本核算方法上。
从企业的实际情况看,有的企业既生产大批量的产品,又生产单件小批量的产品;既有自己的定型产品,又有零星加工任务。总之,很少有哪一个单位是绝对按某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一般都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也很难找到两个在成本核算模式上完全相同的企业。正是出于上述原因,网络财务系统中的成本核算子系统很难实现通用化,一般都是根据用户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定点开发。不论是在成本核算系统开发之前、之中还是之后,都需要该单位的成本核算模式有一个明确的约定。
6)账表格式的调整和规范化手工核算所使用的账簿和报表格式,有些不便于计算机处理,如有的账簿栏目过多,账页太宽,无法打印;有些报表过大或过小,表头过于复杂,表中所填内容包括许多不规范信息(如文字注解),不同级次的项目平行列示等。账表格式的调整和规范化,就是结合网络财务系统数据处理和资料输出的特点,综合考虑手工习惯、屏幕大小、打印机打印宽度和计算机处理的方便性等制约因素,对账表格式重新进行一次规范化设计。
7)确定报表的生成方法生成会计报表(包括对外报表和对内报表)是网络财务系统必备的功能,但生成方法却多种多样。第一种方法是在屏幕上给出一个报表格式,将编好的会计报表输入到计算机,然后打印出来。这实际上只解决了报表的打印问题,并没有解决报表的编制问题。第二种形式是自动生成报表,自动生成的方法又有两种,其一是将报表的生成过程直接写入源程序,程序运行后,报表即自动生成。这种方法对用户来说简便易学,自动化程度高,但应变性能较差,一遇报表格式或填列方法有变化,就要修改源程序,这就要求网络财务系统的维护人员有较高的程序维护水平;其二是报表各项目的生成方法由用户自定义。即由用户在系统初始化或报表格式及填列方法有变化时,对报表格式、各项目的计算方法和资料来源等进行描述。所谓确定报表的生成方法,就是研究网络财务系统软件所采用的报表生成方法,结合会计法规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对报表的生成方法进行定义。
(2)网络财务系统操作人员培训网络财务工作所需要的人员包括系统分析人员、系统设计人员、程序设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及系统操作使用人员等。但在短期内要培养出上述既有比较全面的财会知识,又精通计算机语言、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硬件等知识的人才是不可能的。根据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人才状况,一个单位要在短期内适应网络财务对人才的需要,首先应在会计人员中培养较多熟练的操作使用人员。其培训内容如下。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操作使用的基本训练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计算机的物理构成,它包括主机及有关外围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键盘、UPS电源等)。计算机软件系统是用来管理计算机硬件,使之在人们的操纵下完成各种处理任务的程序。软件系统按其用途又分为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软件,即用来管理计算机硬件的程序)和应用软件(如网络财务系统软件)两个不同层次。一般情况下要求网络财务系统的操作人员应掌握计算机硬件使用方法、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汉字的输入方法等。
2)网络财务系统的操作培训具体内容如下。
①系统初始化的方法。就是将手工财务系统中的基础资料输入到计算机的过程,它是启动网络财务系统的基础。
②应用网络财务系统从事会计工作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③会计资料备份与恢复的方法。
④系统出错和出现意外情况(如停电)时的处理方法。
6.3.2.2 网络财务系统的试运行
试运行是网络财务系统使用的最初阶段,由手工系统和网络财务系统并行来共同完成财务工作,此阶段不仅是对网络财务系统的考验,也是对上一阶段一系列工作的实施和检验。
(1)试运行阶段的主要工作。
1)以手工方式一如既往地完成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
2)按软件的要求完成网络财务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如建立网络财务系统的科目体系,输入各科目的期初余额等。
3)使用网络财务系统完成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
4)在手工系统与网络财务系统双轨运行的实践中对网络财务系统进行检验。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手工系统和网络财务系统的核算结果是否一致,科目体系的设置是否合理,数据处理流程是否流畅,软件功能是否完善,性能是否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硬件系统工作是否正常等。对试运行中所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加以处理。
5)在运行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建立健全网络财务系统的运行管理制度。
(2)试运行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资料的输入工作网络财务系统投入使用后,其主要工作量都集中在会计原始资料的输入上,数据输入环节是网络财务系统优势最不明显的环节,网络财务系统软件一般采用直接上机制证方式,其制证速度在系统使用之初甚至低于手工制证。网络财务系统处理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料的后续处理方面。在系统试运行阶段要切忌因数据输入效率较低而丧失对网络财务系统应用的信心。在这一阶段,应认真学习输入方法,努力提高输入速度,减少输入错误,同时加强输入资料的审核、修改,避免因输入错误影响对系统本身性能及功能的正确评价。
2)注意网络财务系统与手工系统的数据检验如果两个系统所采用的科目体系、核算方法及核算流程是相同的,那么,两者的输出结果应该是一致的,如不一致,就应加以注意,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但多数单位在使用网络财务系统时,都结合网络财务系统的特点,本着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的指导思想,对手工系统中使用的科目体系、核算方法及核算程序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和细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两个系统所用的科目、方法和程序不同,势必导致两个系统的输出结果存在差异,对这种差异应客观地加以分析,不应看成是网络财务系统的缺陷,恰恰相反,它是会计数据处理手工改进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3)注意“现金”、“银行存款”等敏感科目的核算结果现金和存款是各企事业单位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也是最敏感的资产,不论手工核算还是计算机核算,都需做到“日清月结”,绝对不允许发生丝毫差错。一旦发生差错首先在有关人员的心理上就难以承受,进而对网络财务系统持怀疑态度。
