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要能说服人,打动人,就要讲究文采,而其中之一就是要善于用哲理格言和哲理警句。这种辩论艺术称哲理辩论。
辩论中使用哲理辩论,可以起到精辟、深邃和简练的效果,可以使自己的言辞更有力量。
清朝民族英雄林则徐清廉刚正,生平不置财产。有人劝林则徐要积些钱财,使子孙将来的生活有所依仗、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这里,林则徐只用了二十个字,以哲理箴言的形式代替了冗繁的语言,说清了这个问题。同时,这个哲理本身。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诗的韵律,所以特别能打动人。
哲理辩论也可以从生活中提炼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并用排比的形式加以列出,这样,效果会更好。
1988年全国职工演讲成都邀请赛辩论演讲赛中,反方青岛队主辩发言中阐述“严厉惩处不是纠正腐败现象的最好办法”的观点时,强调指出了:“腐败分子是活生生的人,你消灭了他的肉体,却消灭不了他的灵魂;你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却限制不了他的思想自由;你解除了他的职务,却解除不了他的恶劣影响。”
这段话富有哲理,赢得了听众的阵阵掌声。
对话,这种民主协商的形式,其中也包含了辩论的性质。哲理辩论,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
问:“你为什么那么相信青年呢?”
答:“自古英雄出少年,‘邹凤清于老风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问:“因为讲真话挨整怎么办?”
答:那就更要讲真话。彭大将军说:大路朝天,站在中间;心中无鬼,何俱巫山。
问:“你对有人喜欢抬轿子怎么看?”
答:轿夫多的地方,老爷一定多,有人喜欢抬轿,主要是老爷乐意坐轿,老爷不坐,轿夫失业。抬轿者抬轿的目的是为了自己坐轿。
又如:
问:“你如何看待当官观念?”
答:“我赞成‘淡化当官心理’的说法,但仅此还不够,还应‘强化公仆心理’、‘强化当官渠道’、‘削减当官好处’、‘平衡职业价值’。”
这些对话,都给人无穷回味。究其原因,是运用了哲理辩论。
辩论,犹如一篇演讲,如果没有文采,不善于运用哲理的格言和警句,那辩论之辞就不能打动人、吸引人。
李燕杰的演讲之所以能吸引人,打动人,原因之一就是他善于引用哲理性的警句、格言。比如,当他讲到天才出于勤奋时,他就引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白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他讲到青年要向有阅历的老年人学习。
时,他就说:“少年读诗,如隙中窥月;中年读诗,如庭中望月;老年读诗,如台上观月。”
当他讲到爱情与友谊的区别时,他说:“绚丽的友谊之花,可以向一切至诚奉献;爱情如一颗明珠,绝不可分成两半。”当他讲到如何对待失恋时,他说:“失恋固然痛苦,但能够用理智去战胜痛苦的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失恋并不意味着爱情火种的熄灭。天涯处处有芳草,何愁来日无知音。”
这些警句、格言,使李燕杰的演讲增色不少。
有的言辞本身不带什么哲理,只是对问题的阐述和回答比较机敏、深刻而含蓄,才具有哲理意味。
法国作家杜德对左拉说:“有一位不知名的作家,他才华横溢,超过其他所有的人。”
左拉好奇地问:“他叫什么名字?”
“青年。”
“是的,”左拉说:“不过还有一位批评家正确地指他的弱点。”
“他是谁?”杜德问。
“青年!”·
在这段对话中,杜德先讲述了一个机智的命题:青年是最优秀的作家。左拉马上加以引申:青年也是最优秀的批评家。言语都很平直,但话里包含深刻的意味。