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经是指月经期,在子宫以外部位如鼻黏膜、胃、肠、肺、乳腺等部位发生出血,也就是指月经来潮前1~2天或行经期间,出现周期性的有规律的吐血、鼻中出血,好像月经倒行逆上,而又能自止,同时伴有经量减少,故又称“倒经”,亦称“代偿性月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
中医学认为,倒经是由于血热气逆所引起,平时性情急躁爱生闷气,以致肝气不舒,肝火内盛;或平素嗜食辛辣食品等都可发生倒经现象而出现鼻出血或吐血。现代医学则认为,鼻黏膜与女性的生殖器官两者之间有生理方面的联系,鼻黏膜的某些特定区域对卵巢雌激素的反应较为敏感以致在经期出现鼻出血。
验方一:藕节、白及止血很神奇
我女儿今年15岁,初潮时鼻子流了一点血,当时我们都没有在意,觉得可能是由于生活没有调理好,止住血也就没事了,但是奇怪的是以后每次月经之前她的鼻子都会出血,并且流血量还很大,我们不知道该怎样处理,别人告诉我说用:藕节、白及各15克煎汤顿服,可起到临时止血的作用。我就照着人家说的,买了些原料放在家中,没想到,真的很管用。
验方二:手指系细线止血很管用
我今年大学四年级,快毕业了,我是一边找工作一边忙着准备考研,结果生活乱的一团糟。以前,经期前后都没有什么症状,这几次鼻子和口腔都会流血,把我吓得不轻,在没能及时到医院的情况下我自己翻了翻书,发现书上说的这种情况就是倒经。其症状就是每次和月经似的很有规律,如果出现流血应及时处理,在书上看到有人用细线扎紧流血鼻孔对侧中指的第二指节,并举高该手,可达到止血的目的。我就试着用这个办法,没想到真的可以止血。
专家提示
倒经可与月经来潮同时发生,也可单独发生在无月经来潮的前期。这时,月经量少,甚至无月经,鼻衄或吐血量可多可少。对于倒经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安静的生活环境,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
2.注意劳逸结合,情绪不要紧张,心情要愉快,在经期要避免剧烈运动。
3.少吃(或不吃)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可以多吃一些芦蒿、马兰头、菊花、黑木耳、鳖、淡菜之类食品。
4.经前、经期不宜过度劳累,适当调节情绪,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
5.不滥用药,有时使用肝素、抗血凝索也可能引起流鼻血。
相关偏方
食疗偏方:2种食疗偏方治疗倒经
【偏方一:韭菜汁】
原料:鲜韭菜适量。
制法:将韭菜洗净后,捣烂出汁,滤渣取汁。
用法:每次用温开水送服一杯。
功效:适用于妇女经期倒经及鼻出血。
【偏方二:黑枣猪蹄煲】
原料:黑枣500克,猪蹄1只,白糖250克。
制法:将黑枣、猪蹄、白糖一起入煲,加清水适量一同煲烂熟即可食用。
用法:月经前五天服完。
功效:适用于倒经患者。
中药偏方:2种中药偏方治疗倒经
【偏方一:加味麦门冬汤】
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原料:麦冬15克,人参、生山药各12克,清半夏、白芍、丹参各9克,甘草、生桃仁各6克,大枣3枚。
制法: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每日口服2次。
功效:养血清热,调经降逆,适用于阴虚肺燥引起的倒经。
【偏方二:顺经汤】
来源:《傅青主女科》卷上。
原料:当归(酒洗)、大熟地各15克,白芍(酒炒)6克,丹皮15克,白茯苓、沙参、黑芥穗各9克。
制法: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补肾清肝,适用于肾阴不足,肝气上逆引起的倒经。
外用偏方:3种外用偏方治疗倒经
【偏方一:外包法】
取大蒜31克,捣烂如泥,包两脚心,鼻有蒜气时即有效。此方清热,引血下行,适用于倒经,吐、衄血。
【偏方二:外抹法】
取郁金30克,用郁金加水煎汤抹胸口,或加入韭菜汁、牛膝其效果更好。此方清热活血,倒经下行。
【偏方三:外敷法】
用黄柏、丹皮、山栀子、广郁金各15克,大蒜适量,共捣烂作饼状,敷双涌泉穴及神阙穴。
生活偏方:2种生活偏方治疗倒经
【偏方一:按摩法】
1.按揉合谷3分钟。
2.按揉脚全息鼻、肾上腺,各2分钟。
3.捏脚后跟:用拇指、示指(食指)捏脚后跟(踝关节与足跟之间凹陷处),左侧鼻子出血捏右脚后跟,右侧鼻子出血捏左脚后跟,可止血。
【偏方二:浴足法】
将生地、牛膝、当归尾各15克,茜草12克,一起放入锅内用水煮沸后,等药温取汁沐足,每次20分钟,每日2次,此方可凉血止血,引热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