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也证明了高情商的人比高智商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有关研究表明:智商更多是天生的,而情商遗传的影响较少,更多是靠后天培养。这就为做父母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无论你的孩子天赋如何,只要我们的教育得法。
只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可以通过对孩子情商的培养来弥补孩子个性中的不足,让孩子更接近成功或获得成功,成为一个心理品质优良的人。既然情商可以通过后天进行培养,那么我们家长应在哪些方面来对孩子进行训练呢?
诚实守信——做人的根本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优秀文化,“诚实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诚实守信”是当今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准则。人们为人处世,做事立业,最讲一个“诚”字,最重一个“信”字。离开了诚信,人就会言而无信;言而无信的人,是无法得到别人的信赖和尊重。
“诚实守信”也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最起码要求。孔子早就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因此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那他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要培养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家长就必须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父母应做诚实守信的人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子女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父母应在说话、办事时一定做到言行一致,诚实、不说谎,不欺骗孩子,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父母的榜样作用是孩子诚信品质形成的最重要的影响源。
父母与孩子的交往是孩子获得概念的基础,而对诚信的理解,并不是父母以不要说谎,否则就会受到惩罚来恐吓孩子,而是父母以自己的言行实际告诉孩子什么是诚信,让孩子明白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意义。而父母的诚信,首先表现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往上,父母随意地允诺孩子,却又不能兑现,使孩子认识到父母老是说话不算数。长此以往,必然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丧失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最坏的是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了欺骗,而不是诚信。
当然,父母在与其他人之间的交往是否诚信,也会直接地影响孩子对诚信的认识,影响孩子诚信品质的形成。
另外,父母还要加强自我修养,通过自身的修养潜移默化地来培养诚实的孩子。
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这话虽讲得有点绝对,但却说明了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孩子确信父母教育的正确性,父母必须给孩子做出表率。
和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经常抽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玩,来沟通感情;经常和孩子聊聊学校和孩子关心的话题;孩子在说活时,父母应注意认真、仔细地听孩子讲活;放下父母的架子,和孩子讨论或谈论问题时,要和蔼、亲切,让孩子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这样就体现了对孩子尊重,也便于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即使孩子有了错误、做错了事情,也愿意和家长沟通。
鼓励孩子与他人诚信相处
把与人诚信相处视为重要的做人和做事原则。诚信是友谊和关心的基础,也是获取信任的法宝,失去信任,要想再被信任是比较困难的。
诚信品质,不仅仅是言语中的承诺,更主要是对承诺的实践。诚信不仅是对自已负责,也是对事情和他人负责,结果是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以给孩子讲一些诚实守信的放事让孩子听,让孩子明白诚实的重要。
父母应充分相信自己孩子
当孩子向父母讲一件事时,即使有疑问,也要在当时表现信任。如果认为事情不像孩子所说的那样,可以事后进行调查了解,与幼儿园老师或他小朋友联系,看看真实的情况怎样。
当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如果条件不允许要跟孩子商量,说明道理。
及时矫正孩子说谎的毛病
如果孩子有不诚实、说谎的行为时,家长应怎样做呢?
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要发火,因为发火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心情平静时与孩子谈话,了解孩子不诚实的原因是什么。当然在谈话时,父母要让孩子感到您是真正关心他,态度要和蔼,但同时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真的很生气。
其次,抓首次教育。当孩子第一次说谎时,父母应当注意让孩子觉得说谎是不对的,好孩子是不能说谎的,要明确地提出下次不许说谎,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最后,要和孩子探讨如何改掉说谎的毛病。如果孩子为了逃避劳动而说谎,可以告诉孩子劳动的重要性,小朋友应该热爱劳动,多参加集体活动等,也可为孩子说谎的行为进行一点惩罚,让他做一点家务来警戒他撒谎是不对的。
总之,要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质,这是做人之本,同时也是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
培养良好的性格
性格是人对现实比较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像小学生热爱劳动、用功学习、关心集体、热情待人、乐观开朗等等都属于良好性格的表现。
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性格十分重要,诚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家长注重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呢?
