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①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②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③,谈笑间,樯橹④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⑤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⑥江月。
词句解释
①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建威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
②小乔:乔玄的小女儿,周瑜之妻。
③纶(guān)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羽扇纶巾,就是指手摇羽扇,头戴纶巾,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④樯橹:船上的桅杆和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⑤华(huā)发:花白的头发。
⑥酹(lèi):是古人祭奠的一种方式,将酒浇在地上,向鬼神敬酒。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滚滚长江东逝水,千百年来,那些曾经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历史的波浪冲洗湮没了。西边的旧营垒,人们说那曾是三国时的大将周瑜大破曹操大军的赤壁。石壁如利剑直插天空,巨浪拍打着江岸,层层浪花如同千万的雪花。如画一样的江山啊,那时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想当年,周瑜刚刚娶了美人小乔,他手里拿着鹤羽的扇子,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已经在浓烟烈火中化为灰烬了,那是何等的潇洒!神游于三国的战场,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白发暗生。人生就像一场梦,还是拿一杯清酒,献给江上的明月,与我共赏这历史吧!
豁达之美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两年多了。坎坷起伏的经历和赤壁当地的古迹,勾起了苏轼对历史和人生的感叹。“大江东去,浪淘尽。”短短数字,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都已收纳苏轼笔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乱石与惊涛像是他创作时的背景音乐,在营造着磅礴深沉的气氛。外在景色的大气与内在情感的豁达,将豪迈的人生格调推向了顶峰。
写作指导
苏东坡凭吊的赤壁到底是不是赤壁古战场,至今没有定论。“赤壁”这两个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的悬岩上,据说为周瑜所书。试比较苏东坡的这首《念奴娇》与杜牧的《赤壁》有什么不同的侧重点,说说你更喜欢哪一首。
智慧点拨
47岁的苏轼仿佛看见34岁的周瑜,在儒雅淡定中大败曹军。一个是年轻有为,一个却是坎坷不遇,这不怪苏轼的“多情”,谁不会在对比之中感到失落呢?但是苏轼并不沉溺于苦海,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历史之中,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人生。当年声名盖世的周瑜又如何?不也被大浪淘尽,谁不是这样度过一生的。这样一想,苏轼便释然许多。
每一个人的机遇和处境都会有差异,所以不能从结果上简单去对比。生命就是一个感受喜怒哀乐、寻找人生价值的过程,人人都是如此。在《西江月》词中,苏轼也说:“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既然人事恍如一梦,又何必在比较之中悲悲戚戚,耽误了有限的人生,不如“举杯邀明月”,摆脱个人的痛苦。
敢于挑战下一次——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①。
雄关漫道②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③。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词句解释
①咽(yè):呜咽,哽咽。
②漫道:莫道。
③从头越:重新跨越。
西风猎猎,清早的飞雁叫醒了挂着秋霜的月亮。晓月秋霜,阵阵细细的马蹄声传来,军号悲凉如同呜咽。
不要说长路漫漫恰似黑铁,今天我们要重新开始去超越它。重头迈步,青山连绵如海,夕阳残照如血。
悲烈之美
这首词中最有名的一句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将现实的重重困境和对未来的信心表露无遗。作者自己介绍了做诗的背景: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本词就是反映了这一种开阔而又悲壮的心情。当你想到作者的手上正握着数以千万的战友的性命,而眼前的局势并不顺利,未来的道路生死未卜时,还能这样的充满信心、气概豪迈,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军队最终胜利了。
写作指导
当我们读这首词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它的重复。“霜晨月”、“从头越”,这两句虽然是《忆秦娥》词牌的格式要求,但选择何种意向来重复,就要看作者的水平了。我们看李白的《忆秦娥》中是“秦楼月”、“音尘绝”,李清照的《忆秦娥》中是“烟光薄”、“梧桐落”,刘克庄的《忆秦娥》中是“鸿归早”、“炊烟少”,不难发现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关注在最有诗意的景色上。而毛泽东的这首词中,一个“从头越”表达出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全诗的最高潮。反复地突出最高潮的情感,有利于加强文章整体上的情感效果。
智慧点拨
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其实也是一种被迫无奈的战略转移。从最初的几个共产党员到红遍全中国,中国红军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神话,而产生这种神话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不怕失败、从头再来的勇气。人生中谁不会遇到挫折,只要敢于“从头越”,一切就还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