4)注意往来账、复币账、数量金额账、多栏账等特殊账簿的核算结果往来账具有明细账户多、变动频繁、容易串户等区别于其他账户的特点;复币账户涉及人民币与外币的双重核算,也不同于一般科目的核算;数量金额账涉及到数量、单价等不能从记账凭证上取得的特殊信息的登账问题;多栏账则涉及到如何形成分栏式账页等较难解决的问题,亦有其特殊性。对于上述一些特殊的账簿,网络财务系统一般都采用一些相应的不同于一般账户的处理方法,如给予特殊的科目编码、采用特殊的输入、输出方法等。因此,在试运行阶段对这些账簿的输出结果应特别予以关注,对往来账主要看是否有串户、重户等现象;对复币账户,应特别注意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核算关系是否正确;对于数量金额式账簿,主要是看数量、单价是采用什么方式采集资料(是在凭证输入时输入还是从其他系统中调用),登记到账簿上的数量、单价是否正确,与金额是否吻合,数量与金额登记的方向是否正确等;对于多栏式账簿,重点检查输出账页格式是否正确、是否有串栏登记的现象,借方栏目与贷方栏目有无倒置等。
5)注意内部控制制度有无弊漏手工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之间的职责分离实现相互牵制,由人工完成各种检查、核对和审核。在网络财务系统中,由于会计信息由计算机进行集中化、程序化处理,会使手工财务系统中的某些职责分离、相互牵制的控制措施失去效用,计算机电磁存储介质也不同于纸张载体,它能不留痕迹地进行修改和删除。为了系统的安全可靠,严防作弊,必须结合网络财务系统的特点,建立起一整套更为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些内部控制措施除了包括有关电算化数据处理的制度、规定和人工执行的一些审核、检查外,还包括很多建立在应用系统中,由计算机自动执行的一些控制措施。试运行阶段要特别注意这些措施是否有效,有无弊漏。
6)注意工作重点的转移在试运行的初期应以手工工作为主,网络财务系统为辅,经一段时间的考验后,应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网络财务系统上来,变成以网络财务系统为主,以手工系统为辅,为彻底摆脱手工数据处理打好基础。
6.3.2.3 网络财务系统取代手工记账的程序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网络财务系统取代手工记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扎实
(2)网络财务系统软件要求采用的网络财务核算软件已按规定通过评审,并与手工并行三个月以上,并保存有完整的与手工处理相一致的资料。
(3)设备和人员条件配有专门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终端,并配有指定的专职或兼职上机操作人员。
(4)有严格的操作管理制度包括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资料未经审核而输入计算机的措施,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资料未经核对而登记机内账簿的措施,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等制度。
(5)有严格的软硬件管理制度包括保证机房设备的安全和计算机正常运转的措施,会计资料和会计软件安全、保密的措施,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
(6)有严格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网络财务系统取代手工记账不仅是会计核算手段的变革,而且涉及到会计核算单位内外部的方方面面,因此,以网络财务系统取代手工记账除满足上述条件外,还需例行一定的审批手续。
1)使用网络财务系统取代手工记账的单位向其主管财政部门或主管财政部门的授权单位提出申请,并同时提供下述材料:一是网络财务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二是替代手工记账的会计科目代码和其他有关代码及编制说明;三是试运行情况之简要说明,打印输出之凭证、账簿、报表等;四是审批单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料。
2)审批单位审核申请单位网络财务系统取代手工记账的资格,并给予正式批复,如同意其网络财务系统取代手工记账,则同时将批复意见抄送有关税务、审计等机关。
3)申请单位在得到同意网络财务系统取代手工记账的批复后,开始甩掉手工核算,正式进入网络财务系统的单轨运行阶段。
6.3.2.4 网络财务系统的正式运行
网络财务系统试运行成功后,经审批单位批准,便可投入正式运行阶段,其标志是彻底甩掉手工账簿。在正式运行阶段,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日常记账凭证和其他原始资料的输入工作数据输入是这一阶段工作量最大的一项工作。
(2)记账凭证和输入资料的审核和修改记账凭证的修改方式取决于网络财务系统软件的制证方式。制证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上机制证方式,另一种是先手工制证,然后再输入计算机。在前一种制证方式下,由于机内凭证与打印输出的记账凭证是完全一致的,审核时只需审核机内凭证或已打印输出的凭证即可;在后一种制证方式下,不仅要审核手工凭证本身的正确性,还要通过机内凭证与手工凭证的核对,审核凭证输入是否有错误。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应及时进行修改。
(3)完成各种数据处理操作即按软件规定的运行时间和运行顺序依次进行数据处理。
(4)查询和打印输出各种会计资料和会计账簿屏幕查询是网络财务系统向会计人员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方式,是日常工作中使用最频繁的信息提取方式。打印输出主要出于会计信息存盘的需要和资料安全的考虑。会计账簿可以随时打印,也可以集中打印;可以每月打印一次,也可以每年打印一次。
(5)编制输出各种会计报表在网络财务系统中,有些会计报表的编制生成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此类报表的编制输出,操作非常简单;有些报表的编制输出则需要一个人机交互的过程,对此类报表的编制输出需要会计人员完成部分资料的采集和输入工作。
(6)及时进行月终结账和月初始化月终结账就是在本月该入账的会计业务全部入账,特别是本月的固定资产、工资、材料、成本和销售等子系统的会计业务全部入账之后所做的结束本月工作的操作。月初始化则完成将上月月末余额结转为本月月初余额,将本月发生额清零,更新当前会计月份,将当前凭证号置为本月初始编号等操作。月终结账和月初始化是实现上下会计月份有机衔接的重要手段。
(7)加强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包括建立健全操作运行制度、经常进行资料备份、做好运行记录、加强系统硬件的维护与保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