给孩子足够的鼓励
人类天性的深处是喜爱夸奖的。对于孩子来说,鼓励能培养其自信并使其性格趋于成熟。家长的挑剔和责骂只能使孩子丧失自立的能力,一个总是挑剔孩子在成长中不可避免的错误和缺点的家庭,孩子的特长和优势智力潜能往往难以被发现和肯定,孩子也就难以拥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因此,家长要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予以鼓励,这不光是为了孩子眼前的成长,更是为孩子在将来拥有良好性格打下基础。
为孩子提供多种选择
快乐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孩子大方和开朗的性格。因此,家长首先要积极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为孩子提供多样的选择,并引导孩子把追求快乐的习惯保持下去。其次要把严和爱结合,适度放权,不要过多地包揽该是孩子权利内的事情,从而让孩子在独立生活的体验中充分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再次要让孩子不断地充实个人的“快乐资源”,家长要多和孩子一起讨论相互感兴趣的话题。这些话题包括孩子的功课、身体、生活乃至家情和国情等,从而加深与孩子间的感情交流。
这种欢快的经历能不断密切亲子关系,拓展情感空间,有利于形成良好性格。
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家庭中真诚的微笑和温暖,便是积极的情绪信号,而家庭消极的情绪信号则会极大地影响孩子健康个性的生成,会给脆弱孩子的心灵造成损害。
引导孩子调整心态
家长应让孩子明白,有的人之所以一生快乐,并不是他们一帆风顺,而在于其适应能力强,拥有好心态,能够很快从失望中振作起来。作为家长,就要身体力行,昭示出自身永不气馁的精神气质。同时,家长还要注意从行为上给孩子以引导,让孩子能够及时得到心理上的积极支持和调适,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精神。
培养孩子的孝心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道: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各种美德中孝敬父母是第一位的,如果一个人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怎能谈得上会友爱小朋友、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呢!“孝”在中国古代的伦理学中,主要是指孝敬父母、赡养老人。“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孟子的这句话道出了人类最基本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孝”,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孝敬父母同父母的亲子之情一样,是任何民族、任何时代共同的情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古代中国,“孝”被看作道德的根本,因为亲情是与生命历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天然情感,是难以改变的天性。所以,孔子把孝提到极其重要的地位,他要求晚辈做到:父母有事,主动“服其劳”,即要参加家庭服务性劳动。他要求子女把父母的年龄随时记在心上,一则为其高寿而“喜”,二则为其年迈而“惧”,以便更多地体贴照顾。这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精华之一,应当吸取、继承和发扬。
我们从电视节目中能看到:
一个年仅三岁的宝宝儿,在父母上班之后陪伴着瘫痪在床的奶奶。奶奶该吃饭了,他把父母做好温在锅里的饭菜慢慢端到奶奶床上;奶奶要解手,他把便盆送到奶奶身边。他为父母分忧,学会了很多事情。
看着这样的报道,面对这样有孝心的孩子,许多为人父母者热泪盈眶。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数量的孩子,不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关心他人。在有些独生子女家庭里,谁孝敬谁甚至出现了颠倒的现象,难怪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孝子,孝子,孝敬儿子。”
尽管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长大成人能够有孝心,尽管大家都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又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内容。
据调查,许多家长对孩子孝敬长辈的要求是很低的。孩子早上上幼儿园时能说:“爸爸妈妈,再见!”回家见到父母能说:“爸爸妈妈好”就相当满意。如果孩子在拿到好吃的东西时,举手让一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长辈们则觉得孩子非常乖。这是把孝心降低到一般文明礼貌来看待了。有孝心的人固然要讲文明礼貌,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真正关心父母长辈,在需要为父母长辈付出辛劳时自觉自愿,而且形成习惯。培养孩子的孝心,必须从小抓起。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要做到孝敬长辈、关心他人。父母对孩子祖辈的孝心如何,直接影响孩子,真孝心与假孝心,是骗不了孩子的。孩子生活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人际关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孩子向父母学,模仿父母,所以父母要做好示范。因此,为人父母要对自已的孝心做一番反省,在自己身上求真,孝心的种子才会播撒到孩子心里去。
要明理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孝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还要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才算是有孝心。让孩子知道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有孝心的孩子,懂礼貌,严责己,为父母分忧解难。为了明理,多给孩子讲一些古今故事,通过形象去理解。从古到今,流传下许许多多关于孝敬父母的经典故事:
春秋时,有个叫颍叔考的小官去见郑庄公,郑庄公赏赐他吃饭,他把肉片放在一边舍不得吃,庄公很奇怪,颍叔考说:“我有个老母亲,从来没吃过您赏赐的这样美味的肉食,请允许我拿回家敬奉我的母亲。”郑庄公听了十分感动……
东汉时期有个孩子叫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在父亲身上,为了让父亲休息好,夏天用扇子为父亲扇凉席;寒冬,用身体帮父亲暖被子……
古往今来,有孝心的子女何止千万,孝敬父母的故事是讲不完的,发自内心深处的孝心是最感人的。
重在实践,从身边小事做起
下面是一位家长的做法:
小玲是父母的独生女,有一次,一个朋友从四川带来一筐橘子,他们要求孩子每次想吃时,都要拿三个,最大的两个给父母.小的留给自已。开始,小玲每次都能做到。可是当橘子只剩三个时,小玲舍不得再分,爸爸妈妈给他讲道理,她总算答应了,但还是舍不得把大的给父母。爸爸妈妈一再坚持要她这样做,她哭着把大的橘子给了父母,而且眼泪汪汪地望着父母,希望他们不要把橘子吃掉,为了教育孩子父母狠心地吃下橘子。但从此以后小玲几乎是有好的总先想到父母、长辈,然后才想到自已。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还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培养孩子孝敬父母、长辈,做到心中有他人。如果小玲的父母没坚持去让叶小玲,小玲也许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
孝敬父母、长辈的内容很多,告诉孩子应该做哪些事情,并付诸行动。久而久之,孝心就会在孩子身上扎根。如:让孩子学会在父母生病时给父母拿药端水,出门和父母道别。回家时和父母打招呼,用餐时先请父母入座,替父母盛好饭菜,有好吃的先让父母、长辈先吃,然后再自己吃,听从父母的劝告。即使父母、长辈批评过严或受了委屈,也要引导孩子听父母、长辈慢慢地解释清楚。只有孝敬父母、长辈,才能关心他人,关心同学和老师,也才能爱人民、爱社会、爱祖国。
孝心是充满爱心的伦理行为,应该重视以情育情。当然,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爱心要适度适时。
学会合作——未来生活与工作必备的能力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实现共同目标或获得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而实现共同目标,最后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合作的特点是大家通过努力实现共同目标,属于解决问题的协作性行为,在此过程中,人际关系和睦,集体才能够一起成功。学会合作,表现为一种行为和能力,是一个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统一体。
父母应作出榜样
在家庭中父母可有意识地和孩子积极配合共同做一些事.比如说家里打扫卫生,可以让孩子扫地,父亲擦玻璃,母亲收拾屋子,擦室内的各种用具,分工合作把家里的卫生搞好,这样的活动形式可有意识地来创设,让孩子从中懂得什么是合作,并学会怎样合作。
同时,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独立是合作的基础。真正的合作是在彼此独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了共同目标进行相互协作,相互融通,从而取得最大功效的过程。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已去想去做,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各种合作活动。
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引导孩子在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在平等的原则下互相帮助,言而有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重他人,不自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和朋友发生问题时要大度,要有体谅别人的胸怀。不但要真正认识到别人很重要,而且要使对方觉得他在你心目中很重要。
要引导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孩子会体会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集体的力量。能培养孩子个人服从集体的精神,使孩子体会到团结力量大,使孩子的心胸变得开阔起来,性格变得开朗起来,精神也振奋起来。让孩子感到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就是合作,没有合作,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将受到限制。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与人合作的经验,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
另外,还要让孩子学会在与同伴的相处中一定要心中有他人,要本着“对己严,对人宽”的原则。
总之,学会与人合作能填补个人头脑中的知识空隙,它通过互相激励、互相诱发,产生连锁反应,扩大和增多创造性设想,它是未来生活与工作必备的能力。
情商的培养必须从婴幼儿教育时期抓起
首先培养忍耐力
怎样培养忍耐力呢?那就是当孩子遇到了困难,家长不要马上给他帮助,而是鼓励他坚持一下,就好比蹒跚学步的孩子,刚开始起步时,总是免不了会摔跤,做家长的只需要在旁边告诉孩子:没有关系,自己站起来。经过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孩子忍受挫折带来的不愉快,很快就会成功的。
培养适应能力
孩子迟早有一天要融入这个社会的,在进入社会前,孩子应该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有的家长很少让孩子出门,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总是担心这担心那,怕孩子不能适应外面的天气,外面的人,外面的环境。逐渐地,孩子就不愿意主动出门了,遇见陌生人会哭,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易敏感、退缩。作为家长应该知道,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性,当他离开母体后需要适应一个全新的环境,不给孩子机会,他的适应能力是不会自然萌发的。
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开始孩子对外界刺激是被动地接受,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尝试去摸摸、看看。想试试热水是不是真的那么烫,想摸摸电源插孔是不是带电,想看看为什么飞机会在天上飞。如果家长在孩子好奇心萌芽时,因为怕孩子受到伤害,或者犯错误,什么都不让孩子动,那将来等你想让他有兴趣干点什么事时,他也懒得动了。
培养自信心
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动获得的,老被喂饭的孩子自己不会吃东西,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时,就让他拿吧,虽然明知会弄得满地饭粒。当孩子自认为做了一件值得大人称许的一件事时,作为父母,应该适时地给孩子鼓励,哪怕一个赞许的微笑。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大的孩子才会有足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都不懂怎样去融入团队,也没有团队协作精神,不知道尊重人。我们就要告诉孩子,只要是两个人以上组成的团队,我们都应该考虑别人的想法,尊重别人的意见。这样,以后在工作中就不会是孤军奋战了。
当然,父母在注意培养孩子情商的时候,也不能忽视了智力的开发,有谁见过低智商而高情商的人取得过巨大的成功呢?那么,又该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商呢?
在开发孩子早期智力时,父母要多与孩子交谈,走到哪说到哪,看到什么说什么,同时还要启发孩子去说去表达,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要利用书来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允许孩子玩泥沙玩水,因为这是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手段。
总之,对于孩子早期的智力培养,要融于生活,寓教于乐,挖掘身边可以利用的各种因素,家长要有心教,但并不强求孩子用心去学,要考虑孩子的特点,从孩子发展出发,从孩子实际出发,让孩子学得自然,学出兴趣。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情商与智商是从小开始养成的,绝非一蹴而就可以实现的,所以作为父母,培养孩子的高情商与高智商是任重而道远。孩子能在其中一个方面有非凡的发展,做父母的就应该欣喜万分了,当然,如果二者兼备,那将是孩子之大幸,只要能抓住机遇,一定会有一番成就的。
因此我们在继续重视孩子的生活是否优越、是不是很聪明、身体好不好的同时,对于孩子的一些正常情感,比如责任感、合作意识、担当、社交等能力也要投入极大的关注度,使之齐头并进,促进孩子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